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一个令人终生难以释怀的“情人”

2020-06-29 来源:客趣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一个令人终生难以释怀的“情人”

作者:邓国平

来源:《文苑·经典美文》2016年第05期

闲闲书语

也许经历过岁月磨砺的女性不会幼稚到回头去寻觅那个岁月深处的身影,但也无法抑制如云雾般在内心飘浮的激情和渴望。 关于作者

玛格丽塔·杜拉斯(1914~1996),原名玛格丽特·陶拉迪欧,是法国当代著名的小说家、剧作家、电影编导。她1914年生于越南南部的嘉定,并在印度支那度过了她的青少年时代,一直到她18岁回法国定居巴黎。

东方的文明,异域的情调,给她留下了“永生难忘的印象”。她的成名作是1950年发表的自传体小说《抵挡太平洋的堤坝》,代表作有《广岛之恋》《情人》等。曾获龚古尔文学奖、法兰西学院戏剧大奖等奖项。她写作别具一格,一度成为许多女作家模仿的对象。 关于《情人》

发表于1984年的《情人》,是杜拉斯对失去的年华的最后一次呐喊,也是她的有关自己身世作品的一次新的融合和浓缩。

《情人》最初源于一本有关杜拉斯的生活和她摄制的影片的摄影集,题目叫作《绝对的形象》,由此可见小说《情人》与杜拉斯个人生活密不可分,带有强烈的自传因素。

小说讲述的是白人少女“我”15岁半到17岁在法属殖民地印度支那的一段人生历程,通过一个少女的视角审视整个世界及人生,并以法国少女和中国情人的那段缠绵悱恻、悲伤绝望的爱情感人肺腑。小说写出了“我”少女时期孤独绝望的人生历程,忧郁阴暗的情感体验,沉重的孤独感,无法排遣的恐惧,对家庭的陌生感,爱情带来的欢愉伴随着具体真实的人生情境。在艺术上,这部小说情节的淡化,心理内容的加重,时空的交错重叠,不确定的模糊的语言表述形成了杜拉斯独特的艺术风格。

毋庸置疑,《情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于1984年发表就获得了法国文学的最高奖项——龚古尔文学奖,并在问世后的最初几年间,几乎年年再版,年年出精装本,前后共销售百余万册,不仅在法国,而且在我国和美国被列入了畅销小说。单在我国的译本,短短两三年中就有四五种之多,这在外国小说的中译史上不能不说是罕见的。 欣赏重点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杜拉斯式的独特的思想内核,情感意蕴,心灵触感和艺术实验在这部小说中得到了一次有力的总结和发展。 精彩语言辑录

1.我的生命的历史并不存在。那是不存在的,没有的。并没有什么中心,也没有什么道路、线索。只有某些广阔的场地、处所,人们总是要你相信在那些地方曾经有过怎样一个人,不,不是那样,什么人也没有。

2.我已经老了,有一天,在一处公共场所的大厅里,有一个男人向我走来。他主动介绍自己,他对我说:“我认识你,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意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

3.后来,她哭了,因为她想到堤岸的那个男人,因为她一时之间无法确定她是不是曾经爱过他,是不是用她未曾见过的爱情去爱他,因为,他已经消失于历史,就像水消失在沙中一样,因为,只是在现在,此时此刻,从投向大海的乐声中,她才发现他,找到他。

4.死就像是一条长链,是从他开始的,从小孩子开始的。孩子死去的肉体,对于以它为因而发生的许多事件,是无知无觉的。

5.好像有谁对我讲过,时间转瞬即逝,在一生最年轻的岁月、最可赞叹的年华,在这样的时候,那时间来去匆匆,有时会突然让你感到震惊。衰老的过程是冷酷无情的。

6.这就是中国的人群。这种人群就是在今天繁荣的景象中也仍然可以看到。他们那种喜欢结伙成群走路的习惯,从来不慌不忙,挤身在那嘈杂的人群中却似乎旁若无人,似乎没有幸福,没有忧伤,也无好奇之心,只知道走路,看不出他们要上哪儿,只是这儿走走,那儿逛逛,他们孤零零地在人群中,可从来不感到孤独。

7.我对他产生的这种荒诞的爱情,对我来说至今仍是一种莫名的奥秘。我不明白为什么会对他这样倾心,以至想为他而死。我跟他已经分别十年,当这事到来的时候,这期间我很少想到他。我似乎一直爱着他,没有什么因素能干扰这种爱情。因而我忘却了死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