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

2024-01-19 来源:客趣旅游网
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研究生导师简介

导师姓名 个人简介

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师大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兼任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文化传播学会副会长、陕西省新闻传播教育学会常务副会 专业 招生方向

长。主要从事诗学研究、文艺批评与文化传播研究, 1980年代中期以来发表论著及文化随笔达200余万 字,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多项,其中有代表性的 成果如下: (一)专著

1、《重塑西部之魂》,人民出版社 2003年版 2、《母语诗学纲要》,三秦出版社 2001年版 3、《中国当代西部诗潮论》,青海人民出版社 1993年 版。

(二)主持科研项目

李震

1、2005年承担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西部文艺资源与文化产业研究

2、2002年完成国家文化部重点课题:西部大开发的文化战略研究

3、1997年完成陕西省政府课题: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文化心理障碍研究

(三)论文 在海内外发表文学批评和学术论文百余篇。主要代表作有: 1、《神话写作与反神话写作》 《诗探索》(北京)1994年2期,

转载《非非》杂志(香港)1994年1期。 入选《最新先锋诗论选》、《九十年代文学评论选》等多种选本。 2、《语言的神话——诗符号论》(上): 《创世纪》(台湾)1994年冬季号,

入选《创世纪40年评论选》等多种选本。 3、《语言的神话——诗符号论》(下) 《当代文学评论》(台湾)1994年1期。 4、《文化夹缝中生长的诗歌》 《一行》(纽约)1994年2期, 转载〈诗探索〉(北大)1994年3期 5、《论纵向语言诗学》 《人文杂志》(西安)2001年3期。 6、《论20世纪中国乡村小说的基本传统》

文艺与文化传播学(博士) 文艺与文化传播学(硕士)

广播电视艺术学

(硕士)

当代文艺与文化传播 当代文艺与文化传播

影视批评学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西安)2005年3期。 获首届陕西文艺评论奖一等奖。 7、《20世纪汉语文学话语生态分析初步》,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西安)2006年2期。 转载上海《高校文科学术文摘》2006年3期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6年4期。 8、《<摩罗诗力说>与中国现代诗学》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北京)2006年3期 9、《<摩罗诗力说>与中国诗学的现代转型》 《中国社会科学》(北京)2009年3期 (四)获奖情况

①1992年获全国首届青年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 ②1994年获第六届西安文学奖;

③1995年获第一届陕西青年文艺创作奖; ④2002年获陕西省文艺评论奖;

⑤2004年获陕西省哲学社科成果三等奖;

⑥2005年获陕西省高校人文社科成果一等奖

⑦2008年获陕西省改革开放30年首届文艺评论大奖一等奖。

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 社会科学版)主编,新闻出版科学研究所所长,编审, 陕西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1949年生,陕西陇县 人。兼任中国编辑学会理事、中国新闻与传播高等教 育学会编辑出版教育分会顾问,全国高等学校学报研 究会副理事长、陕西省高等学校学报研究会文科理事

长,清华大学《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编委,《中国学术 期刊(光盘版)》编委、规范化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等。 先后荣获国家教委、人事部、全国教育工会等颁发的 “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奖章,省委宣传部、广播电 视厅、新闻出版局等授予的“陕西省优秀编辑”称号,张积玉

多次被评为陕西省及全国高校学报优秀编辑、优秀主编,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主要从事学术编辑及现代文学与编辑出版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先后在《北京大学学报》、《复旦学报》、《中国人民大学学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现代传播》、《出版发行研究》等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有《编辑学论稿》、《编辑学新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翻译家张仲实》、《学术论文写作导论》等专著、编著多部。10余篇(部)获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三等奖,厅局一、二等奖。主编的《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首批入选教育部名刊工程,成为国家重点支持建设的十一家大学学报之一;2008年入选“陕西省大报名刊培育工程”,是入选期刊中唯一一家综合类学术期刊。

文艺与文化传播学(博士) 文艺与文化传播学(硕士) 传播学(硕士)

