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3-05-08 来源:客趣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陈运英

来源:《家教世界·现代幼教》2015年第04期

一、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含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可见,良好的环境对于幼儿来说是多么重要。区域活动是幼儿在幼儿园每天都要接触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区域活动是一种“以幼儿为本”的课程组织形式,一般以集体活动、分组活动、自由活动、主题活动等活动形式表现出来,强调幼儿自主学习、积极探索。活动成分主要是幼儿游戏,以儿童的兴趣为导向,旨在满足儿童的需要。[1]创设良好的区域开展活动,不仅可以促进幼儿的个性化发展,而且可以促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二、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现状分析

当今,很多的幼儿园尤其是城市幼儿园十分重视区域活动,区域活动也已成为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重要内容。但是,在区域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过程中,难免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针对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现状,具体以淮北市某所幼儿园中的区域活动为例做出相关说明。 (一)区域设置现状

以某幼儿园的三个小班为例,在开学之初每个班依据各班情况(三个班级的空间设置略有差异)分别设置了3个、4个、3个区域,分别为:美工区、建构区、娃娃家;图书区、建构区、自然角、美工区;图书区、建构区、娃娃家。主要依附于墙面集中设置,以其中第一个班级为例,该班级的建构区和娃娃家依附于教室墙的侧面。美工区则作为建筑区的区域“界限”而设置,该区域只作为陈列。其它两个区域大小差不多,各个区域都没有明确规定能够容纳多少幼儿。通过调查发现在区域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如下:

区域密集且缺乏连接性。在访谈调查中,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说期中检查期间要求每个班级设置至少7个活动区域。在完成了要求的区域数目时,每个区域空间只能容纳2—3个幼儿,而实际上该班只适合设置3-4区域。区域间以柜子相连,但是柜子上会放些其它物品以成为另一个区域。比如小班用来连接娃娃家和建构区的柜子是美工区,区域间缺乏连接物。 区域设置类型局限。以小班开学之初为例,各班区域综合起来为美工区、建构区、娃娃家、图书区、自然角,这些区域都过于注重安全,缺乏探索性、挑战性。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区域材料的投放情况

区域材料的投放直接影响着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各种能力的发展。因此,为何投放材料,投放什么材料,什么时候投放,投放多少材料就得务必慎重。在材料投放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是材料投放的目的不明确。大部分教师投放材料的目的性偏差,很少有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来投放材料的。有些教师投放材料仅仅是为了应付检查,将区域布置的“能看即可”,至于区域的实际可操作性其实并没有真正被重视(譬如一些用纸盒做的娃娃家只是“中看不中用”)。

其次还有材料投放随意。在材料的选择上教师基本上是就地取材,教师们利用废纸、包装盒、瓶子等原材料经过画、剪、拼、粘等各种方式制作出区域所需要的多种场景或道具,但是有时候不太实用(比如用纸盒制作的一些娃娃家里面的电视、床、桌子之类的,很容易就被弄坏了);幼儿从家里会带各种各样的材料来,个别教师将生活中废旧的纸盒、田地里生长的谷物以及自然界的树枝和树叶作为幼儿手工区的材料。这种“有什么用什么”的思想在节约材料的同时,也显示了教师的智慧,但也揭示了教师在材料选择上的随意性。 (三)区域活动指导的误区

首先,教师快速给予幼儿指导。如橙橙是个做事较慢,自理能力及体力较差的孩子,找了半天他终于找到自己的区域,但还找不到托盘玩具,教师便帮他找来了印画的托盘玩具,知道他动作慢,也不会印,便握起他的小手教他如何画了。在上述情景中教师没有经过仔细观察就进行强行指导,针对性不强,教师的指导不但没有起到支持、帮助的作用,反而干扰了幼儿的活动,不便于幼儿继续活动,甚至挫伤幼儿的积极性。

其次,教师指导语言具有表面性和随意性。如凯凯在玩小丑叠叠乐时,并没有根据大小的顺序来叠小丑,显得不够专心、也不太想玩的样子,教师走过去说道:“不是这样叠的,你要按照最大的叠起来,不能乱叠啊。”教师站到幼儿旁边,看幼儿慢慢叠,幼儿还是叠不出来。教师的语言及引导方式不对,没有与幼儿一起参与到玩乐的游戏当中,只站在大人的角度想问题,这样的方式也激不起幼儿再试试看、重新来一次的愿望。

