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院系:交通与测绘学院 班级:地信11001班 学号:11040630112 姓名:王永红 指导老师:周波
南陇三标段隧道工程
1. ......................................................................................................................... 适用范围 1.1适用范围
南陇三标段隧道工程一分部隧道、桥梁的施工。
1.2编制依据
1、 《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
2、 《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 3、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 4、 《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
5、 《铁路客运专线竣工验收暂行办法》(铁建设[2007]183); 6、 《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施工技术指南》(TZ216-2007); 7、 《工程测量规范》(GB0026-93);
8、 《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TB1054-97);
2. .......................................................................................................................... 作业准备 2.1内业技术准备
在施工前组织沉降观测人员认真学习沉降观测各项要求,。 2.2外业技术准备
修建生活房屋,配齐生活、办公设施,满足人员生活办公需要。拌合站、便道、场地满足施工需要。
3. .......................................................................................................................... 技术要求
3.1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
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按下表执行:
垂直位移测量 相邻沉降变形点的高程中误差(mm) ±0.5 水平位移观测 沉降变形点点位中误差(mm) ±6.0 沉降变形测量等级 沉降变形点的高程中误差(mm) 三等 ±1.0 3.2沉降变形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及建网方式 3.2.1、 垂直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 垂直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按下表执行:
相邻基准点等级 高差中误差(mm) 每站高差中误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检测已测高差较差(mm) 使用DNA03型徕卡电子水准仪,按《客运专线铁路三等 1.0 0.3 ≤4√F ≤6√R 无砟轨道测量技术暂行规定》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 注:F-附和或环线长度,单位km; R-检测已测测段长度,单位km; 3.2.2垂直位移监测网建网方式
线下工程垂直位移监测一般按沉降变形等级三等的要求(国家二等水准测量)施测,根据沉降变形测量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以及标志的作用和要求不同,垂直位移监测网布设方法分为三级:
1)基准点。要求建立在沉降变形区以外的稳定地区,同大地测量点的比较,要求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其平面控制点一般应设有强制归心装置。本管段的基准点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提供的二等水准点,并根据二等水准测量
使用仪器、观测方法的要求 差(mm) 闭合差(mm)
要求对这些点进行复测全部满足要求。
2)工作基点。这些点在观测期间稳定不变,测定沉降变形点时作为高程和坐标的传递点,同基准点一样,其平面控制点应设有强制归心装置。工作点除使用普通水准点外,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一步加密水准点或设置工作基点至满足工点垂直位移监测需要。本管段加密后的水准基点(含工作基点)间距200m左右,基本保证本管段线下工程垂直位移监测需要。
南陇端西一分部工作基点一览表
点名 BM333 BM335 BM337 XBM334 JM3103 JM3104 JM3105 JM3108 JM3109 JM3111 JM3112 JM3113 JM3114 JM3115 JM3116 JM3118 JM3120 BM336 JM3123 高程(m) 2071.411 2002.6039 1998.2377 2078.9918 2056.574 2057.5086 2053.9485 2020.4738 2030.5026 2004.7384 2001.3427 2020.086 2010.6842 1979.3844 1982.467 1994.2955 1960.3825 1964.9661 1964.8292 备注 约束点 工作基点 工作基点 工作基点 工作基点 工作基点 工作基点 工作基点 工作基点 工作基点 工作基点 工作基点 工作基点 工作基点 工作基点 工作基点 工作基点 工作基点 工作基点
JM3125 XBM338 BM337-1 BM337-2 CPII812 CPII818 CPII828 CPII836 CPII838 CPII840 CPII818-4 2008.9684 1975.525 1982.0192 1971.7602 2047.7453 1965.9348 1992.666 1958.0647 1944.0862 1980.4488 1998.5997 工作基点 工作基点 工作基点 工作基点 工作基点 工作基点 工作基点 工作基点 工作基点 工作基点 工作基点 3)沉降变形点。直接埋设在要测定的沉降变形体上。点位应设立在能反映沉降变形体变形的特征部位,不但要求设置牢固,便于观测,还要求形式美观,结构合理,且不破坏沉降变形体的外观和使用。沉降变形点按桥梁的专业布点要求进行。
