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城市绿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021-09-24 来源:客趣旅游网


**市**镇绿道建设项目

研 究

二〇一一年六月

报可 行性 告

目 录

附图:

绿道选线定位图

第一章 总论

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 **市**镇绿道建设项目 1.1.2项目性质 改建

1.1.3项目业主 1、企业名称: 2、经营住所:

3、经营范围:农业企业、农村新型社区、集镇基础设施建设提供项目投资服务;农业保险业务咨询;工程土地平整(以上项目不含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禁止、限制和需前置审批的范围);集中试供水(凭卫生许可证在有效期内经营)。

4、注册资本:**万元人民币 5、法定代表人: 1.1.4建设地点

**市**镇**村、**村、**村、**社区。 1.1.5建设目的

为将**建设成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市市委、市政府提出,从2010年起,大力推进健康绿道体系建设,明确了市级区域绿道3年完成的建设目标。****镇位于**市区域绿道6号(茶马遗风)辐射范

围,是区域绿道的重要节点,**绿道体系的建设对**镇的产业发展、城镇形象以及区域影响力的提升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项目提出的理由

1、本项目是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需要。 2、本项目是完善交通体系的需要。

3、本项目是改善城市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需要。

可研报告的编制依据

1、**市绿道规划建设导则》; 2、《**市绿道系统体总体规划》; 3、《**市绿道系统规划》; 4、委托方提供的资料; 5、其他相关资料。

可研报告概要及主要结论

1.4.1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1、建设内容

改建绿道全长20000米,平均宽3.5米,其中:彩色压印水泥砼路面宽2.5米,两侧各有0.5米宽的绿化带。

2、建设规模

彩色压印水泥砼路面铺装面积50000平方米,绿化带面积20000平方米,自行车租赁站10个,导视系统20套,驿站10个(一级驿站1个,面积1000平方米;二级驿站4个,面积2400平

方米;三级驿站5个,面积250平方米)、绿化带为8000㎡,垃圾桶50个,厕所5座,雨水管网250米,护栏780米,绿篱580米,标识标牌200个,绿亭10座。

1.4.2项目施工进度安排

建设期6个月,2011年6月-2011年12月。 1.4.3项目总投资

本项目估算总投资为万元。其中,第一部分工程费用为万元,占总投资的%;第二部分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为万元,占总投资的%,;预备费为万元,占总投资的%。

1.4.4资金筹措

建设资金全部由地方财政资金支出。 1.4.5资金使用计划

根据工程进度要求,项目拟在6个月内完成,项目资金使用安排为根据施工进度安排使用资金。

1.4.6结论

绿道建设综合涉及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建筑风貌控制、河流水系保护治理、乡镇村落建设、文化古迹遗址整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田园保护、林盘保护等内容,实现绿道景观性、多样性、通达性、发展性的有机统一。通过完善城乡绿道设施,提高基础设施的承载量,将为**市下一步实现城乡建设规划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1、通过对建设项目的背景与必要性、项目规划及建设内容、建设方案、节能减排、环境评价、项目组织管理、项目招标方案、投资

估算及资金筹措、风险分析、社会效益分析、结论与建议分析与评价,该项目在实施方面是可行的,符合国家政策。

2、本项目建设方案依据国家有关规定,符合节能的要求。对项目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项目在担负社会责任的同时,也会带来较好的社会效益。

3、该项目的成功实施对**市的建设以及构建和谐社会起到良好的效果。

综上分析表明,本项目的建设不仅是完全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健康绿道概述

2.1.1健康绿道涵义 1、健康绿道涵义

绿道源自发达国家,是一种连接公园、自然保护地、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绿色空间通道,集合了生态、文化、休闲、景观、通行于一体的综合功能。

(1)绿廊系统:主要由植物群落、水体、土壤等构成,是绿道的主体。

(2)人工系统: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自然景观线路和人工景观线路。

2、**健康绿道涵义

根据《**市健康绿道规划建设导则》叙述,**健康绿道是结合**特色、贯通全域城乡的一种线性绿色开敞空间,是连接水系、山体、田园、林盘、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绿地以及城镇乡村、历史文化古迹、现代产业园区等自然和人文资源,集生态保护、体育运动、休闲娱乐、文化体验、科普教育、旅游度假等为一体,供城乡居民、游客步行和骑车旅游的绿色廊道。

2.1.2绿道构成

1、发展节点:主要包括风景名胜区、郊野公园等重要游憩空间; 2、慢行道:包括自行车道、步行道、无障碍道等非机动车道;

3、标识系统:包括标识牌、引导牌和信息牌等标识设施; 4、基础设施:包括出入口、停车场、照明等配套设施; 5、服务系统:换乘、租售、保安、厕所、小卖部等服务设施。 2.1.3绿道分类

1、绿道分为生态型绿道、郊野型绿道、都市型绿道。 2、绿道分级

(1)区域绿道:与城乡绿道相结合,连接城市与城市,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支撑体系建设具有重要影响的绿道;

(2)城乡绿道:连接城乡重要功能组团,对城乡生态系统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的绿道;

(3)社区绿道:连接社区公园、小游园和街头绿地,主要为附近社区居民服务的绿道。

其中,**市**镇绿道项目为田园生态型绿道。

项目建设背景

2.2.1**市健康绿道建设规划 1、**市绿道规划建设导则

根据《**市健康绿道规划建设导则》叙述,**市绿道由市级统一规划,贯穿全域的骨干绿道。**市绿道布局图详见图2-1。

图2-1 **市绿道布局图

考虑自然、人文资源的分布特点,总体形成**市绿道 “九大主题线”。

(1)1号线 主题:****

线路总长:约158km 骑行时间:8—11小时

核心资源:历史文化名城、时尚魅力之都、生态田园之城

图2-2 **市绿道1号线布局图 (2)2号线 主题:****

起止点:****镇—**** 线路总长:约192km 骑行时间:10-13小时

核心资源:千年古堰、道佛圣地、熊猫故乡、 湖光山色

图2-3 **市绿道2号线布局图

(3)3号线 主题:运动挑战 起止点:****镇—****镇

线路总长:约149km 骑行时间:10—12小时

核心资源:山地挑战、果林野趣、客家文化

图2-4 **市绿道3号线布局图

(4)4号线 主题:**新生 起止点:**社区—** 线路总长:约65km 骑行时间:3-4小时 核心资源:湔江丽景、新貌

图2-5 **市绿道4号线布局图

(5)5号线 主题:水韵田园 起止点:绕城高速— 线路总长:约184km 骑行时间:11—15小时

核心资源:精华灌区、农耕文化、多彩苗圃、文明迁徙

图2-6 **市康绿道5号线布局图

(6)6号线 主题:茶马遗风

起止点:**河(***城段)—****镇 线路总长:约88km 骑行时间:4—6小时

核心资源:茶马古道、山水古镇、庄园博览

图2-7 **市绿道6号线布局图

(7)7号线 主题:**江岸 起止点:**镇—**镇 线路总长:约92km 骑行时间:4-6小时

核心资源:五津水城、南河渔家、金马碧波

图2-8 **市绿道7号线布局图

(8)8号线 主题:锦绣东山 起止点:绕城高速—**镇 线路总长:约87km 骑行时间:4-6小时

核心资源:特色田园、现代农庄、东山画廊

图2-9 **市绿道8号线布局图

(9)9号线 主题:滨河新城 起止点:***镇— 线路总长:约102km 骑行时间:5-7小时

核心资源:生态河畔、产业新城

图2-10 **市绿道9号线布局图

2、构建绿道体系

根据《构建健康绿道体系,推动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工作方案》叙述,为推动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市将从2010年起到2012年底,以绿道体系建设为纽带,通过构建串联自然、人文景观等要素的绿色线型开敞空间,使都市公园绿道、滨水游憩绿道、郊野休闲绿道、自然生态绿道、风景名胜绿道等多种绿道空间形式交织形成绿道网络,像“城市绿枝”一样触及城乡每个角落,将中心城区与自然山水林地连接成城乡共融的绿色纽带,并与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历史名园、自然博物馆、名木古树、农业观光和风景游憩林地贯通融合成城乡一体的生态环境体系。

充分梳理城乡开放空间,确定绿道网络重要节点,合理规划绿道

网络体系,构建互通共享的城乡绿色脉络,以绿带(道路两边、河流两岸)串联城市绿岛(块状绿地)、绿舟(楔形绿地)、绿珠(林盘、小游园、小广场、历史文化建筑),形成城乡一体的健康绿道体系。并从生态、文化、休闲、景观、交通这五个方面来实施 “两环一线”“三山一陵”、“两湖四河”、中心城区公园体系、历史文化建筑和街区、外环路生态带建设和田园风光保护六大类、140个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形成一线多区、一区多景的景观格局,使“山、水、田、林、城”相互交融,实现“城在田中”、“园在城中”的生态建设目标,初步展现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基本生态特质。

(1)“两环一线”健康绿道

指绕城高速两侧约90公里健康绿道建设,三环路两侧约40公里健康绿道建设,**---**---**快速通道两侧约150公里健康绿道建设。

(2)“三山一陵”生态公园

指包括健康绿道、绿化、文化体育及配套设施建设的凤凰山片区和十陵风景区,天回山片区,以大熊猫繁育基地为主体打造生态公园的虎头山片区生态环境建设。

(3)“两湖四河”

