1.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一怒而诸侯惧, (《孟子·富贵不能淫》)(1分) (2)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中 , 两句诗,被后人认为是妙手偶得之笔,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地。(2分)
(3)天接云涛连晓雾, (李清照《渔家傲》)(1 分) (4)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 (曹操《龟虽寿》)(2 分) (5)请把王维的《使至塞上》默写完整。(4 分)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 ,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 分) (1)这张脸 méng mèi( )阴沉,郁郁寡欢,
(2)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yóu guàng( ),勾留了一日。
(3)近处小路上骑驴而行的则是cháng tú bá shè( )的行旅。) (4)舰载战斗机上舰,中国 bái shǒu qǐ jiā( ),一切从零开始。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接到上级命令后,官兵们说,他们一定完成任务,决不辱没开路先锋的光荣称号。 ..B.妈妈埋怨小明不讲卫生,当天换上的新衣服就弄了一身油渍,非马上洗涤不可。 ..C.我们的文明意识在提高,那些在公共场所吸烟、乱扔垃圾的行为让人深恶痛疾。 ....D.美国一对夫妇一胎生了四个孩子,真可谓独一无二,英国也出现了这样的情况。 ....4.下面一段话中四个划线句均为病句,对它们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中国科学院院士、海洋地质学家汪品先新近出版《深海浅说》。①这本关于深海的科普书籍,满足了读者对于海洋知识尤其是深海知识的渴求非常强烈。②汪院士长期致力于推进我国深海科技,有力推动了中国地球系统科学研究。同时,③他深厚的文化功底与人文情怀,在科研工作之余,笔耕不辍,在青少年心中播下深海探索的种子。④此次出版的《深海浅说》是他过去数十年对科普成果的一次全面梳理。 A. ①删掉\"非常强烈\"。 B. ②在\"科技\"后加\"的发展\"。 C. ③将\"情怀\"改为\"情感\"。 D. ④将\"对\"调到\"过去\"前面。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4 分)
①经典作品是那些你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 ②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
③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即使我们初读也好像是在重温我们以前读过的东西的书。
④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些书,我们越是道听途说,以为我们懂了,当我们实际读它们,我们就越是觉得它们独特、意想不到和新颖。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什么是经典作品,不超过30 个字。(2 分)
(2)下面是\"经典作品一起读\"活动的一段开场白,请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句子,使之构成排比。(2分)
阅读经典将使我们受益终生。经典诗歌能涵咏我们的心灵,经典散文能_____,经典小说能 ,经典戏剧能提升我们的素养。今天就让我们以一颗虔诚的经典致敬! 二、阅读(46 分)
(一)(10分) 周亚夫军细柳 司马迁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 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 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极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迢。'\"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称善者久之。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 分)( ) A.上自劳军/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B.于是天子乃按警徐行/蒙乃始就学 ..C.请以军礼见/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D. 其将固可袭而虏也/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2)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8.结合选文,概括汉文帝为什么称周亚夫\"真将军\"?(3 分)
(二)(9分)
荆王伐吴,吴使沮卫、蹙①融犒于荆师,而将军曰∶\"缚之,杀以衅鼓②。\"问之曰∶\"汝来,卜乎?\"答曰∶\"卜。\"\"卜吉乎?\"曰∶\"吉。\"荆人曰∶\"今荆将以汝衅鼓,其何也?\"答曰∶\"是故其所以吉也。吴使臣来也,固视将军怒。将军怒将深沟高垒将军不怒将懈怠。今也将军杀臣,则吴必警守矣。且国之卜,非为一臣卜。夫杀一臣而存一国,其不言吉,何也?且死者无知,则以臣蚌鼓无益也; 死者有知也,臣将当战之时,臣使鼓不鸣。\"荆人因不杀也。 (选自《韩非子·说林》) 【注】①蹙∶ cù ②衅鼓∶古代战争时,杀人或杀牲以血涂鼓行祭。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今荆将以汝衅鼓(将要) B.是故其所以吉也(所以) ...C. 吴使臣来也(派遣) D.且国之卜(尚且) ..10.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将 军 怒 将 深 沟 高 垒 将 军 不怒 将 懈 怠
11.结合选文,说说楚人为什么不杀沮卫、蹙融?(3分)
(三)(10 分)
(A)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 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愿母亲在地下安息!
