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佛教经典故事40个

2023-12-29 来源:客趣旅游网
 《佛教经典故事》

佛教经典故事(1):

一切皆空

山冈铁舟到处参访名师。一天,他见到了相国寺的独园和尚。

为了表示他的悟境,他颇为得意地对独园说道:心、佛,以及众生,三者皆空。现象的真性是空。无悟、无迷、无圣、无凡、无施、无受。

当时独园正在抽烟,未曾答腔。但他突然举起烟筒将山冈打了一下,使得这位年轻的禅者甚为愤怒。

一切皆空,独园问道,哪儿来这么大的脾气?

佛教经典故事(2):

输与赢

一位武士手里握着一条鱼来到一休禅师的房间。

他说道:我们打个赌,禅师说我手中的这条鱼是死是活?

一休明白如果他说是死的,武士肯定会松开手;而如果他说是活的,那武士必须会暗中使劲把鱼捏死。

于是,一休说:是死的。

武士立刻把手松开,笑道:哈哈,禅师你输了,你看这鱼是活的。

一休淡淡一笑,说道:是的,我输了。

一休输了,但是他却赢得了一条实实在在的鱼。

佛教经典故事(3):

求人不如求己

一人去寺庙参拜观音菩萨。

几叩首后,这人突然发现身边一人也在参拜,且模样与供台上的观音菩萨一模一样。

此人大惑不解,轻声问道:您是观音菩萨吗?

那人答:是。

此人更加迷惑,又问:那您自己为什么还要参拜呢?

观音菩萨答:因为我明白,求人不如求己。

佛教经典故事(4):

快乐之道

某日,无德禅师正在院子里锄草,迎面走过来三位信徒,向他施礼,说道:人们都说佛教能够解除人生的痛苦,但我们信佛多年,却并不觉得快乐,这是怎样回事呢

无德禅师放下锄头,安详地看着他们说:想快乐并不难,首先要弄明白为什么活着。

三位信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没料到无德禅师会向他们提出问题。

过了片刻,甲说:人总不能死吧!死亡太可怕了,所以人要活着。

乙说:我此刻拚命地劳动,就是为了老的时候能够享受到粮食满仓、子孙满堂的生活。

丙说:我可没你那么高的奢望。我务必活着,否则一家老小靠谁养活呢

无德禅师笑着说:怪不得你们得不到快乐,你们想到的只是死亡、年老、被迫劳动,不是理想、信念和职责。没有理想、信念和职责的生活当然是很疲劳、很累的了。

信徒们不以为然地说:理想、信念和职责,说说倒是很容易,但总不能当饭吃吧!无德禅师说:那你们说有了什么才能快乐呢

甲说:有了名誉,就有一切,就能快乐。

乙说:有了感情,才有快乐。

丙说:有了金钱,就能快乐。

无德禅师说:那我提个问题:为什么有人有了名誉却很烦恼,有了感情却很痛苦,有了金钱却很忧虑呢信徒们无言以对。

无德禅师说:理想、信念和职责并不是空洞的,而是体此刻人们每时每刻的生活中。务必改变生活的观念、态度,生活本身才能有所变化。名誉要服务于大众,才有快乐;感情要奉献于他人,才有好处;金钱要布施于穷人,才有价值,这种生活才是真正快乐的生活。

佛教经典故事(5):

宋郊活蚁占大魁

宋朝宋郊宋祁兄弟两人,同在太学读书。有一次,遇见一位高僧,能观人相貌,预知吉凶祸福。特为他们兄弟俩相命说:小宋今科将高中状元,大宋虽登科甲,但名位不高。事后,有一次,宋郊到野外,偶见蚂蚁穴,被暴风雨水所浸,无数蚂蚁将被淹死,宋郊心生慈悯,编竹作桥,救渡了无数蚂蚁的生命。到了科试时,兄弟两人同时参加应考,考毕,尚未放榜,又遇见那位高僧,一见宋郊,大为惊奇地说:先生相貌已改,必有大阴德,好象以前救活数百万条生命。宋郊回答说:贫儒哪有如此潜力?僧说:不然,凡是小动物,都有生命。郊就将救蚂蚁的事实说出。僧说:这就对了,先生之令弟当中状元,但是先生功名,将不在令弟之下!放榜