现代文学与文化传媒

现代文学与文化传媒

编辑出版学

李文

教授。研究方向为新闻传播史、西北地方新闻与传播事业等。参与编著专著、辞典8部,在权威、核心等级别的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主持省部级社科基金项目1项,参与2项。

新闻学

历史新闻学

社会兼职: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文艺与文中国文化会 委员、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聘为第七届理事会 化传播学 传播史研特邀理事、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专业委究

员会新闻类专业委员会 委员、中国新闻史学会 常务理事、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新闻发布工作 专家组成员、《新闻春秋》 编委。

教授,文学博士,历史学博士后。出版学术著作

2部,主要承担《传播学概论》、《新闻评论学》、《中 国文学史》、《比较文学》、《社会学概论》等课程的教

学任务。主要研究方向为本土传播理论、文学人类学。 李永平

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资助项目、教育部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央高校专项等科研项目(重点项目)等5项。近年来在《光明日报》、《文史知识》、《陕西师范大学学报》、《求索》、《当代传播》等期刊发表学

术论文近40篇。

博士、教授。主要领域为:媒介管理、品牌传播、

国际传播、新媒体。主持国家社科基金2项、中国博

士后基金1项。主讲《媒介经营与管理》、《广告经营支庭荣

与管理》、《外国新闻传播史》、《媒介产业经营研究》等课程。主要学术作品有:《媒介经济学》(主译)、《传

媒经济学教程》(参与)、《媒介管理》(独著)、《新闻事业经营管理》(参与)、《西方媒介产业化历史研究》

(独著)等。

博士、教授。从教于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 院,主要从事新闻理论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近年来, 在《新闻与传播研究》、《新闻大学》、《现代传播》、《新 闻记者》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五十余篇,出版《新闻鲍海波

传播的文化批评》、《媒介文化的阐释与批判》等学术专著,参与主编《媒介素养通论》等教材。主持国家

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07BXW001)和陕西省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06J004Z)等多项科研课题。曾获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三等奖,陕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等多项奖项。

陕西乾县人,198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现杨争光

任深圳市文联专业作家,深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影视家协会副主席。2007年,受聘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播电视艺术学硕士研究生影视编导方向导师。出版中短篇小说集《黄尘》、《黑风景》、《老旦是

文艺与文化传播学 传播学

文艺与文

化传播学 新闻学

文艺与文化传播学 文艺与文化传播学 中国文化传播史研究

广告传播理论与实务

跨文化传播研究

理论新闻学

媒介文化

研究

影视艺术与文化传

一棵树》,著有长篇小说《越活越明白》、《从两个蛋开

始》等,影视作品《双旗镇刀客》、《五魁》、《水浒传》等。

博士、副教授。1976年出生,陕西师范大学新闻广播电视影视批评与传播学院广播电视编导系主任,陕西省电视艺术家艺术学 学 协会会员,陕西省戏剧艺术家协会会员。主要从事影视批评,戏剧研究方向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各类学

影视艺术文艺与文与文化传

播 牛鸿英

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两个省部级、一个国家化传播学 级科研项目。

博士、副教授。1969年生,河南叶县人。先后获 得郑州大学新闻学学士、兰州大学传播学硕士、武汉 大学新闻学博士学位,现在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

后流动站从事驻站研究工作。曾任职叶县保安镇初级朱清河

中学中学三级教师,平顶山市医药集团公司宣传干事、办公室副主任,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现任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曾发表权威、核心等各类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一部,多篇文章被《中国社会科学》、《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博士、副教授。 来自河南,学于武汉,辗转南方,来到西安。 本人男性,而立之年,新闻社会,学术焦点。 报学十年,门径细看,业虽不精,人却不懒。 集纳博览,喜读爱看,广思畅想,更愿交谈。 新闻媒体,社会一环,强调客观,注重发展。 传播信息,影响深远,共同努力,与君共勉。