指北湖、犀湖建设和府南河南出口、江安河、东风渠、清水河的整治及周边环境改造。

(4)中心城区公园体系

包括人民公园、新华公园、塔子山公园、永陵公园、南郊公园5

个公园开敞改造、16个市政公园建设、84个街头绿地及小游园建设。

(5)历史文化建筑和街区

包含水井坊片区、大慈寺片区、浣花山庄片区、祠堂街节点(人民公园对面)的改造和基督教恩光堂等16个近现代建筑的保护维修及周边环境改造。

(6)外环路生态带建设和田园风光保护

以外环路两侧为主,结合84平方公里的外环路生态带建设,充分利用“山、水、田、林”等生态本地资源,在保护现有农田的基础上,进行都市农林业、观光果园、林盘等生态建设,利用和改造水田、沼泽、滩涂、入河口,以及结合废弃砂石场的生态修复,进行湿地建设,保护和提升田园乡村特色,传承自然与历史文化,构建自然生态明显、类型多样的生态环境。

3、又好又快推进健康绿道建设

根据《关于又好又快推进健康绿道建设的通知》叙述,2011年是**市绿道体系建设的全面推进年,绿道建设目标已列入市委市政府民生工程和重点工作。

(1)以人为本,提高标准

检验与评判绿道系统建设成效和成败的根本标准,是人民群众欢迎不欢迎、接受不接受、使用不使用。绿道建设必须注意经济、环境、生态效益相统一,在具体规划设计上最大限度体现人文关怀。

(2)结合实际、注重特色

绿道建设要结合各地实际,重视生态建设,对绿道周边生态资源

条件较好区域做好保护工作,避免破坏原有地形地貌、天然植被,尽量展现川西平原田园风貌。

要因地制宜推进绿道铺设,充分体现地方特色,多用本地和遮阴树种,少用名贵和外来树种。要结合绿道的区段、类型和功能采用相应的标准和材料,生态型绿道重在生态保育,应尽量选用木、石等生态环保材料,或直接利用原有山间、林间小道;都市型绿道使用率高且使用者较多,应选取耐用、美观的材料,以增强绿道的功能和作用。

(3)统筹协调、完善功能

各区(市)县要综合统筹,提升完善绿道系统的服务功能,根据绿道所处的区位、自然资源和历史人文等特点,结合不同区段绿道的使用人群,进而配套相应的服务设施,充分发挥绿道的综合功能和效益。完善体育服务功能、旅游休闲服务功能、科普教育服务功能,完善绿道与各类交通方式的衔接,实现绿道与其他交通方式的“零距离换乘”和“无缝衔接”,提高绿道的可达性和舒适度。

2.2.2**市健康绿道建设规划 1、**市绿道系统规划

根据《**市绿道系统规划》叙述,**绿道将依托**市的茶马遗风古道主线,充分考虑本土地形地貌特征和相关自然条件,对水体、林盘、道路等相关元素进行综合划分整合,构建一条互通共享的城乡绿色脉络。

**市的绿道体系为“一轴三环”结构体系。“一轴”即以西江河为主的水体绿道体系,“三环”即现代农业及田园城市绿道环、古镇

风情绿道环、山地慢性系统绿道环。

通过山地慢行系统绿道一览**的美景资源,连通九龙沟省级风景名胜区、鸡冠山森林公园的山地绿道将配置自行车道、徒步登山道及旅游电车道。在饱览**湖光山色同时满足骑行登山等健身需求。

山地慢行系统绿道以景观和现状道路为基础,根据自然条件、山体地形等因素形成环形系统,线路总长约29公里,沿山体边缘、河边、田园小径和乡间道路分布。

与山地慢行系统绿道紧密联系的古镇风情绿道,总长约43公里,主要沿河流、县道、村道两侧分布,连接街子、怀远和元通三个古镇区域。行走于古镇风情绿道不仅能品味**“古镇金三角”的独特风情,还可亲近凤栖山森林公园的鸟语、林风、梵音。

现代农业及田园城市绿道串联了现代农业发展片区、生态湿地以及城市内公共绿化地带,包含了羊马新城创意农业生态休闲旅游区和羊马南部的农业发展片区,向人们展示了生态农田和现代农业的旖旎风光。生态环境优美的羊马湿地将成为绿道构成元素中独特的亮点。

**市拥有丰富的水体资源,多条河道支流与西江河主河道形成了自然独特的水网体系。西江河主河道贯穿**市南北,成为**绿道主轴,以水为线将山地慢行系统绿道、古镇风情绿道和现代农业及田园城市绿道串连在一起。

2、**市**镇绿道

**市**镇健康绿道项目处于**市区域绿道6号(茶马遗风)线上,是**市6号区域绿道的重要节点与组成部分;也是**市绿道体系中重

要组成部分和重要节点,具有区域连接的重要作用,在区域范畴内,具有重要的地位。并结合**市**村、**村、**村、**社区四个村自身的发展思路与目标,打破行政区域界限,整合资源优势,实现区域联系与对接,为把四个村打造成田园风光城镇添砖加瓦,实现整体形象的突破性转变。

建设的必要性

2.3.1本项目是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需要。

**市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彻底改变过去城乡分割、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发展模式,“构建健康绿道体系”正是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应有之义,是体现“自然之美”的支撑项目,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实践。

**市以健康绿道体系建设为纽带,串联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将绿道划分为都市型绿道、生态型绿道、郊野型绿道三种形式,集合了环保、运动、休闲、旅游等多种功能。通过健康绿道体系的建设,必将使广大市民更深切、更直观地感受到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的初步效果。

2.3.2本项目是完善集聚发展以生态农业观光为特色的旅游业的需要。

生态农业旅游是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式 ,也是一种新型旅游活动项目 ,是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基础上有机地附加了生态旅游观光功能的交叉性产业 ,是当今旅游新需求的必然产物。农业生态旅游是把农业、生态和旅游业结合起来,利用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

农村生态环境和农业生态经营模式,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品尝、习作、体验、健身、科学考察、环保教育、度假、购物的一种新型的旅游开发类型。

健康绿道的建成可以以农产品为核心,进行围绕某一种或几种特色农产品展开的主题辐射发展模式。也就是指在一个乡或村的范围内,依据所在地区独特的优势,围绕特色的生态农产品或产业链,实行专业化生产经营,一村一业发展壮大来带动乡村综合发展的一种新模式。

2.3.3改善城市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需要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发展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环境要求下,**市**镇作为旅游开发的所在地,发展现有的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市**镇绿道项目的建设能够带动整个区块的发展和周边地块的增值。同时,沿线有公共建设等设施对市政配套的要求也较高,因此,在绿道建设的同时,也带动整个区块的市政配套建设的发展,使该区块的建设逐步完善。为将**镇的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经济旅游胜地的建设连为一体,打开经济通道。

**市**镇绿道项目的建设,既美化环境又可吸附尘埃,减少空气污染。在健康休闲功能方面,倡导郊外远足踏青、林间河畔品茗、户外运动健身的健康生活休闲方式,完全开放、全民共享。对改善城市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起到重要作用。

第三章 建设条件

自然条件

3.1.1区位

**镇位于**市西南部,全镇幅员面积为平方公里。东与大邑县董场镇相邻,南与大邑县安仁镇接壤,西与燎原乡相连,北与隆兴镇、集贤乡毗邻,距**市区12公里,县道***和***连接线穿境而过,对外交通便利。**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宜于生物生长。

3.1.2地形地貌

拟建绿道沿线主要为农田,沿线地表起伏不大,自然地面高差约为米。

3.1.3地层岩性构成

路段区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筑土层(Q4me)和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各地层特征描述如下:

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筑土层:

素填土:灰褐色,黑褐色,松散,稍湿~湿。含少量植物根系,该层在场地普遍分布,层厚~。

2、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

高液限粉质粘土:浅灰~灰褐色,湿,软塑。主要由云母片和侵染颗粒组成,结构较均匀,主要分布在河谷低洼地段及沿线鱼塘内,层厚~。

中液限粉质粘土:浅灰~灰褐色,稍湿,可塑。以粘性土矿物为

主,结构较均匀,地基土承载力fak=110~170kpa。全路段分布,层厚~4.00m。

卵石层:自上而下为松散及稍密、中密、密实,地基土承载力fak=160~320kpa。全路段分布。

3.1.4场区气象特征

**属盆地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秋短,冬夏长,雨量充沛,偏少,无霜期较长。年平均气温15.9℃,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为25℃,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为5.4℃温差为19.7℃。年平均日照时数为小时,年平均降雨量㎜,雨日和雨量均为夏多冬少,春季为176.1mm,夏季为588.0mm,秋季218.4mm,冬季为29.9mm。风向频率以静风最多,占全年的37%;其次是北风,占9%。年平均风速为1.3m/s。平均霜日19天,平均无霜期为285天。年平均雪日3天,且雪量较小。主要灾害性天气为连续性阴雨、洪涝、干旱、大风、冰雹、寒潮、霜冻等。