点呼名次时,宋郊果然选居第一。当时章献太后认为小弟不可位居兄长之先,于是该祁为第十名,以郊为第一名。这时两人才深信高僧的话,果然应验。

佛教经典故事(6):

四个老婆

释迦牟尼在一次法会上说:某地有个富商共讨了四个老婆:第一个老婆伶俐可爱,整天作陪,寸步不离;第二个老婆是抢来的,是个大美人;第三个老婆,沉溺于生活琐事,让他过着安定的生活;第四个老婆工作勤奋,东奔西忙,使丈夫根本忘记了她的存在。

有一次,商人要出远门,为免除长途旅行的寂寞,他决定在四个老婆中选一个陪伴自己旅行。商人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四个老婆,第一个老婆说:你自己去吧,我才不陪你!

第二个老婆说:我是被你抢来的,本来就不心甘情愿地当你的老婆,我才不去呢

第三个老婆说:尽管我是你的老婆,可我不愿受风餐露宿之苦,我最多送你到城郊!

第四个老婆说:既然我是你的老婆,无论你到哪里我都跟着你。

于是商人带着第四个老婆开始了旅行!

最后,释迦牟尼说:各位,这个商人是谁呢就是你们自己。

在这则故事里,第一个老婆是指肉体,死后还是要与自己分开的;第二个老婆是指财产,它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第三个老婆是指自己的妻子,活时两个相依为命,死后还是要分道扬镳;第四个老婆是指自性而言,人们时常忘记它的存在,但它却永远陪伴着自己。

佛教经典故事(7):

泥泞路上

某日,坦山和尚与一道友一齐走在一条泥泞小路上,此时,天正下着大雨。

他俩在一个拐弯处遇到一位漂亮的姑娘,姑娘因为身着绸布衣裳和丝质衣带而无法跨过那条泥路。

来吧,姑娘,坦山说道,然后就把那位姑娘抱过了泥路,放下后又继续赶路。

一路上,道友一向闷声不响,最后最后按捺不住,向坦山发问:我们出家人不近女色,个性是年轻貌美的女子,那是很危险的,你为什么要那样做?

什么?那个女人吗?坦山答道,我早就把她放下了,你还抱着吗?

佛教经典故事(8):

毛宝以放龟免溺

晋朝毛宝尚未成名时,有一次在途中遇见渔夫?带一只大白龟出售,毛宝心生怜悯,将它买来,放生江中。之后毛宝当大将军,镇守邾城。敌将石季龙率兵数万,大肆围攻,毛宝领兵

对战大败,士卒六千人纷纷四散逃跑,部分投江,都被溺死,唯独毛宝披甲投江时,好象觉得堕在一块大石上,水中有物承托着他行走,因此免得溺死。等待到达对岸时,仔细一看,原先承托的,竟是从前所放生的那只大白龟。所谓因果报应如影随形,白龟报恩这就是当生的显报。

佛教经典故事(9):

沙弥救蚁得高寿

佛在世时,有一比丘已证道果,得六神通,明白随侍身边的小沙弥,再过七天,性命将尽。因此命沙弥回家探省母亲,并吩咐他说:八天以后再回来其目的就是要他命终在家中。小沙弥在家度过了八天,就回到师父的身边,比丘觉得很奇怪,于是入定观察究竟。原先沙弥在回家途中,看见蚂蚁穴被水浸入,千万蚂蚁被困水中,将要淹死,沙弥顿发一念慈心,随即脱下袈裟堵住水流,并以竹作桥救渡,万千蚂蚁因而得免溺死。由此功德,转短寿而成长寿。之后沙弥活到八十高寿,并证罗汉果,永离六道轮回之苦。

佛教经典故事(10):

