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年级上册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两小题。
望江南•超然台作 【宋】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秋,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东诸城)。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辙题名“超然”,熙宁九年,苏轼登超然台。壕:护城河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上阕词所描写的景象。(词的上阕运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结合词的下阕内容,分析词人的思想情感。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咏瀑布 (清)冯云山
穿天透地不辞劳,到底方知出处高。 溪涧焉能留得住,终须大海作波涛。
(1)冯云山《咏瀑布》用“”这个词语写出了瀑布气势雄伟的动态美。 (2)这两首诗都写瀑布,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是否相同?请作具体分析。 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1)请用“/”画出下面这句诗的朗读节奏。 半 江 瑟 瑟 半 江 红。
(2)诗人为什么觉得“九月初三夜”是“可怜”的?结合诗句做具体分析。 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运用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
情?
(2)这首诗尾联中的“长精神”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5.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
绝句漫兴九首(其一)
杜甫 隔户杨柳弱袅袅 恰似十五女儿腰 谓谁朝来不作意 狂风挽断最长条
(乙)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杜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 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 更接飞虫打着人。
【注释】《绝句漫兴九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创作的组诗作品。这组绝句写在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题作“漫兴”,有兴之所到随手写出之意。不求写尽,不求写全,也不是一时成之。
(1)(甲)诗借________来写自己的处境,(乙)诗借________来写自己的心情。 (2)结合(甲)(乙)两诗,分别分析每诗最后两句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遣意① (唐)杜甫
啭枝黄鸟近,泛渚白鸥轻。 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 衰年催酿黍②, 细雨更移橙③。 渐喜交游绝,幽居不用名。
【注释】①选自《杜诗详注》,遣,抒发。②酿黍:酿酒。③移橙:栽橙。
(1)古诗讲究对应,每每佳句天成。首联中的“近”,从“啭”字听来;“轻”,从“①________”字看出。颔联中的“②________”对应着首联的“啭枝”,“春水生”对应着首联的“泛渚”。
(2)《杜诗详注》说这首诗“叙写草堂春日之景,藉以遣意”,诗人所遣何“意”? 7.阅读下面这两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梅花 【元】王冕
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 一声羌管无人见①, 无数梅花落野桥。
春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注释】①见(xiàn):出现。
(1)两首诗中,“花”都是自然界中植物的花吗?为什么?
(2)从写作特色看,王冕的《梅花》质朴,韩愈的《春雪》灵动,请选择你喜欢的一首,对后两句作简要赏析。
8.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请赏析“又恐琼楼玉宇”中“恐”字的表达效果。
(2)请说说你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个名句的理解。 9.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白梅 (元)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1)诗中描绘了白梅的形象,突出了白梅的哪些特征?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0.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江上 董颖
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1)四句诗有实有虚,请找出虚写的一句。
(2)前两句诗写景手法独特,与范仲淹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有异曲同工之妙,请赏析它们的表达效果。
