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声》(四年级) /上海 周云燕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识字,重点理解“嘹亮、悠扬、激越”、“啼啭、喧噪、啁啾”、“莫逆之交”等词语的意思。
2.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欣赏、积累描写笛声的语句。
3.课文内容,理解聂耳对音乐的向往,体会师徒之间的一段音乐情愫,一份莫逆之交。
(*提高:对于聂耳从小善于从民间学习音乐的这段经历与他将来成为“人民音乐家”的内在联系,引发了解与思考的兴趣。)
一 、乐曲导入 ,简介聂耳
1.赏乐曲,知道笛子是中国的民乐,板书课题。
2.过的词语来表达这笛声带给自己的感受。
3.聂耳简介,默读了解,简要说说感受。
[教学说明]
启发学生用以前积累的词语描绘笛声,挖掘学前的语言基础,进而引导学生明确目标指向,通过学习课文,积累文中精彩而丰富的描写笛声的语句,了解生平,知道其“人民音乐家”的称号]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自由读文,自学新词,思考:围绕“笛声”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简要概括。
2.引出文章首尾,比较阅读,理清脉络
●读着开头和结尾,你发现了什么?
●同样的语言,表达的内容一样吗?
3.交流、概括板书
[教学说明]
通过初读课文,交流直觉感受,在整体感知中了解课文大致内容,初步体会“聂耳”、“老木匠”、“笛声”这三者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读懂首尾呼应的写作特点。]
三、品读“笛声”,欣赏积累
1.再读课文,划出直接描写笛声的句子,欣赏朗读。
2.品读句1
当天边被夕阳染成胭脂色的时候,嘹亮、悠扬、激越的笛声在静静的甬道街荡漾着,慢慢地消失在街道尽头。
(1)在读中体会“嘹亮”、“悠扬”、“激越”这3个词语的不同意思。
(2)个别读、齐读。
(3)引读:在静静的甬道街荡漾的笛声是那样的……是那样的……是那样的……,听着听着,聂守信不由得出神了。
板书:出神听
[教学说明]
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通过师生引读,体会这三个词语描绘的是不同的笛声,这是对聂耳所听到的笛声的总的概括,通过提示性引读,体会三个词语的并列关系。]
3.品读句2
那是多么好多么叫人心爱的一支笛子呵!简直就是一只有灵性的小鸟,一支能唱歌的小鸟。它时而像在无限清幽的深谷里啼啭;时而仿佛在春天的林木深处喧噪;时而又变为群鸟的啁啾……
(1)聆听笛声,理解“啼啭”、“喧噪”、“啁啾”的不同含义。
(2)指导朗读。
(3)引读积累。
在聂耳听来,那是多么好多么叫人心爱的一支笛子呵!……
[教学说明]
在理解“啼啭”、“喧噪”、“啁啾”这三个词义的基础上,进而体会笛声的出神入化并通过朗读来表达,这是一个教学难点。我们尝试通过让学生聆听如小鸟般鸣唱的笛声,借助教师的肢体语言来体会那时而清脆婉转,时而热闹灵动,时而此起彼伏的美妙笛声,在化解难点的同时,通过诵读,感受聂耳对音乐的悟性。]
四、理解“渴慕”,品悟““莫逆之交”
1.填空提示,理解“渴慕”
于是在木工间门口,就会出现一个小小的脸庞,在那满脸渴慕的神情中,在那一双聪颖发亮的眼睛里,我们似乎感受到聂耳
2.联系上下文,将描写笛声的语句串读品味。
[教学说明]
通过填空练习,启发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的语言,体会聂耳对音乐的向往,对学习吹笛的渴望,自然地理解“渴慕”一词,通过串读,再度积累描写笛声的语句。]
3.理解“茫然若有所失”,积累近义词(茫然若失、若有所失)
[教学说明]
先理解“若有所失”,再加上“茫然”一词进一步体会,强调听到笛声,聂守信就不由得出神了,听不到笛声,他就好像失去了重要的东西,心神不宁,魂不守舍。这位民间的老木匠吹奏的笛声深深地吸引着他。]
4.引导概括,梳理文脉,板书归纳。
板书:渴望学
学会吹
5.再读课文,根据提示,想象补白
(什么时候) ,静静的甬通街荡漾着 的笛声,那笛声 在小小的木工间里, 老木匠和小聂耳会做些什么或说些什么 ,于是 。
6.理解 “莫逆之交”,板书归纳。
7.读中悟情。
小结:在共同的劳动中,他们成为了知己,在共同的志趣中,他们成为了知音,这就是一位人民音乐家成长的故事。
[教学说明]
关于聂耳向老木匠学吹笛这一内容,课文只有一句话:“在共同的劳动里,这两个年龄相差几乎半个世纪的邻居成了莫逆之交。”上下文有较大的跳跃,缺少具体生动的情节,通过组织学生想象他们的对话,来补充文本的缺失,丰富文本的内容,从而走进人物的心灵世界,体会聂耳对笛声的迷恋,对吹笛的向往,进而理解在共同的志趣中一老一小成为了知己,成为了知音,成为了莫逆之交。]
四、总结课文、作业布置
1.摘录、积累描写“傍晚时分”的语句。
2.搜集资料,进一步认识到聂耳是当之无愧的“人民音乐家”。
附板书: 人民音乐家
聂守信
出神听
渴望学 笛声 莫逆之交
学会吹
老木匠
[课 文]
笛 声
听,笛声又响起来了。
当天边被夕阳染成胭脂色的时候,嘹亮、悠扬、激越的笛声,在静静的甬道街荡漾着,慢慢地消失在街道尽头。
聂守信①不由得出神了。
每天日落时分,住在隔壁的老木匠做完了一天的活儿,就坐在作坊一角,用那双全是厚茧的手,拿起笛子呜呜地吹响。那笛声如同一只无形的大手,只要一吹响,聂守信就情不自禁地循声走向老木匠那里。
于是在木工间门口,就会出现一个小小的脸庞,满脸渴慕的神情,一双聪颖的眼睛,似乎正在寻找童话中的秘密。孩子看见:在灰暗的小作坊里,在堆积如山的刨花、木屑和碎木料中间,夕阳的余辉照亮一个满头霜雪的老人,照亮他那一支因为年长日久变了色的笛子。就是这支细细的毫不起眼的笛子,当它吹奏起来的时候,忽然变得像魔笛一般神奇。
那是多么好多么叫人心爱的一支笛子呵!简直就是一只有灵性的小鸟,一只能歌唱的小鸟。它时而像在无限清幽的深谷里啼啭;时而仿佛在春天的林木深处喧噪;时而又变为群鸟的啁啾……是的,鸟儿怎样唱歌,老木匠的笛子就也怎样歌唱。啊,要是能学会吹奏笛子该有多好!
又见红霞飞上西天,聂守信却没有等来老木匠的笛声。他茫然若有所失,急急来到木工间。原来老师傅正忙着赶制一个大件,顾不得休息。老人全神贯注,以致有人在门口定
定地凝视着他,也丝毫没有察觉到。
孩子没有作声,看见老师傅忙得满头大汗,就把工具一件一件递给他。老木匠是个沉默的人,乍一看,甚至使人感到他是严厉的。但是,在共同的劳动里,这两个年龄相差几乎半个世纪的邻居成了莫逆之交。不久,聂守信从老木匠那里学会了吹笛子,简直可以跟师傅的笛声比美。
听,笛声又响起来了。
[注释]
①聂守信:后来改名叫聂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曲作者。他自幼爱好音乐,小小的年纪就学会了演奏多种乐器,被人称作“天才少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