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论
1、项目名称:国家物资储备局湖北七三六处专用道路更新改造项目2、测设依据及主要技术指标:
测设依据:
(1)《公路线形设计规范》JTJ001-2003
(2)《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02 (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 (4)《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 (5)《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7)《七三六处与地方共建桐七道路》汇报材料 主要技术指标:
平曲线最小半径 120米
最大纵坡 5.94%;
路基宽 6.9米 水泥混凝土路面宽 5.9米 水泥混凝硬路肩 2×0.5米 3、测设简况、设计方案拟定
(1)测设简况:测设人员对现场进行了多次实地踏勘,详细了解道路所
经地带的地形现状,用全站仪实地确定JD桩和平曲线半径以及曲线各要素。本次测设所采用的坐标及高程均为假定。
⑵设计方案的拟定
—1— 设计方案主要是厂区货车出行安全、方便、快速,局部地段进行了适当的调整,有处地方因纵坡较大,根据甲方指导意见,道路设计时使用台阶式纵坡。
1、路线起点、中间控制点、全长及工程概况。 路线全长1277.580米。
2、主要工程数量
该工程路基挖方5786立方米,填方1354立方米,路基土石方量已包括水沟开挖量;水泥混凝土路面7537.722平方米,水泥混凝土路肩1277.580平方米。
二、沿线自然地理概况与道路建设的关系 1、地形、地貌
该路线地貌纵、横向起伏不大,设计时基本上新建路基为主要路基进行。
2、区域地质
沿线工程地质为表层1.0—2.0米粘土,下为砂泥岩和叶岩互层,挖方边坡采用1:0.5,填方边坡1:1.5。 3、地震
该地区地震烈度VI度,地震对道路建设无影响。 4、气候
当阳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为湿润区,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兼有南北过渡的特点。据全市50年气象观测资料记载,路面采用C30水泥混凝土路面宽5.9米,砼路面设计厚度25厘米。采用15cm碎石水泥稳定层,8cm碎石灰土,两侧各0.5米C15水泥混历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756小时,日照百分率为40%。无霜期长(年平均为271天),历年平均气温为16.5℃,年极端最高气温40.9℃(1966年8月4日),年极端最低气温为-15.6℃(1977年1月30日),气温稳定在10.0℃以上的日数为241天,年均总积温5235.5℃。雨水充沛,宜于农耕,但降雨分布不均。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20天,历年平均总降雨量为993.7毫米,降雨多集中于夏季;历史上最多降雨量1544毫米(1983年),最少降雨量为536.9毫米(1966年)。历年平均总蒸发量为1363.7毫米,年最大总蒸发量为1708.9毫米(1966年),年最小总蒸发量为1131.5毫米(1980年)。历年最多风向为NW(西北风),历年平均风速为2.0米/秒,瞬间极大风速为28.8米/秒(2008年4月8日),瞬间次极大风速为24.2米/秒(1994年7月11日)。
5、水文
路线所经地带地表水非常丰富,路基应注意排水,为排水通畅,在充分运用原涵洞的基础上,应根据现场增设涵洞(管)。
6、沿线筑路材料、水、电等建设条件与道路建设的关系。 (1)筑路材料
沿途只有少数可利用的材料,其余大多筑路材料需外运。 (2)水、电
道路沿线施工用水用电方便。 7、道路铺筑
—2—凝土路肩,厚20厘米。
本次测量采用GPS;并全部由计算机出图。
第二篇 总体设计
(略)
第三篇 路 线
一、路线平面、纵断面线形设计说明 1、路线平面线形设计
路线位于当阳市桐树垭村,路线全长1277.580米。 2、路线纵面形设计
纵面根据现场实际条件,最大坡度为5.94%,个别纵坡较大,平缓路段特别注意路基排水。
第四篇 路基、路面、排水
一、路基及排水说明 1、路基横断面布置说明
路基宽6.9米,其中车行道宽度5.9米、路肩2×0.5米硬路肩,因受其现场条件限制,不考虑弯道加宽并不设缓和曲线,只在弯道部分设置超高。公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特殊路段内设置有利地点设置错车道。错车道处的路基宽度1.5米,有效长度15米,两端渐变段为10米,错车道处保持路肩宽度不变,增加路面宽度,具体参照路基设计规范进行设计。 2、路基设计说明
工程地质现场观测主要为表层1.0~2.0米为粘土,下为泥岩、砂岩层,根据沿线的土壤地质情况,并参照原地貌自然边坡确定设计的挖方边坡率采用1:0.5。
填方材料以开挖后的页岩为主,填方边坡采用1:1.5,地面横坡陡于1:5的填方地段,应将原地面挖成宽度不小于2米的台阶,台阶横坡2%~4%,挖台阶前清除草皮和树根。 3、路基压实标准和压实度说明
路堤、路堑和路堤基底均应进行压实。填方路基应分层填筑,下路堤的压实度不小于92%,上路堤压实度不小于94%,路堤基底应在填筑前进行压实,压实度不小于95%,当填方高度小于80cm时,基底压实度不小于95%。挖方路基的压实度应不小于95%,路基顶面弯沉值应不大于330×10-2mm。
