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常春藤英语创办人赖世雄教授
害怕英文的人喜欢上英文
“学英语没有捷径,勤查字典,让嘴巴忙碌起来,每个人只要能够做到这些,谁都能学好英语。”
“学语言跟天赋没有关系。能学会中文,怎么就学不会比中文简单得多的英文呢?”
不用功就像赖家老大一样
小时候,赖世雄家境不宽裕,他经常帮父亲卖面、送面、洗碗,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读书,再加上无人督导,功课也不出色,而有些自卑。高中时,赖世雄参加学校的爵士乐团,有一段时间下功夫学英文,目的是唱热门歌曲,但是学不精,学三个单词忘两个。看不懂音标,每个生词都标上注音符号。“反正我又不是美国人,学那么像有什么用?” 这是赖世雄经常安慰自己的一句话。大学联考,英语只考了7分,考大学失利后,赖世雄转考政治作战学校新闻系,爱玩的他,每天只盼着过周末,从不为自己的前途发愁。邻居教育孩子的时候常会说:“不用功就像赖家老大一样。”父亲对于孩子不思上进,感到很痛心,却也无可奈何。
军校对学术不是很注重,每天有艰苦繁重的训练任务,有一位学长对他说,当你在这么一个枯燥的环境中,你从早到晚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读书,那么艰苦的训练和磨练就成为正餐之外的小点心。听了这句话,他受了启发。“我当时一心想要当新闻记者,买了很多书,本来只是想试试看,结果开始学习以后,就有一个理想在我眼前招手,我就想四年以后说不定我能考取专业的新闻人员的执照,会很有前途。”
“不可救药”地爱上了英语
赖世雄爱上英语,是在军校一年级。有一天,美国西点军校师生来访,班上没有一个学生敢与对
方接触,对方讲什么,也无人答腔,气氛尴尬极了。突然有位曹姓同学,以流利的英语跟对方谈论起来,态度之从容,让赖世雄佩服得五体投地,那一刻,贪玩的他突然开窍了,他下定决心要把英文学好。
他央求曹同学教他英文,对方一口答应,从此,赖世雄没有一天离开英文。其实赖世雄跟一般人一样,记性也不好,背了几遍还是会弄错,文法更是一窍不通,但是他不怕失败,每天不停地磨,他并以“不要脸”来形容自己学英文的精神。原来,学校附近有一所美国教会,每个星期日早上,赖世雄一定准时出现在查经班,他不在乎别人异样的眼光,随时抓住机会跟牧师对话;下午他又转到天母——早年美军居住的地方,挨家挨户敲老外的大门,免费替人家洗车,代价是主人用英语跟他聊天。
刚开始,赖世雄跟着同学到教会,从会话开始练习,但由于基础实在太差,单词听不懂几个,学习速度远不及预期。后来,赖世雄自己领悟到,我们自己学母语的时候,就是从“牙牙学语”开始。他开始从最基础的发音开始学起,“把自己退化成婴儿,就像学汉语拼音一样,这些符号搞得清清楚楚,将来发音才能字正腔圆。”短短三个月,他每天只学两到三个音标,用大的胶片反复播放,要求自己不用成人的思维来学习,不去理解,只是模仿,只是重复。三个月以后,他拿着字典就可以流利地读了,并且同学们惊奇地发现他的发音与众不同,更像外国人在说话。学会发音之后,他开始学会话,虽然身边很多同学会去报培训班,但他觉得读培训班,要经过坐车的劳顿,还要花钱,而且一个教室二三十个人,轮到自己讲话的机会很少。他就决定自学。他买了一本《中美五周会话》,从最简单的会话开始学。他把音标查完,就慢慢念,念熟以后,他就把会话丢掉,自己扮演两个角色,从早演到晚,不断地加自己的词,“乱扯乱讲”,活化会话内容。碰到外国人的时候,他发现自己居然听得懂他们的一点对话。之后,他开始大量看文章,查完字典,就念出来,念很多遍之后把文章丢掉,用英文讲出来,讲到三更半夜,这培养了他以后能长时间说英文的能力。他用声音来记单词,而且因为勤查字典(四年读破六本字典),阅读文章的时候往往能知道后面的词是什么,有什么含义,这让他很兴奋。大三以后,赖世雄开始接触电台、办英文报纸、担任外文社社长,四年的大学生活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就是“忙”。
在当时就开始每天念15-16个小时英文,每天晚上2点或3点才睡觉的赖世雄承认,刚开始实在相当辛苦,但因为他不急,一篇读者文摘的文章是一段一段慢慢念,相关的单词、词组、句型、文法,“祖宗八代都把他搞清楚”,逐步增强听说读写的能力。
后来,赖世雄总结自己当年的学习方法:第一个是善于利用零星的时间。“Make full use of every sigle unit of time”,你要把所有可能的一分一秒的零星时间都要利用。第二个少就是多,慢就是快。“Less is more, slow is fast”,很多人想把英文讲得流利,但是他忘了他还是婴儿,他的程度可能只是一两岁走路的小朋友,他想马上讲成年人的话,那是不可能的。第三个是持之以恒。“Never give up”,不放弃,持之以恒。只是三分钟热度的话,很难学成。(本博备注:前述三点乃是成功语言学习的秘诀。其中提到的“LESS IS MORE, SLOW IS FAST”,不也正是成功投资的不二之法吗!?)