3.1.5水文地质条件

市境内主要河流有3条:、黑石河和金马河。 西河发源于苟家乡内火烧营北麓,向东流自鹞子岩出山口入,至元通与味江、干五里河、泊江汇合。元通以上又称文井江。自元通以下转向流,有沙沟河、向阳河、河流入。再向南流经三江镇的蒙渡入县境。全长109公里,市境内长公里,流经14个乡镇,为全市最长河流。黑石河又称“黑石大江”,于市柳街乡流入市境,向南流经9个乡镇,于三江大桥处与羊马河汇合流入新津县,总长65公里,市境内长公里。金马河系

岷江之正流,自**市沿江乡流入市境,沿市东界,断续为**与**、的。市内河岸(右岸)全长10公里。上述3条主要河流同市境内180多条大小支流相联结,在全市构成水道网,至新津县境内汇入岷江。

场地地下水主要为埋藏于砂卵石层中的孔隙潜水,具较强的渗透性,其主要补给源为大气降水、区域地表水等。

路段区地表水主要为桤木河,地表水主要受上游河水和大气降水补给。

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结晶类腐蚀、分解类腐蚀和结晶分解复合类腐蚀。

3.1.6地基土的腐蚀性

场地路基土对混凝土结构无结晶类腐蚀、分解类腐蚀和结晶分解复合类腐蚀。

3.1.7评价

1、路段区稳定性评价

路段区内及其附近无影响工程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属稳定场地,适宜建筑。

2、 地基土评价

(1)路段区的素填土分布连续,结构松散,表层素填土含水量较高,承载力较低。

(2)路段区局部路段分布的高液限粉质粘土承载力较低,全路段分布的中液限粉质粘土具有一定承载力。

(3)路段区含土卵石(松散)主要分布于卵石层中上部,承载

力较高。含土卵石(稍密~中密)承载力高,是良好的天然地基土或下卧层。

3.1.8结论与建议 1、 结论

(1)路段区内及其附近无影响工程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属稳定场地,地形较平坦,无不良地质作用,适宜建筑。

(2)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场地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特征周期。场地属Ⅱ类建筑场地。场地属于可进行建设一般场地。

(3)路段区地下水和地基土对混凝土无腐蚀性。 2、 建议

(1)建议清除表层耕植土及局部杂填土。 (2)建议清除高液限粉质粘土。

(3)以碾压夯实后的素填土、中液限粉质粘土或换填天然级配的连砂石作路基持力层。对换填土应分层碾压夯实并作相应检测

(5)场地地下水水质较好,未发现场地及附近有污染源,地下水、场地土对混凝土无结晶类腐蚀、分解类腐蚀和结晶分解复合类腐蚀。

基础设施

3.2.1建设项目所在区域供电条件

**市境内水量丰富,流速急、落差大,水能蕴藏量也较为丰富,目前有乌木堰、前锋等大中小型水电站,在项目所在区域附近还有青峰岭水电站。所以完全能够满足项目建设用电的需要。

3.2.2建设项目所在区域供水条件

**向阳水库等为主要供水水库,同时项目所在地附近有河流经过,有几座自来水厂提供生活用水,生活供水率、生产经营供水率均达100%,能够满足项目施工所需。

建设项目所在区域其他条件

1、建设项目所在区域原材料供应

该项目处于**市**镇交通便利,材料供应方便。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配套设施齐全,能有效保证该项目的正常实施。

(1)天然建筑材料:本工程施工所需要的砂料、卵石、石料、上料等全部能在区内市场就近采购。

(2)主要外来材料的供应:本工程施工的主要材料包括钢材、木材等,均能在区内市场就近采购。

(3)施工电源:本工程施工电源由**市电力部门供应。因此,本工程的施工供电可靠,电量充足,能满足施工要求。

2、 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人文、社会环境

项目所在地及周边社会稳定,治安状况良好,可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本项目建设均符合相关规定,并得到有关部门以及当地城镇居民的大力支持。这一系列的条件为正常的施工和项目完成之后正常的运营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第四章 建设内容及规模

建设内容

改建绿道全长20000米,平均宽3.5米,其中:彩色压印水泥砼路面宽2.5米,两侧各有0.5米宽的绿化带。

建设规模

彩色压印水泥砼路面铺装面积50000平方米,绿化带面积20000平方米,自行车租赁站10个,导视系统20套,驿站10个(一级驿站1个,面积1000平方米;二级驿站4个,面积2400平方米;三级驿站5个,面积250平方米)、绿化带为8000㎡,垃圾桶50个,厕所5座,雨水管网250米,护栏780米,绿篱580米,标识标牌200个,绿亭10座。

第五章 工程设计方案

设计依据及相应技术规范

5.1.1设计依据

1、《**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20年);

2、**市规划管理局市政建设工程规划设计要求通知书; 3、《**市健康绿道规划建设导则》; 4、《**市绿道系统规划》; 5、项目总体控制资料; 6、项目立项批复;

7、业主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 5.1.2技术规范

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90)及1998年局部修订条文; 2、《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3、《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 50-2001); 4、《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

5、《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6、《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T82-99); 7、《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GB14886-2006); 8、《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 9、《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 10、《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318-2000);

11、《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12、与设计内容有关的各规范及设计标准。

功能

1、生态保护功能

**镇绿道作为**市全域生态廊道,具有将城乡生态环境中多样生态基质、斑块连接成网络,促进各生态系统间物质交流,平衡全域生态结构的功能。

2、健康休闲功能

健康绿道生动展现川西平原“宜居宜玩”的生活环境,体现**人“知快守慢、张弛有序”的生活态度,满足现代人亲近自然的渴望需求,倡导郊外远足踏青、林间河畔品茗、户外运动健身的健康生活休闲方式,完全开放、全民共享,不断提升城市幸福感。

3、资源利用功能

**绿道是连接**市自然与人文资源的路径,是展示**市自然与人文特色的主要窗口,通过市民、游客的参与,提升公众的资源保护意识,增强资源自我造血功能,努力实现资源保护与利用双赢。

4、慢行交通功能

**镇绿道建设,能宣传推广现代慢行交通理念,为普及城市慢行系统建设进行先行尝试,以有效缓解城市交通不断拥堵的难题。

5、经济发展功能

在绿道中适当注入“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吸引居民、游客进入乡村地区,整合提升现有乡村休闲旅游资源、推动农业

产业化项目与现代乡村旅游业的互动结合,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设计方案

5.3.1道路工程 1、基本情况

工程名称:**市**镇绿道建设项目 建设单位:**市**投资有限公司

工程位置:**市**镇**村、**村、**村、**社区。 工程性质:改建

建筑规模:长20000米,平均宽3.5米 路面类型:彩色压印水泥砼路面 设计使用年限:路面15年 抗震设防标准:按七度设防

本绿道仅供行人和自行车通行,路面结构采用人行道标准。有关技术标准参照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中对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的要求。

2、平面设计 (1)路线设计 绿道选线原则:

1)与**市、**市绿道相结合。 2) 与自然人文要素相结合;

3)少占耕地,尽量利用现状的田间小路和桤木河东侧已建水泥砼路;

4)尽量选择与现状道路或者远期规划道路不产生交通影响的路线,减少外部交通对绿道交通的影响,保证绿道交通的安全性与封闭性。

5)尽量减少绿道对既有的过境交通和主要道路的交通干扰。 6)与周边城镇绿道建设布局协调,形成连贯统一的区域性绿道体系。

(2)平面设计

1)根据规划,路宽3.5米,其中:彩色压印水泥砼路面宽2.5米,两侧各有0.5米宽的绿化带。以边坡的形式保护路基,局部路段设置有边沟,道路的实际用地范围为边坡及边沟的外边界。

2)全线设置圆曲线36处,最小半径10m,最大半径550m。 3)在局部视野比较开阔的位置,考虑拓宽绿道设置观景平台。 3、纵断面设计 (1)设计原则

1)对沿线地形、水文地质条件、地下管线综合考虑; 2)纵坡宜缓顺,起伏不宜频繁;

3)满足非机动车行驶,最大纵坡度按非机动车爬坡能力控制; 4)在考虑各项技术指标及现场条件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土方量; 5)保证路面排水通畅。 (2)纵断面设计

综合考虑上述因素,绿道的最大纵坡为%,最小纵坡为%,最小坡长60m。路面设计高程是指绿道中线处路面设计高程。

4、横断面设计

彩色压印水泥砼路面2.5米,沿中线对称布置。道路横坡为单折线形,单向坡,坡度为%.

