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10个习惯延长寿命

2020-10-24 来源:客趣旅游网
10个习惯延长寿命(养老提示)

徐 澄 《 生命时报 》( 2013年01月18日 第 21 版)

良好的生活习惯,就是“长生不老药”。近日,美国《男性健康》杂志载文,列出10个好习惯,有助延年益寿。

起床后90分钟内吃完早餐。美国马萨诸塞大学一项新研究发现,早上起床90分钟之后才吃早餐的人,肥胖几率会增加50%。这会直接导致因肠癌、膀胱癌和肝癌死亡的危险增加。因此,早餐一定要在起床后90分钟内吃完。

不带病工作。英国一项研究发现,生病后仍坚持工作的人,比在家好好休息的人,在3年内罹患心脏病的危险增加了2倍。因此,生病了就要及时治疗,千万别逞能。

别用空气清新剂。美国威林耶稣大学科学家发现,空气清新剂不仅影响人的嗅觉,还会伤肺。如果室内气味不好,可以放些肉桂,同样能使人神清气爽。

饭前吃沙拉。饭前先吃沙拉,有助于防止血糖和胰岛素骤升。同时,沙拉中的橄榄油和食醋有益血管健康,降低患癌危险。

菜里放咖喱。美国罗格斯大学发现,咖喱粉中的姜黄素与西兰花、菜花等十字花科蔬菜中的异硫氰酸盐相结合,能增强抗击前列腺癌的作用。每周在菜里放一次咖喱就能见效。 侧着身睡觉。睡眠呼吸暂停会严重影响睡眠质量,使人白天更加疲劳,身体抵抗力下降。瑞士伯尔尼大学附属医院最新研究发现,侧卧可减少睡眠呼吸暂停现象,保证睡眠质量。 喝薄荷茶。美国布法罗大学研究发现,薄荷茶含有强抗氧化剂,有助于减轻炎症、提高警觉度、使糖尿病危险降低52%。

茶叶至少泡3分钟。茶叶浸泡时间少于3分钟,会导致茶水中抗氧化剂的含量大大降低,抗病功效大减。

每餐要有5种颜色。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研究发现,多吃各种果蔬有助于提高防癌作用、降低脑卒中危险。每餐果蔬最好有5种颜色:蓝色(或紫色)、绿色、白色、红色和黄色(或橙色)等。

每天5杯水。美国洛马琳达大学科学家发现,每天至少喝5杯水(每杯267克)的男性,比每天喝水不足两杯的人,罹患致命性心脏病的危险低54%。▲

五地专家推荐的中药补品

本报记者 张瑾 张杰 本报特约记者 李珊 《 生命时报 》( 2013年02月08日 第 19 版)

编者的话:过节回家,不少人会给家人带些礼物,选择一些中药补品,但要注意,中药的选择因地理环境、个人体质等因素有所不同。本期,《生命时报》特邀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老年病科主任医师姜良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刘永惠、南京市中医院老年科主任中医师骆天炯、湖北中医药大学临床中药学教授王绪前、湖南中医药大学中药学副教授吴红娟等五地专家,为您推荐各地适宜用的中药补品。

西洋参补气不上火

北方出产人参较多,虽然它是补气佳品,但由于北方天气干燥,服用过多者易出现流鼻血、生口疮等上火症状。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老年病科主任医师姜良铎认为,北方人,尤其是有热证的人,服人参应慎重。相比之下,西洋参属凉性,可用于热证,对高血压、便秘等也有不错的效果,更适宜北方人服用。特别是白领以及脑力劳动者,用西洋参泡水可消除疲劳。

阿胶枣在节前大受欢迎,因为阿胶能起到滋阴补血、延缓皮肤衰老的作用,红枣本身也有养血补血的功效,两者搭配可谓“双剑合璧”。对于气虚或血虚体质的人群,经常吃些阿胶枣有助于改善疲倦和四肢乏力等症状。但如果是胃热或者消化不良患者,吃多了就会因滋腻碍胃而影响食欲,日久还容易上火。因此,大家如果吃阿胶枣,每天不宜超过10颗。 市面上还有的中药礼盒为黄芪、当归、枸杞、西洋参、百合等组合,供煲汤用。其中,黄芪可补气健脾,适宜气虚脾湿的人服用;当归补血,搭配起来可起到气血双补的作用;但两者均属热性,常服用容易口舌生疮,因此服用前应先咨询中医或中药师。气阴两虚的老人可用枸杞、西洋参、龙眼肉、山药炖鸡,能起到很好的滋补作用。 中药在入菜和煲汤时的用量与药用量不同,如果长期用这些中药,最好先在中医师指导下辨明自身体质。▲ 西

枸杞益智安神

虫草、川贝、三七、天麻等药材是近年来陕西地区中药销量的“主力军”。其中,冬虫夏草因具有调节免疫力、抗疲劳等功效,虽然价格较高,仍受到不少人的青睐。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刘永惠介绍,虫草性甘、温平,含大量不饱和脂肪酸、B族维生素、脂肪、蛋白质等成分。此外,其含有的虫草酸能够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改善人体微循环、降血脂、降血压。很多人在过年选择冬虫夏草作为礼物,但购买虫草需要相当的经济实力,而且西部地区人以阴虚居多,不宜常用有助阳作用的虫草。因此,使用前最好应咨询中医师,辨明体质后服用。 如果家中想做药膳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选用较为平价的枸杞和山药就可以了。这两种中药含有大量黏液蛋白、维生素及微量元素,能有效阻止血脂在血管壁的沉淀,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且有益智安神的功效。此外,枸杞还有降血糖、抗脂肪肝、抗动脉粥样硬化等功效。▲ 中

黄芪炖汤暖身

中原地区四季气候分明,温差较大,当地居民对气候的适应度较强,因此一般对于寒性、热性等药材的选用没有太特殊的要求。

过年前,红景天在湖北的销量上涨,很多人买它馈赠亲友。湖北中医药大学临床中药学教授王绪前认为,红景天具有健脾益气、清肺止咳、活血化淤的作用,能抗缺氧、抗疲劳,延缓衰老,对肺热引起的咳嗽、咳痰也有一定效果。服红景天时,一般采用配方煎汤内服、泡服或煮水喝,也可以研末入胶囊吞服。但红景天有活血作用,孕妇不宜服用。 不少家庭在准备年货时,也会购买一些药材做药膳,由于大多数肉类可起到温补的作用,因此,大家可在中医指导下辨明体质后,选择适合自己的药材炖肉。当归生姜羊肉汤是从汉代流传下来的暖身药膳方,但由于当归炖后有辛苦腥味,不能接受此口感者,可选用黄芪、山药等炖羊肉汤喝,来缓解乏力、气短、怕冷的情况。

党参具有补气益血的作用,党参乌鸡汤是人们喜爱的药膳之一,但想保持身材的女性,最好不要选用。如果这些女性确实需要补气,可在医生指导下选用太子参、红参。▲ 东

菊花疏风清热

南京市中医院老年科主任中医师骆天炯介绍,最近很多人选购阿胶补血,它性甘味平,归肺、肝、肾经,很少单用,多用于配伍;但湿热人群、脾虚人群,以及属于实证(面红、烦躁、肿胀、腹痛、便秘、尿少而色深黄)的人群,不太适合使用阿胶。拿脾虚的人来说,阿胶本来就滋腻,而脾虚的人消化功能又不好,如果这种情况下随便使用阿胶,非但起不到滋补效果,反而可能因为服用后不能消化,引起更多问题。

在华东地区,菊花、枸杞常作为节日礼品。菊花具有疏风清热、解毒明目的作用,可以加上枸杞泡成菊杞茶,或是加入蜂蜜泡茶,都对疏肝解郁很有帮助。同时,消化功能、及胃肠功能不好的人慎用菊花,以免出现其他不适症状。枸杞能养阴补血、益精明目,有降低血糖的作用,还能降低血中胆固醇,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从而达到预防冠心病的目的。枸杞有很好的滋补和治疗作用,体质虚弱、抵抗力差的人平时可以多吃点,但由于它温热身体的效果较强,因此,正在感冒发热、身体有炎症、腹泻的人最好别轻易服用。▲ 南

固元膏补血气

由于很多人不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在过年送礼选择的中药不一定适合对方。湖南中医药大学中药学副教授吴红娟建议,老人若收到晚辈馈赠的中药礼品,如人参、西洋参等,应该在使用前咨询中医师,辨明自己的体质是否适合用。另外,有些药材可能更适合在特定的季节使用,例如寒性的元参,对同一个人来说,可能冬季不适合用,但夏季可用。如果保存得当,这些药材能够存放较长时间,因此大家不必急于使用。

莲子、枸杞等在南方多用来做药膳。莲子、枸杞性味甘、平,适应人群的范围较广。莲

子补心脾肾,枸杞能起到补血补阴的作用,可以在炖汤时加一些这两种药物。南方较湿冷的地区的人也可以用阿胶、固元膏等具有滋补作用的药品来补血、补气,但固元膏需要根据不同人的体质选用,做到“一人一方”。

鹿茸是大家常用来送礼的药材,可泡酒、研末冲服等。鹿茸药酒能壮肾阳、强筋骨,缓解关节炎等引起的疼痛。但要注意,阴虚有热的患者随意用鹿茸酒可能加重疼痛的程度。常流鼻血、牙龈出血者最好不要自行服用鹿茸。当然,如果经医生辨证后,确定自己适合用鹿茸,也应当从小量开始,缓缓增加,不宜突然用太多。一旦服用者出现头晕目眩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正确运用中药补品,能让您过一个更健康、祥和的春节。▲

7个贼偷走维生素(祝您健康)

《 生命时报 》( 2013年02月08日 第 20 版)