孙真人救龙子传方

孙真人是历史上大名医孙思邈,唐朝京兆华原人,七岁就学,便能日诵千余字,弱冠善谈庄老及百家学说兼好释典。精于阴阳推步医药之学。之后隐居太白山修道家功夫,练气养神,专精探究医药,以济世活人为心。当他尚未成就仙道时,有一次外出遇见村童,捕捉一蛇,殴打戏弄,蛇身出血将死。孙真人怜悯蛇无辜遭受伤害,便向村童买回,用药敷治救活,然后放生于草泽中。经过月余,孙真人在静坐间,见一位青衣少年前来邀请,真人跟随,到了世人称羡的水晶宫,见头戴合帽,身穿绛衣的龙王出来迎接,延请上座并说:小儿前日出游,被人所伤,幸遇道人拯救,不胜感激。即召青衣小官出来,再三拜谢,并殷勤设宴款待,留住三天,临行拿出奇珍异宝赠送,以表谢意。真人坚持不受说道:久闻龙宫甚多医病秘方,愿能传我,以救世人,远胜金玉。龙王为感激救子之情,便赠送玉笈三十六方。命仆护送真人到家。经过屡次试验均有灵效,于是编入千金方中传世,从此医术更加精通,行医救人无算。之后证了仙品,活到一百二十岁,到了唐高宗永徽三年二月十五日早上起床,沐浴更衣,遗下形体,仙化而去。经过月余,形体颜貌不变,举尸入棺,轻如空衣,时人都惊奇赞叹!世称为孙真人。

佛教经典故事(11):

寿禅师赎鳞虫得度

宋朝永明大师,讳名延寿,莲宗第六代祖师。平生喜欢买物放生,吴越王钱文穆镇守杭州时,大师当余杭县的库吏,常挪用库钱买鱼虾等水族放生。因此犯了监守自盗的罪名,依法应处死刑。吴越王信仰佛教,深知他盗用库钱,全在放生。因此命执行刑罚官,在临刑时,注意观察他的言词容色,前来禀报。大师身临刑场,脸上毫无忧戚的表现,大家都觉得很奇怪,大师说:'我对库钱,毫无私自使用,全部买物放生,如今死了,直生西方极乐世界,岂不是一大乐事?吴越王听了他的话,就赦免了他的罪。大师从此出家为僧,勤修禅定,礼佛拜忏,获得无碍辩才。大师涅槃后,抚州有某僧生病,神识入冥间,见阎罗王大殿左边,供一尊僧像,阎罗王时常出座恭敬礼拜。某僧感觉奇怪,主吏回答说:阎罗王礼拜的是永明寿禅师,永明禅师在世时修持精进,如今已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证上品上生,阎罗王个性尊敬大师的德化,因而设供每日经常礼拜。

佛教经典故事(12):

大树仙人护栖怀鸟

古时有一仙人,在深山修道,时常静坐在一棵大树下。屏除杂念,修习禅定。是时,正值冬天,气候十分寒冷,时近黄昏,有一只饥寒小鸟飞来,就栖息在仙人怀中,期望获得一些温暖能延续它的生命,仙人惟恐惊动鸟儿,因此盘膝打座,身体不敢摇动,让鸟儿无忧无惧安处怀中,等到翌日小鸟飞往别处栖止,仙人才出定。慈悲爱护动物的心怀,竟然到了如此程度。

佛教经典故事(13):

礼物

一位禅师在旅途中,碰到一个不喜欢他的人。连续好几天,那人用尽各种方法污蔑他。

最后,禅师转身问那人:若有人送你一份礼物,但你拒绝理解,那么这份礼物属于谁呢?

那人回答:属于原本送礼的那个人。

禅师笑着说:没错。若我不理解你的谩骂,那你就是在骂自己。

佛教经典故事(14):

心境

有一天,苏东坡到佛印禅师处与佛印禅师聊天,两人均盘腿而坐。

聊到高兴时,苏东坡问佛印禅师:你看我此刻像什么?

佛印禅师说:我看你像一尊佛。

苏东坡笑着对佛印禅师说:我看你像一堆牛屎。

佛印禅师笑笑,没有说什么。

苏东坡以为他胜利了,回家后沾沾自喜地和他妹妹苏小妹谈起了这件事。

他妹妹说:哥哥,你输了!禅师的心是佛一样的境界,所以看你像一尊佛;而你的心态像一堆牛屎一样,看禅师当然也就像一堆牛屎了。

苏东坡听后顿时面红耳赤。

佛教经典故事(15):

修佛

一人去深山中的寺庙找禅师问道。

禅师问:你到这儿来是干什么的?

那人说:我是来修佛的。

禅师答:佛没坏,不用修,先修自己。

佛教经典故事(16):

惹尘埃

神秀曰: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教惹尘埃。

慧能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佛教经典故事(17):

天堂与地狱

有一位武士向白隐禅师问道。

武士问:天堂和地狱有什么区别?

白隐反问:你乃何人?

武士答:我是一名武士。

白隐听后笑道:就凭你这粗鲁之人也配向我问道?