再次,利用教师权威进行自问自答的指导。如在数学活动当中,很多幼儿在学习插座圆柱体的大小、粗细、高矮的排序,有些幼儿一时掌握不了排序的规律,把顺序给排错了。教师一急之下,说道:“老师说要从最大的找起,给它们从大到小排排队,有些小朋友乱给它们排队,这样对不对呢?”接着又义正词严地说:“这是不对的,为什么不认真找,而是乱拿呢?希望小朋友们认真做事情。”教师的教学方式还是属于“传统模式”,以讲解传授为中心,重在知识技能的训练。但我们的教育理念应是鼓励幼儿主动学习,培养幼儿的探索意识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最后,放任自流式,对幼儿视而不见。杰杰因为觉得自己做的手工很棒,希望与教师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不由自主地大声说:“老师,我做的花好不好啊?”教师简单地回答说:“好。”老师觉得幼儿不应该在安静的教室大声说话,所以回答得不带感情,也没有欣赏幼儿的作品。教师从头到尾始终没有关注到幼儿的努力过程及结果,漠然以对,这不仅会丧失教育的良机,而且也会扼杀幼儿探索的积极性及和老师交流的主动性。 三、有效组织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对策 (一)区域创设对策 1.合理规划区域

我们既要提供一个有准备的、丰富的、精心设计的、有序的环境,又要提供一个开放的、变化的、有多种探索发现机会的环境;同时在规划区域时不要把区域设得太密集,确保幼儿能够有充足的活动空间;划分区域时注意区域间的相关性,以图书区为例,它应该是所有区域中最安静的,应远离音乐表演区、角色游戏区等比较嘈杂的地方;丰富区域的类型,不局限于传统的几个区域,适当增加富有探索性、挑战性的区域。 2.有效利用材料

投放材料时应该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以搭积木为例,小班幼儿适合提供体积中等、份量较轻、形状简单、颜色鲜艳的空心积木,但是到了大班,木制的本色实心积木则更能够满足幼儿构造的需要。还要把材料投放与教育目标结合起来,在材料投放前,预测对幼儿建构性学习可能产生的影响。[2]要及时补给材料,合理安排数量。新旧材料的数量会影响幼儿创造性的发展,教师投放材料要及时,以免导致新旧材料比例失调。[3]幼儿园区域活动是幼儿在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来体验的,教师应当对区域内的材料进行适当他调整、更新、补充。 (二)教师的角色与定位

1.教师是观察者:首先要观察幼儿,关注幼儿的活动,准确地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需要和表现,关注、了解幼儿已有的经验是什么,了解什么是幼儿喜爱玩的,什么是他们不喜欢玩的。然后根据观察所得,考虑在哪方面给予帮助,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或向幼儿提出有效的建议。

2.教师是参与者:善于发现和调动幼儿活动的兴趣,在了解和掌握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参与活动,以角色的身份采取建议、评价等方式影响、带动幼儿的游戏,巧妙地把教师的意愿自然而然地转化为幼儿的意愿。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教师是指导者:在用心地观察、适时地参与幼儿活动的基础上,教师应作为指导者,在幼儿需要帮助时,教给幼儿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激发幼儿自己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活动的质量。教师的指导应有的放矢,而不是没有重点,或在每个区域走马观花般地“游导”。

4.教师是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还要多鼓励幼儿对自己的游戏成果进行自我评价。教师有针对性地评价有利于深化活动内容,并为下次游戏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而将活动前的准备、活动中的指导和活动后的评价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幼儿的自我发展,促进区角游戏水平的不断提高。

总之,教师介入指导要适宜:幼儿的探索学习需要得到老师的支持、帮助,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不分情况随意提供帮助。我们应该有这样的理念:只有当幼儿确实因其本身经验与能力的局限,致使探索活动难以继续的时候,才给予一定的支持,这就要求老师一定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参考文献:

[1]朱家雄.幼儿园课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03—104.

[2]田甜,黄少芸.成熟理论视野下幼儿园活动区角创设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2013(02). [3]李慧.对幼儿园游戏材料的投放与使用现状的调查[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