维生素是人体六大营养素之一,是维持人体组织细胞正常功能必不可少的物质,人们越来越重视维生素的补充,却忽视了缺乏维生素的原因,到底是谁偷走了维生素呢? 1.电脑:连续对着电脑工作3小时以上,视神经细胞会缺乏维生素A,它与视网膜感光直接相关。所以,电脑族应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胡萝卜、南瓜及多种奶制品。 2.酒精:酒精要在体内正常代谢,必须有足量的维生素B参与。因此,长期大量饮酒会造成体内维生素B族供应不足,经常饮酒的人应该注意补充B族维生素。

3.香烟:香烟中焦油等有害成分会大量耗损维生素C。吸二手烟,维生素C的损耗量更大。所以,有吸烟或是二手烟被动吸入者应多吃西红柿等维生素C含量丰富的食物。 4.药物:许多药物会影响维生素的吸收,如避孕药会影响人体对维生素B6、B12、叶酸及维生素C的吸收;长期服用抗生素者,会流失维生素B族及维生素K,影响肠胃功能;感冒药及止痛剂会降低血液中维生素A含量;高血压患者、肾炎患者服用的利尿剂等,会导致体内的钙质、钾、维生素大量流失。因此在服用某些药物时应适当补充维生素。

5.运动:运动过程中,人体需要更多的能量,氧的摄取量和消耗量均增加,进而导致体内自由基成比例增多,最多时可达到平时的4倍。身体不得不消耗大量的抗氧化物质维生素E来修复多出来的自由基。在大强度运动后服用适量的维生素E补充剂。另外,维生素E还有减轻肌肉酸痛、预防器官老化、防治慢性病的作用。

6.温度:维生素C需要参与机体体温调节,因此,在高温环境下消耗增加,维生素B族、维生素C等水溶性维生素就随汗液大量排出。温度很低时,肾上腺激素分泌升高,维生素A、维生素B族、维生素C、维生素D等的消耗增加。因此,要注意服用复合维生素,特别是体温调节机制较弱的人更要注意在气温变化大时补充维生素。

7.饮食方法:吃法不科学也是缺乏维生素的重要原因。如蔬菜应先洗后切,否则会使水溶性的维生素及矿物质受到损失;切菜时一般不宜太碎,能用手撕的就用手撕,尽量少用刀,因为,铁会加速维生素C的氧化;炒菜时要急火快炒,避免长时间炖煮,而且,要盖好锅盖,防止溶于水的维生素随蒸气跑掉;做肉菜时适当加一点淀粉,既可减少营养素的流失,又可改善口感;维生素C还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蔬菜、水果存放的时间越长,维生素C损失就越大。▲

(摘自1月30日《中国中医药报》07版)

低血糖症状三部曲

辽宁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梁 丽 《 生命时报 》( 2013年02月22日 第 17 版)

张大妈半年前诊断出糖尿病,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控制血糖。过年期间,家人带她去看冰灯,赏灯时张大妈感觉出虚汗,没有放心上,后来突然出现心慌并晕倒,多亏离医院近,及时送到急诊,才知道是低血糖惹的祸。

低血糖是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它会直接导致心脑血管意外,以致危及生命。低血糖的发展共分为三个阶段,即经历“三部曲”:

序曲(较轻的表现)。血糖浓度降到3.8—3.3毫摩尔/升之间时,此时为升糖激素释放阶段,患者表现为仅有饥饿感,可伴有一过性出汗、心悸。

进行曲(较重的表现)。当血糖浓度降到3.2—2.8毫摩尔/升时,可出现典型低血糖症状,表现为自主神经症状及神经组织糖缺乏,如:心慌、出汗、面色苍白、软弱无力、肢凉

手抖、焦虑、反应迟钝、言语增多、思维混乱、答非所问、兴奋躁动、神志恍惚、出现幻觉等,补充含糖食物后方可缓解。

终结曲(很重的表现)。血糖浓度低于1.5毫摩尔/升,此时是严重的神经组织糖缺乏阶段,患者意识完全丧失,发生抽搐乃至昏迷,最后变成植物人,甚至死亡。

低血糖严重影响了糖友的生活质量,应引起大家的重视。患者应了解低血糖的发展阶段,以便采取措施,避免危害发生。▲

21天,克服烟瘾(非常提示)

陈 希 《 生命时报 》( 2013年02月26日 第 05 版)

戒烟时,烟瘾就像一只小手,挠得人心里直痒痒。很多人开始时信心满满,却在重重诱惑下半途而废。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坚持做某件事,21天后就会形成一种习惯。近日,美国“MSN健康”网站针对戒烟21天内人们可能会出现的阶段性反应,刊出了“21天戒烟时间表”,帮你成功克服烟瘾。

第1天:体检。戒烟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身体状况,给戒烟找到充分的理由。同时,最好请医生针对自己的情况给出相应的戒烟目标和建议。

第2天:贴个戒烟贴。戒烟贴等药物有助于缓解戒烟后的身体不适,还有一定心理暗示作用,但使用过度也会上瘾,需请医生给出使用建议。

第3天:嚼无糖口香糖。此时戒烟者很容易“就范”,可以在家中、车里或办公室等平常吸烟的地方备些无糖口香糖,一旦烟瘾发作就嚼上一粒,有助于分散注意力。

第4天:洗牙。到医院去除烟垢,让牙齿洁白如初。美观洁白的牙齿会成为沾染烟瘾的一大“阻碍”。

第5天:做点手工活。让双手忙起来,可以使人无暇顾及烟瘾。如学习织毛衣、刺十字绣、组装模型、做家务等,都可以让大脑和手动起来,帮你忘掉烟瘾。

第6天:买个唇膏。曾有研究发现,烟瘾犯了时,抹唇膏、口红或唇彩很管用。

第7天:亲吻爱人。经过几天的努力,戒烟已小有成果,比如嘴里不再有烟臭味等。此时不妨去亲吻你的爱人,享受戒烟后接吻的美妙感觉。如果得到爱人的称赞,还会让你戒烟的信心十足。

第8天:喝杯葡萄酒。戒烟之后,味觉和嗅觉开始恢复,此时可以试着品尝一杯葡萄酒。这是对味觉和嗅觉的检验,也是一个让你体验戒烟益处的机会。

第9天:学习跳舞。戒烟后,耐力就会大增,此时可以学一支舞,不仅促进大脑分泌“兴奋激素”内啡肽,抑制吸烟欲望,还可增强肺部功能。

第10天:与戒烟伙伴比赛。朋友间的相互监督和鼓励,有助于提高戒烟成功率。可以在戒烟伙伴间办个比赛,看谁一天内想到吸烟的次数最少、坚持得最好。

第11天:练习深呼吸。早晚抽出3—5分钟做两次深呼吸。用鼻子深深吸气,闭上双眼,保持几秒钟,然后慢慢由嘴巴呼出。深呼吸过程中,可以憧憬一下戒烟后身体健康、长命百岁的景象。

第12天:多喝水。保证喝8—10杯水(约2升),有助于排出体内毒素,使身体各部分组织得到恢复,皮肤更光滑有弹性。

第13天:好好睡一觉。戒烟后这一阶段可能时常出现紧张不安的情绪,此时不妨放下手边的事,舒服地睡一觉。

第14天:中午散步。工作繁忙、压力大时,就会想到吸根烟来缓解压力,戒烟就前功尽弃了。可以在午休时间出门散散步,或是晚上回家泡个热水澡(水中最好加几滴熏衣草或茉莉花精油)、按摩身体等,都有助于放松身心、缓解压力。

第15天:不喝酒。周末朋友聚会,小酌几杯,然而像酒吧、KTV这些场所正是烟瘾的“诱发地”,远离酒才能提高戒烟成功率。

第16天:打扫房间。吸烟者的房间都会有挥之不去的烟味。戒烟半个月后,最好抽点时间清扫房间,必要时可用蒸汽喷雾清洁地毯、坐垫等,并将沾有烟味的窗帘、床单等清洗、晾晒,以防勾起你的烟瘾。

第17天:洗车。打扫完房间,该清除车内烟味了,建议请专业人员给汽车除味,这样更彻底。

第18天:运动20分钟。散步、练健身操或瑜伽等20分钟,有助于促进内啡肽的分泌,可以减小压力,让人感觉更快乐,就不会有吸烟的欲望了。

第19天:写戒烟日记。写下戒烟理由、戒烟感受及下一步目标等,同时还可以让配偶或孩子写下他们对你的戒烟期望。

第20天:分享戒烟心得。上戒烟网站或对朋友分享你的戒烟心得,同时从他人身上获得支持与赞扬,能增强戒烟信心,改善戒烟方法,缓解戒烟后的焦虑不适等。

第21天:存烟钱。三个礼拜后,戒烟成功,从此可以每天向储蓄罐中投一枚硬币,代表着戒烟省下来的开支,有助于提高戒烟的积极性。▲

学一套久坐健身操

姚力杰 《 生命时报 》( 2013年02月26日 第 05 版)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图五

久坐或坐姿不正会导致腰酸背痛,脖子咯噔咯噔地响。日本职业治疗师酒井慎太郎在《改变姿势除腰痛》一书中详细介绍了应对这类不适的运动方法,简便易行。 1(图一)

扩胸运动。坐着时耸肩弓背对腰部产生的压力很大,易诱发腰痛。可以每隔30分钟做一次扩胸运动,能有效缓解腰部疲劳。首先,按下图所示跪坐,直视前方,后背挺直,两手在背后交叉;然后将两臂向后伸直,慢慢向上抬起,同时胸部用力向前顶,腰部向后弯曲。如果不方便跪着,可以端坐在椅子上,两手握拳置于大腿上,用力挺胸凹背。 2(图二)