武士勃然大怒,随手抽出佩剑,朝白隐砍去:看我宰了你!

眼看佩剑就要落在白隐头上,白隐却不慌不忙轻声说道:此乃地狱。

武士猛然一惊,然后若有所悟,连忙丢弃佩剑,双手合十,低头跪拜:多谢师傅指点,请原谅我刚才的鲁莽。

白隐又微微说道:此乃天堂。

佛教经典故事(18):

死期到了

一休禅师自幼就很聪明。他的老师有一只十分宝贵的茶杯,是件稀世之宝。一天,他无意中将它打破了,内心感到十分愧疚。但就在这时候,他听到了老师的脚步声,连忙把打破的茶杯藏在背后。当他的老师走到他面前时,他忽然开口问道:人为什么必须要死呢?

这是自然之事,他的老师答道,世间的一切,有生就有死。

这时,一休拿出打破的茶杯之后说道:你的茶杯死期到了!说完一休将茶杯碎片交出,转身而去

佛教经典故事(19):

禅者的祝福

唐朝的龙潭禅师,他少年未出家时很贫穷,靠卖饼为生,无处栖身,所以道悟禅师把寺旁的小屋子借给他住。

为了表示谢意,他每一天送十个饼给道悟禅师,而道悟总是回赠一个给龙潭,并祝福他说:这是给你的,祝你子孙繁昌!

他实在不解,有一天他问何故,道悟却说:你送来的,我送给你有什么不对?

龙潭听后从此开悟出家,之后成为一代宗师。

取之于人要回报于人,得之于社会要回馈社会;要我好你也好,我赢你也赢。这伟大的祝福,也是生活的至理。

佛教经典故事(20):

平常心

三伏天,寺院里的草地枯黄了一大片,很难看。

小和尚看但是去,对师傅说:师傅,快撒点种子吧!

师傅曰:不着急,随时。

种子到手了,师傅对小和尚说:去种吧。不料,一阵风起,撒下去不少,也吹走不少。

小和尚着急地对师傅说:师傅,好多种子都被吹飞了。

师傅说:没关系,吹走的净是空的,撒下去也发不了芽,随性。

刚撒完种子,这时飞来几只小鸟,在土里一阵刨食。小和尚急着对小鸟连轰带赶,然后向师傅报告说:糟了,种子都被鸟吃了。

师傅说:急什么,种子多着呢,吃不完,随遇。

半夜,一阵狂风暴雨。小和尚来到师傅房间带着哭腔对师傅说:这下全完了,种子都被雨水冲走了。

师傅答:冲就冲吧,冲到哪儿都是发芽,随缘。

几天过去了,昔日光秃秃的地上长出了许多新绿,连没有播种到的地方也有小苗探出了头。小和尚高兴地说:师傅,快来看呐,都长出来了。

师傅却依然平静如昔地说:就应是这样吧,随喜。

佛教经典故事(21):

一滴水

佛祖释迦牟尼考问他的徒弟们: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

徒弟们都回答不出。

释迦牟尼说:把它放到江、河、湖、海里去。

佛教经典故事(22):

送一轮明月

一位在山中修行的禅师,有一天夜里,趁着皎洁的月光,他在林间的小路上散完步后回到自己住的茅屋时,正碰上个小偷光顾,他怕惊动小偷,一向站门口等候他

小偷找不到值钱的东西,返身离去时遇见了禅师,正感到惊慌的时候,禅师说:你走老远的山路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而回呀!说着脱下了身上的外衣,说道:夜里凉,你带着这件衣服走吧。

说完,禅师就把衣服披在小偷身上,小偷不知所措,低着头溜走了。

禅师看着小偷的背影,感慨地说:可怜的人呀,但愿我能送一轮明月给你!

第二天,温暖的阳光融融地洒照着茅屋,禅师推开门,睁眼便看到昨晚披在小偷身上的那件外衣被整齐地叠放在门口。禅师十分高兴,喃喃地说道:我最后送了他一轮明月

佛教经典故事(23):

打破碗

一位老和尚有两个徒弟,大和尚和小和尚。

一日饭后,小和尚在洗碗,突然把碗打破了一个。

大和尚立马跑向老和尚的禅房打小报告:师傅,师弟刚刚打破了一个碗。

老和尚手捻佛珠,双眼微闭,说道:我相信你永远也不会打破碗!

