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2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能力检测试卷 含答案

2020-09-29 来源:客趣旅游网
市(区县) 姓名 准考证号 ………密……….…………封…………………线…………………内……..………………不……………………. 准…………………答…. …………题… 2022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能力检测试卷 含答案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反复出现自己不能控制的动作,表现的神经病属于( )。 A.恐惧症 B.焦虑症 C.抑郁症 D.强迫症 2、“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下列德育方法中的( )。 A.陶冶教育 B.榜样示范 C.实际锻炼 D.品德评价 3、教师运用实物与教具进行示范实验,指导学生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是( )。 A、练习法 B、演示法 C、实验法 D、发现法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求课程改革必须体现课程结构的( )。 这也是新课程结构区别于旧有课程结构的三个基本特征。 A、强制性、普及性和统一性 B、统一性、综合性和强制性 C、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D、科学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5、数学课上,马老师有意让学习成绩差的小军回答一个简单的问题,并鼓励了他。这主要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启发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6、《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我国中小学课程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开设的学段是( )。 A、小学一年级至高中 B、小学三年级至高中 C、小学五年级至高中 D、初中一年级至高中

7、校本课程属于( )。 A、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 B、必修课程 C、选修课程 D、隐性课程

8、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倡导的是( )。 A.发现学习理论

B.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C.教学与发张理论 D.范例教学理论

9、贴在教室墙上的课程表也属于一种课程,这种课程属于(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隐性课程 D.显性课程

10、体现家国对学校的统一要求,作为学校为法定基本纲领和重要依据构成的是( )。

A.题型计划 B.课程标准 C.教学大纲 D.教学目标

11、张老师对《匆匆》一课进行教学设计时,将“体会时间的宝贵,并珍惜时间”作为教学目标这一。该目标属于( )。

A.知识性目标 B.过程性目标

C.技能性目标 D.情感性目标

12、在《金色的鱼钩》教学开始时,张老师说:“同学们,前面我们通过学习《七律-长征》一诗,领略了红军的非凡气概,今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红军过草地的艰难困苦”,这种导课方式属于( )。

A.设疑导入 B.温故导入 C.情景导入

第 1 页 共 5 页

D.故事导入

13、构成学校教学系统的基本要素包括教师、学生与( )。

A、教学内容 B、教学方法 C、教学条件 D、教学组织

14、按照美国学者古德莱德的课程理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具体实现的课程属于( )。

A.理想的课程 B.正式的课程 C.领略的课程 D.运作的课程 15、人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体。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既要坚持统一要求,又注重( )。

A 学生自主 B 教师主导 C 教学相长 D 因材施教

16、编写教材的直接依据是( )。

A、课程计划 B、课程目标 C、课程标准 D、课程说明

17、人们常说“三翻六坐八爬叉,十二个月喊爸爸”,这一说法所体现的儿童身儿发展规律是( )。

A.稳定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个体差异性

18、数学课上,马老师有意让学习成绩较差的小军回答一个简单的问题,并鼓励了他。这主要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 启发性原则 B 直观性原则 C 循序渐进原则 D 因材施教原则

19、教育研究主体通过对有意义的教育教学事件的描述与分析,发掘或揭示内隐于日常事件、生活和行为背后的意义、思想或理念的研究方法是( )。

A.经验研究法 B.调查研究法 C.行动研究法 D.叙事研究法

20、在教育研究中,透过单向玻璃进行的隐蔽性观察属于( )。

A.显性观察 B.参与性观察

C.隐性观察 D.非参与性观察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

2、简述影响学生有意注意的因素。

3、简述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沈老师走进教室,发现黑板上有一副嘲弄他的漫画,同学们嬉笑不已,沈老师看后笑着说:“头像画的很逼真,这位画画的同学很有天赋,我为班上有这样的人而感到高兴,建议他多向美术老师请教,充分发挥特长,说不定将来会成为美术家呢。”沈老师停顿一下,接着说:“可是这节课不是美术课,而是作文讲评课,现在我把它擦掉好吗?”沈老师正要去擦,只见一位同学疾步走上讲台,向沈老师深深的鞠了一个躬,然后抢过黑板擦,擦掉了他的“得意之作”。 多年以后,一副赞美老师,反映自己思想转变的美术作品《悟》被选为参加全国美术展的参展作品,作者就是当年在黑板上画漫画的学生。 问题:

(1)评析沈老师对“漫画事件”的处理。

(2)谈谈教师在处理课堂上对突发事件的注意事项。

第 2 页 共 5 页

2、肖老师是五年级的教学老师,为了提高作文批改的反馈效果,他问同学们:“大家喜欢用什么颜色来批改你们的作业?红色代表火焰,热烈,紫色代表富贵、权利,蓝色代表大海、和平,绿色代表希望、生命。”同学们几乎异口同声的说:“我们喜欢绿色!老师,您用绿色给我们批改作业吧!”“好,就这么定了,那么在作业批改中,你们喜不喜欢打X”“不喜欢!”从那以后,肖老师一直坚持用绿色批改作业,且不用’X’,改用’?’和批语,这一绿色批改起了不小的激励作用,同学们非常喜欢他批改的作业,不仅纠错能力得到了加强,学习成绩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问题:

(1)请对肖老师的做法做出评析 (2)谈谈教师批改昨夜的基本要求

五、教学设计(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40分,共40分)

1、怎样设计研究方案?

