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卷第1期 Vo1.25 No.1 钦州 学院学报 2010年2月 Feb.,2010 JOURNAL OF QINZHOU UNIVERSITY 论教育改革成功的 前提与策略 张树德 (广西工学院外语系,广西柳州545006) [摘要] 对任何机构或领导而言,其教育改革成功的前提至少包括三方面:联结、发轫以及领导者的动 员。在策略上,他首先需要将以下四个方面加以联结:一是将与学习相关的价值观念整合到关键学习领域中; 二是使教育改革成为公众关注的政治性议题;三是提供选择机会;四是发展援助性的环境。在此基础上。采取 政策性发轫行动。最后,他还必须需采取有针对性的动员的策略,即选择合适的改革类型;巩固改革发动者;巩 固改革支持者;中立改革反对者与克服制度性障碍。正是联结、发轫以及领导者的动员三方面的相互作用,才 使教育改革成功成为可能。 [关键词] 教育改革;成功;前提;策略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314(2010)01—0080—05 变革是教育发展的永恒主题。自20世纪90 年代以来,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地都开展了轰 轰烈烈的教育改革运动。结果是,有的地区一帆 风顺,节节胜利;有的地区却困难重重,举步维艰。 这一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关注,教育改革如何 才能取得成功?换言之,成功的前提与策略是什 么?应该说,探究这样的问题对于中国教育有着 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府层面看,成功指的是尽管存在反对改革的政 治团体的反对意见,改革仍然得到政治性接受, 或至少得到实施。因此,成功就是人们达成所 设定的目标。成功是一种感觉。从学校层面 看,成功就是结果,就是学生的成绩与投入以及 显著地促进了学生的成绩与投入的教师的品行 与能力表现。结果就是人们对变革努力是否取 得成功的一种感悟。_2 正如格思里和科比克(Guthrie。J.W.and Ko. 、教育改革成功的三个前提: 联结、发轫、动员 ppich,J.E.)所说的,“任何重要的政治变革(包括 教育变革)得以发生的条件是,一方面必须存在 何谓“成功”?根据《现代汉语辞海》,“成 功”可以是一个名词,指重大事业或一般事业获 得预期的结果,着重在完成,也可以是一个动宾 式词组;“成”有“完成”(强调结果)和“变成” (强调过程)之含义。“功”表示“成效和表现成 许多与政治相关的现象,另一方面这些现象还必 须得以联结。这种关键的联结本身取决于某种始 发性的事件或一系列事件,因为这个事件或这些 系列事件将不确定性与不平衡性注入到某种政治 系统中。这些令人不快或未决的条件,以及整套 效的事情(多指较大的)”。可见,成功不仅强调 结果,而且强调过程;成功不仅是一种必然的东 西,而且还是一种或然的东西。在教育改革上, 挑衅性的事件是引发政治联结的基础。最后,制 定某种改革议项要取决于出现某个政治上的‘勇 士’。一个激发人们动机的个体或起催化作用的 团体必须善于利用优势,充分利用各种能动的条 件以及事件的苗头。这种政策上的促进者提供了 钟启泉认为,“成功是观念和行动的齐头并 进”。…美国的科拉雷斯(Corrales.J.)提出,从政 [收稿日期]2009—11—10 [基金项目]广西工学院博士基金项目“当代澳大利亚课程改革成功机制研究”(500757)。 [作者简介]张树德(1965一),男,广西平南人,广西工学院外语系教授,博士。 第1期 张树德:论教育改革成功的前提与策略 81 目的、方向,并使改革的势头得以持续”。因此, 2.使教育改革成为公众关注的政治性议题 任何大规模改革是否取得成功,它要取决于以下 三种先决条件:联结,发轫,动员。在这三个前提 唐斯(Downs,A)认为,改革的达成还应取决 于它是否成为跨越政治领域的社会“问题”。他 说,实际上,如果要消除或纠正的“无法容忍的 条件”处于政治领域之外,或这些条件还没有被 界定为政治议题的一部分的话,改革就不太可 能发生。须知,在媒体广泛运用的社会里,任何 给定的改革议题或问题可能只会引起公众的短 中,第一个前提条件包括四种现象的助联结:(1) 公共政策偏好。(2)存在的“政治问题”。(3)可 供选择的政策或行动规划。(4)有利的政治环 境。能将这四种现象联结的是“一种激发公众对 现实不满、开始推动公众朝着fir值失衡前进、并引 发根深蒂固的价值偏好以及公众看法转变的条 件”。为发动这种联结,它需要一个事件或一系 列事件。尽管这样的联结至关重要,但个体及团 体也必须调动起来,以便利用已被创造出来的机 会之窗。而“政策机会”出现的时机就是“当问 题、政治及政策这三种各自独立的趋势联结并展 现行动之时”。而“政策倡导者的乐于采取行动 之机”也是“政策机会出现并同时让他们提出其 偏好的政策”之时。 