论文代表作: 1. 《多样性与集中化——对101篇美国新闻学博士论滕朋

文的分析》 , 国际新闻界,2006-04

2.《对农广电传播发展的思考》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09-02

3.《论突发公共事件中新闻报道的应急机制》, 新闻界 2006-08

4.《美国商业广播百年流变》,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06-079

5.《 台风灾害报道的理性分析》,新闻知识 2006-09 6.《电视方言新闻节目思考》,新闻前哨 2006-12 7.《明代灾情传播研究》,新闻大学 2007-06

博士、副教授。1971年生,博士毕业于华中科技 大学新闻史方向,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新闻史、网络

传播。

裴晓军

在教学上,为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分别主讲《网络新闻与传播》、《现当代文学》、《中外新闻思想史》等课程。

在科研上,曾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主持省级课题

理论新闻新闻学 学

新闻学 理论新闻学

新闻学

历史新闻学

等项目;在权威及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有的还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曾参与普通高等教育新闻传播学类“十一五”规划教材《网络传播学概论》(郑州大学出版社,2007年)的撰写以及《中国新闻史新修》(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的撰写。

2004年获陕西师范大学教学质量优秀奖,2005年获陕西师范大学教书育人先进个人奖。

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应用新闻学、舆论学。从事新闻评论、新闻写作、舆论学课程新闻学 应用新闻学 田大宪 教学。撰写《新闻舆论监督研究》等专著,在《国际 新闻界》、《新闻大学》等刊物发表论文数篇。曾主持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播学在读博士。曾在《新

闻大学》、《当代传播》、《出版发行研究》、《电视研究》、 《编辑之友》、《中国出版》、《陕西师范大学学报》、《河

南大学学报》、《新闻前哨》、《声屏世界》《中华新闻报》南长森

等发表论文43篇,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新闻思维与主体运筹》专著1部,在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教材2部。主持省部级、校级课题5项。曾给本科生开设新闻编辑学、报刊编辑学、编辑学原理、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报纸副刊研究等课程,给研究生开设新闻资源开发研究、媒介生态与新闻资源开发、大众效果研究等课程。当前学术兴趣集中在视觉图像传播、大众效果研究、文化身份认同等领域。

教授。1985年陕西师范大学生物学系毕业,在陕 西人民教育出版社供职20年,历任助理编辑、编辑、

副编审、编审。在出版社工作期间策划、主持编写大王勇安

型丛书、套书多部,多次获得中国图书奖、省部级优秀图书奖及“五个一工程”奖。2005年调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工作,担任编辑出版学系主任,主持省级课题一项,在权威、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副研究员。 1963年9月生,陕西旬邑人。现任 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中心主任,陕西省伦理学会副会长, 新闻学、传播学硕士生导师。从事新闻宣传工作以来, 曾在全国及省内报刊、广播电视和网络发表新闻作品李卫东

数百篇(件、次),其中在《光明日报》头版头条2篇, 主持编辑出版《陕西师范大学学人治学录》、《陕西师范大学博士风采录》等书籍多部,在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发表的新闻作品和学术论文曾荣获多种奖励,其中2篇作品分获《中国教育报》优秀稿件一等奖和二等奖,系列论文获得2005年陕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博士、副教授。本科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编辑 传播学

舆论学

新闻学 应用新闻 学

传播学

编辑出版学

传播学 图书出版 与文化产 业

新闻学 应用新闻学

应用新闻新闻学 学

网络传播传播学

邓晓旭

学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研究生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获哲学硕士、哲学博士学位。

1996年至2004年,在陕西日报社从事新闻采编工作,撰写了上百篇在社会上有影响的新闻稿件,有十多篇稿件、版面和标题获省以上新闻奖,其间以优异的工作业绩受到省委、省政府荣誉表彰。2008年晋升为陕西师范大学副教授。