(选自朱德《我的母亲》)
(B) 可是,母亲并不软弱。父亲死在庚子闹\"拳\"的那一年。联军入城,挨家搜索财物鸡鸭,我们被搜两次。母亲拉着哥哥与三姐坐在墙根,等着\"鬼子\"进门,街门是开着的。\"鬼子\"进门,一剥刀先把老黄狗刺死,而后入室搜索。他们走后,母亲把破衣箱搬起,才发现了我。假若箱子不空,我早就被压死了。皇上跑了,丈夫死了,鬼子来了,满城是血光火焰,可是母亲不怕,她要在刺刀下,饥荒中,保护着儿女。北平有多少变乱啊,有时候兵变了,街市整条的烧起,火团落在我们院中。有时候内战了,城门紧闭,铺店关门,昼夜响着枪炮。这惊恐,这紧张,再加上一家饮食的筹划,儿女安全的顾虑,岂是一个软弱的老寡妇所能受得起的?可是,在这种时候,母亲的心横起来,她不慌不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这点软而硬的个性,也传给了我。我对一切人与事,都取和平的态度,把吃亏看作当然的。但是,在做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划好的界限。我怕见生人,怕办杂事,怕出头露面;但是到了非我去不可的时候,我便不得不去,正象我的母亲。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廿位教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
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
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
(选自老舍《我的母亲》)
12.朱德认为,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有∶ ①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______。(3分)
13.下面对选文(A)(B)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两篇选文的语言质朴无华而又饱含深情,都表达了作者对母亲逝世感到悲痛,抒发了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B.选文(A)中的\"创造了\"指已经创造,\"创造着\"指正在创造,两个词有时间先后的顺序,不可调换,否则就不合逻辑。
C.选文(A)中的两个\"尽忠\"体现了作者感情的升华,由爱母亲升华到爱民族、爱人民、 爱中国共产党,表达了献身于革命事业的决心。
D.选文(B)中,老舍认为母亲不仅给了自己生命,还传给他软而硬的个性,在做人做事, 革命生活等方面深刻影响了自己。
14.两位作者都善于在记叙中穿插精当的议论。请从选文(B)中找一处议论性的语句,并分析其作用。(4分)
(四)(17分)
乡 路
张 弯
①乡村的早晨由不得人一直懒懒地恋在床上。窗外树丛间一拨拨不知名的鸟儿,还有父母养的那些鸡和鹅,此起彼伏的叫闹声从五点钟起就一直没消停过。
②东子起床到门外,见父亲正用白铁皮做的那种圆形烧水炉子烧开水,块状柴片搁进去,火苗夹着烟呼呼往外窜。爷爷也早起来了,一手撑着拐杖,静静地靠在门东边的糖墙上看着。
③东子功父亲说∶\"电水壶烧开水,快,简单,也便宜。\"父亲不以为然,说∶\"田都返包给村里了,如今当'地主'了,一个大早上不找点事干,心里缺什么似的寥得慌。拣柴,生火,烧水,帮你妈烧个早饭,一个早上就过去一半了。\"
④一直以来,在父母的意识里,早晨是一天里与上午、下午一样区分得十分明确的时间段,\"一赶早二赶饱\"是父亲的口头禅,他总是抢在早上把一天里要做的事做完许多。
⑤当所有的水瓶装满,父亲熄灭炉子,对东子说∶\"锅里煮的绿正粥也该好啦,你们先吃吧,我嫌烫,先到圩里的七担塘去扳一些炎瓜、打一些莲蓬子回来,给你们尝个鲜。\"
⑥东子依稀记得,七担塘是他们家最远一块田地的名宇,距离村庄三四里路,在大圩的中心沟旁。那里有一方水面不小的荷塘,一湾沟滩长满野茭瓜。
⑦父亲折身去屋里推他的三轮电动车。东子说∶\"开我的车去吧,我也去圩里转转。\" ⑧父亲愣了一下,望一眼墙边的爷爷,说∶\"也好,把你爷爷带上,一道去田野串个风。⑨东子看见爷爷的眼神里漫过一阵欣喜的慈祥。
⑩父子俩合力把爷爷搀扶到后座上,东子发动车子,朝村外田野开去。
⑪圩野中的混凝土路面很平直。没有城市那种修剪得整齐划一的行道树,两边是矮矮丛生的绿油油的杂草,零星开着一些不知名的小花,这让路面显得更亮眼更干净。路上很少行走的人,往来多是电瓶车,或者从外面办事、镇上赶集回来的轿车、货车。
⑫东子把车开得很慢,会车时,认得爷爷的人和爷爷打招呼∶\"老家伙,带孙子到田头里来逛逛?\"
⑬认得父亲的人和父亲打招呼∶\"不做地了心里痒痒吧,三代人开个车子去圩里兜风?\"
⑭车窗敞开着,爷爷的眼一直盯着窗外,嘴里喃喃道∶ \"就是这条下圩田的路,一晃几土年啦。\"
⑮东子心一酸。他听父亲说过,爷爷的一条腿就是病在这条路上。
⑯那年\"双抢\"突降雨,他们家七担塘田里的稻把子还堆放在田埂上。广播里说至少三四天的连阴雨,爷爷不忍心让那些金子样的稻谷生出白芽来,顶着雨,用那种两头包铁的尖担,将稻把子一担一担往村头的晒场上挑。尖担挑稻把子中途是不能歇息的,爷爷有力气,从来都是用尖担一趟趟地往返。
