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是人类历史上又一次伟大的变革。他悄悄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给我们打开了另一扇门,给人们传递信息带来诸多便捷,同时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字和影像资料,可以说她无所不能、无所不包。然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网络文化的发展,一些网络语言亦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让人措手不及。今天便针对网络用语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提到网络用语,不得不先谈便是语言。简单而言,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们进行沟通交流的各种表达符号。人们借助语言保存和传递人类文明的成果。它是人们在社会劳动过程中,适应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需要而产生的。因此,语言的发展、新的语言现象的出现,正是适应人们在实践中的这种需求。但并非所有的新的语言都有其积极意义。目前某些新的语言现象,譬如说网话、广告语,有许多不符合语言规范,是对传统语言文化的一种挑战,说严重些则是对我国源远流长的语言文化的亵渎。
在快速发展的网络时代,巨大的信息量要求网络人际交流迅速快捷,此时,传统语言的表达已不足以将信息转变成最简洁的形式输入输出。于是,作为语言运用的一种,网络语言便在网络时代应运而生,是以因特网为媒介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社会方言的变体。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在网络语言中,它不仅将口语和书面语融合,将地域语言和社会方言融合,而且还将各种无法以汉字便是的情态,以一定的形式在电脑屏幕上表达出来,形成了网络语言特有的形式和风格。
从2008年的“很黄很暴力”、“打酱油”到2009年的“你妹”、“XX才是王道”,从2010年的“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传说”、“你妈喊你回家吃饭”等到2011年的“做人要厚道”、“腐女耽美”,网络用语从开始变风靡整个网络,甚至开始进入真实世界。
从网络语言的产生来看,其具有以下特点:年轻化和文化化。不可否认的是,这些简单又特殊的词语迅速在青年人群中“走红”。由于这些词语通常很新奇,而且很形象的将一件事物表示出来,因此很受众人欢迎,尤其是大受青少年的追捧。另一方面,网络用语之所以能迅速风靡全国,也与我们特殊的文化底蕴有关。五千多年的文化沉淀,造就了特出的文化背景,汉字符号繁多,以语素定型,孤立性强,这就能让我们完成无数种不同的组合,来表达我们的想法和意念,这也是这些词语诞生的一种方式,不光如此,各地的口语、方言也为这些词语的传播提供了基础。与此同时,网络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社会文化特点。很多的流行语都是从反面讽刺对权力、名人、金钱低俗的祟拜,阐述对生活,对社会现象的一种不满,是对内心想法的宣泄。
既然它的产生无可厚非,那么一个新生事物必有其利弊值得我们去剖析。
一方面,它是社会生活的鲜活体现,也是多彩学生生活和学生心理、社会心理的一种折射。对于年轻人来说,网络流行语最大的好处就是让朋友之间的调侃多了点言语,给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而且在我们的校园中,同学们都是网络使用的大客体。网络是学生了解现实、了解生活的重要方式,而网络上常有一些非主流意识得以表达,这些意识往往给人极新鲜的感觉。而同时一些新闻事件,例如 “欺实马”、“躲猫猫”之类,开始出现时没有予以澄清,大家因为好奇就更加关注它。不仅因为它们通俗易懂,而且它们能将生活中很多的东西生动的表现出来,让人耳目一新。一句“我爸是李刚” 反映了社会的种种法与德之外的恶劣现象。从字里行间,让人学会了很多的社会现象,人生百态,笑一笑,却也让人感触良多。久而久之,网络语言成了人内心世界的一种体现,是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
另一方面,这些网络语也有很多不好的方面,错别字和曲解的意思层出不穷,而且这些网络语的侵入,势必会对原本规范的汉语产生一定的冲击。这让我们不得不担心,汉语
的纯洁性会不会被破坏,从小生活在网络世界中的下一代,会不会不再知道标准汉语的概念!
分析了它的利弊,那么我们对于其应该持有怎么样的看法呢。我认为,对新出现的网络用语现象,我们应取的态度是“宽容”。对于新词语,我们应采取宽容态度,在一段时期内不加太多限制,群众用开了,说明它自有其生命力,则我们应予以追认,积极地编入新词典,加以推广。我们对新词语要抱有积极欢迎的态度,我们应承认语言在规范和不规范之间还有一个很开阔活跃的中间地带,必须由时间来考验,由群众来约定俗成,不要过早地宣布某种形式不规范,过去被有些人定为不规范的词语用的人多了,也都成了通用词,这种情况不少。但从另一个角度上看,规范网络信息也是必要的。净化网络环境,逐渐将这些网络语言引入征途,也是我们因该做的。
总而言之,网络语言有利有弊,我们不能一概而论,最好是利用它的好处,避免它的坏处,让我们的网络世界变得丰富多彩。引用网络上的话来说——网络语言虽然也是“浮云”,可还是很“给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