5、路基、路面及其他设计 (1)路基填料

路基宜选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作为填料。砾类土、砂类土应优先选作路床填料,土质较差的细粒土可填于路基底部。有采用不同填料填筑路基时,应分层填筑,每一水平层均应采用同类填料。

线路处于农田路段,清除表层厚的耕土后,采用连砂石作为回填材料。

表5-1 填料最小强度应符合下表要求:

填料最小强度(CBR)(%) 填料最大粒径(mm) 100 100 150 150 100 100 填挖类别 路面底面以下深度(cm) 上路床 下路床 填方路基 上路堤 下路堤 0~30 30~80 80~150 150以下 0~30 5 3 3 2 5 3 低填及浅挖路床 30~80 (2)路基压实度

采用轻型击实标准,其顶层压实度不小于95%. (3)路基边坡

填方边坡坡度为1:,挖方边坡坡度为1:1。对栽种绿篱的路段,绿道边坡设在绿篱的外侧。

(4)路基边沟

采用土质边沟,在沿线土地未开发时作临时排水用,边沟雨水就近排入现状沟渠或桤木河。

边沟视现场情况设置。 (5) 路基处理

1)清除农田路段表层0.3m厚耕土,换填连砂石;

2)对临河低洼地段及临鱼塘路段,清除淤泥及高液限粉质粘土,采用连砂石回填至路基设计高程处;

3)对土路路段,直接开挖至设计路基高程,整形、碾压密实后方可进行路面结构层施工。

(2)要求每层回填厚度小于,碾压密实后方可进行路面结构层施工。

(6)路基路面排水

为防止雨水浸泡路基,影响路基稳定,主要通过设置的边沟和雨水管将路基路面水就近排入现状沟渠或桤木河。

6、路面结构设计

本绿道仅供行人和自行车通行,路面结构采用人行道标准。 根据当地筑路材料、施工最小厚度、路基土种类、水文情况以及

当地经验,确定路面结构组合与厚度。

绿道分别位于土路、农田和水泥砼路上,水泥砼路的宽度基本满足绿道要求,现状土路宽度~。彩色压印水泥砼:压印深3mm,颜色、图案应与周边环境协调,由甲方、设计、监理、施工等相关单位共同确定。为保证骑车舒适,现浇水泥砼上的压印应尽量选择表面平整的图案。

7、附属构筑物设计 (1)雨水管

为保持水系畅通,避免绿道建设对周边农灌、排水、居民出行造成影响,在沟渠穿越绿道的段落埋设雨水管。

绿道边沟的雨水需穿越绿道排入沟渠或桤木河时,应在穿越位置埋设雨水管。

(2)绿道安全防护

为确保行人安全,在高填方以及紧临河道和鱼塘的路段,应设置护栏或绿篱。

用绿篱代替护栏,即可降低工程费用,也可结合景观设计增加绿化效果。

1)护栏

对紧临河道和鱼塘路段,在绿道边缘设置护栏,栏杆材质和样式结合景观确定。

2)绿篱

对紧临河道和鱼塘的路段,在绿道外侧栽种绿篱,绿篱高度不小

于,厚度约。

(3)观景平台

在部分视野比较开阔的位置,考虑拓宽绿道设置观景平台。 8、材料及结构层要求 (1)C30水泥砼面层

水泥砼的强度以28d龄期的弯拉强度控制,其标准值不得低于。 水泥砼集料公称最大粒径不应大于31.5mm(碎石)或19.0mm(卵石)。砂的细度模数不宜小于。水泥用量不得小于300kg/m3。

(2)水泥: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不低于;普通水泥,强度等级不低于。初凝时间应大于4h,终凝时间应在6h以上。

(3) 土:混合料中土的塑性指数以7~17为宜,土内有机物含量<8%,可溶性盐含量<5%,灰土中粒径大于20mm的土块不得超过10%,但最大土块粒径不得大于50mm。

(4)水:采用不含油质和酸性的水 (5)压实度

采用轻型击实标准,基层压实度≥95%. 5.3.2绿化景观 1、植被

根据环境条件和功能要求,结合总体布局,整个绿道的植被规划在空间上考虑了不同郁闭度对整个景区不同部分空间感受的影响。郁闭度是指树林中乔木树冠彼此相接、遮蔽地面的程度,用十分数表示,以完全覆盖地面的程度为1,依次为,,等。

在绿化规划中,通过背景密林、疏林灌木、疏林草地、草地、树荫广场等种植方式来表达某一部分的郁闭度。各种植方式依次对应的郁闭度见表5-4。

表5-4 各种植方式对应的郁闭度

种植方式 郁闭度(p) 背景密林 p> 疏林灌木 >p> 疏林草地 >p> 草 地 p > 树荫广场 >p> 2、道路绿化

沿重要的步行路两侧种植行列式路荫乔木,形成林荫路的景观,或有序,或壮观。主路两侧注重种植乔、灌、草的层次,以减少单调感,使游人处处有景可观。

3、景点绿化

根据每个景点的规划意境,对景点周围植被作重点梳理。 4、硬“软”结合地

根据功能、景观及生态要求,特别规划了一些硬“软”结合地。“软”即指绿化。硬“软”结合地主要分为三种:林荫广场、嵌草砖广场和生态步道。

5、树种及花的选择

采用广玉兰、杜英、天竺桂、小叶榕、桢楠、香樟、羊蹄甲、柚子树、含笑、朴树、银杏、栾树、白杨、皂荚树、水杉、羽扇豆、亚菊、非洲凤仙花、花叶玉簪等。

5.3.3排水系统

为保持水系畅通,避免绿道建设对周边农灌、排水、居民出行造成影响,在沟渠穿越绿道的段落埋设雨水管。

绿道边沟的雨水需穿越绿道排入沟渠或桤木河时,应在穿越位置埋设雨水管。

5.3.4公共厕所

1、在驿站内设置,设明显的标志。

2、无市政管网的区域,采用环保型移动厕所,并定期维护。 5.3.5垃圾桶

1、垃圾实行分类收集。

2、郊外区域的垃圾容器优先选用石材、混凝土、木材等耐久材料。

5.3.6驿站设计

本项目建设一级驿站1个、二级驿站4个、三级驿站5个。一级驿站的服务半径为10km,二级驿站的服务半径为5km,三级驿站的服务半径为4km。本次规划中服务站点的设置上达到全覆盖化,为游客提供便捷方便的服务。

图5-2 各驿站服务半径

1、一级驿站:1个共1000平方米

(1)布局要求:健康绿道每20-30km设置一处。

(2)规模要求:一级驿站占地面积不少于1000 平方米或具备50人以上的接待能力。

(3)主要设施:健康绿道管理及游客服务中心(200平方米)、公共停车场及自行车停车场(10辆机动车停放、自行车停放50辆)、自行车租赁与维修点、餐饮(售货)点、医疗点、厕所、淋浴室、健

身场地、治安报警点、消防点、信息咨询亭等。

图5-3 售卖服务厅

图5-4公厕

2、二级驿站:4个共2400平方米

(1)布局要求:宜每5公里设置一处,并优先在绿道沿线的节点区域内进行设置。

(2)规模要求:占地面积约600 平方米,或者具备同时接待30人以上能力。

(3)主要设施:自行车租赁点、自行车停车场与维修点、厕所、小卖部、健身场地、信息咨询亭、治安点、消防点等。

3、 三级驿站:5个共250平方米 (1)布局要求:宜每4公里设置一处。

(2)规模要求:占地面积约50 平方米,或同时可供10人驻足。

(3)主要设施:休息亭廊、自行车停车位(20 平方米)、坐凳、垃圾箱、标识标牌等。

5.3.7导视系统工程 1、标识系统组成

(1)绿道名称标识---主要在交叉路口设置(在交叉路口太频繁的区域可做适当调整,一般间隔500米设置);

(2)景点或兴趣点标识---景点名称标识(在风景区处路口设置,并标明相距距离);

(3)指示标识---引导游人走上绿道(在与绿道交叉的其他道路上设置,距绿道30-100米远处设置);

(4)引导或指示性标志---指明方向或线路,指向两个或三个目标方向;

(5)解释型标识---绿道管理规定(绿道比较大的兴趣点和休息处放置);

(6)安全警示---路口和滨河水区域以及社区门口。 图5-5 **市绿道标志

2、**绿道LOGO

根据**绿道主题LOGO,设计出专属的绿道LOGO,多种颜色可供选择,充分体现“多彩健康生活”的特色。图5-6。

图5-6 **绿道LOGO

3、标识系统设置高度与视距 1、高度

高度约1.5米,视角15度,标识设施的垂直高度控制在1--4米。

2、视距

根据人体工程学原理,综合标识设施上的信息(文字、图形等)类型和张挂形态,以容易辨识且简明易懂为原则,进行灵活设置。

5、材质

选用耐久、环保的材料,如混凝土、石材、木材等材料。 6、工艺

采用现代、简洁等风格,采取施工简单,更换指示内容方便快捷的工艺。

7、标示牌

标示牌根据不同分段采用不同样式,并结合该段地域特色进行设计。详见下图。

图5-7 古镇印象段标识牌 图5-8 自然风光段标识牌

图5-9 古刹问道段标识牌 图5-10 农庄新貌段标识牌

第六章 节能减排设计

节能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7]77号)。

2、《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务院,2007年6月);

3、《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2006年版)(国家发展改革委,2006年12月);

4、《**省<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实施办法》(**省人民政府,2001年);

5、《**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省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川府发[2007]39号);

6、《**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川府发[2007]8号)。

节能原则

1、认真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节能设计规范,严格执行节能技术规定,努力做到合理使用资源;

2、在符合使用功能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在道路线路布置等方面尽量按照节能要求设计;

3、设计时,在保证合理布局的前提下,尽可能缩短供水、供电

线路,减少线路能耗损失;

4、充分考虑当地的环境条件、气候特点、经济现状及发展需求等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做到节约能源、综合利用、保护环境。

5、采用成熟的新技术、新材判、新设备,使奉项目能往各方面得以优化。

节能措施

6.3.1综合利用中的节能

1、在废水、污水排放方面,尤其是道路改造工程中可以利用道路周围原先就有的比较完备的污水排放系统,在早期施工中,即新排水管线建设前,尽量保证原排水系统的完备,以便利用原排水系统排除施工产生的废水、污水及施工过程中的降水。从而可以降低临时排水设施费用,并且可以保护环境。

2、对于路基开挖挖出的石子可用于局部翻浆处理或进行路基回填,既减少了建筑垃圾外运量,又节约了购买回填材料的费用。

3、由于旧路原有比较完备的地上、地下构筑物,在构筑物拆除过程中能重复利用的成品,尽量保证其完整性,以备本工程及以后工程中再利用,不仅减少了废物排放量更节省了材料。?

