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能力培养体系构建
作者:朱晓波
来源:《科教导刊》2013年第18期
摘 要 人才培养定位问题一直制约着信管专业的发展,分析了专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构建了面向就业的信管专业人力素质模型,模型的层次和内容依次包括五大就业方向、所配套的专业能力、涉及的专业课程,并提出了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路。 关键词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人才培养 能力模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当前,我国大部分企业都面临着信息化的改造、e化的建设、向新经济转型等一系列的新问题,而管理信息系统正是政府、各类企事业单位进行有效管理、正确决策和实现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作为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的新兴学科方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综合了管理学、计算机科学、经济学、统计学多个学科的概念和方法,形成了较独特的体系和领域,并由此产生大量与之相适应的专业人才需求。 1 专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已有600多所院校开设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在过去十几年的专业探索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各高校专业特点、背景的差异性以及社会人才需求的多样化也给信管专业的人才培养带来了诸多挑战,人才培养定位不清晰、社会认知不足等问题一直都制约着信管专业的发展。
1.1 近几年的专业发展趋势
2004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了学科核心课程以及相关各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与人民大学研讨制定了信息系统学科课程体系《CISC2005》。在这一专业发展阶段中,开始形成相对系统、规范的信管专业教育体系。①
近几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管理实践的发展演化,技术和管理的融合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一方面,新兴信息技术如Web2.0/3.0、云计算、物联网、SaaS服务模式等大大丰富了信息化的内涵和外延,催生出许多新型的管理模式和商业机会;另一方面,传统的业务过程和管理活动逐渐演化为信息管理活动。同时,各高校逐步形成了“技术与管理并重”的主流专业共识。ACM/AIS相继联合推出了新版信息系统学科课程体系《IS2009/IS2010》,以反映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技术进步和管理演化的要素;②由清华大学陈国青教授牵头的“中国信息系统学科课程体系”课题组推出了《CIS2011》,关注企业的最新应用实践。③ 1.2 信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由于其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特征,不少人对专业认识缺乏,部分高校仍然在实施大拼盘式的课程体系,专业人才培养思路不明确,导致学生的报考志愿率和满意度不高。目前主要存在着以下两大问题: 1.2.1 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据统计,2006-2010年国内13所代表性高等院校信管专业毕业生4982人,考研占到19.4%,在就业的学生中,按照行业划分,除IT业占31.5%、金融占17.7%,其他几乎涵盖所有行业;按照单位性质划分,机关占5.4%、国有企业占21.6%、事业单位占8.3%、三资企业占13.1%、其他占45.7%;按岗位类型划分,业务运营占23.4、技术服务占25.7%、市场营销占15.3%、经营管理占12.2%、行政文秘占6.1%,其他占8%。专业学生就业多元化特征明显,专业对口就业情况不佳。学生们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感到有些无所适从,专业思想模糊。
笔者认为,信管专业的立足之本就是管理与技术的融合,是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趋势的。问题的根本症结在于现有教学体系与社会需求相脱节,人才需求变化快、课程体系设计缺乏清晰的思路。
1.2.2 实践能力培育不足
按照我国高等教育中长期发展纲要要求,当前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是人才培养的重心所在。目前,大多数高校的信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由课程实验、独立实验课程、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论文、第二课堂(学科竞赛、社会实践、科研立项)等环节所组成。实验案例和模拟环境陈旧,与现实脱节;部分实践环节流于形式;双师型师资严重缺乏。笔者认为,造成学生实践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包括:课程结构中理论课程比例偏大,缺少形成能力的课程和综合型实验;实验案例和模拟环境陈旧,与现实脱节;部分实践环节流于形式;双师型师资严重缺乏。
