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天津市蓟县出头岭镇 李雪健)
中国的诗词绚烂多彩,它们像耀眼的明星,汇聚成一道美丽的银河。它们或词句优美,或寓意深刻,或借物抒情,或怀古伤今。曾几何时,我也想成为一颗明星,但只能望诗兴叹,感叹它的神奇,享受它的快乐。
一、 古诗词中的月
作品:《静夜思》 作者:李白 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作品:《水调歌头》 作者:苏轼 诗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作品:《月夜忆舍弟》 作者:杜甫 诗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我喜欢古诗词,不知为何,它总吸引着我,使我痴迷,使我神往。关于月的诗词,最早的莫过于《静夜思》了,至今我还怀念着童年教室里传出稚嫩的童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那时我们并不理解诗句的含义,还会天真的问:“李老师为什么要思故乡呀?这么好的月色他为什么不出来玩呀?”老师听了总会哈哈大笑,摇摇头,或者叹息一声:“唉,你不懂。”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开始理解,随着外出的增多,我也深有体会。唉,我也开始低头思故乡了。每当我在美丽的月夜,仰望广寒,浮想美丽的嫦娥,我的心里便隐约有一些酸楚,于是便想到了《水调歌头》。最先了解这首词是从王菲的歌中开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轻轻的歌声传入我的耳中,而使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最后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难道这不是每一个游子的心声吗?这不正是每一个在外漂游、在外流浪的人的愿望吗?每当独自在外时,我便在心里默默的祝福远方的亲人。在初中的课文中学到了杜甫的这句诗,但由于“用功过度”,却已经忘记了。“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这似乎很难理解,前一句还好说,大概是说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白露。但为什么故乡的月亮格外明亮呢?我不禁嘲笑诗人的“愚昧”。可后来有一次,当我外出回家后,“解衣欲睡,月色入户”便欣然起行了,看到故乡的明月,我理解了,这是作者的乡愁呀!有人说:外国的月亮圆。原来真正圆的是故乡的呀。我喜欢古诗词中的月,也许是因为它寄托了诗人这样或那样的愁思,也许明亮的月儿也在感动着我,让我享受它的快乐。古诗词中的月,多么静谧,多么神奇!
二、 古诗词中的愁
八月十五,月圆之夜,望着明亮的月,心中不免有些忧愁,下面便说一说古诗词中的愁吧。
诗句一: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诗句二: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 诗句三: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
我最欣赏的词人便是李煜,也许源于他传奇的人生,也许因为我和他同姓。这位南唐后主,在政治上虽不得意,最终亡了国但却成了词中之帝。唉,真是造化弄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把“愁”比作“一江春水”,形象奇妙的写出了“愁”之多,“愁”之绵绵不绝。这“一江春水”,饱含了几多感慨,几多辛酸。“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作者在亡国之后怀念故国,思考人生,其中的感情便不言而喻了。“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的感情似乎与李煜有所不同吧,除了亡国之痛,更多了一份对亲人的思念,这种家国之思就像千斤巨石般沉重,固然是那舴艋舟载不动的,但不知那豪华巨轮“泰坦尼克号”能否载起这不尽的忧愁呢?“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用白发比愁,似乎更生动,更贴近我们自身。我曾学过他这样一
句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像十个庐山瀑布一样长的白发,包含了多少忧愁与失望。以古为镜,可知兴亡;以愁为鉴,我会得到快乐。研究的虽是愁,但得到的是快乐。
中国古代诗词丰富多彩,我陶醉其中,享受其中的快乐。也许有一天我会成为它们的主人,传递下一份快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