伸缩下巴。正常情况下,人体颈椎处的生理前倾角度为30°—40°,如果坐姿不正,头部会慢慢前伸,造成颈部不适,诱发慢性头痛、肩痛等。可以按下图所示,采取站姿或坐姿,挺胸抬头,目视前方,尽量使后脑勺和肩膀在同一个水平面上;用右手托住下巴,轻轻将头部向后推;推几次后可以适当放松,并慢慢做上下点头的动作。 3(图三)

“猫背”运动。按下图所示,坐在椅子上,身体前倾,两手握住脚踝;然后将两腿尽量前伸,有意识地去拉伸背部,可以缓解背部的僵硬酸痛。 4(图四)

8字步。按下图所示,左脚在前交叉站立;弯腰,两手交叉后画“8”字,拉伸小腿后侧肌肉;双脚互换位置,反向交叉,画“8”字。两组动作各做5遍,能有效预防或缓解膝盖疼痛。 5(图五)

矫正关节。站直,身体放松;下巴向后收,眼睛直视正前方,重心略靠前,向前大步走5分钟左右。注意走路时要按右图所示屈肘,脚跟先着地,抬腿时有意识地用大脚趾蹬地,并带动小腿发力。这套动作能矫正关节,预防关节痛

早点补肾可防癌

本报特约记者 张梓洋 《 生命时报 》( 2013年02月26日 第 21 版)

说到肾虚,很多人可能直接想到的是性功能的问题或者衰老的问题。肾虚和这些能不能划等号,什么样的人容易出现肾虚?中国中医科学院基础理论研究所的陈小野研究员日前做客MSN中文网《名医讲堂》,给大家解释关于肾虚的、我们并不了解的一些知识。

肾虚是一个听上去很熟悉的中医概念,但对其内涵,我们并不十分了解,甚至有人觉得肾虚就是性功能不行。事实上,肾虚跟性功能一点关系都没有。

人体各器官都可能“肾虚”

身体某个部位虚到一定程度就是“肾虚”,也就是说,肾虚是程度的概念,与肾没有绝对关系。任何地方、任何部位都有可能单独出现肾虚。以心脏病为例,当部分心肌坏死后,剩下的心肌就要补偿它的功能,会发生肥大,收缩力增强。当心肌收缩力增强到极限时,心脏就会扩张,引发一系列病变,此时就是心脏的“肾虚”。因此,肾虚不一定跟年龄有关,而与身体耗竭的程度有关。

从中医角度讲,癌症是一个衰老的过程,可以是局部的衰老,也可以是全身的衰老。当人到了癌症晚期,整个机体就都很虚了,也就是整个人体的“肾虚”。因此,癌症早期或癌前病变时补肾,有助于早期治疗或预防癌症。

早年间,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曾用六味地黄丸治疗食管上皮重度增生,效果很好。这是因为,食道常会受到一些物理损伤,比如常吃烫的、辣的、硬的食物,或由于化学物质侵蚀、病毒感染等导致食管不断糜烂、消耗,造成炎症。炎症会使细胞坏死,之后会由干细胞分裂、增生来补偿坏死部位,久而久之,形成食管重度增生,也就是癌前病变。六味地黄丸是一味补肾的良药,此时服用,就能在细胞发生癌变前将其遏制住。

可见,如果身体器官出现比较持久、稳定的癌前病变,我们就应该针对这个地方补肾,切不能等到出现腰酸腿软、头发斑白、牙齿松脱等全身症状时才开始补。举例来讲,如果经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就可以用补肾药。 40岁后可服六味地黄丸

癌症之所以常发生于中年以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的整体“正能量”不足,干细胞没有足够的能量分化为成熟的组织细胞,而是变成“幼稚”的细胞,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的前体。因此,曾有种说法,“40岁以后的男性最好吃六味地黄丸”,这是因为40岁以后,人的消耗已经很大了,即使没有什么大病,也难免能量不足,可以用六味地黄丸进补。但是,

服用量不需要像治疗量那么大,可以减成1/4。此外,一些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的人,即使年龄不大,没有发现太虚的地方,实际上某些部位也会一定程度上出现肾虚,也应该补肾。 肾虚又分为肾阴虚和肾阳虚。当一个人怕冷或体温偏低时,就是阳虚,此时的机体状态还算协调。比如,皮肤上的一个局部疮疡,如果长期不愈合,疮疡周边的血循环不好,导致发黑、局部温度变低,这就是身体局部的阳虚,此时可以用补肾阳的“阳和汤”治疗。阴虚则是指机体功能下降,但能量代谢不下降或反而升高,常伴有火旺(上火)。口臭就是阴虚的一种表现,这与体内蛋白质分解有关。在阴虚火旺的情况下,身体就像是在燃烧生命,这时虚得更快。为了防止这种情况,我们应在40岁左右时就应用补阴药,如六味地黄丸。 宁可补阴,也别乱补阳

要补肾,切不可轻易地吃壮阳药或壮阳的食物,因为补得不合适反而会伤阴,导致身体虚得更厉害。对于非中医专业的人来讲,补阴比补阳更安全,因为补阳的同时还能去掉体内的一些“火”。如果拿不准怎么补,那就吃不太凉也不太热的药,比如西洋参、石斛等。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不错的补阴食材、药材值得推荐:1.用10—15克沙参或玉竹炖鸡、鸭,不放任何调料;2.胖大海加冰糖隔水炖;3.罗汉果、金银花泡水喝。 心平气和更长寿

阴虚火旺最伤身体,而目前导致人们上火最常见的原因是精神因素。当今社会,这种压力巨大、竞争激烈、欲望太多的状态使几乎每个人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比如急躁、恐惧、焦虑等,会提高机体的能量代谢,导致上火。西方的调查也显示,小时候家境不好的人,长大后发生癌症的几率明显增高。也就是说,压力是成熟的催化剂,人成熟得越快,衰老得也越快。

中国传统的精神养生法强调“静”,主张不要上火、不要着急。人们要适当地减少欲望,懂得退一步海阔天空,甚至有些该得的东西也不妨让一步。只要把心放平,虚火就退下去了,机体也就没那么容易衰老,人也能更加健康、更加长寿了。▲

返回目录 放大

缩小

全文复制

编者的话: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公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1》显示,我国高血压患病率持续增长,目前全国高血压患者至少2亿人,每5个成人中就有1人患高血压。3月1日,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心脏内科主任黄力在医院“健康大讲堂”上为大家介绍,如何通过中医方法预防和治疗高血压。 药

治疗因人而异

祖国医学虽没有“高血压”这一病名,但文献中对其病因、症状和防治方法早有记载。高血压的临床表现有头痛、心悸、失眠、眩晕、胸痛、肢麻、腰痛等症状,每种症状或不同组合都反映不同病因,中医会采用不同的方药。个体化治疗在传统医学中更突出。中医和西医相结合,可提高疗效。

1.老年人高血压:以收缩压增高为主,特点是动脉硬化和肾功能减退。中医辨证多见肾虚血淤,治疗以益肾活血为主。治疗应用桑寄生、杜仲、女贞子、玄参、川芎、丹参,常用天麻钩藤饮加减等。中成药可用杞菊地黄丸。

2.青年人高血压:多见交感神经兴奋型。中医以肝阳上亢、肝火旺盛辨证为主。治疗应用清肝泻火为治则,常用龙胆泻肝汤或黄连解毒汤加减等。中成药可用牛黄降压丸。 3.更年期高血压:多以内分泌失调为主,中医重在调理阴阳,壮阳与滋阴泻火同用。治疗用药以二仙汤加减为主。中成药可用坤宝丸。

4.身体肥胖:以舒张压增高为主,辨证多见痰湿壅盛,治疗常用茯苓、泽泻、莱菔子、防己、益母草、桑寄生及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等。▲

揉穴位通经络

按摩穴位可起到疏通经络的效果,人体的头、手、脚都是穴位较集中的部位。 一、头部:

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 人体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都汇聚于头部,而且头部有几十个穴位。正确按摩对高血压患者可起到保健作用。

1.梳头:可促进头部血液循环,起到疏通经脉,流畅气血,调节大脑神经,刺激皮下腺体分泌,增加发根血流量,减缓头发的早衰等作用。每天早、中、晚各梳头一次,用力适中,每次2—3分钟。

2.推发:两手虎口相对,分开,放在耳上发际,食指在前,拇指在后,由耳上发际推向头顶。两虎口在头顶上会合时,把头发往上提,反复推发10次,稍用力。两掌自前额像梳头样向脑部按摩,至后颈时两掌手指交叉,以掌根挤压后颈,有降压作用。 二、足部:

1.按摩:脚心是肾经涌泉穴(见图1)的部位,手心是心包络经劳宫穴(见图2)的部位,经常用手掌摩擦脚心,可健肾、理气、益智,能防治失眠、多梦等,对高血压病也有很好的疗效。

2.足浴:踝关节以下有60多个穴位,如果经常用热水洗脚,能刺激这些穴位,增强血脉运行,调理脏腑,达到祛除病邪、降压疗疾的目的。足浴时,水温一般保持在40℃左右,水量以能没过脚踝部为宜,双脚放在热水中浸泡5—10分钟,然后用手按摩脚心。 三、捏脊:

可以请家人帮忙,从大椎向腰部方向捏脊。用两手食指和拇指沿脊柱两旁,把皮肤捏起来,边捏边向前推进,由大椎起向尾骶腰部进行,重复3—5遍。捏脊法可以舒通肾脉,降低血压。▲

每天练10分钟气功

保持适量运动,可减少体内脂肪,也可有效降低血压。建议人们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年龄及体力坚持适度运动。比较推荐的大强度运动包括快跑、游泳、跳绳等;中强度运动包括慢跑、做操、羽毛球等;低强度运动如交谊舞、骑车等;最低强度如太极拳、做家务、散步等。