目前学术侧重于现代传媒与哲学、伦理学等学科的交叉研究及新闻传播实务研究。近年来在《陕西师 传播学

网络传播学

范大学学报》、《人文杂志》、《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等核心期刊发表相关论文十余篇,主持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网络公信力与网络传播价值判断及价值取向研究》、省社科联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网络传播价值判断体系研究》(已结项),课题阶段性成果有两篇分别获陕西新闻奖理论文章二等奖和三等奖。一向崇尚道德学问,推崇“厚德、积学、励志、

敦行”的校训。

教授。1954年生,籍贯陕西凤翔。就学于北京广 播学院新闻系编辑采访专业、华南师范大学电视编导 硕士学位班、香港公开大学教育硕士班,硕士学位。 在省级广播电视部门从事记者、主持人10年。 1986年被评为一级播音员,1988年任讲师,1994 年被评为副教授,2005年被评为教授。1989年任系党 支部书记,1994年任陕西师范大学影视中心副主任, 2000年任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2004 年兼任广播电视系主任。现任陕西师大新闻研究所副 所长,兼任陕西省广播电视政府奖专家评委,陕西省 电视“金鹰奖”专家评委,陕西人民广播电台顾问,

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高有祥 中国新闻教育学会广播电视学研究会理事,陕西省电 视艺术家协会理事,西安广电协会常务理事,陕西省 委组织部党员电视教育专家评委。

讲授广播电视新闻学、艺术学、纪录片等课程。 在权威、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既有基础理论研究, 但多瞄准当下广播电视传播中出现的新问题,有鲜明 的时代特色。他长期致力于有声语言研究,提出广播 电视使用的有声语言是规范口语,“规范口语是具有书

面语言色彩的口语化语言”的观点,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后,被多位学者引用。他的专著《电视新闻的理论与实践》,被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研究中心评为电视新闻研究代表性成果之一。他早期创作了多部电视作品,在各级电视台播放。他多次应邀为省、及各地电台、电视台作学术报告,会诊问题,策划节目。2004年,被陕西省文联、陕西省电视艺术家协会

广播电视艺术学 新闻学

纪录片创作与理论 广播电视

新闻学

评为陕西省十佳电视工作者,2007年被国家广电总局、

中国广播电视学会评为全国百优广播电视理论人才。 副教授。籍贯西安,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播 音与主持艺术系主任,广播电视艺术学、广播电视新 闻学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高教学会播音与主持艺术 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主持人节目研究委员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学会主持人专业委员会全国高校主持艺术教学联络部副主任、陕西省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跨文化交际学会会员、国家级普

广播电视广播电视艺术学 语言传播 朱晓彧 通话水平测试员。

1992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 先后在北京广播学院播音与主持学院、陕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学位班进修。获教育管理硕士。曾在电台、电视台从事多年播音、主持及编辑工作,并长期致力于广播电视理论、语言传播研究。先后在《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电视研究》、《中国有线电视》等专业核心类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参编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材1部。主持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5项。

CURRENT POSITIONS Associate Professor, School of Journalism and Media Communication,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Honorary Professor of Agnes Scott College, USA EDUCATION:

MA in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

Open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2004 Coursework in Chinese literature in the MA program, 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1996-1998

Certificate of Training in international trade, Colleg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Jiaotong University, 1995 李青林

BA in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1988

TEACHING EXPERIENCE

Associate Professor of Journalism, School of Journalism and Media Communication,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Jun, 2000– Aug, 2006, Sep,2007 –Apr, 2008

Exchange Visitor at Emory University and Agnes Scott College, 2006-2007 academic year

Director, The Training Center for Shaanxi TV Station, 2002-2005

Director, The Training Center for Chinese Business Review,2003-2005

Writing Instruct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新闻学

广播电视新闻学

英语新闻新闻学 采编

媒介经营传播学 与管理

Literature,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1988 – 2000

许加彪

博士、副教授。1974年生,安徽省庐江县人。曾当过几年中学语文教师,后考入兰州大学新闻系攻读硕士,再入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攻读博士,曾在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学术主要兴趣点在传播理论和新闻传播法制,专著《法治与自律:新闻采访权的边界与结构分析》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合著《新闻传播精品导读:新闻(消息)