联结、发轫与动员三者之间 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此图表明,教育改革领导者在推进教育改革 的过程中,他需要联结社会环境(如,人口因素与 经济因素)、国家(地方)的核心价值观,动员人们 的政治性参与态度,形成教育政策,最后形成联动 机制。正是通过这样的机制,教育改革得以顺利 推进。 二、教育改革成功的策略 (一)联结策略 1.将与学习相关的价值观念整合到关键学 习领域中 霍尔(Hall,B)认为,“价值观念是既通过我 们选择的发展重点而得以反思的,又使我们据之 而一致及重复性地采取行动的,对我们的生活赋 予意义的理念”,实际上,“价值观念转移的核心 是价值观念可以有意识地加以选择与衡量;可以 成为一种让我们选择某种新的未来而非在其他某 些人的指示下生活的手段。”¨ 暂的关注——即有时可以短暂地影响公众行为 及态度,但接着便逐渐消失到环境中,大部分仍 然悬而未决。如果问题仍然通过事件与态度来 加以大量强调的话,那么,由于公众意识的原 因,它会创造有效的变革的氛围。因此,教育改革 领导者必须注意提高公众对教育改革问题的意 识,推动问题进入政治活动场所,使它成为“政治 问题”。 如何使问题成为公众关注的政治性议题?唐 斯(Downs,A)提出,那往往要经历“议题——关注 循环”:(1)前议题阶段。(2)提醒公众关注与言语 煽情阶段。(3)认识取得重要进步要付出成本阶 段。(4)逐步减退公众的广泛兴趣阶段。(5)后议 题阶段。对教育改革的领导者来说,既要能够足够 引起公众的关注、又要使进入“议题——关注循 环”的问题必须具有如下三种特性:(1)触及的利 益损失面尽量要小:只有少部分(约15%的人口) 人会受到改革的影响。(2)改革的问题要使大多数 人受益。(3)改革问题有“内在的、令人激动的特 性”。譬如,改革过程可以通过媒体来披露,以便让 公众着迷,并保持公众的注意力。” 3.提供选择机会 教育改革同样受到可供选择机会的影响。比 尔和博伊德(Beare,H.and Boyd,w.L)认为,包 括澳大利亚、英国、美国、新西兰、加拿大、日本在 内的世界上许多国家(地区)在20世纪90年代的 普遍趋势是提供一些选择,如:实施校本管理,关 注卓越、质量以及学校的有效性、公平、绩效责任、 中央集权化与分权化等。尽管在实际操作中,各 国的具体做法不尽相同,但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 变革学校。譬如,美国的教育改革主要聚焦于学 校如何得以组织以及治理的方式,它不关注分配 资源到学校以及为学校设置政治发展重点的学校 系统或州以及国家的机构的关系等问题;英国强 调的是如何设计一种新的管理格式以治理政府以 及学校系统的配置方式;而澳大利亚教育改革的 重点是关注学校职能的分配以及资源的管理方 式,关注机构变革,它更强调的是系统性的改 82 革。【 4.发展援助性环境 钦州学院学报 第25卷 的实施的目的,在政治上也更容易实施。为此,在 动员改革的过程中,除了提供物质补偿外,政府还 可以给改革倡导者提供政治性的特权,如:对社会 支出的中央集权化控制、选举期间的特殊待遇、获 得政策制定的机会、党内有对持不同政见者的空 间。这样一来,政府在获得与其他党派的合作机 会方面就占据了更大的权力。 (2)渐进性的、以点到面的改革。哈达德 金登(Kingdon,J.W)认为,改革成功的与政 治相关的必要的联结有一套令人满意的易接受的 政治条件,诸如:公众意见的情绪转移、公众调查、 选举结果、党员的态度、行政分支机构的变革等。 因此,就教育改革而言,教育改革的领导者往往进 行了机构变革,提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援助,等。 正是通过这样的合适的联结,它保证了教育改革 的顺利推进。 (二)发轫策略 发轫是一种首倡的行动与计划。在教育改革 中,麦克帕森(Macpherson,R.J.S)认为,它是一 种“不确定性或其他不稳定性影响要素的注 入”。[ 因此,教育改革的发轫途径主要是政策性发 轫。德罗尔(Dror,Y)认为,政策是关于需采取的 行动的主要方法是一般指导,而不是具体说明。 9 詹金斯(Jenkins,W.I)则强调政策的过程和实效。 他说,政策是“由某个政治家或一组政治家们作 出的关于目标及其达成手段的选择的一系列相互 关联的决定。这种决策是在特定情形下进行的, 即原则上决策的实现应在这些政治家们的权力控 制范围之内”。N0 3 伊斯顿(Easton,D.A)认为,政策的本质就在 于它能否定一些人的某些权力而使另外的人得到 它。换言之,~项政策,无论是为一个社会、一个 小社团或其他组织,都“包含一系列价值分配的 决定和行动”。_l 同样,拉斯维尔和卡普兰(Lass. well,H.D.&Kaplan,A)也说,政策是“一个计划 好的目标价值和行动方案”。_l 曼恩(Mann,D)认 为,政策的本质是公共的、引出重要结果的、复杂 的、充满不确定性的、反映着对所追求目标的分歧 并被这种分歧所反映。-l (三)动员策略 根据科林斯英语词典,动员是“为了某种目 的而组织”;由此,动员就是指“个体为了某种目 的而组织活动”。在教育改革中,动员即是教育 领导者为了达到教育改革的成功实施而组织的系 列策略。 1.选择合适的改革类型 可供选择的改革类型一般有以下三种。 (1)结合准人性要素的质量型改革。