气功中,“大成养生桩”也有治疗高血压的作用。方法是:可采取坐姿或站姿。坐姿是坐于椅子上,双腿分开自然踏地,两手放于大腿上,手心向下,全身放松,心情怡静,排除杂念,意守丹田,口唇轻闭,双目微合,调整鼻息。站姿是身体自然站立,双脚分与肩平,两膝微屈,两手抱球放于身前,全身放松,意守丹田,调整呼吸。每次10—30分钟,每日1—2次。▲

高血压 眠

睡前先静坐,醒来慢起身

高血压患者每天一定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中青年人一般7—8小时,老年人可适当减少至6—7小时。如有条件,中午最好小睡片刻。高血压病人午后小睡,可减少脑出血发生的机会。没条件午睡时,可坐在沙发上闭目养神或静坐。晚上不要看刺激性的影视片、书刊或做剧烈活动。夜晚入睡前,最好先闭目静坐一会儿。

高血压患者早晨醒来,不要急于起床,可在床上仰卧,活动一下四肢和头颈部,使肢体肌肉和血管平滑肌恢复适当张力,以适应起床时的体位变化,避免引起头晕。然后,慢慢坐起,稍活动几次上肢,再下床活动,这样血压不会有大的波动。▲

吃 减盐最关键

盐是升高血压重要的危险因素。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每人每天盐的摄入量应保持在5克以下。根据我国居民的饮食特点,高血压患者做菜应比健康人少放1/3的盐。

“低盐饮食”有一些具体措施:1.多吃天然食品,少吃或不吃加工好的食品。2.做饭时不加盐,吃饭时再加少许食盐。3.不吃隔夜饭菜。4.不吃或少吃快餐,因为多数快餐中钠含量高。

补充含钾和钙的食物也有助于降压。含钾量较高的食物有黄豆、绿豆、豆腐、土豆、花生、海带、紫菜、香蕉等。有研究显示,每天补充1—2克钙可降低血压。高血压患者每晚睡前喝1—2杯牛奶,不仅能降压,还可预防骨质疏松。此外,戒烟戒酒,少摄入咖啡因都有助降低血压。▲ 喝

药茶帮忙降压

高血压患者除了坚持药物治疗外,经常用中药泡茶饮用也能起到很好的辅助治疗效果。 1.菊花茶:菊花要选甘菊,尤以苏杭一带的大白菊或小白菊最佳,每次用3克左右泡茶饮用,每日3次;也可用菊花加金银花同煎代茶饮用,有平肝明目、清热解毒的特效。对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有协同治疗作用。

2.山楂茶:山楂所含成分可助消化、扩张血管、降低血糖。经常饮用山楂茶,对治疗高血压也有明显的辅助疗效。饮用方法是:每天数次用鲜山楂1—2枚泡茶饮用。

3.荷叶茶:荷叶的浸剂和煎剂具有扩张血管、清热解暑及降血压之效。同时,荷叶还是减脂的良药。治疗高血压的饮用方法是:把半张鲜荷叶洗净切碎,加适量水,煮沸放凉后代茶饮用。

4.槐花茶:将槐树的花蕾摘下晾干后,用开水浸泡后当茶饮用,每天饮用数次,对高血压患者具有独特的协同治疗效果。

5.首乌茶:首乌有降血脂,减少血栓形成的功效。刚发生血脂升高时,常饮首乌茶疗效十分明显。其制作方法是:取首乌20—30克,加水煎煮30分钟后,待温凉后当茶饮用,每天一剂。

6.葛根茶:葛根有改善脑部血液循环的功效,对因高血压引起的头痛、眩晕、耳鸣及腰酸腿痛等有较好的缓解功效。经常饮用对治疗高血压有明显疗效。制作方法为:将葛根洗净切成薄片,每天30克,加水煮沸后当茶饮用。

7.莲子心茶:莲子心是莲子中间青绿色的胚芽,其味极苦,却有极好的降压效果。用莲心12克,开水冲泡后饮用,每天早晚各饮一次,除了能降低血压外,还有清热、安神之特效。

8.决明子茶:决明子有降血压、降血脂、清肝明目等功效。经常饮用决明子茶有助治疗高血压。每天数次用15—20克决明子泡水饮用,为治疗高血压、头晕目眩、视物不清之妙品。

9.桑寄生茶:中草药桑寄生有补肾补血的作用。中医临床表明,用桑寄生煎汤代茶,对治疗高血压具有明显的辅助疗效。桑寄生茶的制作方法是:取桑寄生干品15克,煎煮15分钟后饮用,每天早晚各一次。

10.玉米须茶:玉米须不仅具有很好的降血压功效,而且还有止泻、止血、利尿和养胃的疗效。在临床上用玉米须治疗因肾炎引起的浮肿和高血压,疗效尤为明显。高血压患者可每天数次泡茶饮用,每次25—30克。▲

这样喝牛奶损健康(独家报道)

●本报记者 李洋 ●本报驻日本特约记者 孙秀萍 《 生命时报 》( 2013年03月12日 第 01 版)

牛奶是我们最熟悉的食品,它营养丰富、含钙高的特点已普遍为人们所知。但是,如何正确喝牛奶,喝多少,什么时候喝最好?很多人也许就不清楚了。牛奶营养虽好,但喝法不对,也可能损害健康。《生命时报》记者近期采访了中国营养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疾病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卫生所主任医师徐筠以及日本营养专家和药物专家,请他们逐一为我们指出生活中一些喝牛奶的错误认识和做法,以指导您科学饮用,健康生活。

错误一:拿牛奶当水喝。很多人有这样一个错误印象,外国人拿牛奶当水喝,所以身体特别好。其实不然,牛奶是好东西,但也要控制量。虽然牛奶中含有70%左右的水分,但也不能替代水。全脂牛奶中大约含有3%的动物脂肪,也就是“坏脂肪”,其中又含有一半的饱和脂肪酸,它被视为导致动脉硬化、冠心病、血栓性中风、乳癌、大肠直肠癌和前列腺癌的主要成分。因此,牛奶不能喝得太多,建议3岁以上的成人每天喝200—300ml(一杯左右)。如果还想多补充奶制品,可以再喝一小杯(100ml—150ml)酸奶,但每天奶制品的摄入总量不能超过500ml。

错误二:越浓越有营养。许多人认为牛奶越浓,身体得到的营养就越多,这是不科学的。牛奶所谓的“浓”,一些是因为家长在冲调配方奶粉时多放奶粉少放水,想让冲调出的牛奶水分少、营养成分浓度高一些;另一些是指某些品牌的牛奶口感上“浓”,这其实是商家在牛奶中人为加入了香精、增稠剂和稳定剂等添加剂,使牛奶的味道变得十分香浓。正确做法是,配方奶粉在冲泡上有严格的水、粉比例,家长不必刻意多加奶粉,否则会使乳糖含量超标,加重孩子肾脏负担;新鲜牛奶的浓度不会让人感到过于黏稠,消费者不必盲目追求浓稠香滑的口感。

错误三:牛奶加鸡蛋是最好的早餐。不少人以为,牛奶和鸡蛋营养价值都很高,如果吃一份这样的早餐,肯定一上午充满活力。事实却恰恰相反。二者的蛋白质含量都较高,饱腹感强,吃完后往往吃不下别的东西。这样,你就会在上午昏昏欲睡,因为体内缺乏人们工作、学习所需的葡萄糖,它是让人保持头脑清醒、精神振奋的动力源,淀粉类食物(如面包、饼

干、点心、馒头等)和水果可以为人体提供葡萄糖。所以,牛奶和鸡蛋还是分开吃比较好。牛奶、面包加果蔬或鸡蛋,麦片粥加果蔬,都是比较好的早餐搭配。

错误四:空腹喝牛奶。很多人都有空腹喝奶的习惯,这样不好。空腹时,胃液浓度过高,此时喝奶,奶中的蛋白质就会在胃中凝结成块,会影响蛋白质的消化与吸收,还会造成胃部不适。所以,最好在饭后喝奶,或者在喝奶时吃一些淀粉类的食物,以促进牛奶的消化和吸收。有些人由于“乳糖不耐”,喝奶后会腹胀、腹泻,这类人更不要空腹大量饮奶,可以饮用酸奶或加入了乳糖酶的低乳糖牛奶。

错误五:临睡前喝奶助睡眠。关于喝牛奶的时间,目前仍存在争议。日本营养专家指出,牛奶中含有的酪蛋白通过分解能够生成具有抑制神经兴奋、促进睡眠作用的元素。此外,牛奶中含有的色氨酸也有精神安定的作用。据此,人们认为牛奶具有一定的促进睡眠的作用,但普通牛奶中上述物质的含量很少,因此牛奶是否促进睡眠还有待研究。

还有人说,睡前喝奶可以补偿中老年人夜间血钙的低落状态,从而保护骨骼、促进钙质吸收。对此,日本营养专家表示,牛奶确实有一定的补钙作用,因为其中含有的牛乳酪蛋白和乳糖成分便于钙质的吸收。相对于干鱼、蔬菜等,人体对牛奶中钙的吸收率最高,可达到40%。但在睡前喝奶,会增加夜里上厕所的几率,还会增加消化负担,反而可能不利于睡眠。所以,喝奶的时间应根据自身情况而定。可以在晚上喝牛奶,但不必非要在临睡前喝,最好在睡前1—1.5小时喝。一般来说,下午5点到晚上8点喝牛奶比较好。糖尿病患者最好不要在睡前喝奶,因为这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血糖、血脂,体重也将难以控制。