⑰但那一次,赤脚的爷爷太急了,在这条当时仅一米来宽、满是泥泞的乡路上狠狠地排了一跤。本以为红肿的腿疼过一阵就没事,哪知几天后不见好,被人抬到医院,已错过最佳治疗时间,一条腿再也不能平稳地走在他心心念念的田野中。
⑱在外打工的父亲回来接过种田的担子,并做了队长。他挨家挨户地动员,说服整个村庄的人,重新调剂田亩,把这条路加宽到三米,铺上石子,然后家家户户添置了平板车、拖拉机甚至小四轮,从此结束了稻把子肩挑人担的历史。
⑲东子在城里结婚的那一年,这条路经国家拨款拓建成四米宽的水泥路。他买了车,从城里的小区到村里的家,一脚油门,一个小时多点的时间。
⑳眨眨眼,七担塘到了。父亲套上长简靴,猴急地走进滩地艾瓜丛,一会工夫扳出许多白净的茭瓜,喊东子∶\"来,抱到后备厢里去,下午回城里带一些。\"
㉑四车后门的窗玻璃一开到底,爷爷在后座上看着忙活的父子,忽然念出一句俗谚来∶\"艾瓜不是菜,八月把肚(子)带。\"
㉒不远就是荷塘,迟开的荷花和早熟的莲蓬子在荷叶中摇曳,东子问爷爷∶\"爷爷,那个说荷叶荷花的谜语怎么说来着?\"
㉓\"大在上面遮风挡雨(荷叶),娘在水下受苦受难(莲藕),儿子生的饱鼻大眼(莲蓬),儿生的个个好看(荷花)。\"爷爷吐字有些模糊,但东子每一句都听得清晰明白。
选自《安徽文学》2020 年 8 期) 15.选文第⑯—⑲段插叙了那几件事?(4 分)
16.请分析选文第⑥段的作用。(4 分)
17. 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4 分)
(1)体会下面语句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 父亲愣了一下,望一眼墙边的爷爷,说∶\"也好,把你爷爷带上,一道去田野串个风。\" . (2)结合上下文,揣摩第⑭段划线句中爷爷的心理,请以第一人称表述出来。(2分) 爷爷想∶
18.某文学期刊《农民之友》设有\"家风家训\"\"乡音乡貌\"\"一村一品\"\"传经送宝\"等栏目,你会向哪个栏目推荐此文?请分别从选材和主题的角度说明理由。(5分) 三、作文(50 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回首2020年,是那样\"特殊\"∶漫长的寒假、全民上网课;全民抗疫、长江抗洪;测量珠穆朗玛、嫦娥五号满载而归……这些事情中,你最难忘的经历是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
请以\"我的特殊2020\"为题目,写一篇作文,可以讲述自己的经历,也可以阐述观点、畅谈感悟。 要求∶
(1)不得泄露考生个人及学校的相关信息;(2)不少于 500 字。
附加题(10 分)
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1~3 题。
鞘翅随即张开,斜拖在两侧∶ 双翼整个儿展开来,似两张平行的船帆立着,宛如脊背上竖起阔大的鸡冠∶ 腹端蜷成曲棍状,先翘起来,然后放下,再突然一抖,放松下来,随即发出噗噗的声响,宛如火鸡展屏时发出的声音一般,也像是突然受惊的游蛇吐芯儿时的声响。
身子傲岸地支在四条后腿上,上身几乎呈垂直状。原先收缩相互贴在胸前的劫持爪,现在完全张开,呈十字形挺出,露出装点着排排珍珠粒的腋窝,中间还露出一个白心黑圆点。这黑的圆点恍如孔雀尾羽上的斑点,再加上那些象牙质的纤细凸纹,是它战斗时的法宝,平时是密藏着的,只是在打斗时为了显得凶恶可怕,盛气凌人,才展露出来。
螳螂以这种奇特姿态一动不动地待着,目光死死地盯住大蝗虫,对方移动,它的脑袋也跟着稍稍转动。这种架势的目的是显而易见的∶ 螳螂是想震慑、吓瘫强壮的猎物,如果后者没被吓破了胆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
它成功了吗?谁也搞不清楚惫斯那光亮的脑袋里或蝗虫那长脸后面在想些什么。它们那麻木的面罩上没有任何的惊恐呈现在我们的眼前。但是,可以肯定被威胁者是知道危险的存在的。它看见自已面前挺立着一个怪物,高举着双钩,准备扑下来∶它感到自己面对着死亡,但还来得及时它却并没有逃走,它本是个长腿的蹦跳者,普于高跳,轻而易举地就能跳出对方利爪的范围,可它却偏偏蠢乎平地待在原地,甚至还慢慢地向对方靠近。
据说,小鸟见到蛇张开的大嘴会吓瘫,看见蛇的凶狠目光会动弹不得,任由对方吞食。许多时候,蝗虫差不多也是这么一种状态。现在它已落入对方威慑的范图。螳螂将两只大弯钩猛压下来,爪子一抓,双锯合拢,夹紧。不幸的蝗虫已无还手之力∶它的大颚咬不着螳螂,后腿只是胡乱地蹬踢,它的小命休矣,螳螂收起它的战旗——翅膀,复现常态,开始美餐。
(选自法布尔《昆虫记》)
1. 结合选文,概括螳螂捕蝉的过程。(3 分) 2. 联系原著,说说螳螂还有哪些习性?(3 分) 3. 鲁迅曾评价《昆虫记》是\"一部很有趣,也很有益的书\"。请结合选文及原著其他内容,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 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