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写作指导:古诗词在作文中的运用及优秀范文
中考作文写作指导:古诗词在作文中的运用及优秀范文
作文,特别是中学作文经常需要引用古诗词、广告、名言警句、自由诗等的句子。开始我只注意句子本身的积累掌握,忽视了在文章中的运用目的和运用方法。现在看来,还必须重视运用问题。
一、古诗词在作文中的运用方式。
实践表明,把古诗词等名言警句放进作文中,在形式上,不光是带引号和冒号的原因,大体有以下五种形式。
1、语录式——摘录
就是放在文章的文章的题记位置,单独出现,做全文的题记。例如: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
再如: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李白《把酒问月》
语录式类似于摘抄,把原文原封不动地写在文章的开头,完后另起行在末尾处用破折线引出句子出处,由此做成作文的题记。当然这是题记的一种形式,题记还有其他形式。
2、援引式——引用
用在文章内文中,就是直接引语的形式,提示语+冒号+双引号+引语内容+末尾标点符号+引号。例如:
《论语中说》:“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告诉我们君子以公正之心对待天下众人,不徇私护短,没有预定的成见及私心;小人则结党营私。
如果写成如下的样式就不是援引了:
孔子说:“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告诉我们君子以公正之心对待天下众人,不徇私护短,没有预定的成见及私心;小人则结党营私。
因为这句话,包括子曰在内,都是直接来自《论语》,而不是孔子。
注意,援引的话语内容中的最后一个标点在引号内。
3. 引号式——套用
引号式和援引差不多,但还有细微的区别,主要是在标点的运用上,一是去掉了引号,二是引用内容的最后一个标点在引号外。例如: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每当我们看见八月十五的月亮,某种情愫总会油然而生。
再看:
秋叶是漫无边际的,“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满目的秋叶,五彩缤纷,给了我们铺陈在天地间的巨幅油画,也给了我们万千感叹。
套用也包括淘金自己的句子中。就是只有引号,引号之外别的什么标点都没有,放到自己的句子中。例如:
此时,我虽然身在温暖的教室里,可是却从内心里平生了“枯藤老树昏鸦……断肠人在天涯”的感觉,一点儿浪漫与温暖都没有了。
4、变化式——化用
就是没有引号,把经典、古诗词无形地揉进自己的句子中。例如:
有一种乡愁叫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有一种豪放叫飞流直下三千尺,有一种情意叫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有一种淡然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再如:
雨的语言是丰富的,可以是漫卷诗书的喜悦,滋润着杜甫的绵绵春夜;可以是点点离人泪,倾述那个寂寞的夜晚;可以是映照冰湖的一片冰心,亮在王昌龄送别有人的刹那间。
前一个化用是完全的诗句的连用到自己的句子中,后一个化用是将诗句的亮点词语活用在自己的句子中。
我们得到了这些方法,才能够运用自如,不至于弄巧成拙。
二,作文中运用古诗词的目的
总体来说是装点自己的作文,让它更美更深刻,但也不是简单的装潢门面。
1、突出文章中心,使主题更鲜明。当然突出主题有好多方法,而用诗词来点缀是不错的方法,就好像小姑娘头上戴了夺人眼目的饰品。
请看下例:
文章主题:感悟秋天之美。文体:写景抒情散文。文题:这里的秋天静悄悄。文章结尾可以这样写: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这里秋天的美在于她给了我们一片静明的世界。
当然,把经典用在文章的开头和中间都能突出主题,若当做题记,主题作用就更加明显。
2、引出人物。有时,人物不好出场,就采取人没登场先有声的办法,就像戏剧的台后唱段一样。例如:
命题:留在心底的风景。素材:李白事迹。主题:男儿当自强。文体:记人抒情散文。可以这样开头:
“仰天长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篙人”,我每当想起这句诗就想起了李白,也只有李白可以写出这么豪放的诗句。……
3、引出事件 例如:
李白有过“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孤独,赏识过“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的美景,更有过“床上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般的切腹乡愁。那是他客居长安而不得志的一个中秋月夜,……
4、抒情。
比兴抒情:我们家乡的这挂瀑布,虽然没有李白眼中的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的豪放,但是也不乏小夜曲般的柔美。
推波助澜:我原以为,妈妈离开了,我就可以自由了,可是啊,我的心里空牢牢的,想妈妈的滋味如同刀割,真是“借酒浇愁愁更愁,抽刀断水水更流”啊。
当然了,引用古诗最大的作用在于抒情。
【范文一】李白其实很快乐
袅袅檀香,一杯清著,一轮蝉娟,一捧盛菊,手边是虚掩的书卷,读完李白的诗作,我不禁为他扼腕叹息,本有天生之才,却无奈仕途坎坷;本有豪情壮志,却怎敌官场黑暗。
我为他遗憾,为他不平,我想他一定是不快乐的吧。
恍惚中,他向我走来,一路高歌,一路豪饮,放浪不羁,这就是你,唐诗上的不朽传奇,诗仙李色。