错误六:包装牛奶煮沸加热。冷藏在冰箱里的牛奶煮沸再喝,既不会因凉导致腹泻,又可以消毒杀菌。但其实,生鲜乳必须经过煮沸来消毒灭菌,但市面上销售的牛奶都是已经经过杀菌处理的产品,没必要再次煮沸杀菌。而且,煮到沸腾会破坏牛奶中的维生素和活性物质,使营养价值大打折扣。日本营养专家指出,喝牛奶的最佳温度应该和体温差不多,这样

不会刺激肠胃,还便于吸收。不提倡喝冷牛奶,会引起胃部不适,可以稍微加热一下再喝。微波炉加热比较方便,但需注意不能用塑料袋直接加热,要使用玻璃容器加热。

错误七:加点糖促进消化。牛奶加不加糖,和消化关系不大,主要是为了改善口感。如果感觉牛奶太腥,可依据每100毫升牛奶5—8克糖的原则适量加点糖,也可适量加入巧克力粉、咖啡和蜂蜜调味,但不要加太多,否则会摄入过多热量。不要将孩子喝的牛奶调得过甜,这样会刺激孩子的味蕾,让他从小养成喜爱甜食的不良习惯。

错误八:牛奶不能搭配果汁。许多人认为,牛奶和橘汁、柠檬汁搭配,会导致蛋白质变性,是种“害死人”的喝法。的确,如果在牛奶中兑入橘汁这类高果酸的果汁,就会产生絮状的蛋白质凝结,发生蛋白质变性,但这种变性对人体基本没有危害,只有少数人会引起肠胃不适。但这样勾兑出来的饮品口感不好,也很少有人会这样喝。只要有少量的时间间隔,边喝牛奶边喝果汁,或边吃水果,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没有问题,还会让营养更均衡。 错误九:用牛奶送药。有人认为,用有营养的东西送服药物会有好处,所以用牛奶服药,其实这是错误的。用牛奶服药,牛奶中的钙与镁等矿物质离子会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容易使药物表面形成覆盖膜,这不仅降低了药效,还可能对身体造成危害。日本药物专家指出,治疗大便干燥的药物不宜和牛奶同服,否则容易造成呕吐等不适;感冒药也不适合与牛奶同服,否则会降低药效。所以,药品不宜用牛奶送服,服药前后各1—2小时内也最好不喝奶。▲

10年内死亡风险可预测

《 生命时报 》( 2013年03月12日 第 02 版)

科学家最新发明了一种检查表,主要针对50岁以上的老人,只要回答表中的问题,并把每道题的分值加起来,医生就能据此推断出老人在未来10年内的生存状况。

这项新的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期刊》上,研究负责人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医学院的临床研究员马里萨·克鲁兹博士指出,在对近2万名50岁以上的美国成年人进行调查后,他们发现,共有12个因素决定了一个老人在未来10年里死亡的风险。这些因素包括年龄、性别、体重、吸烟习惯、是否患有糖尿病、肺部疾病、心脏病和身体功能是否存在局限性(如行走几个街区就存在困难,移动较大的物体时存在困难)等。检查表依据这些因素提出12个问题,对于60—64岁的老人来说,每个肯定回答的分值为1;65—69岁的老人,每个肯定回答的分值为2。平均来看,在测试中总成绩为1分的老人在未来10年里死亡风险为5%,总成绩为5分的老人死亡风险为23%,总成绩为10分的老人死亡风险为70%。研究者指出,这一分值也有助于老人自我判断,在保健方面做出更好和更有效的决策。▲ (臧恒佳)

洗澡时最能出创意

《 生命时报 》( 2013年03月12日 第 02 版)

在洗澡时,人们头脑内最容易灵光一闪,想出有创造性的好点子。“美国生活黑客网站”近日一篇文章指出,这并非偶然现象,其背后有严谨的科学依据。

文章解释,以下几个关键性因素可以影响人们的创造力:一是大脑中释放出大量的多巴胺。二是当人体放松时,心境处于轻松平和状态,有助于形成富有洞察力的见解。三是当人们分心时,大脑得到休息,这时候潜意识开始进行一些富有创造性的活动。综合上述情况,研究者发现,洗澡会导致大量多巴胺释放,人体也最为放松,温水流过皮肤的感觉能让思维进入漫游状态,因而人们最容易在此刻想出好点子。为了随时记录灵感,不妨在洗澡时携带一个能防水的笔记本,不要让创意轻易流走。▲ (张楠)

选牙膏不看名字看成分

梁橙橙 《 生命时报 》( 2013年03月12日 第 05 版)

美白牙膏、防蛀牙膏、抗敏牙膏„„市面上各式各样的牙膏让人眼花缭乱,选购时,一些吸引眼球的宣传语更是让人徘徊不定。其实,无论叫什么名字,成分才是决定牙膏是否适合你的重要因素。近日,美国《预防》杂志邀请多位牙科专家,教你如何选一管合适的牙膏。

牙齿发黄要找“有机硅”。美白牙膏都含有少量腐蚀剂,帮助抛光牙齿,防止牙渍形成,但对于“老黄牙”的作用却不明显。美国阿拉巴马大学牙科医生奥古斯托·罗伯斯博士建议,如果想要更好的美白效果,可以选择含有有机硅成分的牙膏,这种硅拥有良好的耐磨系数,可以在美白牙齿的同时,将对牙齿的磨损程度降到最低。

防止蛀牙要找“氟”。牙齿上的细菌与糖类等食物相作用,产生的酸会侵蚀牙釉质,从而形成蛀牙。美国牙医学会推荐,如果想要防止蛀牙,要选含有矿物氟的牙膏,它可以在牙齿表面形成保护膜,抵御酸的侵蚀。

牙齿敏感找“氯化锶”或“硝酸钾”。美国华盛顿牙周病医师莎莉·克莱姆博士认为,如果牙齿敏感不是蛀牙或者牙龈感染引起的,那就是因为刷牙力度过大,造成了牙龈敏感或牙根外露。这种情况应该选择含有脱敏成分的牙膏,如氯化锶或硝酸钾,这两种物质可以缓解牙齿过敏造成的疼痛。

预防牙垢找“焦磷酸盐”或“柠檬酸锌”。牙菌斑硬化会形成牙石或牙垢。一旦牙垢形成,刷牙再认真也无济于事,只能请牙医帮忙去除。美国牙医学会代言人库博博士表示,预防牙垢非常重要,应选择含有焦磷酸盐或柠檬酸锌等成分的牙膏。

此外,罗伯斯博士指出,选择清洗假牙的药膏时,尽量选泡腾片的,通过浸泡清洁假牙比刷洗更有效。▲

换季牢记养生密码(细心呵护)

本报记者 李洋 《 生命时报 》( 2013年03月12日 第 05 版)

早春三月,大地渐渐脱去冬天的外衣,开始迎接万物生发的春天。此时,季节交替,乍暖还寒,一方面人们容易生病,另一方面也是养生的重要时机。日前,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杨力接受《生命时报》记者采访,从衣、食、住、行四方面,为大家总结出一套“换季养生密码”。 衣 8157

气温渐渐回暖,但寒潮会时不时造访,昼夜温差大。这样的天气凸显了“春捂”的重要。春捂要记住“8157”这组数字。

“8”是信号,当昼夜温差超过8℃时,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不能过早脱下厚外套。 “15℃”是指标,它是捂与不捂的临界温度,当气温低于15℃时一定要捂,超过15℃就要适当减衣,否则容易诱发“春火”。减衣应一件一件减,最好“早晚添,中午减”,还要遵循“上薄下厚”的原则,尤其要防止后腰、肚子和腿部受凉。

“7天”是适应期,即使气温达到15℃,还要再捂7天,体弱者需再捂14天,使人体慢慢适应环境变化。另外,春天的衣服应适当宽松,可以稍微松开扣子、腰带透气,防止身体出汗诱发受风、感冒。 食 8765

春天万物生长,人体中的阳气生发,此时是“养阳”、“养生”、“养肝”的好时机,杨力教授推荐我们多吃“8765”这些食物。

“8”种粥,绿豆薏仁山药粥、猪肝粥、菠菜粥、红枣粥、黑米党参粥、菊花粥、萝卜粳米粥、芝麻粥。

“7”种生发性的蔬菜,豆芽、韭菜、春笋、青笋、香椿、豆苗、蒜苗,可以长养生机,让人精神焕发。

“6”种动物性蛋白,生姜炖鸡、排骨、羊肉、鸡肝、猪肝、羊肝,可以温养阳性,以脏补脏,但胆固醇高的人不宜多吃。

“5”种饮品为你长养生机,早上喝一杯牛奶加蜂蜜,让人一天都神清气爽;多喝豆浆,可以帮助肝脏解毒、降血脂、防癌;多喝早春新茶,尤其是绿茶,可以醒脑提神;枸杞泡水喝,可以养肝护眼;身体虚弱的人,用人参泡水喝,可增强抵抗力,预防感冒、肺炎。 住 63040

春天万物复苏,草木生长,人们的起居也应随之作出调节。首先要“夜卧早起”,不能再像冬天一样睡懒觉,最好早上6点30分起床,起床后多梳头,有助于醒脑。

午睡30分钟,可以醒脑养神,年纪大的人可以午休1小时,但也不要睡太久,否则醒来后会感到更加困倦。

晚上睡觉前,最好用40℃的水泡泡脚,可以温补脏腑,安神宁心,消除一天的疲劳,利于入睡。晚上睡觉先不要减被子,否则容易着凉。

此外,空气好时,最好在早上和中午各开窗通风一次,每次15—30分钟;养些花草和金鱼,为家里增添春天的气息。 行 3086

入春以后要适应阳气升发的特点,加强锻炼,投身到空气清新的大自然中去。 最好每天晒太阳“30”分钟,中老年人可以上午9—11点出门晒太阳,上班族可以在午休时晒太阳,这样可以助长阳气,让人精神抖擞,还能补钙。

