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校青年网络舆情引导策略研究

2022-12-12 来源:客趣旅游网


高校青年网络舆情引导策略研究

摘要:在网络强势背景下,网络舆情问题已经成为高校思政工作者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本文对高校青年网络舆情的产生的条件以及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引导青年进行网络舆情行为的策略。 关键词:高校青年 网络舆情 引导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9(c)-0182-02

当今,网络已经强势占领了高校信息传播的主阵地。高校青年已成为网络生活中的活跃群体。微博、bbs、博客、qq群、qq说说、论坛等都是他们网络生活的主要领域。高校青年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关注自己关心的人或事,表达自己的情绪和信念,并对与自身利益有关系的各种公共事务抒发所持有的意愿。而这种表达和传播信息的方式就叫网络舆情。笔者对徐州某高校理工科学院11级青年学子133人做了问卷调查,回收问卷调查119份,回收率达89.47%;并对10级某青年学子qq群进行了深度关注;对其中20个学子的微博、qq说说进行了关注,与20个青年学子进行了深度访谈;通过以上调研分析来关注高校青年网络舆情问题,这是在网络强势背景下,高校思政工作的新要求。作为高校思政工作者应对高校青年网络舆情有一定的预判能力,并能正确引导青年进行网络舆情行为。

1 高校青年进行网络舆情的条件

1.1 高校青年网民数量多是网络舆情产生的前提条件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hina 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网民人数在2011年底已经突破5亿,达到5.13亿人,与2011上半年相比增加了2800万人。目前中国互联网普及率已经高达38.3%。

在笔者调查的徐州某应用型高校理工科学院11级青年学子133人中,97%的青年学子能通过电脑、手机等工具接触到网络,其中53%习惯用使用笔记本或者电脑,44%的青年习惯用使用手机上网,51%的青年学子既用电脑又用手机关注信息。由此可见,他们使用网络也呈现出了高频率,数量多等特点,这样就为青年学子通过网络表达自己的观点提供了前提条件。

1.2 高校青年网络表达途径形式多样,成为网络舆情的动力条件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媒体技术也得到了不断的更新。目前,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时代已经进入了我们的生活。“自媒体”概念是由硅谷著名的it专栏作家—— 丹·吉尔默在2002年提出的,主要指以博客、微博为代表的媒体信息发布。在这样一个环境下,就使得信息发表与表达观点与意愿发布变得更加快捷。通过对徐州某高校理工科学院青年学子的调查发现,他们在网络上表达自己的各种情绪与诉求,主要是通过微信、博客、播客、微博、qq说说、qq群、msn、飞信群、bbs论坛、网络论坛等,如此众多的网络表达途径,不断扩大了和增强了青年学子网络表达的影响,也推进了青年网络舆情的产生与发展,使网络舆情有了强大的动力

源。

2 高校青年进行网络舆情的特征

高校青年借助网络高技术与高性能的特点,使自己的观点快速地在网络中得到发表,也使自身成为网络的活跃群体。高校青年进行网络舆情已经成为网络舆情的一个重要部分。由于网络舆情与传统的媒体舆情不同,使得高校青年进行网络舆情具有了以下特征。 2.1 高校青年进行网络舆情的话题具有多元性

高校青年关注社会热点、突发事件、国家安全问题等社会舆论关注的问题之外,还对本校内部事件,考试学术、校园文化、突发事件青年学子关注的重点。据统计:《徐州某高校校园绿地种收麦子》这一件事贴,一天的关注量是852人次,《徐州某高校宿舍区现求爱门》事件贴,一天被学子关注转载数为582人次;在被调查的133人中,有10%的青年学子会关注与专业有关的论坛;有6%的青年学子关注军事论坛;有76%的学子关注人人网、新浪微博、天涯等;有5%的学子关注英语论坛。

2.2 高校青年进行网络舆情时容易产生青年网络舆情领袖 高校青年本身是思想活跃的群体,并且他们对事物有很强的敏感性,在心理特征与生活观念、学习目标上相互会产生影响。此外,他们能够有条件的接触到网络,这就使他们能在关注的问题出现时,以最快的速度表达对事物的看法,以及使其产生舆论并扩大信息的传播范围。在徐州某高校理工科学院10级某qq学子群中,该群有10级青年学子397人,占10级全体青年学子的74.48%;在

2012年3月~8月,进行了两次网络舆情调查,这两次关注的事件分别为:徐州某高校校园绿化地种收麦子与江苏启东水污染事件,第一件事件的发起讨论者是将该校园麦子收获事件图照片放在网上并加以说明,引发青年学子广泛转载,也引得苏北以及南京等高校的青年关注并讨论;第二个事件是该校某青年亲身在启东市政府门口蹲点3天,然后将事件的现场与进程详细的情况在qq群里、微博里发表引起青年的关注,参与评论人数为151人次,参与评论人数为105人次。

调查显示,该qq群中有21.3%的青年学子是喜欢参与其中讨论的,自己发表观点的青年学子仅为3.7%,浏览群信息获得大量消息的青年学子占64.3%;这也说明真正制造与推动高校青年网络舆情事件发生的是少数学子,也就产生了青年网络舆情的领袖。一般是在qq群、bbs、微博上活跃且与话题有紧密关系的参与者,一部分的人不一定是参与者,但是会参与讨论与关注,一部分的人是为了浏览信息并获取消息而关注事件。