传播学 新闻学

传播理论

新闻法规与政策

卷》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 社会科学版)主编,新闻出版科学研究所所长,编审, 陕西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1949年生,陕西陇县 人。兼任中国编辑学会理事、中国新闻与传播高等教 育学会编辑出版教育分会顾问,全国高等学校学报研

究会副理事长、陕西省高等学校学报研究会文科理事 长,清华大学《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编委,《中国学术 期刊(光盘版)》编委、规范化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等。 先后荣获国家教委、人事部、全国教育工会等颁发的 “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奖章,省委宣传部、广播电

视厅、新闻出版局等授予的“陕西省优秀编辑”称号,张积玉

多次被评为陕西省及全国高校学报优秀编辑、优秀主编,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主要从事学术编辑及现代文学与编辑出版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先后在《北京大学学报》、《复旦学报》、《中国人民大学学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现代传播》、《出版发行研究》等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有《编辑学论稿》、《编辑学新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翻译家张仲实》、《学术论文写作导论》等专著、编著多部。10余篇(部)获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三等奖,厅局一、二等奖。主编的《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首批入选教育部名刊工程,成为国家重点支持建设的十一家大学学报之一;2008年入选“陕西省大报名刊培育工程”,是入选期刊中唯一一家综合类学术期刊。

博士、副编审。1965年生。1988年、1993年分 别于陕西师范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历史学硕士学位; 2007年于华东师范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陕西师

范大学学报编辑部副编审,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播学硕杨军

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编辑出版史、传播史、出版文化研究。在《编辑之友》、《出版科学》、《中国图书评论》、《图书与情报》、《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等刊物发表专业论文十余篇,其中《试论编辑活动中的文化选择》、《编辑文化论略》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出版工作》、中国编辑学会《中国编辑》摘要、

文艺与文化传播学(博士) 文艺与文化传播学(硕士)

传播学(硕士)

传播学

现代文学与文化传媒

现代文学与文化传媒

编辑出版学

编辑出版学

转载。

薛保勤

1955年3月出生,编审,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曾长期从事新闻采编、期刊编辑、报业经营管理。曾任《中国青年报》记者、《党风与廉政》杂志主编、陕西日报社副社长。长期担任陕西师范大学等多所院校

媒介经营与管理

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著有《现实 未来与人》、 《善》、《从“红色革命”到“绿色革命”》、《我在悉尼 当“部长”》、《青春的备忘》等著作;主编有《思考的传播学 轨迹》、《公仆与蛀虫》、《呼唤与渴望》、《白云山论道》、《蓝天下的永恒》等十多种图书。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求是》、《瞭望》等中央和省级报刊发表新闻作品及各类文章近千篇。两件作品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两件作品获陕西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数十件作

品获各类新闻奖。

博士、副编审。陕西富平人。1985-1989年在陕西 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学习,获哲学学士学位。 1991-1994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学习,获法学硕士 学位。2004-2007年在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西方经济

学专业学习,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为《陕西师范大 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副主编,陕西师范大学学

报编辑部副主任,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农蒋万胜

村发展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制度经济学、媒介经济学研究,先后在《学术月刊》、《出版发行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经济时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独立出版专著《中国市场经济秩序型构的非正式制度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参与撰写《西部地区生态环境重建模式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编辑学新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2003年版)等学术著作多部。参加“陕西报刊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编辑学基本理论问题研究”、教育部重大招标项目《生态环境重建研究》子课题《西部地区生态环境重建模式研究》等多项课题研究工作。