“8”种活动最适合在春天进行,包括郊游、赏花、放风筝、散步、慢跑、练体操、打太极拳、跳舞,运动可以让机体吐故纳新,使筋骨得到舒展,还可增强抵抗力,让你思维敏捷、不易疲劳。

运动前最好热身“6”分钟,由于冬天运动比较少,身体的多项机能还在“冬眠”,因此春天运动要“慢”,不宜骤然进行。在锻炼前,要进行充分的准备活动,让肌肉和韧带得

到放松,防止肌肉和韧带损伤。需要提醒的是,开始锻炼时不应立即脱掉外衣,等身体微热后再逐渐减衣;锻炼时多做深呼吸,有助于长养阳气。▲

满足5条才是好早餐

本报记者 张杰 《 生命时报 》( 2013年03月12日 第 12 版)

“早餐吃好”是饮食常识,但有多少人能做到?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的早餐品种不超过两类,甚至有相当一部分人不吃早餐。对此,上海华东医院营养科主任营养师陈霞飞提醒,一份好的早餐应该符合以下五个标准。

1.包含淀粉类主食。富含淀粉的食物在身体中都能转化为葡萄糖,而葡萄糖是人体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因此,馒头、面包、燕麦片、面条、包子、杂粮粥等淀粉类主食能保证一上午的工作效率,而且对胃有保护作用。

2.蛋、奶、豆类任选其二。食物中蛋白质的质和量、各种氨基酸的比例,关系到人体各种蛋白质的合成与组织更新。因此,早餐中最好要有奶类、蛋类、豆类中的两种,它们不仅能提供充足的蛋白质,还可延缓胃的排空速度,延长餐后的饱腹感。

3.适量吃点“油”。胆汁能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而胆囊需要小肠内有高脂肪或高蛋白食物时,才会分泌胆汁。因此,若早餐缺乏脂肪和蛋白质,胆囊就无法排出胆汁,久而久

之,可能会诱发胆囊炎。因此,早餐应该吃点“油”,比如切几片肉佐餐,或者在菜中拌勺橄榄油,都是帮助胆汁排出的好方法。陈霞飞推荐,最方便的方法就是吃个鸡蛋。 4.要有水果蔬菜。早餐吃点果蔬可以提供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天然抗氧化物,可保持身体健康、维持肠道正常功能。因此,好的早餐中,水果蔬菜至少要有一样。 5.吃少量坚果。坚果中富含钾、钙、镁、铁、锌等矿物质,还有极其丰富的维生素E,能够降低慢性病的危险。此外,坚果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有利于心脏健康。因此,每天早晨一小把坚果,能让早餐的营养升级。当然,坚果还是高脂肪食品,不能吃过量。

很多人可能有顾虑,早上时间紧,怎样才能吃得营养全面呢?其实,像馒头、豆沙包等主食可以冻在冰箱,早上微波一下就能吃了。如果没时间烹调蔬菜,也可以随身带个水果。至于肉类,酱牛肉、卤鸡心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可以提前准备好。陈霞飞推荐,夹鸡肉片、西红柿和生菜的三明治就是一种营养很均衡的早餐食物,再加一杯牛奶和一小把杏仁,就更完美了。蔬菜馅包子、豆浆、水煮蛋外加一碗核桃芝麻糊则是一道很好的中式早餐。▲

跟着季节来健身(媒体纵览)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 周鸿图 《 生命时报 》( 2013年03月12日 第 20 版)

春斗困乏

春季健身要顺应阳气生发的特点,克服春困。

孟春:包括立春、雨水两节气。运动养生应选能伸展四肢,协调机体的运动。散步、放风筝可使人体气血流通,经络畅达。

仲春:包括惊蛰、春分两个节气。惊蛰宜走出户外,进入自然,即常说的春游。此外,做健脑操、打太极拳也能起到改善脑部供血,缓解头昏,预防春困的作用。

季春:包括清明、谷雨两节气。清明可多做柔韧性锻炼,提高身体灵活性。谷雨可多玩健身球,通过手掌搓揉铁制或玉制小球,对穴位进行良性刺激,改善微循环,增加心肌供血,改善睡眠。 夏勿贪凉

夏季高温多雨,盛夏宜防暑邪,长夏应防湿邪,同时要注意保护体内阳气,切勿因避暑而过分贪凉。

孟夏:包括立夏、小满两节气。立夏可选拍打健身法:取坐位或站位,左手臂向前平举,用右手掌拍打左肩部、手臂、肘部,然后左手掌拍打右肩部、手臂及肘部。

仲夏:包括芒种、夏至两节气。芒种宜练气功,八段锦、打太极拳等运动讲求静心,有降温功效。夏至游泳可消暑取凉,改善肺功能,缓解疲劳,安神助眠。

季夏:包括小暑、大暑两节气。暑热天气高温闷热,小暑做健脑操可使大脑清醒,宁心安神。此外,钓鱼也有益身心健康。对于中老年人,大暑做背部保健操可锻炼背部肌肉,增加身体的柔韧性和灵活性。 秋练心肺

秋季万物凋零,此时应做有利于增强身体免疫功能和抵御能力的运动。

孟秋:包括立秋、处暑两节气。立秋自我按摩面部可消除老年斑。处暑可做颈椎保健操。 仲秋:包括白露、秋分两节气。晨起时机体多处于惺忪状态,这时做轻负荷的床上健身运动,有利于活血通络,提神醒脑,增强呼吸功能。秋分登高远眺可使人心旷神怡。 季秋:包括寒露、霜降两节气。臂跑是秋季健身的特色运动,可加速代谢,提高心肺功能,还可刺激机体产生较多的免疫辅助剂,增强抗病能力;可使体内释放内啡肽,使人愉快,达到消除负面情绪、怡情养性的目的。此外,慢跑、太极拳、五禽戏等运动也可增强心肺功能。 冬忌大汗

冬季养生要顺应自然节律,以敛阴护阳为本。

孟冬:包括立冬、小雪两节气。可选择八段锦、十六段锦、太极拳等出汗不多的运动以养阳气。小雪时节,天虽已积阴,但寒未深。此时,人体新陈代谢处于相对缓慢的状态,跳绳可加快代谢,促进气血流通。

仲冬:包括大雪、冬至两节气。大雪时节可做床边健身操,以达到按摩内脏、调理肠胃的功效。冬至滑冰既能促进关节活动,又能增加机体代谢,有利于调节情绪,防止疲劳。

季冬:包括小寒、大寒两节气。小寒时节,踮脚运动可改善血液循环。大寒时节,天气寒冷,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应少出门,可通过爬楼健身。身体强健的人可选择冬泳、冬钓等户外活动。▲

(摘自2月26日《健康报》10版)

人人必知的养生常识

本报记者 张彤 《 生命时报 》( 2013年03月15日 第 14 版)

编者按:四季怎么养生,小儿喂养应注意啥,孕产妇如何保健,按哪几个穴位能救急„„这些最基础的中医养生保健知识,最近被北京中医药学会编辑整理,即将作为《北京市民中医药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发布。为此本报特别邀请中医专家就其中的要点进行了解读。

春夏养阳,秋冬滋阴 芽菜补阳气 辛辣耗阴津

春天人们爱去踏青,冬天就爱“猫冬”,这其中蕴含着中医养生的道理。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副教授曹建春说,中医讲究“天人相应”,即人在饮食起居上顺应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才能身体健康。

春天是阳气生发的季节,自然界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这时人们应早睡早起,增加户外活动,可登高、踏青、放风筝。

阳气是保卫人体免受外邪侵袭的“守护者”。春夏时节,应顺应季节的特点来保护体内的阳气,使之不断充沛和旺盛。春天适合吃豆芽、香椿芽等芽菜,其中蕴含的阳气对人体很有益处,另外可以吃香菜、生姜、葱、蒜等辛温的食物。同时应少吃寒性食物,如绿豆、黄瓜、冷饮等,蔬菜也最好加热吃。

秋冬季节,万物敛藏,是休养生息的时节。这时人体需要养精蓄锐,注意养阴。室外活动应减少,心态上要趋于平静,起居上宜早睡晚起。生活上尽量避免伤阴的因素,如外出要防风沙,少吃辛辣食物,少饮酒,居室要加湿等。

饮食上,秋冬适合吃滋阴、润燥的食物,如桑葚、枸杞、海带、百合、藕、梨、萝卜、生蚝、牡蛎等,可适当增加肉、蛋、奶,以补充能量,弥补和改善体质,抵抗病邪。▲

老人,呵护肾气要当先

在《北京市民中医药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中,有这样一句话:“老年人肾气渐衰,体力渐减,当处处加以呵护。”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江海涛解释说,肾为先天之本,随着年龄的增加,肾精亏虚,逐渐出现夜尿多、尿频、尿不净、腰膝酸软、健忘、耳鸣(高音频)、耳聋、手脚发凉、白发等,都是肾虚的表现。

保护肾气,首先要生活规律,早睡早起,不要过于劳累,更不能熬夜。夏天注意防暑,冬天防寒保暖。另外,心情愉悦也很重要。

补肾的药物有地黄、首乌、枸杞子、菟丝子、巴戟天、仙灵脾、肉苁蓉等,老年人可适当选用。但肾虚严重者仅用植物类药材可能补得不够,需要配合使用阿胶、鹿角胶、龟板胶等动物类药材。▲

两个穴位能救命

有人晕过去了,立刻会有人给他掐人中。其实,除了人中,还有一个急救穴——内关。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针灸科博士蒋可介绍说,内关在手腕横纹正中上方2寸。遇到昏过去的人,按压此穴能升高血压、调节心律,从而恢复神智。紧急情况下,同时按压人中、内关两穴,效果更好。