1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1)请写出体现诗人获罪之快的两句诗。 (2)颔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1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诉衷情 陆游
青衫初入九重城①, 结友尽豪英。蜡封夜半传檄②, 驰骑谕幽并③。 时易失,志难成,鬓丝生。平章风月④, 弹压⑤江山,别是功名。
【注释】①九重城:指京城。②檄:檄文。③幽并:幽州、并州,此指金国占领区。④平章风月:写评品风月的文字。⑤弹压:指点。
(1)全词上片忆旧:终日所对的是英雄豪杰,所作的都是羽书檄文;下片写今:终日所对的是, 所作的都是, 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2)书法课上,某同学要写上面这首词。下列三种字体中的哪一种字体,能较好地展现这首词的情感?说说你的建议和理由。(三幅字帖的书写内容请忽略)
13.古诗赏析
行路难(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体北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写得好,请简要分析。 1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遣意① (唐)杜甫
啭枝黄鸟近,泛渚白鸥轻。 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 衰年催酿黍②, 细雨更移橙③。 渐喜交游绝,幽居不用名。
【注释】①选自《杜诗详注》,遣,抒发。②酿黍:酿酒。③移橙:栽橙。
(1)古诗讲究对应,每每佳句天成。首联中的“近”,从“啭”字听来;“轻”,从“①________”字看出。颔联中的“②________”对应着首联的“啭枝”,“春水生”对应着首联的“泛渚”。
(2)《杜诗详注》说这首诗“叙写草堂春日之景,藉以遣意”,诗人所遣何“意”? 15.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问题。
落叶 (隋)孔绍安 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 翻飞不肯下,犹言惜故林。
(写作背景)诗人孔绍安原是南朝陈的达官子弟(其父孔奂为陈的吏部尚书)。隋灭陈时,孔绍安才13岁。他曾对表兄虞世南说过:“本朝沦陷,分从湮灭。”这首诗是陈亡后不久,孔绍安徙居京兆鄂县(今陕西户县)闭门读书期间所作。 (1) 诗中最能体现诗人心境和身份的是“”一字。
(2)傅庚生先生在《联想与比拟》中写道“方人之情有所会、感有所触也,往往将其内在情感之颜色涂染于外在事物之表”,请结合诗句中的意象来分析诗人的情感。 1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柳宗元 宦情羁思①共凄凄, 春半②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 榕叶满庭莺乱啼。
【注】①宦情:做官的情怀;羁思:滞留异乡的思绪。此诗为柳宗元被贬柳州后所写。②春半:春天的中间,即二月。
(1)诗中的“尽”和“乱”两字描绘了“春半”时节怎样的景象? (2)面对二月春景,诗人为何生发了“如秋”之感? 17.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1)请写出体现诗人获罪之快的两句诗。 (2)颔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18.古诗阅读
送梓州李使君 (唐)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檯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注释)①杜鹃:鸟名,又名子规,或布谷鸟。②树杪:树梢。③讼芋田:指巴人常为农田事发生争讼。④翻教授:翻新教化。
(1)“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一联中的“响”能否改为“鸣”、“啼”?请简要分析。 (2)尾联“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9.古诗阅读
悯农 杨万里 稻云不雨不多黄, 荞麦空花早着霜。 已分忍饥度残岁, 更堪岁里闰添长。 四时田园杂兴(其一)
范成大 昼出耕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这两首以农家生活为题材的诗,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分析。 20.阅读下面的诗歌后,完成下列小题。
【甲】春别曲 (唐)张籍
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 江头橘树君自种,那不长系木兰船。
【乙】闽中秋思 (唐)杜荀鹤①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 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
【注】①杜荀鹤;唐代诗人。字意之,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
(1)这两首诗的一二两句描写景物时都注重“着色”,请从“染”和“匀”两个字中任选一个,结合诗句赏析妙处。
(2)两首诗均含蓄地借物抒情,但表达的情感不同,请分别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九年级上册诗歌鉴赏
1. (1)春天,从超然台望去,密州城里,虽是微风吹拂,杨柳轻扬,护城河水清浅,满城繁花,密州城的千家万户被笼罩在朦胧的烟雨里,正是春天最美的时节。
(2)寒食节过后,酒醒反而因思乡而叹息不已,只得自我安慰: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乡了,姑且点上新火来烹煮一杯刚采的新茶,作诗醉酒都要趁年华尚在啊。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豁达乐观的情怀。 2. (1)穿天透地
