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
量。
供给: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该商品的数
量。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买一定量的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
价格之间的差额。
消费者均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
得最大的效用。
生产者剩余: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总价格
之间的差额。
边际成本:是厂商在短期内增加一单位产量时所增加的总成本。 边际产量:是指增加一单位可变要素劳动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收入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
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替代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
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某一种可变生产要
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的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价格歧视:以不同价格销售同一种产品。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期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不变时,随着消费者对
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宏观经济学部分
GDP: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
品+劳务)的市场价值。
GNP: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民概念,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
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货币政策:是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
策。
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流动性偏好: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
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
交易动机:指个人和企业需要货币是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
投机动机: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 挤出效益: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