科拉雷 斯(Corrales,J)认为,一般而言,将准人性要素 (如,给教师大幅度提薪、扩大学校规模、增加招 生人数)补充到质量型改革中可以达到提高改革 (Haddad,W.D)认为,遵循一种更渐进性的、按部 就班的方法的改革要比更综合性的、急速的改革 遇到的政治性问题更少。一般而言,一个有限度 的领域既使官员可以检验改革的接受性程度,也 让他们更不愿主动调动广泛的费用持有者的积极 性。由于增值性方法限制了费用持有者的数量, 因此它至少在初期阶段不至于产生更多的政治性 问题。 (3)与其他类型改革配套进行教育改革。罗 德里克(Rodrik,D)认为,如果将改革变成一个一 揽子改革计划中的一部分而非作为一种孤立的行 动的话,那么改革会有更大实施的可能性。将改 革配套于某个更大的改革可以出现多个好处:第 一,它可以达到更大程度的可信度和震撼力。由 于政府目的缺乏可信性往往对改革实施造成致命 影响,因此,通过把教育改革列入更大范围的一揽 子改革计划的组成部分,政府给人们的暗示将是 要整体性投入到变革现状过程中。第二,一旦国 家形成了某种改革势头,那么就有可能出现甚至 是更多的变革。” 2.巩固改革发动者的策略 (1)将改革委托给低调整率的教育改革领 导。领导的高调整率可能反映出了改革过程中的 政治张力,也可能只是高层领导把替换手下当作 一种在抑制部门内冲突的应对措施。为使改革得 以顺利实施,它往往需要低调整率的领导。领导 的更长任期往往有如下优点:可以保持政策的连 续性,可以鼓励领导者搞“形象工程”,可以鼓励 领导者将更多时间花在规划、设计、动员政治参与 者上,可以使改革的领导者不过分担忧未来的生 涯问题。 (2)更大地联结外界或全球化经济。由于改 革的动力有的来自全球化经济的系统性压力,有 的来自双边借款组织以及国际性顾问的压力。因 此,人们有理由相信:国家越对外开放,它传递质 量型改革的动机和积极性就越高。对全球性力量 的开放既表明了国家发展竞争性经济的系统性的 迫切需要,也推动着国家改进其教育。外部联结 第1期 张树德:论教育改革成功的前提与策略 83 同样可以给政府提供新的政治同盟(国际性顾 问)与资金来源。新的政治同盟与资金来源可以 刺激供应方(即政府)的改革行动。相反,国家对 全球化经济的开放越少,或国家与国际性借款机 构的联系越少,国家实施教育改革的动机或积极 性就越低。 (3)建立支持改革的独立性的咨询委员会。 为弥补上级对改革承诺不足问题,一个最具潜力 的方法是建立独立性的咨询/监督委员会。咨询/ 监督委员会的职责是给有关机构提供咨询意见、 论辩并提出政策改革建议、监督实施过程。这样 的委员会可以是教育改革引领者团队的组成部 y/-,应该有更长的任期。这样一来,咨询/监督委 员会就成了弥补供应不足的一个主要来源。 3.巩固改革支持者的策略 (1)推行信息发布。公民对政策问题的了解 往往拥有最小化的倾向(即理性的忽视)。理性 的忽视使蒙昧的公民容易受到任何他们喜欢或不 喜欢改革观点的影响,因此他们就很容易成为影 响推动改革实施的因素。同时,理性的忽视赋予 了反对改革的利益群体某种政治上的优势。这些 群体有可能发动信息推介活动,并从而说服蒙昧 的公民。为此,改革者必须设计先发制人的信息 推介活动。 在酝酿改革时期,由于改革者没有多少资源 可以反击反对者,因此改革者应该保持一种低调 信息传播策略,少说多做。原因是在这个阶段,政 府的研究发现和建议既不完整,也没有达到一致 的意见。而当改革者拥有了更好的关于需要和目 标的理念时,他们应该转向一种高调形象的信息 传播策略。 (2)让潜在的利益方参与到改革设计与评估 过程中。将潜在的受益方整合到改革过程中(讨 论建议书、监控实施、评估结果,等),可以将他们 变成利益相关者并固定为支持方,并因而提高改 革实施。托马斯(Thomas,R.M)就相信,全纳性 的观念同样让改革者揭露反对者的反对意见,并 提出了应对那些反对意见的合适的办法。由此, 将诸如教师这样的人员包括到改进学校的决策中 会促进改革得到更有效的实施。 】 (3)赋予地方实体更大资金自主权。凯默勒 (Kemmerer,F)认为,为取得改革的成功,政府有 必要给地方机构分权。在改革过程中,地方机构 必须要得到适当的权力、必要的资源,以及管理这 些资源的能力。如果政府没有分权,地方实体将 更多的把分权化看作是一种负担而不是一种机 会。 4.中立改革反对者与克服制度性障碍策略 (1)加强政府与教师联合会合作,防止教师 联合会成为政治反对党的附庸。一方面,政府既 要防止教师联合会形成与反对党之间从属关系, 另一方面,政府也要防止教师联合会附属于执政 党。在某些情况下,教师联合会与执政党之间的 关系可以导致改革的终止。譬如,教师联合会可 以利用其与执政党中政府中有影响力的成员关系 来影响执政党的政治倾向性。由此,教师联合会 与执政党之间应该建立一种援助性的合作关系而 不是强有力的从属联系,否则,改革的努力就有可 能被扼杀。 (2)加强教师联合会内部凝聚力建设。缪里 罗(Murillo,M)提出,比教师联合会的政治附庸甚 至更重要的是教师联合会的分裂。如果教师联合 会内部出现分裂,其后果也是严重的:(1)它增加 了教师联合会对改革提出争议的倾向。(2)有的 领导开始出现担当不同员工的代理人。他们开始 拉选票,开始挑战政府教育当局、开始阻碍政府所 作出的任何强制性约束措施。