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时计时法反思
《24 时计时法》 教学反思 普通时计时法和 24 时计时法在说法上虽然不同, 但是归结起来就是同一个钟面的两种用法。 无论哪一种用法, 都离不开钟面上的那 12 个数字。 一天 24 小时, 时针要转两圈,普通时计时法和 24 时计时法相比较, 无非是重复读一次那12 个数字, 结果就出现了 两个 1 时, 两个 2 时, 两个 3 时, 两个 12 时。
也就是采用从 1 时到 12 时来计时, 所以它也叫12 计时法, 而 24 时计时法, 虽然用的也是钟面上的那 12 个数字, 但和 12 时计时法的读时方法不同。
也就是说钟面上的 12 个数字不重复读, 从半夜的 1 时一直读到中午的 12 时后, 下面的 1 时就直接读作 13 时, 那么 1 时后面的 2 时就续读作 14 时, 读到半夜的 12 时时就读作 24 时, 采用的是从 0 时到 24 时计时的。
设计教案时, 想当然地认为二十四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时刻伴随着我们, 学生一定对此并不陌生, 殊不知, 学生生活中常接触到的是普通计时法,对二十四时计时法虽说有一些印象, 但也比较模糊。
因为时间方面的知识比较抽象, 因此这节课给我的感悟很深, 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1、 创设生活情境, 激发学习 兴趣, 让数学与 现实生活紧
1 / 3
密结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当学生对所学对象发生了 兴趣, 就有了行为内动力, 学习便成了 一种自 觉的活动。
因此上课开始我便通过钟表一圈有 12 小时但一天有 24 小时呀, 那么用钟表能表示出一天的时间吗? 由此提出了 疑问,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新课标也明确指出:
要联系生活讲数学, 把生活经验数学化, 数学问题生活化,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以, 在教学新课中, 设计了 小学生一天中的 3 个生活片断, 用多媒体一一展示, 让学生通过钟面上的时间说出小朋友什么时候在干什么? 先引 出普通计时法, 然后用学生非常感兴趣的电视节目 预告表, 引 导学生说出在生活中还会用到另 一种计时方法, 即 24 时计时法。
与生活的联系及形象的展示使得学生初步对 24 时计时法与普通记时法的互换有了 很好的掌握。
2、 捕捉生活素材、 采撷生活中的数学实例, 增强教学实际, 使学生在生活实例中理解。
有些数学知识需要让学生在生活空间中学习, 在生活实践中感知, 在从生活实践中解决,本节课就需要这样的教学, 有了 前面理解的基础, 通过书中或举例中的生活素材进行应用强化, 这是必要的, 也是必须的, 因为实践过的者记忆最深的。
我们在教学中经常会发现, 学生课本上不会, 说不清, 可是
---------------------------------------------------------------最新资料推荐------------------------------------------------------
到了 生活中却能应用自 如, 这就是生活经验的作用, 本课内容与生活联系最为紧密, 把同一时刻放到生活实例中用普通计时法 和24 时计时法 联系和区别, 学生易于比较, 便于理解, 是突破重难点的好方法。
3、 设计有情景的练习, 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在课的应用 部分, 要求学生用 今天所学的知识解释火车票上、 新闻报道等时刻的转换, 再利用自 己今天的收获连一连( 书第 53 页的做一做), 这既是新知识的应用, 又与生活紧密联系, 学生不觉得这是一种负担, 而把它看成自 身的需要。
4、 不足之处 练习太少, 应该多练习两种计时方法的转换。
3 /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