6.3.2资源能源利用

1、排水采用先下游后上游的施工顺序,尽量采用自然排水,从而避免了人工、机械排水的费用;严格按照先深后浅的基建程序施工,避免了工序颠倒造成的费用增加;回填材料采用置换法,将一块砂地买下,取砂回填沟槽,沟槽挖出的种植土再运回砂地中,不仅节省了

买砂费用,更改良了原砂地的种植条件。

2、在材料采购、运输、储存、利用方面,要充分考虑采购费用、材料单价、需求数量及仓库保管费用之间的关系,使材料总费用最低。在材料的需用量方面要计算精确,采购多了会造成材料浪费,采购少了又满足不了工程需要。尤其各施工段材料种类不同时,更要分段计算精确。

3、材料的存放地点,既要尽可能地满足减少二次倒运费又要在不防碍施工工序的前提下设定,尤其是大型管材,最好采用随到随吊装就位的方法。因若先储存在一处,用时再运到安管位置,就会增加吊装次数,不仅增加吊装费用,也易造成管材断裂、损坏、变形等浪费管材的后果。

4、合理配备机械设备,防止机械闲置。合理选用施工机械,采用摊铺机摊铺路面基层,提高了路面基层平整度,节约了路面面层材料。这些措施有效地节约了材料。

5、机械化施工水平既可以加快施工进度,又可以减少劳动强度,更可以提高工程质量。合理配置机械,不仅增加功效还有利于节约费用。

6.3.3施工中的节能

1、采用先进、科学、节能的施工工艺与方法。

2、施工中的平整度是衡量节约路面结构材料节约的指标,若在平整度不合格的路槽上进行路面基层的施工,由于道路施工工期紧,往往在路槽整不平的情况下就进行结构层的摊铺,造成大量优质材料

填补路槽坑穴上,既浪费了材料,还降低了工程质量。所以为了节约路面基层材料,路槽的平整度必须符合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要求。为提高平整度节约路面结构材料,路面基层常采用摊铺机进行摊铺。

3、为了减少路面结构层边缘部分材料的抛洒,最好在边缘部分支设模板,若不支设模板,边缘部分一则碾压不实,二则会外摊导致边缘平整度及高程不合格,浪费大量松散材料,当然不支设模板,也可采用先培路肩(或砌筑路肩)或先安路缘石等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经济可行的方法减少边部松散材料的浪费。

6.3.4人力资源节约

1、采用网络计划进行工程进度控制和管理,合理安排各施工工序,根据工程量计算所需工人数量,防止人员窝工,缩短工期,减少人工费用。

2、测量、计量仪器应按照管理规范要求进行定期检测,仪器不准确,工程检验结果不可靠,将导致工程不符合施工规范要求返工,投入再多的测量、计量人员,也建造不出合格的工程产品,不仅浪费人工,还影响工期。

3、采用合理的工资形式及各种激励措施,提高工效,节约用工。 4、提高技术管理人员工作技能,减少测量、计量、实验等工作误差导致返工、误工。

6.3.5节水措施

1、提高用水效率,施工中采用合理的节水施工工艺。

2、施工现场搅拌用水、养护用水采取有效的节水措施,避免无节水措施浇水养护混凝土。

3、施工现场供水管网根据用水量设计布置,管径合理、管路简捷,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管网和用水器具的漏损。

4、现场机具、设备、车辆冲洗用水设立循环用水装置。施工现场办公区、生活区的生活用水采用节水系统和节水器具,提高节水器具配置比率。

5、施工现场分别对生活用水和工程用水确定用水定额指标,并分别计量治理。

结论

必须对各种节能技术措施有全面的认识,并努力推动节能技术措施的实施和应用。同时,转变观念、对投入运行的节能设施和系统进行科学管理,达到预期的目标。

第七章 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建设对促进**市的经济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工程位于**市**镇,工程施工期间,噪音、废气、排污等对周边居民、环境有一定影响。所以,工程建设应采取必要措施,使该项目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可以得到减轻、消除。

道路作为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一部分,除对交通需求提供良好的服务外,还会对区域的环境产生强大而持久的影响。从自然与社会组成的大环境着眼,综合考虑各项工程建设期间、道路使用的环境影响,按尽可能保护环境的原则,一方面密切注意对各类环境破坏的预防和综合治理,另一方面加强道路沿线环境开发。

环境评价依据

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 2、《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交通部令[2003]第5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5、《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 6、《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7、《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96); 8、《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9、《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项目建设对环境影响的评价

从项目建设内容看,项目本身就是对环境的综合整治。项目建成后,将较大程度提升**市的生态环境,围绕田园城市建设思想,实现该区域的生态转型,较大程度的改善城市环境;交通将更加顺畅,沿线住户和单位的生活质量得以提高、生活环境将得到改善。虽然项目建设期对周边住户及单位造成一定的影响,只是一种暂时状态,且建成后将对现状环境起到极大的改善作用。

7.3.1项目建设对社会环境影响 1、施工期

**市**镇绿道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必将对居民出行带来一定的不便,由于项目建设还将涉及到部分管线改造,会引起短时的停电,停水,停气等,对居民生活和工作将造成一定的影响。

2、运营期

**市**镇绿道项目建成后会更加促进**市旅游业的发展以及沿线社会经济发展、服务设施的可利用性增加,居民出行更加方便,商业活动更频繁;对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就业率以及人口素质起着积极的作用;本项目的建设将带来舒适快捷,景观的爽心悦目,为提升**市的旅游品位,也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日益兴盛的生态旅游、休闲旅游、观光旅游创造良好条件。

7.3.2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 1、施工期

施工期砂石材料的冲洗,水泥砼与沥青搅拌等排放的生产废水增加,对水质带来一定的影响。

2、运营期

在运营期由于建设项目内设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景观游憩线路,与城乡绿道相结合,连接城市与城市、主要的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和城乡居住区等,这样可以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自然、历史、文化资源,并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充足的游憩和交往空间。虽然在运营期间由于游客和行人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一些影响,比如游客乱扔杂物(沿线在行人可见,每隔1公里处设置一个垃圾箱)等,但是与项目建设前道路相比较对生态环境将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支撑体系建设具有重要影响。

7.3.3项目建设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 1、施工期

主要污染环节为路基施工中水泥,砂及石料装卸、运输、拌合等过程,其次为材料的堆放、土石方的开挖和回填作业过程,这些环节产生的随着风力(尤其在天晴风大时) 吹向下风的一些敏感点(如住户等),会给人们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另外,施工现场生活烧水、烧饭所有燃料的燃烧也会给周围环境带来大量尘烟。

2、运营期

项目建成后,将彻底改变过去那种城乡分割、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发展模式,构建健康绿道体系是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应有之义,是体现“自然之美”的支撑项目,项目建成后,不但不会对大

气造成污染,相反还能促进对大气环境有保护。

7.3.4项目建设中交通噪声影响 1、施工期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各种施工机械运转时的强大噪声,这些突发性非稳定态声源严重影响敏感处人们的学习和工作。施工期工程车辆引起的交通噪声会增加。同时施工的干扰交通畅通性下降,汽车的喇叭声将增加。

2、运营期

项目建成后,将有效改善原有路段车辆等引起的噪声影响,建成后没有机动车辆行驶,只有自行车道、步行道、无障碍道等非机动车道,由此没有机动车辆造成的噪声影响,只有游客及行人等产生的一些噪声,这样将使得沿线的交通噪声降低到最小。

环境保护措施及防治对策

7.4.1控制噪声影响的对策

1、道路定线和设计时,要特别注意道路纵坡和道路高程与周围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尽量控制道路纵坡不过大,以防止自行车刹车过急与地面摩擦产生的噪声。

2、项目建成后,由于健康绿道沿线自然环境优美,可以利用环境自然衰减来降低噪声。

3、施工阶段为保证周围居民夜间休息,在规定时间内禁止施工。 4、主动与施工路段附近的单位协商,对施工时间进行调整或采取其他措拖,尽量减少施工噪声对工作的干扰。

5、注意机械保养,使机械保持最低声级水平;安排工人轮流进行机械操作,减少接触高噪声的时间:对在声源附近工作时间较长的工人,发放防声耳塞、头盔等,对工人进行自身保护。

6、提高交通管理的科学化。采用合理的交通管制与自动控制系统,使交通通畅,合理地控制交通流量,特别是控制好来往自行车辆和行人的,可有效地降低来往行人和自行车产生的噪声。