2.3 高校青年网络舆情的载体呈现出多样性

高校青年网络舆情的载体是联系主体(高校青年)与客体(事件)的桥梁,笔者所调查的徐州某应用型高校没有自己的bbs论坛,借助的主要是新媒体如博客、微博、qq群、说说等发表观点,但是作为高校青年这个特殊群体,还是bbs使用人数最多,信息承载量大、交流互动方便,应该是成为校园舆论传播的主要途径。调查中有92%的学子认为应该有属于他们青年自己的bbs论坛主页在该校

的主网站上。虽然该校没有bbs论坛,但是他们会去关注其他高校的活跃bbs,如“猫扑”、“百度李毅吧”、“水木清华”等,因为这些论坛,看帖与回帖方便,互动速度快。 3 高校青年网络舆情的引导策略

高校青年网络舆情事件形式多样,这就要求高校要关注青年网络舆情问题并分析其形成原因、内容,把握校园网络舆情的状况,将青年的网络舆情朝着良好的方向引导,并利用青年网络舆论领袖的影响和感染其他的青年,做好网络舆情的引导。 3.1 建立高校网络舆情工作组

日常办公机构中要配置专门工作人员,开展日常工作,为高校网络舆情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与此同时,要加强制度建设,建立起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制度,对高校青年的参与网络行为进行有效规范。要加强对青年网络舆情事件的特征、原因、对策等的研究,形成指导实践工作的第一手数据,并开展高校青年网络舆情实例研究,提升网络舆情管理能力。网络舆情教育中心主要负责对青年学子网络舆情的教育工作。

3.2 重视高校网络舆情教育研究中心的工作内容

在高校思政教育方面,应设置高校网络舆情研究中心,重视校园信息的开放,校园新闻网、校园bbs论坛的建设,重视各类青年学子关注的网络文化的的网站建设,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的保障,占领高校舆论阵地,营造有利于高校发展的主流论坛,带动高校多层次高质量的校园文化阵地建设。高校网络舆情教育中心,与此同

时,加强对高校网络舆情工作者的培养,重点培养辅导员、学子科长、团委书记等一线学子管理工作者,并认真听取学子中对舆论的不同声音与教育活动的反馈信息。

3.3 关注高校青年网络舆情中的舆情领袖

高校青年舆论领袖在高校青年网络舆情中起着重要的引导与推动作用。而且由于青年主体自身的特殊性,高校青年舆论领袖作用更加重要。从积极方面看,他们的发言促使更多的青年对特点问题了解,如果引导得当,一个正面的舆论领袖可以改变讨论版的风气,引导更多的青年朝着健康思想方向发展;从消极方面看,如果舆论领袖具有极端不理智思想,向青年传达负面影响,则不利于校园稳定与青年学子的心态稳定。青年学子具有一定的激情但思想还不够成熟理智,一旦对高校某些事情产生不满,再加之网络舆情领袖的宣扬自身的观点,更容易造成网络舆情危机事件的产生,导致校园恶性事件的发生。

3.4 通过预判,提高高校青年网络舆情监控

根据资料显示,网络热议问题的平均存活时间为16.8天,75%的重大新闻事件在报道后的第2~4天网络关注度最大。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去关注青年网络舆情事件是需要有一定的预判能力。诱发性的网络舆情事件可以是大的社会动态,也可以是社会现象,社会问题,或者突发事件。当青年学子遇到诱发性事件后,就会根据自己身的知识结构,以及头脑中的固有成见加以催化,形成自己的观点,并在网络上发表各种的情绪和情感。因此,加强对高校青年网

络舆情事件的判断能力,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提高的素质。高校青年网络舆情关注事件可以有以下四种属性:(1)容易介入的公开事件;(2)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问题;(3)事件与社会常态价值观相悖;事件与师生个体有关;在对徐州某高校理工科学院调查中发现,高校中事件为学子熟悉的事件,公开符合法则又能得到学子的直接认知评论的事件被公开传播性较大。 对于高校舆情的预判这就需要思政工作者学会关注网络舆情的生成,网络舆情领导小组与管理部门,要密切跟踪与关注青年网络舆情的动态,及时搜集信息,第一时间掌握舆情的内容,分析网络舆情的性质,判断舆情的影响,科学应对。并在网络舆情的演化过程中,驱动青年学子网上网下多方引导,消解释放青年舆论压力与情绪。 综上所述,高校网络舆情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面对的问题。还需要从队伍建设上着手,培养高校里有素质、有能力的新闻发言人,舆论领袖、网络评论员,网络信息联络员等;一方面,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发布代表校方的网络意愿,引导高校青年的网络舆情;另一方面可以积极主动去寻找、发现青年网络舆情事件中影响他人的意见与声音个体,对其进行关注引导。对青年学子中的学子干部进行舆论引导与培训,让他们在各类舆论中占据强化主流言论,对舆论产生正确的导向是一条有效途径。高校青年网络舆情引导是一个需要关注成因、发展、疏导、应对的系统机制,作为思政工作者要重视青年网络舆情,才能更好的促进校园稳定和谐。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发布.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p13.

[2]汤立峰,王学川.自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j].中国青年研究,2012(3).

[3]陈少平.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的研究及处置对策[j].中国青年研究,2012(3).

[4]徐建军.大学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m].人民出版社,2010,12.

[5]宋元林,陈春萍,等.网络文化与大学子思想政治教育[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

[6]丁建军.浅谈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成因及其危机应对[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7]张再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