传播英语的使者
军校的学生有学习开车的机会,赖世雄就到地处南方一个小镇的中原大学学习开车。过了没多久,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他拿一个收音机收听现场直播的报道,并坐在院子里做翻译,有三四百个同学做听众。“虽然我翻译得并不是特别好,但我看到同学很依赖我的样子,所以蛮有成就感,我就想以后可以教书。刚好该大学理工学院的教工有个小女孩,对我说:‘大哥哥,教我英文好不好?’我就爽快地答应了,教她和她弟弟,他们很高兴。虽然是免费的,但当时感觉当老师很好,于是我就在心里种下了以后要教书的想法。”
大一的时候这个被女生忽视的男孩子,大三以后,就得到了不少小女生的青睐,这让原本自卑的他喜出望外,但是他告诉自己不能分心,不能谈恋爱。“因为埃及的马,眼睛看前面,两边都有眼罩罩住,怕他分心,不然的话坐马车的人就会很危险。所以,我就忍住没有谈恋爱,而是把全部精力放在学习英语上。”(本博备注:赖老师令人敬佩的专注精神,也是每一个成功投资者必备的。)
毕业以后,他偶然遇到一个小女孩,让他觉得她很善良,有一种想要保护她的愿望,很快,他们就结婚了。刚结婚的时候很穷,他就去台北士林一个叫中美英文培训中心的补习班去做兼职的老师。面试的时候,他因为太过紧张而干呕,正式登台的时候,也双腿发抖。最终,赖世雄战胜了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英语教师。
后来,担任了常青藤英语杂志社的社长兼总编,并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作了长达12年的教学节
目,培养了很多忠实听众。他去地方演讲的时候,那些听过他节目的老人、孩子,热情地拥抱他,还不停地流眼泪。对于他本人,有怎样的收获呢?“能够用深入浅出的方式,让很多害怕英文的人,喜欢上英文,对我来说,是最大的收获。我现在出版方面投入了更多的精力,上海方面的出版社希望我能够推出高考指导方面的书,出版工作很繁忙,不过,我是不会退休的,能把我小小的知识传播给年轻人尤其是身处西部地区、偏远地区的那些竞争公平性相对较差的地方的年轻人,对我来说是非常幸福的一件事。现在从事广播教学的时间比较少,不过也不排除如果有机会,我会从事相关工作。”
16个小时之外的生活
如今,赖世雄教授差不多每天工作16个小时,多的时候会达到18个小时。公司的人都说,他不是人,是神。“我不是的。我喜欢我做的事情,我桌子上是很凌乱的,整天埋在书堆里面,我能学到东西。”工作压力如此之大,怎么样排解呢?他很喜欢听音乐,wddv这个电台24小时播他最喜欢的英文老歌,另外,他自己收集很多CD,有空的时候他就听听。他还喜欢摄影,到深山里面去,捕捉不一样的灵感。含饴弄孙的生活,是他的满足。“我喜欢孙女儿和小孙子在他的身上爬来爬去,看他们发呆两个小时,我都不厌倦。”
有一次,孙女拿到英语课外书,看到插图不仅眉开眼笑:“好好看哦”,可是,不久就嘟起了小嘴,来找爷爷,看着孙女愁眉不展的样子,赖世雄有些心疼。他发现,这本进口的英语读物上面,小小的故事里既有过去时、过去完成时,又有现在进行时、现在完成时,太复杂了,难怪孙女要皱眉头。于是,他打算用很单纯的时态,全部都是简单的独立句,来编一套教材。他跟外国人一起合作,编出了《赖爷爷亲子故事》,一共有十五本书。五本书学完之后,接下来的五本开始有过去时,最后五本开始有正常的时态,全部学完,就能达到小学六年级应该达到的程度。孙女喜欢上了学英语,而这本书一出来,就得到了家长的追捧,在台湾一直很畅销。
最有成就感的三件事
自从学英语以来,赖世雄最有成就感的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在上大学的时候。那时,学校偶尔会有外宾来,通常找人来做翻译的时候,那么多学生,没有人敢讲,赖世雄敢讲,当场作交替翻译,因为他那时还做不了同声传译。当他做完翻译,外宾向我翘起大拇指的时候,他感觉自己非常神气。“更重要的是我们学校有女生,很多女生说一年级看不出来怎么样的人,结果到了三年级很棒。我本来是很自卑的人,没想到受大家肯定,心里美滋滋的。”后来赖世雄常常对年轻朋友讲,不要因为自己的外形抱怨父母,你好好读书,争气,这样无论是找男女朋友也好,还是做事也好,都能让人刮目相看。