7、通过合理的交通组织保持车辆畅通,合理设置线路,以保持车辆畅通。

7.4.2控制大气污染的对策 1、施工阶段防治的对策

(1)施工堆料场、拌和站设在空旷地区,相距200m范围内,不应有集中的居民区、学校等。

(2)路面施工时水泥砼与沥青砼拌和点设在居民区、学校等环境敏感点以外的下风向处,既方便生产、又须符合卫生要求(卫生防护距离分级中,规定的防护距离为300m)。施工便道定时洒水降尘,运输粉状材料与沥青混合料要加以遮盖。

2、运营期防治的对策

运营期间由于健康绿道本身就对环境是有利的影响,期间还要加强路边植树绿化。根据本地气候和土壤特点,在靠近道路两侧,特别是环境敏感区附近密植乔木、灌木,这样既可净化吸收大气的污染物,衰减大气中的总悬浮微粒,又可起到美化环境、降低噪声以及改善道路路域景观的作用。

7.4.3水资源的保护对策

1、沥青、油料、化学物品等不准放在民用水井及河流湖泊附近,并采取措施;防止雨水冲刷进入水体。

2、施工驻地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粪便等集中处理,不直接排入水体;防止油料泄漏,严禁将废油、施工垃圾等随意抛入水体。

3、项目建成后由于设置有服务站,来往游客等会产生一些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这些业不能直接排入水体,经过处理后可用于绿化灌溉。

建议和结论

7.5.1建议

1、深化设计、落实环境保护措施在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时,一定要一一落实环境保护工程措施和管理措施设计,使之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标准和规范规定的要求。

2、加强施工监理,防止管道泄漏,减少扬尘和水环境污染。施工期应加强水、油、汽(气)管道的施工监理、把好验收关,投入使用前应做好试水、试压工作,确保管道不泄漏。

施工期特别应加强施工场地平整,填土的施工监理,外来填土运输线路的选择、运输作业时间的确定,应事先向当地环境保护部门申报,并按核准的运输线路和运输作业时间运输填土,并采用有盖、密闭的专用砂石运输车辆运输;填土现场应采取防尘措施。倾倒填土应贯彻“少、慢”原则,以减少产生扬尘。

3、重视和认真做好施工期的环境保护工作为了减少和避免本工

程施工期的建筑施工噪声、建筑粉尘和地面扬尘、设备和车辆废气,以及建筑泥浆废水、建筑垃圾,还有生活废水和生活垃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建设方一定要重视施工期的环境保护工作,一定要同施工单位配合并督促其认真做好施工期的环境保护工作,认真采取综合性降噪、防尘措施,现场施工人员要制定施工环保守则,并将施工环保守则遵守情况作为施工监理内容之一。

4、建立健全各项环保规章制度为使本项目环保设施充分发挥效果,也为防止人为的疏忽所造成环境污染,必须加强科学管理,建立健全各项环保规章制度。根据本项目实际情况,建议环境保护规章制度应包括下述要点:

(1)设置专门的环保人员管理中心的污染治理及排放,并定期向上级环保部门申报污染治理和排放情况,做好环保局、环境监测等环境主管部门的协调联络工作,落实好上级环保部门布置的环境保护措施和任务。

(2)操作人员上岗前的技术培训应包括环保内容。

(3)环保管理部门要分期、分批对职工进行环保法规及环保知识的教育,使职工对环境保护有正确的认识,从而支持环保工作。

(4)应保证废水处理装置的正常运行,当出现不正常排放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应做好日常工作记录,对有关资料、数据进行妥善保存,并建立处理档案。

(5)环保员应随时了解生产和排污是否正常,当发现问题立即向环保管理部门汇报,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7.5.2结论

本项目在设计中切实深化环境保护设计,建设中全面落实各项缓解污染影响的对策措施,加强施工监理,把好环境保护验收关,本项目建成后,对附近的环境敏感目标不会产生明显影响,因此本项目从环境保护角度来说是可行的。该项目的建设应根据环保部门的审批文件要求,严格执行“配套的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环保投资必须落实,并专款专用,切实做好配套建设污染治理工程。保证环保措施的实施,以利于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第八章 项目实施计划

项目实施内容和建设阶段

8.1.1项目实施原则

在项目建设实施的过程中,要本着“全面布局、合理安排、科学设计、保证质量”的原则,认真组织项目的实施,科学安排工程进度,保证项目高效率、高质量的实施。

8.1.2项目实施内容

1、准备工作: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及评估、论证、批复、招投标、方案设计等。测量勘察、初步设计及审批、施工图设计等。

2、勘察设计:设备的采购、落实协作关系、土建施工、设备安装与调试等。

3、施工阶段。

4、竣工验收:试运转、交工验收。

建设工期安排

根据建筑工程的相关定额和类似工程,建设项目实施计划视工作顺序及资金组织情况,建设工期预计6个月。

1、2011年6月底前完成全部前期工作。

2、2011年6月~2011年12月完成施工,通过验收并交付使用。

第九章 项目组织与管理

项目管理组织机构

**市**投资有限公司担任本项目的建设法人,承担项目的筹资和建设工作。在实施项目过程中,公司成立工程指挥部,专门负责工程的建设工作。

管理措施

9.2.1落实配套资金

项目在执行过程中,必须具有严格的配套资金计划,具备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并凭借经济、行政和法律三种约束手段,把配套资金落到实处。

9.2.2强化在执行阶段的监管工作

1、业主根据项目的管理特点和要求,确定项目高质量的管理人员,凡具备该资格的从业人员才有可能从事项目的管理工作。

2、充分利用经济合同法规各级项目责任人的权利和义务,有效避免各级责任人间的冲突和矛盾,加强各级责任人间的协调与配合,使“责、权、利”相对等的原则得以充分体现。

3、招标采购工作是项目管理的核心环节,直接影响项目的进度和质量。需加强对项目招标采购的监督管理。

9.2.3加强建设管理

建设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和工程投资。项目

代理业主应做好项目的组织协调工作,确保项目按合同工期、投资、质量完成。

1、编制建设管理计划及资金计划、审查施工图纸是否满足设计文件和规范要求,以及投资方提出的一些特殊的功能和技术要求;

2、采用公开招标确定工程承建商,签订施工合同; 3、采用公开招标确定工程监理单位,签订监理合同;

4、审批承建商提交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进度计划、施工方案、施工质量保证体系等技术文件,并检查落实;

5、检查承建商执行工程施工合同过程中的技术规范,作好投资、进度、质量和合同管理工作;

6、检查工程所采用由投资方招标确定的供货商提供的主要设备和关键材料是否符合设计图纸和合同所规定的质量标准,并作好其他材料的招标采购工作;

7、作好资金管理,按进度作好结算工程提款工作,节约投资; 8、根据工程进度情况,审核承建商进度及付款申请,签发工程付款凭证、支付工程款;

9、组织竣工验收;

10、组织工程竣工决算的审查和审计;

11、审查接收承建商及监理公司规整的技术业务资料,建立工程技术档案。

9.2.4加强项目投资管理

项目的投资控制着重是在承发包阶段和施工阶段采取有效措施,

随时纠正发生的偏差,把工程造价的发生控制在造价限额以内,以求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项目建设过程中,首先确定造价控制目标,制定工程费用支出计划并付诸实施,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对其进行跟踪检查,收集有关反映费用支出的数据,将实际费用支出额与计划费用支出额进行比较,发现实际支出额与计划支出额之间的偏差,并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以保证造控制目标的实现。

9.2.5加强质量管理

工程质量达到国家现行规范要求,并经验收合格。质量管理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审查监理、施工单位的资格和质量保证条件;

2、组织和建立本项目的质量控制体系,完善质量保证体系; 3、对工程质量进行跟踪、检查、监督、控制; 4、质量事故的报告和处置;

5、督促、检查工程建设是否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6、督促、检查工程建设是否符合国家有关的规范要求; 7、督促、检查工程材料是否符合要求。 9.2.6加强工程进度管理

在施工承包合同、监理合同中写进有关工期、进度、进度违约金等条款,通过招标的优惠条件鼓励施工单位加快进度,控制对投资的投放速度,控制对物资的供应,建立相应的奖励和惩罚措施等。依据规划、控制和协调等管理职能手段,在工程的准备及实施的全过程中,

对工程进度进行控制。

根据目标工期编制合理的项目进度计划,定期收集反映实际进度的有关数据,同时进行现场实地检查。

9.2.7加强合同管理

合同管理是工程建设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控制工程投资、进度质量的基本依据。由于建设工程投入的资金数额大,使用的人力物力多,涉及的单位多等原因,有必要将建设工程合同作为一个系统工程进行科学管理,从而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工程实施过程中的每个项目,均要以合同形式确定双方或多方的责、权、利,以保证工程项目和工作任务的实现。

在项目建设管理过程中,制定具体的《合同管理办法》,对合同管理的原则、范围、主要内容、合同管理的组织原则及职责、合同承办人的职责、对合同的订立、审查及履行的监督检查,都提出了具体要求,对合同的变更、转让、解除、纠纷等做出符合法律规定的程序要求和解决办法,使合同管理有章可循。

严格按照合同办事,在工程建设招标、材料供应招标、监理招标中应按照合同法和工程建设有关管理制度和规章与中标单位签订完善的合同条款,并严格按照合同进行管理,以保证项目经营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提高工程管理水平,实现项目工程投资、进度、质量、环保等目标,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9.2.8加强协调管理