《北京市民中医药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试行)》除了介绍人体几个重要穴位,还介绍了刮痧、拔罐、艾灸等中医治疗手段。刮痧能行气、活血、温经、祛风湿,让机体失调的状态恢复正常。拔罐能让气血活动旺盛、经络通畅,达到行气、止痛、消肿、散结、祛风散寒的作用。艾灸就是将灸条点燃后放在穴位上,用温热的感觉刺激穴位,达到温通气血、扶正的作用。灸足三里、关元、神阙三个保健要穴,能提高免疫力;灸神阙穴,能降血压、血糖、血脂。▲

八味药食最经典

《北京市民中医药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试行)》中列举了8味最常见的药食同源药材,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江海涛对其进行了解读。

生姜:能散表寒,适用于风寒感冒的初期,病人须有畏寒、无汗、周身疼痛等表现。生姜入胃经,嚼生姜能止恶心呕吐。

菊花:清脑明目,眩晕的病人可做个菊花枕头。“桑菊饮”可用于风热感冒,表现为发热、不怕冷、口干、口渴、出汗、小便黄。另外,眼干、眼涩时,可用菊花加枸杞代茶饮。 紫苏:分为苏叶、苏梗、苏子三种。苏叶解表发汗祛风,苏梗能理气,苏子降气、平喘。 薏仁:能祛湿化痰,治疗肌肉痉挛。体内有湿表现为舌苔厚腻、嘴里发甜发黏、食欲不振,另外大便黏腻,易粘在便池上冲不干净。

黄芪:有补气的功效,用于气短、气虚、头晕的病人,能增加抵抗力,预防感冒。 大枣:补脾、养血,有痰湿的人不适合。

枸杞子:能补肝肾,特别是肝阴不足的病人,表现为口干、眼干等症状。

西洋参:能补气,力度不如党参和人参,但比较平和,不燥,爱上火的人可以用。▲

要想小儿安,三分饥与寒

穿衣遵循背暖、肚暖、足暖、头凉原则

如今很多家长在孩子的喂养上操碎了心。其实对于小儿的喂养,中医早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古人有句话,“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儿科王应麟教授指出,孩子属于“稚阴稚阳”体质,即体内精血津液还不充足,内脏功能尚不健全。因此,无论是饮食、起居、穿着,家长都不能把成年人的习惯套用在孩子身上。

王应麟教授说,小儿发育迅速,生机旺盛,对营养物质的需求比成人多,但其脾胃薄弱,消化能力差,饮食稍有增加就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因此,小儿的饮食应注意:1.有节制;2.清淡,不偏食;3.宜暖;4.细嚼慢咽;5.饭前忌动,饭后忌静;6.饭时愉悦;7.定时定量。 另外,古人提倡小儿“薄衣”的穿衣原则。王应麟教授解释说,小儿离开母体后,需要逐渐适应外界冷暖,自己调节体温。如果穿得过多过厚,孩子就会出汗,体液过多消耗,不能很好地适应外界刺激。除了“薄衣”原则,古人还提出了背暖、肚暖、足暖、头凉、心胸

凉的衣着主张。▲人体十大养生穴(穴位按摩)

马荟 《 生命时报 》( 2013年03月15日 第 24 版)

经过数千年的钻研和沉淀,穴位养生的神奇疗效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追捧。中医认为,人体经脉上有361个穴位,如果再加上经脉之外的穴位,就有上千个。具体掌握这些知识,对于普通人来说十分困难,因此穴位养生似乎离人们的日常生活还有点远。本期,《生命时报》记者在湖北省中医院推拿康复科副主任医师赵焰的指导下,总结出便于大家记忆的十个养生要穴,平时按揉几下,可助您强身健体,祛病养生。

明目醒脑穴:风池。中医讲“头目风池主”,就是因为风池穴能治疗大部分风病。风池穴位于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处,与耳垂齐平,常与攒竹穴、太阳穴、睛明

穴、四白穴等配合,治疗眼部疾病,缓解眼部症状。按揉以上穴位,同时配合颈椎矫治,对治疗近视眼有很好的疗效。此外,按揉风池穴和周围肌肉,可以有效地缓解颈椎病、外感风寒、内外风邪引发的头痛,以及长时间低头工作导致的颈部疲劳。工作间隙,轻叩风池穴,可起到提神醒脑、消除疲劳的作用。

养胃穴:中脘。中脘穴在腹部正中线上,胸骨下端与肚脐连接线中点处,按压时会有酸痛感。胃不好的人可以常按中脘穴。急性胃刺痛患者可点按中脘穴,用手指按压10秒,松开,再压,如此反复,三五分钟就可缓解症状;慢性胃不适患者可按揉中脘穴,用手掌轻揉,可促进消化;急性胃肠炎患者在按揉中脘穴的同时,还可以按揉天枢穴(位于肚脐旁2寸处)、大巨穴(位于脐下2寸旁开2寸)配合治疗。

补肾固元穴:关元。肚脐以下3寸(约为除拇指外四根手指并拢的宽度)处就是关元穴。按揉关元穴可补充肾气,延缓衰老。对男性来说,按揉关元穴可以缓解肾虚、腰酸、掉发等问题。对女性来说,按揉关元穴可以治疗和缓解很多妇科病。按揉关元穴前,要先搓热手掌,将掌心对准腹部的关元穴做搓揉的动作,由轻到重,直到感觉发热。

养护心脏穴:内关。伸开手臂,掌心向上,握拳并抬起手腕,可以看到手臂中间有两条筋,内关穴就在离手腕距离两个手指宽的两条筋之间。按揉内关穴有助于血气畅通,用大拇指垂直往下按,每次按揉3分钟左右,直至局部感到酸麻。除了保护心脏,内关穴还是个救急的穴位,在病人突发心脏病时,先让病人平躺,在等待急救期间,配合按揉内关穴可起到缓解疼痛的效果。此外,按揉内关穴还能缓解头疼、口干、嗓子疼、颈椎病、肩周炎、腰部疼痛等病症。

清热止痛穴:合谷。合谷穴又称虎口,位于拇指和食指合拢后,隆起肌肉最高处。合谷穴有清热解表、镇静止痛的作用,对头面部疾病,有很好的缓解和治疗作用。由于风热感冒引起的头痛发烧、上火牙疼,吃了药不能马上见效,均可通过指压合谷穴来缓解,力道以感

到酸、麻、胀为宜。如果伴有发烧,可用瓷汤勺刮颈后部皮肤或用手指揪拉周围皮肤,直到发红发紫,有助于排出热毒,较快退烧。

解腰背酸痛穴:委中。委中穴位于膝内窝腘窝处中点。中医讲,“腰背委中求”,长期久坐、姿势不当造成腰背和肩膀不舒服的上班族或常感腰酸背痛的老年人,常按委中穴可以通畅腰背气血。按揉委中穴时,力度以稍感酸痛为宜,一压一松为1次,一般可连续按压20次左右。值得提醒的是,肾虚引起的腰痛还是要以补肾为本。

舒筋活络穴:阳陵泉。阳陵泉在小腿上,找它的时候要端坐不动,用手摸腿,膝关节外下方有一个突起,叫腓骨小头,腓骨小头前下方的凹陷就是阳陵泉的位置。平时按揉阳陵泉,再配合活动肩膀,可以缓解肩膀周围的疼痛。此外,阳陵泉还对乳房胀痛、两肋胀痛,肋间神经痛有缓解作用。

“全能”穴:足三里。民间一直有“常按足三里,胜吃老母鸡”的说法,足三里的位置在外膝盖窝下方3寸。中医有“肚腹三里留”的要诀,说的是,如果我们有肚腹部的疾病,如慢性胃肠炎、慢性腹泻、胃寒等,都可以按揉足三里。另外,足三里对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脑出血、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也有很好的预防作用。白领和亚健康人群,每天按压足三里10分钟,能减轻工作压力,缓解疲劳。

滋阴养颜穴:三阴交。三阴交被称为女人的穴位,位于小腿内侧,脚踝骨的最高点往上3寸处。按揉三阴交,有助于打通人体淤塞,保养子宫和卵巢,还有调月经、除斑、祛皱、祛痘,治疗皮肤过敏、皮炎、湿疹的作用。从经期前三天开始,每天按揉三阴交,坚持三个月,可以缓解月经不调、痛经等问题。按揉时,将拇指直立放在穴位上,先向下按压再揉,每次1分钟左右,停歇后再揉。因为按揉三阴交有调畅人体气血运转的作用,所以不适合孕妇。

安神健体穴:涌泉。涌泉穴为肾经之首,位于足底,在足掌的前1/3、弯屈脚趾时的凹陷处。民间有“三里涌泉穴,长寿妙中诀;睡前按百次,健脾益精血”的说法。每天洗脚后,

用双手大拇指摩搓两足底涌泉穴10分钟左右,有助睡眠。神经衰弱的人,可将时间延长为半个小时。天气转暖后,可赤脚或穿袜在鹅卵石路上散步,刺激涌泉穴。

最后,专家提醒,平常按揉穴位可以治疗和缓解疾病,有养生保健的作用,但并不意味着包治百病。除了局部按揉外,还要调整全身的状况。值得注意的是,穴位按揉虽然简单有效,也并不是人人适合,尤其是孕产妇和体弱者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要随意尝试。▲

别把疝不当病

《 生命时报 》( 2013年03月22日 第 21 版)

近年来,在我国,疝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每年新增约200万例,男性得疝病的几率是女性的15倍。3月7日,北京朝阳医院疝和腹壁外科中心主任陈杰在“关爱男性健康·疝科普讲座”上介绍了疝的病因、发病情况、症状以及如何预防疝的发生。 专家小传