副教授、副编审。1953年12月生于陕西扶风, 1979年陕师大历史系毕业留校至今。曾任历史系副教 授,1996年起任陕西师大学报副编审。长期从事中国

历史地理学及编辑出版学的教学与研究,发表学术论许正文

文40余篇,多篇被《中国社会科学》、《高校文科学报学术文摘》、《中国教育报》等报刊转摘。数篇论文获全国及陕西省学报研究会优秀论文奖,《论我国历史时期编辑劳动形态的发展阶段》获陕西省教育厅、新闻出版局优秀论文二等奖。主要著作有:独著《中国历代政区划分与管理沿革》,二人合著《认识台湾》,参

媒介经营传播学 与管理

传播学

编辑出版学

编著作多部。

朱鸿

教授。1960年农历9月19日生,陕西长安人。1984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哲学学士。之后在陕西人民出版社及太白文艺出版社从事编辑工作,凡18年,编辑过文学及社会科学图书108种,其中作为作者的名家有王蒙、郭风、路遥、陈忠实、贾平凹、史铁生、韩小蕙等。自大学时代起,朱鸿致力于文学创作,以散文著称,发表作品数百篇,出版散

传播学

图书出版与文化产业

文集十六部,获奖20多项。2002年7月,陕西师范大学以他在文学上的成就作人才引进,现为文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散文专业委员会主任、陕西省写作学

会副会长。

副教授。1969年生,1991年本科毕业于陕西师范

大学教育技术专业,2004年攻读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电

影学专业,获硕士学位。目前主要承担教育技术专业

的《电视教材节目编导与制作》、广电编导专业的《电石晓雯 视文艺学》本科主干课程的教学工作,获2008年度教

学质量优秀奖。

主要研究方向电视节目编导,重点关注教育电视和中国儿童电影的发展。目前承担2009年西安市社科规划基金项目“西安教育电视台中长期发展规划”研究课题。近3年发表权威期刊2篇、核心1篇。

教授。1956年4月生于陕西户县,大学毕业后在 陕西省戏剧家协会工作20年。历任《当代戏剧》编辑、

副主编,兼协会创作理论部主任,其间参加了中国戏雒社扬

剧家协会,在西北大学文学院取得文学硕士学位,撰写戏剧理论评论文章60篇,其中《戏剧形态论纲》一文,2002年获中国剧协“优秀论文特等奖”,同年取得研究员职称。2004年3月调入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任教授,为编辑出版、广电编导、主播专业代课6门,2008年在人民出版社出版专著《戏剧艺术教育》。现有陕西省戏剧家协会理事、陕西省艺术译论中心组成员等社会兼职。

江西婺源人,1957年9月生,1982年毕业于北京 广播学院,现任陕西电视台副台长、高级记者、享受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广播学院研究生导师、陕

西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理事、中王渭林

国电视纪录片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全国电视法制节目委员会副主任、全国电视文艺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农村电视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电视艺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其作品60多次获得全国、部委和省级一等奖。先后荣获“全国百佳电视艺术家”称号、“全国十佳百优电视传播理论人才”称号和“陕西省有突

广播电视艺术学 广播电视艺术学

广播电视艺术学

影视编导

影视批评学

广播电视媒体研究

出贡献专家”称号。

牛宏华

副教授,1961年11月出生于山东,硕士研究生学历,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播电视艺术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在电视媒体工作多年,在权威以上国家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多篇并有30多件电视作

广播电视广播电视艺术学 媒体研究

品获奖。研究方向为电视媒体创新发展。

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兴趣在广播电视新闻学、 节目策划、互联网舆情等方面。 在《现代传播》、《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电视研究》

等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有代表性的成果 如下:

1.《从故事到话语:福克斯新闻频道的竞争策略解码》, 今传媒2008年3月出版; 2.《美国电视网标识设计的理念及发展趋势》,电视研 究2007年10月出版; 3.《从生态环境的改变谈广州地区电视频道的发展》,嵇美云

电视研究2006年2月出版; 4.《传播学研究方法》,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 出版

主持的项目有:

2009年7月——2010年6月承担国家社科西部项目:外资进入中国传媒市场现状与影响研究;