协调工作是项目管理的重点,也是保证工程顺利实施的关键。在

工程实施过程中,建设项目组织与外部各关联单位之间,建设项目组织内部各单位、各部门之间,专业与专业间、环节与环节间,以及建设项目与周围环境、其它建设工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和矛盾,特别是工期紧迫,需进行多头、平行作业的情况下尤为突出。因此,必须通过积极有效的组织协调、排除障碍、解决矛盾,以保证实现建设项目的各项预期目标。

9.2.9加强安全建设管理

首先,监督和要求施工单位建立健全工程项目安全生产制度。必须建立有符合该项目特点的安全生产制度,参与项目的管理、监理、施工及相关人员都必须认真执行制度的规定和要求。工程项目安全生产制度要符合国家、地方、相关行业及单位的有关安全生产政策、法规、条例、规范和标准。

其次,做好安全检查。对安全检查结果必须认真对待,需要整改的必须限定整改完成时间,落实整改方案和责任人。

9.2.10资金管理

项目建设资金开设专用帐户,专款专用。制定每月用款计划,确保建设资金足额、恰当、适时用于工程建设。

第十章 招标方案

为了确保项目建设的工程质量,防范和化解工程建设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应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七部委颁布的第12号、第30号令《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投标办法》、《**省国家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条例》、《**省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管理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结合本工程项目特点编制项目的招标方案和招标文件、备案和接受行政监督部门的监督。

招标范围及招标组织形式

10.1.1招标范围

工程勘察、工程设计、施工以及监理进行公开招标。 10.1.2招标组织形式

项目采用委托招标形式,由项目业主遵循公平、公正、公开、诚信的原则确定中标单位,投标人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实施能力。

招标方式

10.2.1组织方式

项目将采用公开招标方式。 10.2.2发布公告媒介

在国家和省市指定媒介发布招标公告,在**建设网(http://)公开发布招标公告。

10.2.3投标人资格要求

1、投标人必须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2、具有城市市政公用工程等的设计、勘察、施工、监理的资质和业绩;

3、项目主要管理人员具有项目管理资格、经验及能力。 10.2.4招投标程序

招标公告发布—招标文件发售—开标评标—推荐中标候选人—确定中标人。

招投标相关要求

10.3.1招标公告发布

项目经上级部门批复同意后,项目承办单位在指定的媒体上发布招标公告。

10.3.2资格预审

在招标文件开始发出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具有承担投标项目能力的法人或者其它组织都可以投标。投标人少于3个时,应当重新进行招标。投标文件应当对招标文件提出的实质性要求和条件做出完全响应。招标项目属于建筑施工的,招标文件的内容还包括拟派出的项目负责人与主要技术人员的简历、业绩和拟用于完成招标项目的机械设备。本项目不接受联合招标。

10.3.3开标

开标时由项目业主主持,邀请所有投标人参加,并接受政府行政监督部门的全程监督。中标候选人的投标文件应当最大限度的满足招

标文件中规定的各项综合评价标准,充分响应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并经专家评审的投标报价合理,排名最低。

10.3.4评标

评标将严格按照国家七部委12号令《评标委员会和评标方法暂行规定》进行。

10.3.5确定中标人

中标人确定后,招标人向中标人发出中标通知书,该通知书具有法律效力,若中标人放弃中标项目,应当承担法律责任。自中标通知书发出30日之内,按照招标文件,项目承办单位和中标人签订书面合同,同时,中标人不得向他人转让中标项目,不得将中标项目肢解后向他人转让。

评标委员会的人员组成和资格要求

评标委员会由《**省政府评标专家库》中的经济、技术方面的专家组成。根据本项目招标文件在开标当天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评标委员会主任由专家推举担任。评标委员会采用单数制,但最低不少于5人;评标委员会要严格按照招标文件确定的评标标准和方法,对投标文件进行评审和比较。评标办法可采用综合评估法或经评审的最低价法。

招标备案

招标文件发售前须上报**市发改局备案,确定中标人后,15日内将中标通知书与签订的合同报发改局备案。

项目招标事项基本情况表

表10-1: 项目招标事项基本情况表

招标范围 项目 全部招标 勘察 设计 施工 监理 重要 材料 √ √ √ √ 部分招标 自行招标 委托招标 √ √ √ √ 公开招标 √ √ √ √ 邀请招标 招标组织形式 招标方式 不采用招标方式 注:实施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调整。 第十一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投资估算的依据

11.1.1投资估算工程量依据

1、建设部2007年颁发的《市政工程投资估算编制办法》; 2、建设部2007年颁布的《市政工程投资估算指标》建标【2007】240号;

3、《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8); 4、2009年《**省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定额》;

5、《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国家发改委、建设部); 6、类似工程建设投资指标; 7、其它相关文件及资料。

11.1.2估算价值范围

根据委托方意见及提供资料,本投资估算范围包括:**市**镇绿道项目的工程费用(包括道路工程、绿化景观工程、导视系统工程、服务设施工程等),工程建设其他费用、预备费等相关费用。

投资估算

11.2.1投资估算方法

参考相关市政基础设施定额,采用投资指标估算法进行估算。 11.2.2估算内容

本项目估算总投资为万元。其中,第一部分工程费用为万元,占总投资的%;第二部分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为万元,占总投资的%,;

预备费为万元,占总投资的%。详见表11-1。

表11-1: 项目投资估算表 单位:万元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 工程和费用名称 单位 工程量 (万元/单位) 一 1 2 3 4 5 6 7 8 9 第一部分工程费用 彩色压印水泥砼路面 自行车租赁站 导视系统工程 驿站 1级驿站 2级驿站 3级驿站 绿化工程 环卫设施 垃圾桶 厕所 雨水管 安全防护 护栏 绿篱 标识标牌 公里 20 50000 10 20 1000 2400 250 20000 50 5 250 780 580 200 (万元) (%) 指标 占总投投资额 资比例㎡ 个 套 ㎡ ㎡ ㎡ ㎡ 个 座 m m m 个 10 绿亭 第二部分工程建设座 10 二 其他费用 1 2 3 4 5 6 工程设计费 工程勘察费 工程监理费 建设单位管理费 招标代理费 环评费 计价格[2002]10号文件 参照计价格[2002]10号文件 参照发改价格[2007]670号文件 财建[2002]394号文件 参照计价格[2002]1980号文件 计价格[2002]125号文件 **省物价局、建设厅川价发 7 工程量清单编制费 【2008】141号文件 8 三 1 四 前期工作咨询费 预备费 基本预备费 工程建设总投资 参照计价格[1999]1283号文件 第一、二部分工程费用的5%估计

资金来源

本项目建设资金全部由地方财政资金支出。

资金使用计划

根据项目工程进度支付使用。

第十二章 社会效益分析

项目与所在地的互适性

该项目首先取得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政府的态度及协作支持将有利于后期工作的进一步开展。该项目的建设符合**市的发展规划,对区域经济发展、城市重建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项目的建设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和破坏。

从项目的建设性质进行分析,项目的开发建设与当地的技术文化、宗教信仰、民族风俗习惯等不存在矛盾,是相互适应的。同时项目的建设对区域的技术文化、旅游业以及**市的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该项目的建设符合**市规划的要求,将发挥出重要作用。 所以从外因方面看,项目能够很好的相互适应,并不会出现冲突,相互适应性能力强。

表12-1 社会对项目的适应性和可接受程度分析表

社会因素 不同利益群体 当地组织机构 当地经济技术条件 适应程度 适应 适应 适应 可能出现的情况 支持肯定态度 支持肯定态度 能保障本项目开展 措施建议

项目社会效益分析

12.2.1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市经济发展迅速。本项目的建设将在建设区域创造出新的投资热点,由于绿道及一些相应的服务设施的完善,势必使该区域的房屋、土地的市场价值和利用价值的提高,进而带动经济的发展。

在经济发展功能方面,在健康绿道中适当注入“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吸引市民、游客进入乡村地区,整合提升现有乡村休闲旅游资源、推动农业产业化项目与现代乡村旅游业的互动结合,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项目建成后解决了农民出行难、交通不便的困难,也提高了农民创业致富的积极性。它可以带动沿路的经济,交通的便利是招商引资、发展旅游的前提和保障,不管是从旅游还是生产上来讲,都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12.2.2有利于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

绿道建设是**市实现“世界田园城市”城市发展宏伟构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展现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基本生态特质,体现 “以人为本、共创共享”的发展理念,对于提升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城乡群众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健康绿道生动展现川西平原“宜居宜玩”的生活环境,体现**人“知快守慢、张弛有序”的生活态度,满足现代人亲近自然的渴望需求,倡导郊外远足踏青、林间河畔品茗、户外运动健身的健康生活

休闲方式,完全开放、全民共享,不断提升城市幸福感。

发展乡村旅游的切入点,是加快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乡村旅游目的地、发展乡村旅游的重大战略。乡村旅游功能基本完善了,乡村旅游发展就会增加许多机遇可以很大程度增加乡村经济的收入,提高乡村人民的收入与生活质量。