佛教经典故事(24):

悟性如光

读佛经。

一个人问佛祖:您所说的极乐世界,我看不见,怎样能够相信呢?

佛祖把那个人带进一间漆黑的屋子,告诉他:墙角有一把锤子。

那个人不管是瞪大眼睛,还是眯成小眼,仍然伸手不见五指,只好说我看不见。

佛祖点燃了一支蜡烛,墙角果然有一把锤子。

你看不见的,就不存在吗?

佛教经典故事(25):

一杯茶

南隐是日本明治时代的一位禅师。有一天,有位大学教授特来向他问禅,他只以茶相待。

他将茶水注入这位来宾的杯子,直到杯满,而后又继续注入。

这位教授眼睁睁地望着茶水不息地溢出杯外,直到再也不能沉默下去了,最后说道:已经漫出来了,不要再倒了!

你就像这只杯子一样,南隐答道,里面装满了你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你不先把你自己的杯子空掉,叫我如何对你说禅?

佛教经典故事(26):

你且看他

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置乎?

拾得曰: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佛教经典故事(27):

隋侯放蛇得珠

汉姬姓诸侯隋侯,有一次出使齐国,途中见一蛇,被困在热沙滩上打滚,头部受伤流血,隋侯怜悯,急忙以物用药敷治,然后用手杖挑入水边让它恢复体力后游去。之后隋侯从齐国回来,又道经此地时,见该蛇口衔一颗宝珠,等候赠送隋侯,以报救命之恩,隋侯心中明白,但是不敢理解。当晚,梦见脚踏一蛇,惊醒一看,却发现床头一对明月宝珠,直径一寸,纯白色,夜里发光,能够照耀全室,世称为隋侯宝珠。

佛教经典故事(28):

天台智者大师凿放生池

隋唐时高僧,天台宗第三代祖师智者大师,讳名智凯,隋炀帝尊称他为智者。大师曾发起佛教徒,乐捐钱财,购买浙江临海一带洼地六十多所,延长起来共有四百多里,开凿放生池,普劝世人戒杀放生,并奏请朝廷,下令立碑,禁止捕鱼,直至唐贞观年间,依然存在。自后,也有很多明君高僧倡导,唐肃宗乾元二年,下诏天下州县,各立放生池。宋真宗天喜元年也下诏天下广立放生池,杭州西湖,就是宋朝时设立的放生池,此刻成了有名的胜地。到了明朝莲池大师,也在上方、长寿两处设立放生池,并以戒杀放生文流通天下。因此,自古以来景仰德风,发心慈济物命之仁人君子,真不可胜数。可惜世代久远,提倡者离世而去,时局变更,善法也败坏了,如今渔火,已如星布,夜半电鱼者,飘飞水面,平时又有钓鱼比赛等残害物命的活动,实在令人悲叹!

佛教经典故事(29):

释迦牟尼佛割肉饲鹰

释迦牟尼佛过去世行菩萨道时,遇见一只饥瘦秃鹰,正急迫的追捕一只温驯善良的鸽子,鸽子惊慌恐怖,看到菩萨,苍惶投入怀中避难、秃鹰追捕不得,周旋不去,显露出凶恶的样貌对菩萨说:你为了要救鸽子的生命,难道就让我饥饿而死吗?菩萨问鹰说:你需要什么食物?鹰回答:我要吃肉。菩萨一声不响,便割自己臂上的肉来抵偿。但是鹰要求与鸽子的肉重量相等。菩萨继续割自己身上的肌肉,但是越割反而越轻,直到身上的肉快要割尽,重量还不能相等于鸽子。便问菩萨道:此刻你该悔恨了吧?菩萨回答说:我无一念悔恨之意。为了要使秃鹰相信,又继续的说:如果我的话,真实不假,当令我身上肌肉,生长复原。誓愿刚毕,身上肌肉果然当下恢复了原状。于是秃鹰感动佩服,立即回复了天帝身,在空中向菩萨至诚恭敬礼拜赞叹。原先这只秃鹰,是天帝变化来考验菩萨难忍能忍,难行能行的伟大事迹。

佛教经典故事(30):