(3)有的领导者会 和政府讨价还价,否则会抵制改革改革。_l 因此,对教育改革领导者来说,他们需要超越 改革的制度性因素,通过各种政治策略来抵制各 种制度性政治障碍,加强教师联合会内部凝聚力 建设。 (3)防止教师联合会与其他社会行动者建成 战略性联盟。当教师联合会与其他社会集团结成 了战略性联盟时,改革的实施往往会蒙受不幸。 一般认为,改革过程中,有两类行动者可能与教师 联合会结成同盟。其一是资金持有者,他们直接 承担改革的后果并在改革中起最重要作用。如教 师联合会、官僚机构人员、学校校长、议会中的政 治家以及大学生团体等。其二是外部作用者。他 们不直接承担改革的影响,如:大部分公民(公众 舆论)、业主、知识领导者、媒体、某些学生、某些 家长团体、非政府组织,等。尽管这些外部作用者 不是直接的利益相关人员,但他们可以形成支持 改革或反对改革的起决定性作用的联盟。教师联 合会可以与外部作用者结成联盟或与资金持有者 集团结成联盟。由于以上情况都导致出现更大的 反对改革联盟,因此它们都可以给改革造成致命 影响。 因此,领导者改革过程中必须根据潜在行动 者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防止它们建成联 盟。只有这样,领导者才能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 84 钦州学院学报 第25卷 总之,改革是一种过程。成功的教育改革需 要模式与行动,需要有变革观念;成功的教育改革 的支撑性要素是联结力、发轫力和领导者的动员 力。教育改革从行动开始到结果,在负责变革者 Lowe Boyd(Ed.),Restructuring Schools:An International Per- spective on the Movement to Transform the Control and Perform・ ance of Schools.The Falmer Press,1993,69—85. [9]Dror,Y.Public Policy Reexamined.Scranton,Pa:Chandler Pub— lishing,1968. 的理想的引领下,这样的观念要始终与学校的价 值观念、以及强化的学校文化保持一致。只有这 样,改革才有取得预期成效的可能。 参考文献 [1]明日教育论坛编委会.中国的教育到底怎么了[A]//钟启 泉.课程改革:挑战与反思.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6,9. [2]Corrales,J.(1998).The Politics ofEducation Reform Implemen— tation:Bolstering the Supply and Demand;Overcoming Institu— tional Blocs.http://www.worldbank.org/education/gl0baledu— eationreform/pdf [10]Jenkins,W.I.Policy Analysis:A Political and Organizational Perspective.New York:St.Martin’s Press,1978. [1 1]Easton,D.A.The Political System:An Inquiry into the State of Political Change.New York:Alfred A.Knop ̄,1953,129—130. [12]Laswell,H.D.&Kaplan,A.Power and Society:A Framework for Political Inquiy.New Heaven,Conn:rYale University Press, 1950. [13]Mann.D.Policy Decisi0n—making in Education:An Introduction to Calculation on Contro1.New York:Teachers College Press, 1975. [14]Haddad,Wall D.The Dynamics of Education Policymaking: case studies of Burkina Faso,Jordan,Peru and Thailand.Wash・ ington,D.C.:IBRD/The World Bank,1994. [3]Guthrie,J.W.and Koppich,J.E.Ready,A.LM.,Reform:Build— ing a Model of Education Reform and“High Politics”In Beare, H.&Boyd,W.L.