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一 无理而妙:从情理视角 析《踏莎行・雾失楼台》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高诗雅 秦 之一,苏轼赞之“有屈宋之才”,然 秋岁》中,他超越了自己早年只以 象。楼台被茫茫迷雾所笼罩湮 没,指引前路的渡口在朦胧月色 中迷失而不可得见,词人不禁叹 道:望断桃源是何处?桃花源林 柔婉之本质为主的风格,经由凄 婉转为凄厉,创作出一种在意境 方面更具深度的作品,如“日边清 梦断,镜里朱颜改”,尽是追忆往 昔、回望理想破灭与年华不再的 其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词作风格 亦随其人生经历而生转变。《踏莎 常被誉为人间乐土、避世仙境,却 终究是理想之物,只可寄托,不可 复寻。“缅思桃源内,益叹身世 行・雾失楼台》即为其贬谪期之 作,处处可见其后期的凄惨哀厉 风格,无不透露出秦少游人生之 悲剧色彩。 悲慨。南宋曾敏行的《独醒杂志》 载有孔平仲对此二句的慨叹:“少 游盛年,何为言语悲怆如此!”…然 而,这似乎只是他风格转变的一 拙”,自身迷失的悲痛与绝望,非 寻常人可理解,于少游而言只是 独怆然涕下罢了! 南宋张炎的《词源》载:“秦少 游词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 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昧。” 个标志。至“使者承风望旨,候伺 过失,既而无所得,则以‘谒告写 春寒料峭,冻杀少年,“可堪 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一秦观的早期词作一直以柔婉精微 而为世人所爱,如《鹊桥仙》中的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 佛书’为罪,削秩徙郴州” ,其词 作风格转而变得更为凄惨哀厉。 王国维曾在《人间词话》中云:“少 游词境最为凄婉,至‘可堪孤馆闭 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则变而为 个“闭”字形象地反映出此时的 寒意逼人,孤馆内的冷冻空气似 乎处于封闭之中,凝聚不散,似凄 苦愁绪,直萦绕心头,教人难以经 受。时至日斜西山,杜鹃的呜叫 “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凄切不 暮”,人皆誉之“化腐朽为神奇”; 《满庭芳》中的“斜阳外,寒鸦万 点,流水绕孤村”,被称作“天生的 凄厉矣。” 《踏莎行・雾失楼台》 便是其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了。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二句 好言语”,等等。然而,仕途的失 意却直接促使他词风的转变,当 政局动荡、“旧党”出京时,他不可 止。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有云: “杜鹃出蜀中……春暮即鸣,夜啼 达旦,鸣必向北,至夏尤甚,昼夜 不止,其声哀切。”另有白居易的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 为意写,结合后两句可知少游此 时谪居郴州,独处孤馆,是而发端 的前两句只是词人愁苦之中的想 避免地被贬谪至处州,春也散乱, 人亦飘零,直添无数愁绪!在《千 选 √ 麓 _ 0 羹 _麓_ 0 _ |ll0 。l l曩 。 j。 鬈 ≯ _ 嚣《 i √磐羹 jj ;麓_。 羹警 —≮筹lll矗 0。 j≯爱i - t ll _0 誊薯 。 ll 鸣”,李白的“一叫一回肠一断,三 流下潇湘去”二句,实可称得上无 云:“东坡绝爱其尾二句,自-H于 麓 春三月忆三巴”,崔涂的“蝴蝶梦 理之语却是至情之词。郴江出郴 扇,日:‘少游已矣,虽万人何 0; 中家万里,杜鹃枝上月三更”等, 凡此种种均表现了杜鹃出现时那 山而北入耒水,经耒水县至衡阳 而东人潇湘之水,是谓“流下潇湘 赎!” 明沈际飞《草堂诗余》云: 慧 “少游坐党籍,安置郴州,谓郴江 幽凄惨淡的情境。杜鹃声声牵动 去”。这原是天地自 ̄Z_LLl Jll,本 与山相守,而不能不流,自喻最凄 。{ j 柔肠,直击少游内心深处,而他笔 下传达的所处所见所闻所感无一 例外地笼上了厚重的愁苦凄厉的 色彩。 无任何情感可言,少游如此写,从 切。”清王士稹称此二句为“千古 绝唱”,其在《花草蒙拾》中亦言: “高山流水之悲,千古而下,令人 腹痛!” 理性来说是悖理的,但从古典诗 词的分析来看,这是由情感导致 的“变异”,诗人的情感冲击了感 知,平常的事物在诗人眼中变得 不平常,而“变异”愈不寻常,则感 汉刘向《说苑》载:“越使诸发 执一枝梅遗梁王。梁王之臣韩子 顾谓左右:‘恶有以一枝梅乃遗列 末了,翻阅书刊,见有学者将 此词主旨概括为“郴江误下潇湘 情效果愈加强烈,作品愈富感染 力。如“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 去”n ,不禁大赞,寻思无穷。器 国之君者乎?”’ 。后人遂以赠梅表 示友谊。南朝宋盛弘之的《荆州 记》中载道:“宋陆凯与范哗善,自 江南寄梅花诣长安与哗,并赠诗 日:‘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少 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潮水有信,少妇因怨而生出“悔当 初不嫁与弄潮儿”的想法。对此, 参考文献 [1]蔡慷,曾敏行.铁围山丛谈・独 醒杂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2. 清贺裳在《载酒园诗话》中写道: “此可以理求乎?然自是妙语。” 句中因果不合现实之理性逻辑, 但于作品而言恰恰十分动人,这 [2]脱脱.宋史・文苑传[M].北京: 中华书局,1985. 游用此典指的是与友人通信,后 又接另一典故“鱼传尺素”代指传 [3]王国维.人间词话[M].北京: 商务印书馆,2015:31. 寄书信,其源于古乐府诗《饮马长 城窟》中的“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 便是清初吴乔在《围炉诗话》里提 到的“无理而妙”的论题。其实早 [4]刘向.说苑[M].北京:中华书 局,1987. 。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