(2)不相同。《望庐山瀑布》用了比喻和夸张手法,把飞流的瀑布比作落下的银河,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惊心动魄之美的惊叹。(或借景抒情,通过对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描写,
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咏瀑布》用了托物言志(拟人)手法,借瀑布奋勇向前,勇赴大海的气魄,表达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雄伟的抱负。
【解析】【分析】(1)结合题意中的“动态美”,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回答。“穿天透地”四个字写出了瀑布不辞辛劳,从高高的悬崖上凌空倾泻而下,穿透了天空和地面,写出了瀑布气势雄伟的动态美。
(2)《望庐山瀑布》李白初游庐山时所作。“三千尺”“银河”表明此诗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体现了李白的浪漫诗风,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奇伟景象,且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惊心动魄之美的惊叹,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咏瀑布》是太平天国南王冯云山所作,“穿天透地”象征推翻清王朝的革命意志,气魄宏大。“焉能留得住”二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明坚持不懈的决心。此诗借瀑布奋勇向前,勇赴大海的气魄,表达自己成就伟业的决心,是托物言志的写法,充分显示出这位农民领袖坚定的信念和雄伟的抱负。回答时,先表明观点,再说明理由。 故答案为:⑴穿天透地
⑵不相同。《望庐山瀑布》用了比喻和夸张手法,把飞流的瀑布比作落下的银河,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惊心动魄之美的惊叹。(或借景抒情,通过对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咏瀑布》用了托物言志(拟人)手法,借瀑布奋勇向前,勇赴大海的气魄,表达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雄伟的抱负。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要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诗人的情感,注意诗歌的用语。
⑵本题考查考生诗歌的比较阅读能力。考生要对诗人、诗歌的内容、表现手法、思想情感都要仔细体会。注意题干的要求,结合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进行作答。 3. (1)半江/瑟瑟/半江红。
(2)“可怜”意为可爱。诗人看到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珍珠没的露珠,深蓝的天幕上悬挂着一张精巧银弓没的新月,所以才脱口而出赞美这可爱的夜晚。
【解析】【分析】(1)七言绝句属于格律要求比较严格的近体诗。首先是篇幅固定。全诗四句,每句七字,总共二十八字。其次是押韵严格,表现为通常只押平声韵且不能出韵。还要讲究平仄,即要求符合平仄律,就是在一般情况下,以两个音节(两个字)为一个音步,平仄交互安排。故划分为:半江/瑟瑟/半江红。或根据诗歌的意思划分,“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意思是“半江碧绿半江艳红”。故划分为:半江/瑟瑟/半江红。
(2)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的意思是“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露水亮似珍珠郎朗新月形如弯弓”。首先要明确“可怜”是“可爱”之意,围绕诗歌中描写的景物,抓住“可爱”这条情感主线,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即可。 故答案为:⑴ 半江/瑟瑟/半江红。
⑵ “可怜”意为可爱。诗人看到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珍珠没的露珠,深蓝的天幕上悬挂着一张精巧银弓没的新月,所以才脱口而出赞美这可爱的夜晚。 【点评】⑴本题难度不大,考生在平时注意对七律的朗读即可划分节奏。
⑵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和诗人情感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注意诗歌中的景物,整体感悟诗人的情感。在理解时要反复朗读。
4. (1)“闻笛赋”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老友的怀念;“烂柯人”的典故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
逝、人事变迁的感慨。
(2)表现了诗人历经挫折依旧坚忍不拔、乐观向上的精神。