艺术学硕士、教授。陕西省美协艺术设计专业委员会 委员。学术方向:数字艺术设计。

近年获奖作品:多媒体动画课件《艺术与设计》获教 育部第五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高教组优秀奖、第六

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 三等奖、第三届全国高等学校傅骞

计算机课件评比三等奖;作品获陕西省庆祝建国五十五周年美术作品展二等奖、陕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主编教材《艺术插图计算机辅助设计》列入 “十一五规划”国家级教材。主要学术论著:《艺术教育中时空划分的价值取向》、《智能化生存中的艺术问题》、《在创新中加强艺术教育》、《数字化:艺术教育创新的助推器》、《数码与艺术教育的创新》、《艺术实践中的非物质人文因素探索》等。

副教授,陕西师范大学知识媒体研究所所长,陕

西师范大学教育信息化专家组成员,陕西师范大学实 验建设专家组成员。

马颖峰 长期从事教育技术基本理论和实践研究,致力于 教育游戏、教育动画、网络多媒体技术教育应用、数

字动画设计等方向的研究,发表论文数十篇,专著一 部。2006年撰写的《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网络教

学模式论》专著,获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

广播电视

艺术学

广播电视艺术学 广播电视艺术学 教育技术学

广播电视

媒体研究

数字动画设计

数字动画设计

教育游戏

与动漫

先后承担本科生的,多媒体技术基础,多媒体程序设计,三维动画基础及研究生的数字图像系统,多媒体技术,三维动画设计,动画设计,游戏设计等课程。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育技术学网络与多媒体教育应用方向和广播电视艺术学数字动画设计方向硕士生导师。

发表学术论文29篇,主持教育部、西安市、陕西师范大学及横向项目7项,参与课题4项,获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等奖励4项。

博士、副教授。陕西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系主任, 主要从事教育技术与现代远程教育研究。近几年来, 在《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中国远程教

张立国

育》和《开放教育研究》等刊物上发表了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和参加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多项。2007年以来,先后被教育部聘请为“国家级精品课程评审委员会”和“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评审委员会”专家

组成员。

博士,教授,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 长,主管研究生和实验室建设。1985年考入陕西师范 大学教育系学校教育专业攻读教育学学士学位,1989 年本科毕业,同年考入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攻读心 理学硕士学位。1992年获硕士学位,1993年8月留校 任教,在陕西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原电教系)从事 教学和研究工作,2001年10月考入北京师范大学现 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师从何克抗教授攻读教育技术学

博士学位,2004年底获博士学位返校工作,目前主要张文兰

承担研究生的《教育心理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学科知识和研究研究新进展》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从事教育技术基本理论和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研究工作。近些年先后在权威、核心等刊物上发表文章近30篇,出版专著1部,参编教材3部,主持和参与5项省部级项目。

校外主要学术和社会兼职: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高校文理科教育技术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全国高校教育技术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西安市第十四届人大代表(2006-2010)、西安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内务司法专门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电教馆“十一五”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课题指导专家组成员。

教授,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高 校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2005年、2009年两次获傅钢善 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主持人),国家级精品课程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主持人,陕西省中小学现代教

育技术实验学校“十五”立项课题研究“特别突出贡

教育技术学

教育技术

学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教育技术学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教育技术

基本理论 网络与远程教育

信息技术教育应用

现代教育技术

网络与远

程教育

智能技术教育应用

献专家”, 陕西省名牌专业教育技术学科带头人,陕西师范大学“211工程”三期重点建设项目教育技术学科首席专家,陕西师范大学“校级教学能手”。

从事教育技术学专业,研究方向是网络与远程教育、智能技术教育应用、教育信息化理论与实践。相

现代教育技术

关研究成果及论文先后获陕西省教育厅一等奖4项, 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 现任新闻与传播学院党总支书记、陕西师范大学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研究所所长,兼任陕西师范大学第

5-10届教学委员会委员、陕西师范大学信息化建设专家组成员、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专家组成员、首都师范大学客座教授、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理事、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副主任委员、陕西省高等教育学会电化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陕西省电子学会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西安网络与教育技术学会副理事长、陕西省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专家组组长、陕西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专家组成员。