第 3 页 共 5 页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D 2、A 3、C 4、C

5、[答案]D

[解析]因材施教原贝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题干中“老师在课堂上有意让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回答了一个简单的问题”是根据成绩较差同学的情况进行有差别的教学,遵循了因材施教原则。故正确答案为D。 6、B 7、A 8、C

9、【解析】C。课程表本身是一种“隐蔽的课程”,它向学生传递着一些社会所需要的观念。 10、A

11、【解析】D。体会时间的珍贵,并懂的珍惜时间属于情感性目标。 12、B 13、A 14、D 15、D 16、C 17、B 18、D

19、【解析】D。 题目是叙事研究的定义。

20、【解析】C。隐蔽观察是指被调査者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被观察和记录。研究者透过单向玻璃进行隐蔽性观察时,被观察者就沒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被观察和记录。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答案如下: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1)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超越单一的教室空间,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培养社会服务意识、增强公民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

(3)劳动与技术教育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 (4)信息技术教育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学习领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为特征的基本学习领域之一。

除上述指定领域以外,综合实践活动还包括大量非指定领域,如: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学生同伴间的交往活动、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健康活动等等,这些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定领域相结合,也可以单独开设,但课程目标的指向是一致的。 2、答案如下:

(1)对注意目的与任务的依从性。随意注意是一种有预定目的的注意。目的越明确、越具体,随意注意越易于引起和维持。

(2)对兴趣的依从性。生动有趣的事物容易引起随意注意。对活动结果的间接兴趣能够维持人们稳定而集中的注意。

(3)对活动组织的依从性。随意注意的引起和维持还和活动是否正确组织有关。有些人养成了良好的工作习惯和生活习惯,起居饮食很有规律。这样,在规定的工作时间内,他能全神贯注地工作。把智力活动与某些外部活动结合起来,也有利于注意的维持。

(4)对过去经验的依从性。随意注意受到过去知识经验的制约。一方面,人们对自己所熟悉的事物和活动,可以自动地进行加工和操作,无需特别集中的注意;另一方面,人们想要在活动中维持自己的注意,又和他们的知识经验有一定关系。

(5)对人格的依从性。具有顽强、坚毅性格特点的人,比较容易使自己的注意服从于当前的目的与任务;相反,意志薄弱、害怕困难的人,不可能有良好的随意注意。 3、答案如下: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答案如下:

1.沈老师的处理方式很恰当。 第一,沈老师做到了长善救失。虽然是学生的恶作剧,但是沈老师还是能看到学生的山观点,并进行了赞扬,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第二,教师运用了期望效应。罗森塔尔的实验对教师的启发表明,教师如果对学生有期待,并能鼓励指导学生,学生就会取得很大的成就。

第三,教师注重教学的教育性原则,在教学中能够从思想品德方面给与学生一定的启发,能

第 4 页 共 5 页

够做到学生的自我感悟。

2.教师处理课堂问题行为的具体策略,根据实践经验的总结,一般可概括为以下几种: 1.忽略小而且转瞬即逝的问题行为。 2.非言语警示或停顿。 3.适时表扬正确行为。 4.言语提醒、反复提醒。 5.直接提问。

6.执行结果,注意慎用批评与惩罚。 2、答案如下:

肖老师的做法体现了新课改的学生观、教学观、教师观,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值得赞赏。 (1)从学生观的角度来说,体现了新课改“学生是独立意义的人”,“学生是发展的人”的学生观。

“学生是独立意义的人”主要体现在:一是学生独立于教师头脑之外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二是学生是权责的主体,三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肖老师让学生自己选择作业批改的颜色,尊重了学生的意见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发展的人”主要体现在:一是学生是发展的人,二是学生处于发展过程中,三是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肖老师巧妙的用“?”这一具有发展性思维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评价。 (2)从教学观的角度来说,体现了新课改的“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观。

(3)从教师观的角度来说,体现了新课改的“教师是学生的促进者和引导者”的教师观

五、教学设计(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40分,共40分)

1、答案如下:

设计研究方案,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确定研究类型和方法。研究者要根据研究目的和课题内容的性质,确定研究的类型,如基础性研究、应用性研究、定性研究、定量研究等。教育研究的具体方法也很多,如历史法、调查法、比较法、实验法等,研究者需要根据课题的类型确定采用哪一种或哪些研究方法。 (2)选择研究对象。为了揭示教育现象与过程的发展规律,选取的研究对象必须具有典型意义。在研究对象的全体数量很大的情况下,必须通过科学的方法选取有代表性的研究样本。 (3)分析研究变量。一个具体的研究课题,往往涉及多个变量及其相互关系,即多因多果。 因此,在设计研究方案时,研究者必须依据研究目的,详细列出研究所涉及的所有变量,分析其中的关系状态,确定和选择研究过程中需要关注的变量。

(4)形成研究方案。要对研究的各项主要工作进行合理的安排。研究方案的形成,标志着研究方案的设计基本结束。

第 5 页 共 5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