4)监测网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人为破坏等原因,不可避免的有个别点位会发生变化。为了验证监测网点的稳定性,应对其进行定期检测。本次技术方案设计垂直位移监测网的观测分为首次观测和施工过程中的定期复测,定期复测按每半年进行一次,并结合精测网复测进行。
4. .......................................................................................................................... 施工程序及工艺流程
(1) ............................................................. 根
据工程的特点和现场的环境条件,建立水准控制网,与基点联测,平差计算出各水准点的高程。
(2) ............................................................. 建
立固定的观测路线。在架设仪器站点与转点处做好标志桩,保证各次观测沿统一路线。
(3) ............................................................. 对
结构物进行安全监测,以便及时掌握变形情况,发现问题,采取措施,保证结构物从施工到运营都安全有效。
5. .......................................................................................................................... 施工要求
5.1沉降变形监测测量工作基本要求
1、水准基点使用时应作稳定性检查,并以稳定或相对稳定的点作为沉降变形的参考点,并应有一定数量稳固可靠的点以资校核。 2、
每次观测前,对所用的仪器和设备应进行检验校正,并保留检验记录。
3、每次沉降变形观测时应符合:
(1)、严格按水准测量规范的要求施测。首次观测每个往返测均进行两次读数。
(2)参与观测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才能上岗,并固定观测人员。 (3)为了将观测中的系统误差减到最小,达到提高精度的目的,各次观测应使用同一台仪器和设备,前后视观测最好用同一水平尺,必须按照固定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进行,观测路线必须形成附合或闭合路线,使用固定的工作基点对应沉降变形观测点进行观测。
(4)观测时要避免阳光直射,且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观测条件下工作。 (5)成像清晰、稳定时再读数。
(6)随时观测,随时检核计算,观测时要一次完成,中途不中断。 (7)对工作基点的稳定性要定期检核,在雨季前后要联测,检查水准点的标高是否有变动。
(8) 数据计算方法和计算用工作基点一致。 3、
测段观测完成后,必须及时整理观测数据,并进行必要的分析。
4、 当发现沉降监测数据出现异常时,必须首先自查,重测并分析工作基点的稳定性,必要时联测基准点进行检测,并提交自查分析报告。
5、 在观测过程中,应做好一些重点信息的记录,如对架梁、运梁车通过、天气情况、地下水影响情况等的记录,利于对结构变形特性的分析和异常数据的分析。
5.2沉降变形监测观测总体要求
1、 水准网的观测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施测,采用单路线往返观测。每次观测均形成闭合检验条件。
2、 仪器各种设置正确,其中有限差要求的项目按规范要求在仪器中进行设置,并在数据采集自动控制,不满足要求的在现场进行提示并进行重测。
3、 外业测量一条路线的往返测使用同一类型仪器和转点尺垫,沿同一路线进行。观测成果的重测和取舍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有关要求执行。观测时,视线长度≤50m,前后视距差≤1.0m(光学),≤1.5m(电子);前后视距累积差≤3.0m(光学),≤6.0m(电子);视线高度≥0.3m(光学),≥0.5m(电子);测站限差:两次读数差≤0.4mm,两次所测高差之差≤0.6mm,检测间歇点高差之差≤1.0mm;观测读数和记录的数字取位:使用DNA03型徕卡电子水准仪读记至0.01mm。
4、
观测时,一般按后-前-前-后的顺序进行,对于有变换奇偶站功能的
电子水准仪,按以下顺序进行: 5、
(1)往测:奇数站为后-前-前-后 偶数站为前-后-后-前 (2) 返测:奇数站为前-后-后-前
偶数站为后-前-前-后
6、 每一测段均为偶数测站。晴天观测时给仪器打伞,避免阳光直射;扶尺时借助尺撑,使标尺上的气泡居中,标尺垂直。
7、 观测前30min,将仪器置于露天阴影处,使仪器与外界气温趋于一致;测量中避免望远镜直接对着太阳;避免视线被遮挡,遮挡不超过标尺在望远镜中截长的20%。观测时用测伞遮蔽阳光,对于电子水准仪,施测时均装遮光罩。 8、观测过程中为保证铟瓦标尺的稳定性,选用2.5kg以上的尺垫,水准观测路线必须路面硬实,观测过程中尺垫踩实以免尺垫下沉。同时观测过程中避免仪器安置在容易震动的地方,如果临时有震动,确认震动源造成的震动消消失后,再激发测量键。铟瓦标尺均借助尺撑整平扶直,确保标尺垂直。
9、对于宽度较宽的河、湖水中的沉降测量,按照《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跨河水准测量要求进行观测。
10、 数据处理时,闭合差、中误差等均满足要求后进行平差计算,主水准路线要进行严密平差,选用经鉴定合格的软件进行。 5.3 隧道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
5.3.1观测断面和观测点的设置原则
1、隧道工程沉降观测是指隧道内线路基础的沉降观测,即隧道的仰拱部分。其它如洞顶地表沉降、拱顶下沉、断面收敛沉降变形等不列入本沉降观测的内容。
2、 隧道的进出口进行地基处理的地段,从洞口起每25m布设一个断面。 3、 隧道内一般地段沉降观测断面的布设根据地质围岩级别确定,一般情况下Ⅲ级围岩每400m、Ⅳ级围岩每300m、Ⅴ级围岩每200m布设一个观测断面;
4、明暗交界处、围岩级别、衬砌类型变化段及沉降变形缝位置应至少布设两个断面;
5、地应力较大、断层或隧底溶蚀破碎带、膨胀土等不良和复杂地质区段,特殊基础类型的隧道段落、隧底由于承载力不足进行过换填换填、注浆或其它措施处理的复合地基段落适当加密布设。
6、 隧道洞口至分界里程范围内应至少布设一个观测断面。 7、施工降水范围应至少布设一个观测断面。
8、路隧分界点处,路、隧两侧分别设置至少一个观测断面。 9、长度大于20m的明洞,每20m设置一个观测断面。
10、隧道工程完成后,每个观测断面在相应于两侧边墙处设一对沉降观测点,原则上设于高于水沟盖板0.3m处。
11、隧道水准路线观测按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形成附合水准路线,沉降观测点位布设于观测断面隧道内壁两侧.
