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氩储槽操作规程
8.液氩储槽操作规程
7.1 准备工作
设备安装:低温储糟及配套管道的安装,应由具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安装许可证的单位实施。
储槽在投入使用前应进行气密性试验,管道、阀门吹除处理及阀门仪表的检查,安全阀、压力表、液位仪再投入使用前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校验并铅封。 7.1.1 气密性试验
储槽在完成安装,或者内筒恢复常温、储糟停用较长时间后,在储糟充入液体前应进行系统气密性试验,试验压力为储槽的最高工作压力,试验用气为无油干燥的空气或干氮气,试验时间不得小于4小时,检查各阀门及焊缝处应无泄漏。
7.1.2 吹除处理
气密性试验合格后,还需用干燥无油的空气或干氮气对储槽内筒和管路系统进行吹除处理,使之去除潮湿空气和灰尘杂质。 7.1.3 阀门仪表的检查
在充入液体前,必须认真检查阀门是否处于正确的启闭状态,仪表指示是否正确,否则应予以调整。 7.2 充液操作 7.2.1 首次充液操作
a.连接储槽与槽车充液管线。
b.对充液管进行吹除(每次充液前都应进行),在上部进出液阀、下部进出液阀末开启前,由液源排出阀向输液管内放入少量液体,同时打开残液放空阀,对其管路进行吹除,以清除管道中潮湿空气和机械杂质。
c.打开放空阀及测满阀,并启动液面计(全开液上阀、液下阀,关闭平衡阀)。 d.打开上部进出液阀,由上部进液,此时由于内筒处于热状态,上部进出液阀开度要小,使管路和内筒遂渐冷却至所充低温液体的温度,待残液放空阀稳定
排气时,可开大上部进出液阀,加大充液速度。
e.待液面计指示有液体时,打开常开上部进出液阀,关闭上部进出液阀,改上部进液为下部进液。
f.当测满阀(已先开启)喷出液体时,说明已充满液体,应立即关闭下部进出液阀和放空阀停止充液,同时打开残液放空阀,排除充液管路中的残余气液。 g.充灌结束,拆除充液管线。 7.2.2 补充充液
补充充液程序与首次充液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内筒已有低温液体,不需要冷却内筒,因此吹除管路后即可由下部进出液阀进液。 7.3 液体贮存
液体贮存分为常压贮存和带压贮存。
7.3.1常压贮存过程中,放空阀始终开启,让自然蒸发的气体由此阀排至大气,槽内压力不致于升高。
7.3.2带压贮存的过程中,放空阀关闭,由于自然蒸发的气体留在槽内,内筒压力将逐渐升高,此时除液面计、压力表投入运行外,当内筒压力达到工作压力时应立即打开残液放空阀泄压。
当长期贮存液氧时,在贮存期间(无论何种贮存方式)应定期对液氧的碳氢化合物含量进行分析检查,以免引起意外事故,主要检查其乙炔浓度不得超过0.5ppm,否则应将槽内液体排尽或者补充液氧,使贮槽中乙炔含量小于0.5ppm。 7.4 增压与排液 7.4.1增压
a.关闭残液放空阀。
b.确定气体通过阀已经全开。
c.缓慢打开增压阀,使液体进入增压器汽化。 d.若排液速度较高,内筒压力下降,可开大增压阀。
e.当不需要稳定内筒压力或停止向外供液时,应关闭增压阀。
由于贮槽设置调压阀,在整个增压过程中,贮槽会自动保持压力稳定。在第一次增压时(或需要改变槽内工作压力时),应调整调压阀的启闭压力,使之达到
工作要求。调压阀的关闭压力应等于需要的工作压力。压紧顶部调节螺栓,为提高开启压力,反之降低开启压力。 7.4.2排液 a.向汽化器排液
当槽内压力达到要求后,即可打开出液阀向外供应液体。 b.由下部液体进出阀排液
此种排液是利用输液软管向槽车或其它较大贮槽供液,其操作程序基本同于充灌液体,只是下部液体进出阀由进液变为排液。 7.5 液氧泵操作
7.5.1启动前检查及准备工作
7.5.1.1检查确认泵基座、管道、仪表附件无松动异常情况; 7.5.1.2检查确认泵电源已接通;
7.5.1.3检查皮带松紧度,以单手压下皮带距离为泵皮带轮直径的1/4为佳; 7.5.1.4准备好汽化器和高压系统,保持出路畅通; 7.5.1.5液体罐出口阀关闭,泵出口阀关闭。 7.5.2泵的启动及检查 7.5.2.1 打开液体罐出口阀;
7.5.2.2 打开进口排液阀,使进口管道充分冷却,以喷液为准,之后关闭阀门; 7.5.2.3 打开出口排液阀,使出口管道充分冷却,以喷液为准,之后关闭阀门; 7.5.2.4 按下启动按钮,启动泵; 7.5.2.5 迅速打开出口阀;