【解析】【分析】(1) “闻笛赋”,指曹魏后期向秀的《思旧赋》。嵇康、吕安为司马氏杀害后,向秀写了《思旧赋》来表示对嵇康、吕安的怀念;这里表达的是诗人对受害的战友王叔文等的怀念。“烂柯人”,借用的是晋人王质的故事:王质入山砍柴,见二童子下棋,看完后回到村里,才知道已经一百年过去了,同时代的人都已死尽。这里抒发的是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2)诗人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感悟到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于是一变前面伤感低沉的情调,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尾联中的“长精神”展现了一种坚忍不拔、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故答案为:⑴“闻笛赋”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老友的怀念;“烂柯人”的典故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
⑵表现了诗人历经挫折依旧坚忍不拔、乐观向上的精神。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5. (1)杨柳;燕子
(2)甲诗后两句借杨柳被狂风折断了枝条来表达诗人郁郁不得志。乙诗借“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表达诗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闲之情;同时这些描写中也写出了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扰之情。
【解析】【分析】(1)第一首,前两句写杨柳之美,后两句借杨柳为何不展身姿是因为被狂风折断了枝条来指代诗人自己的不得志,可见借“杨柳”写诗人为官不得重用,壮志难酬的处境。第二首,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凸现燕子的可爱之态,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可见借“燕子”透露出诗人对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闲之情。
(2)第一首,借杨柳为何不展身姿是因为被狂风折断了枝条来指代诗人自己的不得志,诗人虽不在朝廷,但是时时关心国计民生,自己像那不能舒展身姿的杨柳一样,是因为被社会的现实击打得无法去拯救苍生,表达了自己郁郁不得志,壮志难酬的感慨。第二首,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情景的描写,表现出燕子对诗人的亲昵,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之情。 故答案为:⑴杨柳;燕子;
⑵甲诗后两句借杨柳被狂风折断了枝条来表达诗人郁郁不得志。乙诗借“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表达诗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闲之情;同时这些描写中也写出了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扰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 6. (1)泛;野花落
(2)幽居郊野,资然世外的闲适与从容。
【解析】【分析】(1)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颔联中的“野花落”对应着“春水生”。 (2)要结合字里行间和诗歌的主题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解答时需要读懂诗歌的内容,并且能够根据重点语句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本诗表达了作者幽居郊野,闲适与从容的心情。
故答案为:⑴泛;野花落
⑵幽居郊野,资然世外的闲适与从容。
【点评】⑴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遣词的运用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题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进行概括。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诗人情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结合诗句感悟诗人的情感。注意概括要准确。
7. (1)不是,《梅花》中的“花”是指自然中的梅花,《春雪》中的“花”是指如花飞舞的白雪。
(2)王冕的《梅花》末两句写,听到一声悠悠的羌管,却无人出现,只见无数梅花飘落在野桥上,手法很写实,但很有意境,前句有声反显静谧,后句有动反显安详,静动之间,还有画面感,很有艺术魅力。韩愈《春雪》末两句,很有想象力,喻雪为花,拟雪为人,说雪都嫌春天来迟了,有意化作花儿在庭院树间穿飞。作者幻化的一片春色是神来之笔,把雪写得美好而有灵性,在常景中翻出新意,浪漫灵动,独具风采。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理解诗歌意境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核心内容。“无数梅花落野桥”的意思是“只见无数的梅花,飘落在野桥上”,所以此处的“花”是指自然中的梅花;“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的意思是“但是白雪嫌春色来得太晚了,所以故意化作花儿在庭院树间穿飞”,“花”是指如花飞舞的白雪。(2)本题考查古诗词的比较鉴赏,根据作者所描写的意象特点,结合诗人生活背景以及所寄寓的思想情感,区别他们的写作特色。这两首诗一处为实写,一为虚写。《春雪》富有想象力,描绘出雪化作花儿在庭院树间穿飞的景象,让雪更有灵性。 故答案为:(1)不是,《梅花》中的“花”是指自然中的梅花,《春雪》中的“花”是指如花飞舞的白雪。