5.3.2观测元件与埋设技术要求 1、 观测点埋设下图所示。
2、无砟轨道铺设时隧道测点的转移技术要求待补充规定中详细要求。 5.3.3 观测技术要求
1、 隧道沉降观测从仰拱施工结束后立即进行,观测时间不得少于3个月。当观测数据不足或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适当延长观测期。
2、 隧道沉降观测水准的测量精度为±1mm,读数取位至0.01mm。
3、隧道沉降变形观测据下表中要求的时间间隔进行。每阶段的沉降观测在开始时可一般每周观测一次,以后可根据两次观测的沉降量调整沉降观测的频度,但两次的观测沉降量不宜大于1mm。
6、质量控制
(1)要保证测量质量,首先把好测量仪器关,选用DNA03电子水准仪进行观测,专人保管全套测量仪器,定期进行仪器的保养工作。人员组成上,由项目总工总负责,测量队长专门负责,保证了沉降观测工作的实施力度。各沉降观测队成员选择上,挑选业务能力强、有责任心的测量工或助理工程师,保证测量的质量。
(2)项目部根据二院及相关规范要求,已对项目部及各架子队相关人员进行了培训,保证量测按相关标准、要求顺利实施。
(3)制定测量激励机制。为保证测量质量,激发参加测量人员的积极性,项目部制定了测量的相关奖罚措施,对表现突出的人员进行一定的经济奖励。 8、安全措施
测量实施过程中,必须保证测量仪器及人员的安全。
(1)测量仪器专人保管,仪器必须轻拿轻放,严禁将仪器倒置、严禁人员座在仪器上或仪器盒上,在运输仪器的过程中,由专人抱在仪器腿上,防止仪器受到颠簸或撞击他物。仪器架立应稳固、牢靠,防止仪器受风等的影响产生倾倒。 (2)人员安全:测量过程中,由于量测工具等的导电性,测量时必须观察四周有无高压线等带电体,防止人员导电。需爬高下低时,必须系好安全带,带好安全帽。
第二章 实习总结
在实习中学到了测量的实际能力,更有面对困难的忍耐力;为了尽快尽质的完成任务,我们每一天都在加班的努力,尽管很累,很辛苦,可我们还是克服了种种困难,同时我们也在实习中感觉到了充实,也学到了小组之间的团结、默契,更锻炼了自己很多测绘的能力。
一、除了熟悉了仪器的使用和明白了误差的来源和减少措施,还应掌握一套科学的测量方法,在测量中要遵循一定的测量原则,如:“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由高级到低级”的工作原则,并做到“步步有检核”。这样做不但可以防止误差的积累,及时发现错误,更可以提高测量的效率。通过实践,真正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对测量仪器的操作、整平更加熟练,学会了数字化地形图的绘制和碎部的测量等课堂上无法做到的东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动手和动脑的能力。
二、是熟悉了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GPS的用途,熟练了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GPS的各种使用方法,掌握了仪器的检验和校正方法。
三、在对数据的检查和矫正的过程中,明白了各种测量误差的来源,其主要有三个方面:仪器误差(仪器本身所决定,属客观误差来源)、观测误差(由于人员的技术水平而造成,属于主观误差来源)、外界影响误差(受到如温度、大气折射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又时时处于变动中而难以控制,属于可变动误差来源)。了解了如何避免测量结果错误,最大限度的减少测量误差的方法,即要作到:
(1)在仪器选择上要选择精度较高的合适仪器。 (2)提高自身的测量水平,降低误差水平。
(3)通过各种处理数据的数学方法如:距离测量中的温度改正、尺长改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等来减少误差。