12.2.3有利于提升城市的发展品位

绿道的建设大大的改善了旅游的可进入性,营造村容整洁卫生、村民文明友善的旅游环境,提升了乡村发展的新地位。

健康绿道采取了有效措施,努力实现健康绿道的全线贯通,并提供与健康绿道相适应的综合交通支撑体系,与城市公交系统接驳,满足市民、游客的进出方便、快捷,这也促进了城市交通的发展。

健康绿道的线路结合了市域内的风景区(旅游区)、古镇、林盘、特色产业园区、农村新型社区等,依托河流水系、山脉坡地、郊野田园等自然资源,精心组织,突出各条线路不同特色,增强对市民、游客的吸引力。

健康绿道的建设也同时推动了城、乡、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为群众节支增收创造条件,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同时农民生活方式也大为改变,大大地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改变了农民不良习惯,改变了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推动了城镇化的建设和发展。作为城镇之间与城乡之间连接的纽带,项目的建设对城镇建设的促进作用开始凸显。

12.2.4有利于资源保护与利用双赢

健康绿道作为全域生态廊道,具有将城乡生态环境中多样生态基质、斑块连接成网络,促进各生态系统间物质交流,平衡全域生态结构的功能,这对资源的有效保护起到积极的作用。

在资源利用功能方面,健康绿道通过市民、游客的参与,提升公众的资源保护意识,增强资源自我造血功能,努力实现资源保护与利用双赢。

12.2.5有利于灾后重建

绿道的建设可以进一步完善旅游乡村的住宿、餐饮、旅游公厕、停车场、农产品购物点等配套功能,完善灾民重建安置点的基础设施建设。

12.2.6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

项目建设能有效地提升**市的服务质量,保护生态环境,促使旅游区形成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模式。

本项目实施,必将带动其他经营项目发展,从而将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有效的解决当地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有利于当地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农民收入的增加,有利于促进地区构建和谐社会,改变少数村落贫穷落后的面貌,具有十分重要现实意义。

项目的建成后,对加强民族团结,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市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呈现出道路畅通、百业兴旺、经济活

跃、群众富裕、人心凝聚的良好社会环境。健康绿道的建设有效地推动**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现农民群众日渐富裕,和谐农村雏形逐渐形成的社会局面。同时,也使得外商到**市投资的信心日益增强。

社会评价结论

综上可以看出,该项目的社会影响力大,不但改善了**市的环境,完善了交通网络,也让当地农民与周围群众感受到了自己生活环境的改善。

项目直接影响区域为**市城镇及绿道沿线所有乡村,该项目实施后,由其带之而来的社会效益及其显着,促进城市社会经济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与繁荣。项目所在地的社会环境、人文环境条件适应项目的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社会风险很小。

第十三章 项目风险分析

的风险分析

投资项目的风险,是指由于一些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导致项目实施后偏离预期结果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项目风险贯穿于项目建设和生产运营的全过程。本项目是政府投资的公共建筑开发项目,根据其特点,参考本类项目的实施和运营状况,其风险主要有资金风险、技术风险、工程风险、外部协作条件风险等,具体阐述如下:

13.1.1资金风险

项目资金的增加也是一个潜在的风险因素。本项目所在地由于地质条件不好,其施工取费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可能造成工程造价超过投资控制目标。

13.1.2技术风险

技术风险是指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由于某些技术因素,给项目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13.1.3工程风险

现场条件中更大的制约因素是工程地质条件差。如果土壤地质水文条件属于未知或已有资料不准确,这种情况轻则导致修改设计和施工方案,重则发生工程毁坏、人员伤亡。如果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与预测发生重大变化,将会导致工程量增加、投资增加、工期拖长等。该项目靠近汶川大地震震源地,属于抗震不利地带,故在施工过程中要做好该风险的规避措施。

13.1.4外部协作条件风险

工程的现场条件受多种因素影响,特别是进出场通道,供排水设施,供电、供气的可能性,夜间或节假日加班作业的可能性等等。这些都会影响工程的施工期拖长,从而推迟了投产时间,加大成本。交通运输、供水、供电等主要外部协作配套条件发生重大变化,给项目建设和运营带来困难。

风险规避措施

对本项目而言,提出如下风险规避的措施: (1)树立风险意识,强化风险管理理念

目前国内企业风险管理意识比较淡漠,往往是“等出了事情再说”的被动性的管理,缺乏主动风险管理的理念,这样就给项目留下不同程度的隐患。为此,施工企业必须牢固树立风险管理意识,把风险管理作为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必须全面排查项目在投标和施工管理中的各种风险因素,及时确认项目存在的风险事件,做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2)构建不同层面的风险管理体系,做好风险防范

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故项目管理团队必须构建以主管领导挂帅的经营和施工阶段不同层面的风险管理体系,要涉及到所有参与者,能够在项目的投标决策、合同签订、施工管理、竣工验收和工程结算阶段建立起全过程、主动监控机制和防范以及应急机制,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能够做出准确把握,快速反映,及时处理,提高项目抗风险能力。

(3)应建立高效的信息网络

项目管理团队应拥有完备的信息状态,以便及时、准确地获得与风险有关的信息,并高效、安全、可靠地使用,信息的收集与管理应有时效性和针对性、有必要的精度,要综合考虑信息成本及信息收益,实现信息效益最大化。应广泛搜集以下方面的信息,以便作好风险预测:国家现行法律法规、政策及宏观调控方面的信息;投资主体、投资环境、人文环境方面的信息;投标阶段水文地质、地貌等施工技术和市场物价方面的信息;投标决策信息;施工管理阶段关键工序、重难点工程的施工技术方案、人机物资源和市场物价方面的信息;项目管理者联盟,项目管理问题。

(4)全面盘查项目风险源,并做出风险识别

在项目的投标阶段和施工管理阶段均要针对项目,依据合同和项目的具体情况,采用经验数据分析、风险调查、专家咨询以及实验论证等风险分析会议的方式,按照时间维(投标阶段和施工管理阶段)、目标维(效益、质量、工期、安全和信誉)和因素维(设计风险、标价风险、合同风险、施工技术风险、自然环境风险、政治法律和经济风险、组织协调和人员风险、材料设备风险以及工程验收结算风险等)识别和确定建设项目全过程中究竟存在哪些潜在的风险源、可能影响项目的哪些方面以及可能带来的大致后果。

(5)进行风险评估,确定风险事件

风险评估包括发生概率的估量、风险性损失大小的估量、风险影响范围的估量和发生时间进程估量,通过度量的结果,确定风险事件,具体评估如下:风险概率的估量。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应利用已有数据资

料和相关专业方法进行估计,表示为很小的(发生概率10%以下的风险事件)、中等的(发生概率10%~50%的风险事件)、一定的(发生概率50%以上的风险事件)。风险损失的估量。就是定量确定风险损失值的大小,并按照损失值的大小分为重大损失(与目标值其中一项差距在10%以上的)、中等损失(与目标值其中一项差距在5%~10%的)和轻度损失(与目标值差距在5%以下的)。

(6)项目风险影响波及范围的度量

即项目风险可能影响到项目哪些方面的工作,要明确影响的最主要目标是什么,以及对整个项目工作和活动的影响。时间进程的估量。即项目风险可能在项目哪个阶段的什么时间发生,以及发展变化的时间,对优先发生的,就应优先制定应对措施加以控制,而后发生的则通过监视和观察去做进一步的识别、度量和应对。

第十四章 结论及建议

结论

1、通过对建设项目的背景与必要性、项目规模及建设内容、建设方案、节能减排、环境评价、项目组织管理、项目招标方案、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风险分析、社会效益分析、结论与建议分析与评价,该项目实施方案是可行的,符合国家政策。

2、本项目建设方案依据国家有关规定,符合节能的要求。对项目效益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项目在担负的社会责任的同时,也会取得极好的社会效益。

3、该项目的成功实施对**市的建设以及构建和谐社会起到良好的效果。

建议

根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及结论,建议上级领导部门尽快批准本项目实施,并且为了保证该项目顺利实施,早日发挥社会效益,现提出如下建议:

1、为了加快项目的建设进度,建议本项目报告批复后,应立即组织进行实施方案和工程设计等项目前期工作,制订出详细的项目实施计划,尽早开展工程建设招标工作。

2、在建议项目施工前,应进一步做好详细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工程开发过程中要制定严格的质量和安全规章制度,确保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

3、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应处理好项目的内部和外部关系的协调问题,争取相关政府部门、水电气、邮电通讯、交通等部门的支持,使本项目能够顺利进行,按照预定计划完工。并且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建设,及时办理相关手续,遵守环保等部门的规定。

4、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具有突发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本规划中的个别方案在临近实施时可能与实际情况会有或多或少的出入,因此在后续的建设过程中,要根据具体的经济发展情况适时对项目规划进行及时修编,以更好适应实际需求。

5、对规划项目的建设要以质量为重,一方面是满足工程技术要求,另一方面要符合规划等级标准,以确保项目的高质量,不留下瓶颈,不为将来带来隐患。

6、绿道建设是一项体现城乡健康生活、提升**镇整体形象的工程,涉及到政府、村社组织和个人等环节。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应该发动各方的参与意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进行配合。同时充分听取其意见,使最终方案能充分代表最广泛的群体的利益。

7、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本项目的建设应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环境保护工作与项目建设必须按“三同时”的原则进行,切实做好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