(2)王冕的《梅花》末两句写,听到一声悠悠的羌管,却无人出现,只见无数梅花飘落在野桥上,手法很写实,但很有意境,前句有声反显静谧,后句有动反显安详,静动之间,还有画面感,很有艺术魅力。韩愈《春雪》末两句,很有想象力,喻雪为花,拟雪为人,说雪都嫌春天来迟了,有意化作花儿在庭院树间穿飞。作者幻化的一片春色是神来之笔,把雪写得美好而有灵性,在常景中翻出新意,浪漫灵动,独具风采。
【点评】需在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结合写作背景再做具体分析。 8. (1)“恐”字把词人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十分含蓄地表达出来。
(2)唯愿兄弟(亲人)彼此珍重,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解析】【分析】(1)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他想乘风回到月宫,又怕那里的凄凉,受不住那儿的寒冷,这是何等奇特的想象,这里表达了词人“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心情。“乘风归去”说明词人对世间不满,“归”字有神仙自喻的味道,好像他本来住在月宫里只是暂住人间罢了。一“欲”一“恐”显露了词人千思万虑的思想矛盾。即表现出词人想乘风飞向月宫,又怕琼楼玉宇太高,受不了那里的寒冷的矛盾心情。 (2)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希望自己思念的人平安长久,不管相隔千山万水,都可以一起看到明月皎洁美好的样子。“婵娟”既指嫦娥而代月,又暗喻美好之全。感情必须用感情来战胜,把感情付诸理智来判断,不是暂时的自我安慰,就是长远的预后不良。为了不让佳节的离愁来窒息人,诗人于是把揪心的寂寞寄托在愿望上。愿望是美好而热烈的。但人真能长久吗?千里他乡的明月真能光辉灿烂吗?希望这样,但愿如此。而真诚热烈的希望,往往是战胜不行,走向光明的第一个起点。这句话常用于表达对远方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美好祝愿。
故答案为:⑴ “恐”字把词人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十分含蓄地表达出来。 ⑵ 唯愿兄弟(亲人)彼此珍重,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遣字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结合语句理解词语的含义和表达效果。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诗句的理解和赏析,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整体感悟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结合诗人的写作背景,感悟诗人的情感,注意对诗句运用的表现手法的理解。 9. (1)突出了梅花耐寒(冰雪林中著此身)、清高(不同桃李混芳尘)、报春(散作乾坤万里春)的特 征。
(2)主要运用了托物言志(诗人以梅自况)、对比(用桃李对比以显示梅之高洁守志)的手法,诗人借梅花的高洁来表达自己坚守情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体味诗歌意象。意象是借用客观物象来寄托主观情思的一种创作手段,意,即:立意,是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思想;象,是作者特意选取的用来抒发思想情感的事物。全诗抒发的思想感情是:赞美梅花,也蕴含自己的感情像梅一样,突出了梅花耐寒、清高、报春的特征①耐寒、坚韧,首句中“冰雪”可见梅的生长环境极其恶劣,衬托出梅的耐寒品格和坚韧风骨;②自甘寂寞,高洁脱俗。首句中“林中”及第二句可见梅自甘寂寞,不同流俗,性情高洁;③报春,三四句写梅的报春。
(2)本题考查分析写作手法和体会思想感情。赏析可以从诗句的特色,或修辞,或表达方式,或遣词造句,或表现手法,或表现的情境等方面分析,并要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从诗歌构思技巧来看,这是一首“托物言志”之作,诗人以梅自况,借梅花的高洁来表达自己坚守情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格远志。在具体表现手法中,诗歌将混世芳尘的普通桃李与冰雪林中的白梅对比,从而衬托出梅花的素雅高洁。通过阅读与分析,我们便知这首的主要的艺术手法是:托物言志,对比衬托。
故答案为:(1)突出了梅花耐寒(冰雪林中著此身)、清高(不同桃李混芳尘)、报春(散作乾坤万里春)的特 征。
(2)主要运用了托物言志(诗人以梅自况)、对比(用桃李对比以显示梅之高洁守志)的手法,诗人借梅花的高洁来表达自己坚守情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点评】(1)本题考查体味诗歌意象。答题时应注意,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根据不同句子分析白梅的特征:冰雪林中著此身-突出了梅花耐寒,不同桃李混芳尘-清高,散作乾坤万里春-报春。
(2)本题考查分析写作手法和体会思想感情。答题时应注意,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最大的特点是托物言志,梅是有奉献精神,公而无私的,诗人以梅自况,表现了自己自甘寂寞、不慕荣华、高洁脱俗的志趣及公而无私的精神。
10. (1)待汝成阴系钓舟。