对天然地基的密实度不够,施工时对路槽应进行压实,压实度同路基的要求,对土基强度软弱地段可采用换土或加生石灰处治,石灰用量视土壤含水量而定,但不得小于5%,或换填30~50厘米碎石、块、片石层,以提高路基的整体强度,对挖方为土质路基段,需对路面底面下0~30厘米进行处理,处理措施及压实度要求同零填挖路基。
—3—路基施工前需清除占地范围内的植被,挖除树根、耕植土及含有机质等不适宜作填料的土层。路基挖方施工时,对顺层地段须沿层面开挖,如设计坡比与岩层倾角不符,应视实际顺层情况调整挖方坡比。
当采用原路基作基层时,原路基强度和弯层必须符合要求。 路基压实度见下表 路基压实度(重型)
填挖类型 路面底面以下深度压实度(厘米) (%) 上路床 0~30 ≥95 填方路基 下路床 30~80 ≥95 上路堤 80~150 ≥94 下路堤 150以下 ≥92 零填及路堑路床 0~30 ≥95 4、路基、路面排水系统及防护工程说明
排水系统主要由路面、边沟及涵洞构成。路面排水以2.0%双向路拱横坡汇入土边沟,由边沟通过涵洞排除。
5、取土、弃土设计方案,环保及节约用地措施 本工程路基施工时注意环保和节约用地。 6、防护工程
对局部无法回填而必须设置挡墙的填方地段,建议设置条石挡土
墙;对易塌落的上边坡,需设置护面墙的挖方地段,建议设置必要的护面墙。具体详见铜梁县交通局编制的《铜梁县农村公路改建工程施工设计标准图》。
7、施工注意事项
挖方路基应从上至下开挖,严禁挖倒坡。防止发生坍塌事故,对砂泥岩交互层应清除孤立悬出的岩石;注意路基排水。 二、 路面设计说明
路面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考虑沿线群众需要,其结构组成为C30水泥混凝土面层厚25cm, 6%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厚15cm,碎石灰土底基层厚8cm。
挖填厚度较小的区域,在满足路面设计高程和混凝土路面与水稳层厚度得到保证的前提下,可不进行挖填;采用嵌铺片石的办法进行调整。
设计参数:采用BZZ-100KN的轴载作为标准轴载,混凝土弯拉强度4.5Mpa。水泥稳定基层设计弯沉L≤80*10-2mm,土基回弹模量30Mpa, 设计弯沉L≤330*10-2mm。
1、混凝土路面宽5.9米,应设纵缝,在施工时,注意设置顺直的路拱,以利排水。
胀缝应少设或不设,但在邻近涵洞或其他构造物处,小半径平曲线和凹型竖曲线纵坡交换处,应尽量设置胀缝。缩缝、胀缝和施工缝用的接缝料应能适应混凝土面板膨胀收缩、施工时不变形,耐久性良好的材料。
混凝土采用32.5级水泥,其粗集料(碎石或砾石),细集料(天然砂或石屑)应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符合规定级配。粗集料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1.5mm,强度大于3级;细集料细度模数应在2.5以上,含泥量小于3%。
2、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最小水泥剂量为6%。 3、块石、片石抗压强度不小于MU30。
—4—
第五篇 桥梁、涵洞
一、说明
1、涵洞设计说明
沿线涵洞钢筋混凝土涵管,在施工时,视现场情况设定。做法参见《04S516混凝土管道基础及接口标准图集》,并结合铜梁县交通局编制的《铜梁县农村公路改建工程施工设计标准图》相关内容。
涵洞基础的承载力应符合有关规定,现场未钻探,施工时应根据地质条件进行调整。当采用原有的旧涵洞时,需对旧涵洞进行详细的勘察,若旧涵洞质量及孔径达不到要求,必须进行翻修,以满足质量和排水需要。 2、桥梁
该路线沿线无桥梁。
第六篇 隧道
(略)
第七篇 路线交叉
一、说明
一、路线平面交叉说明
路线与沿线各道口的交叉形式为平交,将本线路与各道口的平纵横顺接即可。
第八篇 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
一、道路建成后在路口处设立道路永久性公示牌,公示牌应包括:工程名称、建设性质、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使用管理单位、竣工日期等。
二、该路个别弯道,视线不良,影响行车安全;个别地段坡度较陡,应设置限速、护栏等必要的交通安全设施和交通安全标志,确保安全。详见钢筋混凝土护栏柱构造图。
三、公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特殊路段内设置有利地点设置错车道。错车道处的路基宽度1.5米,有效长度15米,两端渐变段为10米,错车道处保持路肩宽度不变,增加路面宽度,具体参照路基设计规范进行设计。
1、沿线筑路材料质量储量及采运条件的说明 砂卵石料:可采用河砂或机制砂。 碎石、片、块石:需远运。
水泥:应购买通过质量检测认证厂家的水泥。
第十二篇 施工组织计划
一、说明
1、施工组织,施工期限,主要工程的施工方法,工程进度及措施。 上边坡开挖后,应清除边坡上的孤石和危石,防止边坡失稳而产生滑坡病害。
第九篇 环境保护
一、说明
1、道路工程及设施与沿线自然环境的协调情况及采取的措施等。
本工程为道路改建设项目,设计方案路线平面按照当地政府要求进行布线。
本设计施工时要求对借方、废方妥善处理,不能新产生损害环境的情况。
2、施工准备工作的意见
尽快完成征地、拆迁、青苗等与施工有关的补偿工作,为施工创造良好的 外部环境 。
第十三篇 施工图预算
(见附件)
第十篇 渡口码头及其它工程
(略)
第十一篇 筑路材料说明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