你不是没有\"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的少不更事,不是没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积极乐观,不是没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昂扬自信,不是没有\"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的豪情壮志,然而最后的你却也发出了\"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的感叹,\"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黯然,\"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的沧桑和\"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坎坷。
你我伴灯而坐,相对无言。你默默饮酒,我在旁静静思索。我敬佩你的才华,也为你最后的离开而惋惜。你是这样一个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人,却难踏仕途,平步青云;你是这样一个才华横溢的人,却难入官场,最后抽身而退。你心中的苦涩想必如同那难以斩断的流水,滔滔不绝,一滴一滴都是你的 了目水。
然而你却笑着摇头,缓缓道出你鲜为人知的内心世界。原来我一直都错了。
你是一位诗人,却也是一位卫士。你用笔书写自己的伤春悲秋,你用文字捍卫自己的高尚情操。或许在你离开时,心里的确会有苦涩与酸楚,然而在你的眼中,一切的名利比不上自由对你的吸引,黯然的离开却让你拥有了最高洁的自我。在别人看来,追名逐利似乎已是社会大流,你却以自牺前途r 为代价,宁可相忘于江湖,忘情于山水也绝不同流合污。原本以为你是无奈的,却没想到其实你很快乐。你为坚守自我而快乐,你为纵情美景而快乐,你为远离官场而快乐,你为那一片心里的净土而快乐。
我终于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真正内涵,在你看来,苦闷和悲伤只不过是高洁的副产品,坚守自我的你其实很快乐。
【范文二】李白三唱
微风吹过,吹皱了我心里的一湖春水,桃花随风飘落,李白沐着花雨,披着花瓣,在我心田上缓步而来。
悠悠李白情
李白的情怀,豪放不羁,是奔腾的黄河水,以雄伟的姿态奔向大海;也是毅力的泰山松,以坚毅的性格矗立于泰山之巅;更是天上的行云流水,在空茫的云天上翻腾激越。
李白的情怀,也像是采来的一束山花,浪漫得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李白的浪漫,总是在他的诗中不知不觉地流露出来,“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的心里有一泓浪漫的溪水,清澈,清凉,多情而又柔美,流到读者的心里,缠缠绕绕,流淌着花儿的芬芳。
荡荡李白诗
李白的诗,不仅浪漫,也大气。李白的豪放、坚毅,在诗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的豪情,就像这天上来的黄河水,奔腾不息,令世人赞叹和感慨。“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的大气,超凡脱俗,他以宽大的胸怀俯瞰着天下。
李白的诗,不仅通俗易懂,而且流转自然,景象万千,思想深刻,海纳百川。他把自己的情感全部融化在了诗里,飘荡在壮美的风景中,使诗句多了几分深厚,少了几分空虚。
远远李白志
李白的一生,看似潇洒,其实有许多不如意。
李白本想以自己的才能报效大唐。虽然被召入宫,风光一时,但逃脱不了被奸人所害的下场,不得不被迫离宫。而他的豁达正在于乐观的态度;“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不因离京而痛苦,也不因实现不了抱负而悔恨,反而更加自信乐观,毫无顾忌地奔向了他心灵的故乡——游历山水间,逍遥人生。
李白,我心中的歌声,每日余音绕梁不止……
【范文三】沉醉于菊花盛开的世界
秋风瑟瑟,一丛菊花傲霜盛开。荒草凄凄中的一抹鲜黄,使我沉醉在这迷人的世界里。
她,生不择境,从不挑剔,大树下,荒路旁,乱石间,只要有一抔泥土她就会在这生根,成为她欣欣然的乐园。也许这就是古代诗人推崇他的原因吧。
菊花,不与百花争春,却在深秋中绽放;本是隽秀美丽,却以平淡见于世人;生就了婀娜多姿,却娇羞地山里姑娘般。陶渊明隐居田园便对菊花一见钟情,那是因为看见了知己,“黄花如我心,九月九日开”,来往于田间的陶渊明不正如这“此花开过更无花”的深秋中的菊花吗?“花开并无百花从,独立疏离趣味浓”,每当他看见那独开的菊花,一种敬仰之情油然而生,敬佩她的不与白花争春的品质,欣赏她那朴素淡雅的风韵。
不仅陶渊明,古代的人们都对菊花寄托了曼妙飘渺的感情。
九月初九,重阳的日子,也是赏菊花的时光,李清照写下了“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词句,她看着那菊花孤独地开在秋风中,不知不觉地牵出了对丈夫的思念。那菊花脸上浮着清霜秋露,是在流泪吗?秋日里的黄花,左右都是荒荒然的凄凉,有谁与她分担忧心的烦恼和心酸?
啊,菊花不是孤芳自赏,而是生就了高雅不俗的气节,只有在这荒秋才能见证她那“宁愿包头至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的精神,这正如白居易的诗句:“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从不炫耀,不落世尘,不随波逐流,不在那百花盛开的时候绽放,不在百花凋谢的时候零落,更不在冷凉的秋风里低下自己高贵的头,活出一个独特的自己。这就是菊花的魅力。
也有人由此看到了菊花的霸气,“待到来年九月八,我花开来百花杀”,这个人就是农民起义领袖黄巢,黄花给了他无穷的力量。正像陶渊明的诗句“黄花开林耀,青松冠裂岩”,万木萧萧的时候,只有菊花和松树彰显着生命的色彩,也似毛泽东所说“一年一度秋风劲,不是春光,胜似春光”。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高洁,典雅,气节,霸气,伤感而又坚定,盛开在草木荒荒的秋风里。啊,那一丛丛的菊花,有谁能不沉醉在这凄美的世界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