(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借“千嶂里”的广阔来衬托“孤城”的渺小,从而巧妙的借景抒情,突出了戍边将士们的孤寂愁苦;同样董颖以“万顷”之大来衬托“双鸥”之小,借景抒情,突出了离别时的孤寂和伤感。 11. (1)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2)诗人想劝阻皇上做有害的(迎奉佛骨),不以衰者为由吝惜残余的生命。表达了诗人不惜残年,忠君不渝的情感。
【解析】【分析】(1)考查对诗句的理解。首联写因“一封(书)”而获罪被贬,“朝夕”而已,可知龙颜已大怒,一贬便离京城八千里之遥。(2)考查对作者思想情感的理解把握。颔联直书“除弊事”,申述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韩愈之刚直胆魄可见一斑。此联有表白,有愤慨,而表达却颇为含蓄。“肯将衰朽惜残年”,大有为匡正祛邪义无反顾的勇气。表达了诗人不惜残年,忠君不渝的情感。 故答案为:⑴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⑵ 诗人想劝阻皇上做有害的(迎奉佛骨),不以衰者为由吝惜残余的生命。表达了诗人不惜残年,忠君不渝的情感。
【点评】⑴本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理解能力,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理解每句是诗的意思。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诗人情感的理解和分析,要求考生整体感知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结合诗人的写作背景进行分析。 12. (1)江山风月;品评风月的文字
(2)我会建议使用草书字体。全词从“豪英”、“驰骑”的豪放到“志难成,鬓丝生”的悲凉以及最后只能品评风月的悲愤。全词感情基调豪迈中透着悲愤,而草书气势豪迈,线条生动,比较符合这种感情的表达。
13. 运用典故,以“垂钓”自比姜尚,以“梦日”自比伊尹,表达了诗人期盼有朝一日能得到明主的赏识,仍盼望施展自己远大的才能和抱负的强烈愿望。 14. (1)泛;野花落
(2)幽居郊野,资然世外的闲适与从容。 15. (1)客
(2)秋气早来,树叶飘落,令人心惊;凋零之情就如同这远客的遭遇。树叶翻飞仿佛不愿落地;还在诉说着不忍离开这片森林。这首诗是借落叶以慨叹身世,通过巧妙的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描写入秋落叶所引起的游子思归怀乡之情。
16. (1)雨后百花凋零,榕叶落满庭院,黄莺乱啼,呈现出一派凄惨景象。
(2)第一,这凋零的景象,让作者有了秋风扫落叶之错感。第二,诗人借景抒情。当时诗人被贬柳州,仕途不顺,羁留在外,远离故乡,所以产生了秋天般的凄苦和孤独之感。 17. (1)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2)诗人想劝阻皇上做有害的(迎奉佛骨),不以衰者为由吝惜残余的生命。表达了诗人不惜残年,忠君不渝的情感。
18. (1)不能改。这句诗用了互文手法:万壑千山,到处是参天的大树,到处是杜鹃的啼声。—个“响”字写出了梓州山林高远空旷的奇景,显得大气脱俗。若把“响”字改成“鸣”或 者“啼”,则气氛略显凄凉,与全诗髙远豁达的基调不符。
(2)望你发扬文翁政绩,奋发有为不负先贤。诗人用文翁的典故来勉励友人,寄厚望于送别之时,积极开朗,格调高远。
19. 《悯农》前两句用对偶句式描绘灾情,后两句叙述感叹,“已分”与“更堪”相互呼应,又推进一层,强化了农家的苦难,表现出诗人对农家苦难的深切同情。《四时田园杂兴(其一)》前两句概述了乡村农民耕织的情景,后两句特写,描写了儿童学着大人的样子耕种田地的情形,从不同侧面展现了农村夏忙时节热烈的劳动场面,流露出诗人对热爱劳动的农村儿女的赞扬。
20. (1)示例一:“染”字夸张地写出了长江春水之碧绿,色彩之浓重。
示例二:“匀”字赋雨以人格,细密、轻柔的雨将大片的紫菊之色浸淫得浓淡均匀,让人赏心悦目。
(2)《春别曲》诗人埋怨江头之橘为什么不把友人的行舟拴住,以此表达了对友人的挽留惜别之情;《闽中秋思》一二两句描绘风雨中的芭蕉声,表达离乡愁绪。(或三四两句美好的山水风景与不堪行走形成对比,含蓄地表达出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解析】【分析】(1)【甲】诗“长江春水绿堪染”意思是长江中春水碧绿,颜色浓得简直可以作为染料,以“堪染”表现江水碧绿色彩之浓重。【乙】诗“雨匀紫菊丛丛色”意思是秋雨使丛丛紫菊颜色浓淡均匀,“匀”字极准确地勾画出雨的细密、轻柔。在那动人的丛丛紫菊前,雨是那样的温情而善解花意,是它,将那大片大片的紫菊之色,浸淫得浓淡均匀,让人赏心悦目。
(2)【甲】诗写自己在那江头种下的橘树,也无法拴住将要远行的小舟,以此含蓄表达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乙】诗是诗人闽中思乡之作,因离乡在外,正值秋时,触景伤怀,诗人产生了思乡的情绪。
故答案为:⑴示例一:“染”字夸张地写出了长江春水之碧绿,色彩之浓重。示例二:“匀”字赋雨以人格,细密、轻柔的雨将大片的紫菊之色浸淫得浓淡均匀,让人赏心悦目。 ⑵《春别曲》诗人埋怨江头之橘为什么不把友人的行舟拴住,以此表达了对友人的挽留惜别之情;《闽中秋思》一二两句描绘风雨中的芭蕉声,表达离乡愁绪。(或三四两句美好的山水风景与不堪行走形成对比,含蓄地表达出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的遣词赏析。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对诗句进行正确的理解,结合句意从内容上进行分析。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情感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考生了解诗歌的内容,从诗歌中感悟诗人的情感。抓住抒情的语句或词语进行分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