7.5.2.6 检查泵出口管路是否开始结霜,否则停泵回至步骤2; 7.5.2.7 出口高压管路上的压力应持续上升,否则停泵回至步骤2; 7.5.2.8 检查泵,应能听到轻微的液体脉动声,表示阀门正常工作; 7.5.2.9 检查泵运行过程中有无异常的噪声或超压,否则停泵进行检查。 7.5.3 泵的停车
7.5.3.1 缓慢调节转速至零; 7.5.3.2 关闭液体罐出口阀; 7.5.3.3 关闭泵出口阀;
7.5.3.4 按下停止按钮,停泵;
7.5.3.5 打开泵进口排液阀,排除剩余液体; 7.5.3.6 打开泵出口排液阀,排除剩余液体。 7.6 注意事项
7.6.1 槽车只有得到有关人员同意后,方可进入充灌场所进行充灌; 充灌时,操作人员必须在现场。充灌操作应按操作规程进行,槽车在充灌装卸作业时,汽车发动机必须关闭。防止低温液体外溢,充灌液时5m内不得有明火。 7.6.2 容器在初次充灌时,开始应缓慢充灌(阀门应缓慢打开),然后逐渐加快,以减少对容器的热冲击破坏和减少液体蒸发。
7.6.3 当设备上的阀门和仪表、管道连接接头等处被冻结时,严禁用铁锤敲打或明火加热。宜用70-80℃干净无油的热空气、热氮气或温水进行融化解冻。 7.6.4 操作人员应熟悉《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有关规定和低温液体的特性及其危险性。熟悉产品使用说明书、设备工艺流程、设备上各种阀门、仪表及其作用和操作程序;在发生故障和意外事故时必须能独立采取紧急安全措施。
7.6.5 容器与槽车容器的外壳上大面积结霜、结露或日蒸发量异常大时,应及时进行检修。设备大修理应在产品制造厂或专业修理单位进行。
7.6.6 设备修理前排放液体或气体时,应将排放物排放到通风良好的大气中或专用排放处,必须有专人监护;排放处应设有明显的标志和警告牌,以保证排放安全。排放波及区内严禁明火必须用无油干燥空气吹除置换, 并使设备温度升至常温;动火必须严格执行动火制度的规定。
7.6.7 设备上的阀门、仪表应由专业人员修理;用于氧的阀门、 仪表修理后应严格脱脂去油,并用无油干燥空气或氮气吹洗。
7.6.8 操作人员在充灌或处理低温液体时,应戴上干净易脱的皮革、凡布或棉手套。若有产生液体喷射或飞溅可能,应戴上护目镜或面罩。处理大量低温液体或低温液体严重泄漏时,应穿上无钉皮靴,裤脚套在皮靴外面。 7.6.9 操作人员的皮肤因接触低温液体或低温气体而被冻伤时,应及时将受伤部位放入温水中浸泡或冲洗,切勿干加热。严重的冻伤应迅速到医院治疗。 7.6.10 操作人员在充灌或处理液时,不得穿戴被油脂沾污的工作服和个人防护
装备,凡被油脂沾污过的衣服和防护用品必须更换;不得穿着有静电效应的化纤服装。
7.6.11 设专人每天监视储罐系统,主要是定时记录罐内液位和各压力表读数、系统是否有泄漏,系统有无其它变化。
7.6.12 如果发生重大外溢,所有人员远离溢洒区50米,并处于上风头。 7.6.13 压力表每半年校准一次,安全阀每年校准一次并附检验合格证加铅封。 7.6.14在充装过程中注意转速与汽化器的匹配,保证每排充装时间不小于30分钟。
8. 槽车运输及充灌安全操作规程
8.1槽车的使用运输和检修必须按《液化气体汽车罐车安全监察规程》的有关规定作业;槽车容器的使用管理和检修必须按《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有关规定作业。
8.2装有低温液体的槽车应限速行驶,行驶速度一般为一级公路最高速度为每小时60公里,二、三级公路为每小时30~50公里;在高速公路上宜低速行速,应避免紧急制动,严防撞击。
8.3槽车行驶应避开闹市区和人口稠密区。必须通过时,应限速行驶,不得随意停靠。
8.4槽车输送液体时,要经常监视压力表的读数,严禁超过压力规定值。当压力表读数有异常升高时,槽车应开到人稀、空旷处,打开放空阀,排放涉及区内严禁明火。
8.5液氧槽车必须有导静电接地装置。
8.6槽车只有得到有关人员同意后,方可进充灌场所充灌;充灌时,操作人员必须在现场。充灌操作应按操作规程进行,防止低温液体外溢。充灌液氧时,5米内不得有明火。
8.7槽车在连接充灌输液管道前,必须处于制动状态,防止移动;在斜坡处应设
置防滑块。
8.8槽车充灌结束后应及时离开,如果充灌工作中断时间过长(过夜或假日中断),应解脱输液管连接。
8.9槽车在充灌装卸作业时,汽车发动机必须关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