陈杰,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疝和腹壁外科中心主任

从广义上说,“疝”是一个组织或器官通过正常或非正常的通道移位了,进入了另外一个空间。疝可以发生在人体内的任何一个部位,例如车祸时脑出血、脑水肿会出现脑疝。肚子是最容易患疝的地方,腹股沟疝占了整个疝发病情况的90%甚至以上。

三类人容易得疝病。一、孩子。为什么孩子患疝病的几率高些?因为男性睾丸是在出生前从后腰部掉落至阴囊中的。这个过程就会形成一个通道,如果没有闭合就会形成先天性疝病。尤其是早产、剖腹产的孩子,儿童疝的发病率可达到38%。

二、男人。吸烟、肥胖以及长期咳嗽都可能会增加患病风险。临床上看,男性得疝病的

比例较高,揉搓头皮眼不花(祝您健康)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中医科 陈建国 《 生命时报 》( 2013年03月26日 第 08 版)

老花眼,是多数老年人必经的生理变化。不过,通过早期坚持正确的按摩、锻炼,可以起到缓解眼肌疲劳、改善视力的作用。头部分布着很多穴位和神经,经常揉搓头皮,就能很好地延缓老花眼。

每天早起或洗头以后,用左右手手指肚交替着从前往后梳头,用手指肚轻轻地按揉头皮、轻敲头部或用木梳轻轻拍打头部。找出自己觉得最舒适的角度和力度,坚持做5分钟以上,每天早起和睡前各一次。

为了更好地刺激眼部,应头顶及下方部位为重点进行按摩。用拇指或食指点按,力量由弱到强,逐渐加大,明显感觉酸胀后,慢慢放松,配合匀速的呼吸。

另外,老人在电视机前久坐,全身的血液循环会减弱,除了影响视力,对身体健康也不利。所以看电视时,可以有意识地用手或梳子梳头,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头痛,减轻疲劳。 揉搓头皮法不必局限于老年人,中年人或长期用眼的年轻人平时也可以进行锻炼,延缓眼部衰老。尤其对于看东西已经感到模糊的中老年人,更应适度加强眼部保护。已经得老花眼的老人,要在加强眼部锻炼的同时,多注意呵护眼睛,不要让眼睛过度疲劳,经常眨眼,利用一开一闭的眨眼方式来锻炼眼部肌肉,延缓眼部衰老。另外,平时还可以多吃富含维生素、优质蛋白的食物,如瘦肉、鱼、牛奶等,及时补充营养。▲

女性得疝病较少见,约10个疝病患者里有1个女性。

三、老人。老年机体体老化,腹压增高,就像一件衣服穿久了会破,汽车轮胎用久了会漏一样,肚子上也会出现破洞。70岁以上老人的疝发病率可达到40%。

很多人没把疝当病。疝病本身症状不是特别重,可能有点酸胀不舒服,有的是组织从疝孔钻出来以后才出现肿大,症状不明显,很多病人常常把疝不当病。今年春节前,我接到两例疝病患者,由于他们就诊太迟,已经发生了肠坏死,病人最后都没能活下来。如果他们早些治疗,结果可能会完全不同。

很多悲剧的发生还和患者的认知程度不够有关。老百姓现在都用“疝气”这个词,实际上是中医的说法,外科医生在学解剖时没有“疝气”这个词,规范说法是腹股沟疝、切口疝、腹股沟直疝。疝病的治疗有很多办法,包括服中药、提气、贴肚脐、用疝气带等,但只有通过外科手术进行缝补才能治愈。

现在患者还有一种误区,偏信小广告上的“不打针、不吃药、不开刀、不复发”,结果在不正规的诊所打了硬化剂和胶水。我曾在1个月里收到几例病人,都是因为打硬化剂出现了其他疾病。

疝病如何预防。对于儿童疝,以前是两岁前可用保守治疗方法,近几年建议一岁以内就可保守治疗。因为现在的孩子下地比较早,直立得比较早,所以不易愈合。但一般而言,对孩子的疝病家长都非常重视,发现也比较容易。

我们还要更关心老人,尤其是关心老年男性有没有疝病,别因为这个几分钟就能解决的问题,最后把命搭上。早发现、早治疗非常重要。▲

耳鸣该怎么办(祝您健康)

按压耳旁穴位,睡前温水泡脚

莫美颜 《 生命时报 》( 2013年03月26日 第 20 版)

耳鸣是患者在耳部或头内感觉到的一种声音。香港佛教施诊所资深中医师林育勇说,耳鸣普遍存在于中老年阶段,随着年龄增长,症状会越来越严重。近年来,耳鸣的年龄跨度越来越大,甚至一些青少年也遭受耳鸣的困扰。

耳鸣与全身脏腑、经络的功能状况关系密切,治疗时往往离不开对全身脏腑经络的调节。耳鸣、听力减退、耳聋等内耳症状常常是动脉硬化、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症状之一。此外,因精神紧张而引发的血液循环改变,也会影响内耳血供,导致耳鸣。

从性质上看,耳鸣分为虚症与实症。虚症一般发生在年长者身上,多是肾亏所致,病情相对较轻,发展较缓慢,经过调理后症状会有所缓解,但病症顽固,治疗效果因个人体质、调养和生活作息而定。实症则通常来得突然,耳鸣声响也较大。

万一被耳鸣缠上,除了求医外,生活上的适当调整也很重要。林育勇说,患者可在睡前用温水洗脚来减轻耳鸣症状,并尽量避免浓茶、咖啡、酒等刺激性饮品,也不要吃得太咸,因为太咸会使血管扩张,导致血压升高,加重耳鸣症状。另外,耳鸣患者也可通过按摩相关穴位来缓减症状:

听会穴,在耳屏前下方,张嘴时凹窝处,用食指按摩数十下,再轻轻往下拉数十下。 翳风穴,在耳垂后的骨缝。稍微开口,用食指在翳风穴处轻轻按压数十下,然后在该穴位上方凹陷处至下颌角,轻轻往下来回拉数十下。

击天鼓50次。搓热双掌,用掌心掩耳,十指按在后头部,分别将左右食指叠在中指上,敲击枕骨下方,可听到类似击鼓的声音。

林育勇建议耳鸣患者,不妨做一次全身检查,尤其是高血压和高胆固醇患者,以排除其他病症。接受中医治疗一段时间无效者也应做一些西医检查,以确定引起耳鸣的病症,对症下药。▲

(摘自3月14日新加坡《联合早报》03版)

七养诀 防百病(媒体纵览)

赵广兰 《 生命时报 》( 2013年03月26日 第 20 版)

元朝邹铉撰写的《寿亲养老新书》,是详尽介绍老年人养生方法的典籍。其中有首“七养诀”,堪称防病保健、益寿延年的法宝。

1. 少言语养真气:少言语是指说话要戒急、戒快、戒喋喋不休。真气又叫“正气”,人体各种机能活动以及抗病能力都和真气有关,故真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一个人若常喋喋不休、大声叫喊,就必然要消耗肺气,影响呼吸器官的正常功能,致使体内正气不足,外邪乘虚而入,百病丛生。

2. 戒色欲养精气:戒色欲,指房事要节制。药王孙思邈指出:“姿其情欲,则命同朝露也”。恣情纵欲,对房事不加节制,必然使精液枯竭,可造成年少早亡或未老先衰。房事过度主要是损耗人的精气,而精气为养生之本。精气损耗就动摇了生命的根本,所以健康和长寿就难以保障。因此,房事不可过度。

3. 薄滋味养血气:薄滋味指要多食蔬菜、瓜果等清淡素食,少食肥肉、烈酒等辛辣、油腻食物。只顾满足口欲,整天大鱼大肉,则有损身体。饮食中,五味不要太过,特别是不要太咸,要严格控制食盐的摄入量。

4. 咽津液养脏气:津液指唾液,古人认为唾液是人体的精华。在非饮食情况下,经常用舌头在口腔内搅动,使体内的水分上升至口腔,通过唾液腺变为唾液,再慢慢咽下,有滋养脏气的功效。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养生铭》中说“晨兴漱玉津”可以祛病益寿。他每天早上醒来,用舌搅出唾液,徐徐咽下,经此养身,活了100岁。宋代文学家苏东坡认为唾液“功用不可量,比之服药,其效百倍”。

5. 莫嗔怒养肝气:指要心境平和,不随便发火。经常发怒,会导致肝气持续处于上行状态,肝气上逆,同时血液随气上逆,会造成肝郁不疏,从而对肝脏造成损害。若经常为生活琐事动怒,甚至暴跳如雷,就可能因怒火而气乱,使心神无主,阴阳失调,气血不和,经络阻塞,脏腑功能紊乱而致病,甚至引起猝死。欲求肝气畅达,疏泄正常,就要“戒怒”、“制怒”,防止过度的情绪波动。

6. 美饮食养胃气:美饮食不是说要吃好的、吃贵的,而是说饮食结构要搭配合理。古人很早就认识到食物不同,所含营养成分也有差别,只有全面而合理地进行搭配,才能使人体获得各种不同的营养。《内经》提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指出谷物、蔬菜、水果及肉类是饮食的主要组成内容。只有荤素搭配,营养均衡,才能补养胃气。

7. 少思虑养心气:指闲来不要胡思乱想,思虑过多会伤心气而损寿命。《千金要方》指出:“但能不思衣食,不思声色,不思胜负,不思曲直,不思得失,不思荣辱。心无烦,形无极„„亦可长年”。这里的不思,指避免过多不正当的思虑,以免失去心理平衡而影响健康。▲

(摘自3月15日《中国中医药报》6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