2 信管专业知识能力模型 2.1 总体思路和目标
以最新的国际《IS2009/IS2010》和国内《CIS2011》为参照,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建立“就业方向—核心能力需求—支撑课程”的逻辑关系,强化实践能力培育,以此制定教学计划,确定核心课程和教学大纲。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2 以就业为导向的知识能力架构
(1)通过广泛的市场调研完成人才需求分析,明确信管专业学生对口的五大就业方向分别为:
D1:从事IT咨询工作(IT规划、业务流程管理、ERP实施顾问、管理与软件一体化等。)
D2:在政府、大中型企事业单位信息中心从事信息系统管理与维护工作。 D3:在应用软件公司从事MIS软件开发、推广、实施工作。
D4:在大型企事业单位内部或业务流程外包公司从事IT密集型流程(采购、财务、物流、销售)运营工作。
D5:在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内部或市场调查、数据分析公司从事信息采集、信息组织管理、数据分析与处理、报表生成工作。 (2)确立各就业方向所需关键能力要素:
D1:(K1:管理咨询方法与工具;K2:业务流程分析与设计;K3:IT规划;K4:系统评价与实施;K5:系统分析与设计;K13:典型IT密集型业务流程)
D2:(K3:IT规划:K4:系统评价与实施;K5:系统分析与设计;K6:数据库管理;K7:一般网络管理;K8:IT项目管理;K9:信息安全;K14:信息检索和组织)
D3:(K4:系统评价与实施;K5:系统分析与设计;K8:IT项目管理;K10:程序设计能力;K11:可视化开发;K12:数据库设计与开发)
D4:(K2:业务流程分析与设计;K9:信息安全;K13:典型IT密集型业务流程) D5:(K6:数据库管理;K14:信息检索和组织;K15:统计工具应用;K16:数据挖掘)
(3)支撑各关键能力要素的课程:
K1---C1:管理咨询工具;K2--- C2:业务流程管理;K3、K4--- C3:管理信息系统;K5--- C4:系统分析与设计、C5: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课;K6、K12--- C6:信息系统数据库;K7--- C7:信息系统网络工程;K8--- C8:IT项目管理;K9--- C9:信息安全;K10--- C10:C语言、C11:面向对象程序设计;K11--- C12:动态网站开发、C13:信息系统开发实验课;K13--- C14:ERP、C15:物流与供应链管理、C16:客户关系管理、C17:电子商务;C22: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ERP实验;K14--- C18:信息管理概论、C19:信息资源管理;K15--- C20:数据分析;K16--- C21: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
(4)依照(1)-(3)中的逻辑关系和各门专业课程的支撑关系,确立六门专业主干课程为:C2:业务流程管理;C3:管理信息系统;C4:系统分析与设计;C6:信息系统数据库;C12:动态网站开发;C19:信息资源管理。重要方向课程包括:C1:管理咨询工具;C8:IT项目管理;C10:C语言;C14:ERP;C17:电子商务;C20:数据分析。 3 专业教学改革措施
按照第二部分“就业为导向的知识能力模型”基准要求,贯彻强化专业实践能力的思路,需要对当前的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进行修正。 3.1 优化课程体系
以就业为导向,明确学生需要具备的关键知识能力,对现有课程体系进行梳理,通过相关课程建设提升学生关键能力。具体措施包括:
(1)去除过时陈旧、与现代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课程;(2)新增业务流程管理、管理咨询工具等符合现代专业发展趋势的课程;(3)适当减少纯理论课程比例,降低信息系统数据库等课程的理论教学学时数;(4)重新修订专业课程大纲,保证知识能力架构中对关键能力的教学要求。
3.2 强化实践能力,完善并落实实践教学体系
(1)每门课程实验至少安排1个综合型实验;(2)独立实验课程要求以项目式连贯运行;(3)课程设计力争全部以企业真实项目为背景;(4)在D1-D5每个方向至少建设1个典型实习基地;(5)充分发挥ERP等学科竞赛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6)加强校企深度合作;(7)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参与社会实践。 4 结语
信管专业建设应当坚持“管理与IT融合”的理念,各个高校应当结合自身特色,对专业进行清晰定位,应当对大拼盘式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明确学生能力要求与课程之间的关系,此外还应当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信管专业学生必定有更广阔的就业前景。 注释
① 中国高等院校信息系统学科课程体系课题组.中国高等院校信息系统学科课程体系2005.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② Heikki Topi, et al. Curriculum Guidelines for Undergraduate Degree Programs in Information Systems. ACM,AIS,2010.
③ 中国信息系统学科课程体系课题组.中国信息系统学科课程体系2011.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