(eds.)Restructuring Schools: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on the Movement to Transform the Control and Per- [15]Rodrik,D.Promises,promises.Credible policy reform via signa・ ling.The Economic Journal 99,1989. formance of Schools.London:The Falmer Press,1993,25. [16]Thomas,R.M.Implementation of Education Reforms.In Torsten Husen and T.Neiville Postlethwaite(eds.),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Pergamon Press,1994. [4]Hall,B.P.Values Shit:A guifde to personal and organizational transformation.Rockport,MA:Twin Lights Publishers,Inc. 1994,10. [17]Kemmerer,F.Decentralization of Schooling in Developing Na- tions.In Torsten Husen and T.Neiville Postlethwaite(eds.), 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Pergamon Press, 1994. [5]Downs,A.Up and Down woth Ecology:The Issue—Attention Cy— cle.The Public Interest,1972,39-50. [6]Beare,H.&Boyd,W.L.(eds.)Restructuring Schools:An Inter- national Perspective on the Movement to Transform the Control and Performance of Schools.London:The Falmer Press. [18]Murillo,M.Victoria.Forthcoming.Recovering Political Dynam- ics:Teacher Union and the Decentralization of Education in Ar. gcntina and Mexico.Journal of Inter—American Studies and World Affairs,1998. [7]Kingdon,J.W.Agendas,Alternatives,and Public Policies.Bos— ton:Little Brown,1984. [8]Macpherson,R.J.S.The Reconstruction of New Zealand Educa— tion:A Case of“Hi gh—Politics”Reform?In H.Beare and W. on the Precondition of the Success of Educational Ref0rill ZHANG Shu.de (Guang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Liuzhou 545006,China) Abstract:It is argued that studying the precondition of the success of educational reform is critical for China’s deepening its educational reform.For any institution of body,an educational reform can succeed on the premise of the three operational dimen— sions:alignment,initiative and mobilization.Strategically,first of all,institution or body should align values to key learning fields,make educational reform a public issue,provide alternatives and develop supporting environment;Then he(she)initiate selective policies;Finally,he(she)implements closely related mobilizing strategies.It is by ways of the above three dimensions operating,that the success of educational reform make it possible. Key words:Educational Reform;Success;Precondition [责任编辑黄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