母鹿断肠

许真君就是晋朝许逊,字敬之,汝南人。(今河南省汝南县)家住南昌,少年时代,喜武功,善射箭,爱好打猎。有一天到野外,射中一只小鹿,鹿母痛怜爱子,奋不顾身,冲向小鹿,以舌舔伤痕,因箭深伤重,小鹿不救身死,鹿母惨痛徘徊悲鸣,也死在当场。真君见此情景,十分惊奇,当剖开母鹿腹部时,发现柔肠寸寸断裂,恻隐之心,油然而生,只好就地埋葬。原先母鹿因哀怜儿子惨死,悲伤过度,以至肠断。真君大生悔恨,感悟人畜虽然有别,爱子之心,天性相同,怨艾自己,竟然如此残酷,伤害了天地骨肉之情。于是折断弓箭,从此不现畋猎。之后荐举为孝廉,官旌阳县令,感晋室朝政紊乱,弃官司归隐,追随仙人吴猛受三清法要,入深山潜修,证了仙道。于是周游江湖以道术为民除害。太康初年飞升成仙。因常显灵迹济世,宋帝追封为神功妙济真君,也简称为许真君,或称许旌阳。

佛教经典故事(31):

未成佛道,先结人缘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莫名其妙厌恶一个人,不管他吃饭、说话、走路,做什么都看不惯,这可能也是源于前世的因缘吧。个性提醒大众在修行过程中,当自己遭受违缘时,就应转为道用;当别人遭受违缘时,就应观悲愍心,千万不要幸灾乐祸,这一念心会给自己将来修行接下新的违缘。在生活中学佛者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人后己的慈悲心肠。这样就会得到众生良好感情,友好情谊。佛典有个故事:

一日,佛陀带了迦叶尊者与阿难尊者两位侍者一同行脚,近中午时分,一行人感到有些口渴,便在路边的大树下休息。佛陀见不远处有块瓜田,就请阿难尊者去化缘西瓜让大家解渴。

阿难尊者听从佛陀的指示来到瓜田,见到田里有位年轻女子在看守西瓜,于是阿难上前和女子商量布施个西瓜,阿难尊者话未说完,那位女子便恼怒地拒绝了阿难的请求,并恶言恶语地要阿难赶快离开瓜田。

尊者失望地回到树下,佛陀一点不惊讶,且微笑着对迦叶尊者说:「迦叶,换你去化缘!」阿难心想,那女子都已经不肯布施,迦叶尊者又怎能化缘到西瓜呢﹖迦叶尊者听到阿难尊者化缘不成的消息,自己心里也没多大把握,但因受了佛陀的嘱咐,且心知佛陀的一言一行皆有着甚深意涵,便起身前往瓜田。没想到,瓜田中的女子一见到迦叶尊者,就很高兴的站起来向尊者顶礼,并频频询问尊者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是否需要食物以供充饥?迦叶尊者还未开口

化缘,女子即主动挑了一颗最好最大的西瓜,供养尊者。阿难见迦叶抱着大西瓜回来,心中正感到纳闷的时候,佛陀即为迦叶尊者和阿难尊者说明两人过去生的因缘。

数万大劫以前,迦叶与阿难同为出家众时,两人经常结伴去行脚参访。一天,阿难走在前,迦叶在后,行经的道路上正好有只死猫,由于时值盛夏,死猫的尸体已出现腐臭的味道,且身上满是虫蚁,正在啮食着死猫身上的腐肉。阿难一见到这只死猫,立刻摀住鼻子,匆忙地离开;尔后,迦叶看到死猫,即慈悲的为它三皈依,并在路旁挖了个坑洞,将猫埋葬,祝愿它能早日超生善道。

说完过去生的因缘,佛陀便对两位尊者开示道:「瓜田中的那位女子就是过去的死猫投胎转世而来,因为当时迦叶为其皈依祝愿的关系,所以得为人身,因此她一见到迦叶就心生欢喜。而阿难因为一念嫌恶的心,所以不但化缘不到瓜,反而还遭受辱骂。」听完佛陀的开示,两位尊者更对因缘果报的道理深信不疑。

佛法中常云:「未成佛道,先结人缘。」要想拥有光明顺遂的前途,就要靠平时广结善缘,具足善因善缘,则作任何事情都容易成就。

佛教经典故事(32):

