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区域活动符合幼儿内心实际需求及个性发展规律,能够满足其心理上的多种需求,是学前教育机构对幼儿进行个别化教育,促进其个性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该活动能够让幼儿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点燃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其身心健康向好的方向发展,同时也与我国素质教育需求不谋而合。幼儿园及教师应对区域活动的重要性有正确认知,以教育改革需求为基准,加强对区域活动的创新及优化,推动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性得以增进。
关键词: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性策略;
一、根据幼儿年龄特征,开展针对性区域活动创设
教师在创设区域活动时,应时刻根据幼儿实际认知水平及身心发展特点,选择适合幼儿自身年龄的游戏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由于小班幼儿自我认知意识较差,且正处于平衡游戏及独立游戏的高峰期。教师在游戏设计上应设计简单的游戏情节,在实施中以重复操作为主,如小班经常开展的“娃娃家”区域教学活动主题,需着重在活动细节上进行精心设计,以小班幼儿动作发展特点为着手点,创设以锻炼幼儿手指肌肉群为主导的操作区,如“给布偶扣纽扣”“给小绿植浇水”等。在该过程中幼儿会感到十分快乐,更让幼儿的动手能力得到相应锻炼。中班幼儿比之前小班幼儿在认知上会有所提升,在区域游戏活动内容设计方面,也比之前要丰富很多。因为此阶段的幼儿正处于联合游戏阶段,模仿意识较强烈,且语言表达能力也有较大发展。基于中班幼儿种种特征,可为其创设如“小小消防队”“我是餐厅小能手”等角色扮演类的区域游戏活动。最后大班阶段的幼儿,抽象思维能力已开始逐渐形成,开始对一些竞赛类、探索类等游戏产生一定兴趣,这时教师要为幼儿创设有关“棋类”或“简单的科学实验操作类”等内容的区域游戏活动,以此满足幼儿内心实际需求及求知欲望,激发幼儿潜在求胜心理。
二、正确指导区域游戏活动,提升幼儿综合素养
幼儿正处于启蒙阶段,其行为能力、认知能力及判断能力都很薄弱,这就需要幼儿教师及家长要对幼儿日常生活学习进行及时指导,避免其走向错误的方向。而区域活动是幼儿交流及学习的主要场所,有助于幼儿在活动参与过程中的效率有所增强。因此,教师应加强对幼儿的引导,并在区域游戏活动教学中,注重对幼儿各种能力的培养,对教学活动内容进行针对性设计。比如,教师以“我爱吃火锅”为主题开展区域游戏教学活动,该活动主题主要是为了提升幼儿的综合素养,让其在区域游戏教学过程中养成良好的生活理念。教师可以先准备一些火锅食材道具,通过这些道具使幼儿对蔬菜及肉类的处理工序及方式有大致了解,以此积累其生活经验,能够在家中帮助父母做简单的家务劳动。
三、实施科学评价,发挥评价促进作用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教师应以鼓励为主,采用开放性的评价机制,有助于增强其自信心,使个性得以充分释放,为幼儿形成健全的人格打基础。当前,幼儿教学评价方式有很多种,既可以选择幼儿自我评价,也可以选择教师进行全面评价,但无论应用哪种评价方式,都不能以结果为最终导向,而是要以整个活动的过程为评价侧重点。教师可以试着让幼儿对自己进行评价,让其反思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自己是否满意。经过思考后,还可以为下次活动献计献策,鼓励幼儿在每次活动中都应努力比上次做得更好,充分发挥区域活动的价值。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把自己在活动中的所见所闻及体验分享给同伴,并展开交流,以此提升幼儿对区域游戏活动的兴趣。
四、统筹资源,拓展空间
传统概念中,幼儿园每块特定的区域都有其特殊的教学功能,彼此在空间上功能单一互不交叉,虽便于安排与管理,但毕竟整体空间资源有限,教学活动难免受限。这样的教学问题必然对区域的设计统筹提出更好的空间要求,因此,只有重新统筹,才能让区域间进行功能互补,有效利用,无形中腾出更多的教学空间和时间,拓宽教学思路。我园的场地相对开阔,除已经划分出的特定活动区域外,园内其他场地,如走廊拐角、楼梯口等边角处均余有空间环境可再利用,这些场地有些无法作为活动主区域,但能为有效地促进区域间的平衡利用提供充分的活动条件和资源。
五、家园互动,设计活动
教师是区域活动环境的最主要创设者,这样的角色定位决定着教师无法单独完成这项创设工作。当区域活动的场所重新选择设定之后,如何根据幼儿发展特点,根据教学活动需要进行下一步的环境创设,教师需要群策群力,分享自身的教学经验与体会,共同完成对环境的设计与方案修改,避免单独创设中的独断心态,这也不利于在教学活动中对幼儿的心理把握。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而家长则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每个阶段的成长经历和成长特点,孩子对环境的任何需求与渴望,家长无可辩驳地成为掌握这些重要信息的第一人。因此,在创设活动环境的过程中,要注重与家长的探讨沟通,及时调查了解幼儿的发展动向与需求,对于整个创设工作是极其重要的。
六、动态引导,培养乐趣
客观环境是事物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而主观环境则是事物发展有力的推动因素。因此,在创设理想的客观环境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尽可能创设主观环境,对区域活动的教学是一种催发。一方面,教师可根据特定环境中的材料设置,相互利用,发散思考。比如,在活动前对幼儿提出相应的要求,这种要求可以是身体上的预热和放松,可以是对活动区域内的器械工具等的使用指导,也可以是活动过程中可能面临种种心理变化的启迪、对游戏或活动后的个人思考等,都需要教师进行事前的动态引导与培养。另一方面,在活动过程中,对幼儿出现的困惑、难题、心理冲击等都需要及时科学地、有针对性地引导和支援,并作必要的启发和锻炼,既注重培养幼儿对区域活动的兴趣和互动,同时帮助幼儿提高独立思考、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实现区域活动教学的目的。
总而言之,区域活动对幼儿的发展意义非凡,为了提高区域活动的有效性,幼儿教师应不断地对区域活动进行探究及改进,要以创设新颖且有意义的区域活动为主,以此满足幼儿的内心需求及个性发展规律,让区域活动成为幼儿心中的乐园,并通过该活动使幼儿综合能力得到良好发展,开发其智力,进而为幼儿未来学习生活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海霞.幼儿园教育区域活动有效性提升的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55):159-160.
[2] 范凤霞.幼儿园教育区域活动有效性提升的策略探索[J].新课程,2021(27):164.
[3] 吴延平.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性提升的策略探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0(1):6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