主编、副主编和参编教材6部,总主编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一套(21本),先后主持并完成了省部级项目5项,横向课题4项,厅局级项目2项,陕西师范大学校级教学改革重点项目5项。目前在研省级项目2项,横向课题2项,校级重点教学改革项目1项。

陕西师范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副院长,陕西师范大 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是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整合。近年来系统讲授 过《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方法》、《教育技术学导论》、《认

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统计与测量》等课李新成

程。

参与或主持过教育部师范司“全国教师网络联盟教学支持系统的设计与开发”(2008年)、陕西省教育厅“网络教学模式研究”( 2007年-2009年)、 “数字化教师教育资源的分类体系与应用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2007年-2009年)、等项目的研究工作。近年来,在《中国现代远程教育》、《教育理论与实践》、《现代远距离教育》、《现代教育技术》等期刊上发表论文

几十篇。

博士、副教授。1975年生,研究领域主要为远程

教育方向和教育游戏方向。近年来先后在专业核心及马红亮

以上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与他人合作编著《网络远程教育》一书,该书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参与有关远程教育方面的省部级课题一项,有关教育游戏方面的横向课题一项。目前正在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博

教育技术学

教育技术学

网络与远

程教育

网络与远程教育

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乜勇

副教授、在读博士。1970年9月出生,现为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育技术系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师、硕士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是信息技术教育应用、课程与教学论。给本科和硕士担任《微机原理与应用》、《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电脑文化》、《学与教的理论与实践》、《计算机使用与维护》等课程,给研究生及教育硕士担任《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前沿》、《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实践》等课程。

教育技术智能技术学 教育应用

信息技术教育应用 先后在不同级别的刊物上发表20余篇,主持过4项科研项目,参与多项不同级别的科研项目,曾获得教学质量优秀奖和教书育人奖和陕师大教学标兵称号,多篇论文获不同级别奖项。2004年获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2005年国家教学成果优秀二等奖,2006年参加建设的《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获国家级精品课程。系英特尔未来教育职前教育全国骨干教师、陕西省教育厅特聘全省农远工程项目教师培训的主讲教师和陕西省教师教育能力建设项目培训主讲教师。

朝鲜族,心理学硕士,副教授,教育技术学硕士

研究生导师。多年来一直从事教育技术教学与科研工朴姬顺

作。

担当的教学工作主要有《视听心理学》、《受众心理学》、《计算机课件设计与制作》、《教育统计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等课程。专业论著有《中外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的比较研究》(科学出版社)、《教育技术导

论》等。

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86年毕业于西北工

业大学自动控制系,主要从事信息技术与教育应用方

面的研究,长期承担《电路基础与模拟电路》《数字电张萍

路》《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模拟电路实验》《信息学》《数字电路实验》等课程的教学任务,并获得优秀教学成果奖。主持和参加了多项省部级和学校的科研项目,先后在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与人合著《中外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的比较研究》一书,获

得陕西省人民政府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教育部陕西师范大学 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成员,陕西省基础教育改革专 家指导组成员。在陕西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从事教学 和研究工作,主要承担本科生《计算机基础》、《C程

序设计》、《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论当代教师的信息王海燕

素养》、《信息管理导论》、《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教师技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等课程的教学和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研究工作;承担研究生的《教育信息处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题》、《学科知识和研究的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教育技术学

教育技术学

教育技术学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现代教育

技术

教育游戏与动漫

信息技术教育应用

信息技术教育应用

现代教育技术

新进展》、4+2教育学硕士的《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主要从事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论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面的研究工作。

博士、副教授。 1966年11月23日生,陕西志 丹县人,198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2000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数学系,获教

王光生

教育硕士现代教育专业学位 技术

育硕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 院,获理学博士学位。现为陕西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现代教育技术、教师教育等。主编《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能培训教材》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