十一世牛

因果实录上记载:河南省归德地方的医师尹某,好吃牛肉,每到病人家中诊病,请他吃饭时,若见桌上没有牛肉,便以为不够诚意,就会抱怨不吃而去。有一天突然死去,神识到了冥罕,遇见同里杀牛屠夫,跪在堂下,正理解阎罗王的审问。屠夫见医师尹某来到,便指着说:他不吃,我不杀。尹某跪在地上,对答说:他不杀,我不吃双方为了卸责,争辩不止。阎罗王听了,大怒说:牛竭力劳苦,代人耕田,养活人命,你们不但不知感恩,竟然忍心杀它吃它。至于吃牛肉与杀害牛命,罪孽相等,你们明白多吃必然多杀,少吃便少杀,不吃便不杀,互相关连的道理吗杀牛者心地残忍,手段毒辣,即刻罚入地狱受报。尹某在阳世好吃牛肉,而且以前误用药物,杀死十一人,罚你十一世为牛,以偿十一条人命。此段事迹,是湖北省孝感县杜嗣麟先生,神识入冥间所见。

佛教经典故事(33):

饷即瘗(yi)之

戒牛录上记载:宣城庚本淑的祖父辈,都遵守不吃牛肉,已经很久了。有一次,庚本淑生病,服用医师开的药方,用牛脑作引子。又以前有人赠送牛肉,庚本淑自己虽然不吃,却给仆人吃,自以为这样就没有罪过。有一天,庚本淑梦见头戴冠帽,身穿赤色朝服的神,呵斥他说:你是吃牛肉的人吗?身体竟如此腥臭难闻?庚要淑回答说:我并没有吃牛肉。神既命随从官司吏检阅善恶簿,之后说:你虽然未吃牛肉,但因病破了戒。面且送牛肉给仆人吃,由于这个罪过,应当夺减你的阳寿,姑念你尚有反悔之心,你若能劝百家不吃牛肉,就还回你的寿算。庚本淑不敢回答,心想:世人能信戒不吃牛肉的人很少,怎能劝导百家呢?至于平时若有人赠送牛肉应当怎办?神明白他的心理,便微笑地说:有人赠送牛肉把它理葬就行了。只恐劝导的心不坚定,何必忧虑推选不广呢?庚本淑醒来就将梦中所见经过记载下来,流传劝化世人,戒吃牛肉。

佛教经典故事(34):

蜈蚣听经

明朝穆宗隆庆四年,莲池大师行脚止宿一寺,见人擒捉数条蜈蚣,用竹弓系住头尾,大师怜悯买来放生,但多数已经半死了,只有一条全活,急速逃生而去。之后有一夜,大师正和一位朋友坐谈,壁上忽然出现一条蜈蚣,用木尺从旁边用力敲振,想驱逐它走,竟然不去。大师说:难道以前所放生的就是你吗?你是为谢恩而来的吗?假若是的话,我当为你说法,愿你谛听:'一切有情,唯心所造。心地狠戾的,化作虎狼。心地恶毒的,化作蛇蝎。你若除去毒心,就可解脱这个形体。说罢叫他走,却不用驱逐,就慢慢的从窗外走出去了,朋友在坐,不禁同声叹为希有。

佛教经典故事(35):

放狐脱陷井之灾

从前有一僧人,向来不务修行,却有投机取巧之能。听说中药黄精,能使人长生不老,为了试验是否灵效。便把黄精放在枯井里,然后引诱人陷入井中,再用磨盘盖住井口,被害人在井内急迫惶恐,无计可出时,忽然来了一只仙狐,靠着井,告诉陷井说:请您不必忧虑,我教你方法脱出,我是通晓天道的仙狐,在坟墓里作穴居住,卧在穴下,目光注视穴中,时间久了,便能飞出,这就是仙经上所说的神能飞形的道理,您就一心注视磨盘上的孔洞,时久便能飞出。以前我以前被猎人捕获,承蒙您慈悲赎命救我,因此特来报恩,望您不要忽视。陷井人便照仙狐的方法,经过十多天,果然从井飞出,脱离灾难。僧人大喜,以为这是黄精的功效。

于是自己告别众人,带着黄精入井,吩咐人家,加盖磨盘,不料过了半个月,打开一看,僧人已经饿死在井内。真是可悲可叹!原先僧人不知前人脱离陷井灾难,乃是狐狸为报旧恩特来相救的,这不但说明了因果相报的事实,也正说明了不落实修持的后果。

佛教经典故事(36):