在这个工程我学到了有关路桥的更多知识,了解路和桥的建筑工序和方法,知道了路和桥的大体分类,清楚了高速公路的测量工作,掌握了一些实践的知识,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次实习是将我们以前所学的知识初步的与实践联系起来,不仅让我们坚信了以前所学的知识的正确性,同时也拓展了我们的知识面,接触了好多有用的新名词、新术语,为我们以后的工作铺下了道路。同样学到了更为宝贵的人与人之间打交道的人文社会知识。经过跟施工现场亲密的零距离接触,使我对公路施工行业有了一定的认识,更加坚定了我以后从事工程施工管理行业的决心。让我真正迫切的想马上去工作。我认为只有在工地实实在在地干工作,才能更快更全面地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工程项目管理人员,这正是我以后努力的方向。
实习中,我由刚开始的新鲜激动,到中间曾经萌发过的放弃,再到最后的坚持,炎炎烈日的施工现场不仅仅考验了我的身体素质,更重要的是检验了我的精神思想,锻炼了我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毅力。仿佛自己一下子成熟了,懂得了做人做事的道理,也懂得了学习的意义,时间的宝贵,人生的真谛。明白人世间一生不可能都是一帆风顺的,只有勇敢去面对人生中的每个驿站!这让我清楚地感到了自己肩上的重任,看清了自己的人生方向,也让我认识到了
公路建筑工作应仔细认真的工作态度,不管遇到什么事都要有代表地去思考,多听别人的建议,不要太过急燥,要对自己所做事去负责,不要轻易的去承诺,承诺了就要努力去兑现。单位培养的实际动手能力,实际的操作经验,使我对实际的道路桥梁工作的有了一个新的开始,更好地为我今后的工作积累了经验。让我明白了自己欠缺很多,有很多的东西等着自己去学习,去了解,去接触,只有接触过,才能使我们记忆的更加深刻,理解的更加明了。接触的多了,才使我懂得更多,才能使我在别人眼里成为有用之才,而不是滥竽充数。真正的成为一个技能人才。
紧张的三个月的实习生活结束了,在这三个月的时间里虽然累了、黑了、瘦了,但我还是要感谢水利水电十四局给我提供了这此机会,感谢祝经理、李工、党工对我的指导和教诲,而这些知识往往是我在学校很少接触,很少注意的,但又是十分重要、十分基础的知识。现在突然走了,往日的一幕幕经常浮现在脑海中,经常会想起党工叫我去放线,去标高,组织施工??
总之,在这次实习中,我们的各个方面都有了进步,相信这次实习给我们带来的经历一定可以为我们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很大的帮助
时光匆匆如流水,转眼便是大学毕业时节,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离校日期已日趋临近,花满枝头,欣欣向荣。在这美好的季节里,我在电脑前敲出最后一个字,心中涌现的不是想象已久的欢欣,却是难以言语的失落。是的,随着论文的终结,意味着我生命中最纯美的学生时代即将结束,尽管百般不舍这一天终究会在熙熙攘攘的喧嚣中决绝的来临。
三年寒窗,所收获的不仅仅是愈加丰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阅读、实践中所培养的思维方式、表达能力和广阔视野。很庆幸这些年来我遇到的良师益友,无论学习上、生活上还是工作上都给予了我无私的帮助和热心的照顾,让我在诸多方面都有所成长。感恩之情难以用语言度量,谨以最朴实的话语以最崇高的敬意。感谢道路桥梁工程技术班的所有老师同学以及我的家人和那些永远也不能忘记的朋友,他们的支持与情感,是我永远的财富。本文在指导教师老师的多次指导下终于完稿,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在总结写作过程中,得到了许多教师和同学的指导和帮助,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渊博的专业知识、崇高的职业品德、无私的奉献精神令我很感动,我从老师身上学到了做学问的态度、方法与知识,但更重要的是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与做任何事情都应有的认真、严谨的态度。这将使我受用终身!在这里我要对指导教师表达衷心的敬意与谢意。在此过程中,有众多的老师和同学帮我搜集、查阅资料,校对文章,我不胜感激!同时对所有关心过我的领导、老师、同学表达我由衷的敬意!
最后衷心感谢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参加答辩的各位老师,谢谢你们! 时时刻刻牢记我们学院的教学宗旨“立德、乐学、慎思、敬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