救雀受衔环之报

汉朝杨宝,天性仁慈,年纪才九岁时,有一次在华阴山北,看见一只黄雀被鸱鴞追逐搏伤,坠落地上。又被许多蚂蚁困咬伤口,黄雀痛苦挣扎,杨宝深为怜悯,便把它救回,敷治创伤,留意畜养在竹箱里,又用黄花喂它,等到创伤痊愈,羽毛生长后,就放它飞去。当夜梦见黄衣童子,向杨宝再三拜谢说道:我是西王母使者,在飞往蓬莱仙山途中,遭受伤害,承蒙拯救疗养恩德如今我要回到南海了。说罢,便以白玉环四枚赠送杨宝。继续地说:祝愿你子孙洁白,位登三公,就如同这玉环一样。之后杨宝子孙,杨震、杨秉、杨赐、杨彪四代,果然都位列三公,清风亮节,贵显无比。

佛教经典故事(37):

鱼族送行

宋朝时,诸暨县令潘华,是虔诚佛教徒,修习普贤忏法,仰体上天好生之德,万物和乐之心,严禁地方百姓,不可入江湖捕网鱼类,若有违犯禁令者,一律加以罪刑。因此在潘县令在任期间,江湖水族,得以无惊无忧,自由自在,游乐生存于水中。之后潘县令奉旨,将入朝为官,夜梦江河中数万鱼类,哀号哭泣,说道:长者要离开本地,我辈不免要遭受烹杀了,说罢哭声直上天空。潘县令醒来深觉奇异,便作梦鱼记,叮嘱之后接任的县信,也能保护水族。当

潘县令临行时,江湖水中,忽然发出一阵很大悲号的声音,好像失却了保障,如同丧失父母一般痛切,附近百姓皆亲耳听到,大家无不惊奇感叹。

佛教经典故事(38):

舍巨鳖厨婢愈疾

程氏夫妇平素喜吃鳖肉。有一次偶然买回一只大鳖,吩咐厨婢宰割烹煮,当时夫妇有事暂时外出。厨婢心想:由我亲手宰杀的鳖命,已经不可计数。今日我决定要释放这只大鳖,甘愿挨受鞭打,不忍心再宰杀了。于是偷偷地将鳖放生于池中。主人回来索取鳖肉,厨婢禀告说:刚才不留意,竟被它走失了。主人十分愤怒,执起鞭子狠狠地毒打厨婢,直到气消才罢休,可怜厨婢,遍体鳞伤,始终忍痛不说。之后有一次,厨婢感染瘟疫,发高烧,病得奄奄一息,主人怕她死在屋里,把她抬到池中水阁里,等待命终。当晚,忽然有一动物从池中爬出,身上负有湿泥,在厨婢身上涂敷,使她顿觉凉爽,高烧因而解退,于是疾病痊愈,得以更生。主人惊奇她病得如此沉重,没有吃药,怎能好转,厨婢便将事实经过相告。主人不信,到了晚上,隐藏暗处偷看,果然是从前失踪的那只大鳖来救她。全家惊奇感叹,从此永远不吃鳖肉了。

佛教经典故事(39):

屈师纵鲤增寿

屈师在元屯地方,遇见淦翁捕捉一条赤色鲤鱼,鱼望见屈师,跳踯挣扎,似有求救之意,屈师心中不忍,便将它买来放入河中,让它优游而去。之后梦见龙王邀请他到龙宫中,对他说:先生本来寿命已尽,因救龙子一命,增延福寿十二年。屈师救鲤鱼时年四十八岁,之后寿达六十,子孙满堂,无疾善终。

佛教经典故事(40):

孔愉以救龟封侯

孔愉是晋朝山阳人,本是一名小官。有一次,经过余干亭,见一只龟被人所囚,孔愉心生慈悯,将龟买来放生于河中,龟浮游水面,屡次引颈回头,仰望孔愉,表示无限谢意,然后才没入水中不见了。之后孔愉因讨伐华轶有功,封为余干亭侯。当铸造侯爵官司印时,印上龟纽头部,往后回顾,铸印官司将它融毁,重新铸造,但是融铸了数次,仍旧模型正直,龟纽向后回顾,铸印官司大感奇怪,便将经过情形,报告孔愉。孔愉忽然想起从前放龟,龟屡次回头顾望,这才恍然明白,如今得以封侯,定是放龟功德的善报,于是保留这颗回顾侯印,佩带使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