第二件是一次应聘的经历。台湾有中国网络公司,相当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待遇非常高,英文考试的时候有400多人,包括外语系的系主任,还有从事外语工作多年的人。考试的第一关是上机器,让你在无准备的情况下,读《Time》杂志的一篇文章,结果刷掉了200人;第二关是笔试,第三关是口试,我居然得了第一。那时我很年轻,那对我是莫大的鼓舞,我发现学语言并不是一定要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只要把每一个字词都搞懂,学习得法,那么很容易在这方面做得跟别人不一样。我自己并没有天赋,但我觉得我这几年的学习效果还不错。
等我年纪稍长的时候,还有得意的事情。我是广西壮族人,老家在广西横县。我在做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做英文教学节目的时候,我就知道很多像广西这样的偏远地区,还有很多想上进的朋友在听我的节目。能够利用我小小的经验让他们得到感动,能继续向上走,我就很满足,很快乐。有一次,当听我在广播里说到,学语言跟天赋没有关系,可以怎么怎么学的时候,大连王兴宁小朋友的爸爸带着浓厚的山东腔就跟女儿说:“闺女,从明天起我要好好学英文,跟赖爷爷一起学。”父子俩甚至用英文吵架,蹦出“you pig”这样的句子,当然也不是真正的吵架,而是为了好玩,营造说英文的环境。7个半月后,ABC都不会的王兴宁小朋友,参加共青团中央举办的全国英文演讲比赛,得了少儿组特等奖。父亲看到女儿这么争气很高兴,他甚至用这种方式来办学。
记者:现在很多电视广播节目,面向的都是低起点或者零基础人群,那么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上班族,应该怎样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呢?
赖世雄:首先来说说为什么很多节目都是面向低起点人群。因为我们英语学习的人群呈金字塔型结
构,底层学习的人永远是最多的,出于商业利益的考量,要在电视做节目,需要有企业支付广告费或者购买时间段,电视台不得不把节目的受众范围拉大,因此,这样的学生永远是他们进行语言科普教学的特定对象。当然,基础水平的英语教学内容简单,比较好教,但是如果发音不准,或者教学方法掌握不好,就容易误人子弟,所以门槛既低也高。
中国人通常比较害羞,不敢讲话,因此,接受过大学教育的,或者在职进修的人,他们想学的通常就是口语。针对这些学生,不要以为会话就可以开口,不妨采用我的方法,自我学习。要尽量多读文章,然后用简单的英文来讲。一遍讲不好,就讲第二遍,第三遍,这样反复多次,最后一定是朗朗上口的。到处都有英文素材,所有的文章,你念到很熟,发音一定会很棒。具体可以归结为诠释法、翻译法和描述法。
第一,诠释法。不断诠释,可以用大量的辞藻,你学过的,不断运用它们在你的嘴巴,这样你就找到了交替翻译或者同声传译的门槛。第二,用翻译法。学校老师校长致辞的时候,你私底下把它翻译成中文。你可能只能讲很慢,老师讲八句,你只能翻译前两句,没关系。甚至拿着报纸也可以翻译。第三,描述法。把你身处的周围环境或者某些场面用英文描述出来。比如你到了英语角,你就可以描述一下你看到的情况、你想到的情况。
记者:提高职场英语,您可否推荐一下教材?
赖世雄:职场英语的教材,市面上已经很多了。不过,英语不是中国人发明的,是老外发明的,所以,要学英语,最好能使用原汁原味的教材。目前在网上可以看到很多,比如朗文教材。作为一个知识分子,我学英语花最少的钱,比如《China Daily》就是很好的报纸,可能有人会觉得这里面有中式英语,其实报纸在出版之前,报社都有老外做顺笔的。报纸上每期都有外电、社论、包括艺术类的内容,买一份就够了,看一年,单词都查完,从头看到尾,就够了。任何基本的用语、谈商业的、外交的、军事的、生活的、音乐的,常用辞藻全部在内,好好念完,然后用英文诠释里面的内容,那时,不光是让你学了好多单词,而且因为你勤查字典,知道了很多周边的用法,更重要的是,你在同外国人讲话的时候,随便谈一个东西,刚好你从报纸上多少知道一些。无形之中,将来你练习听力部分,就会高人一等。我常
常讲,看英文报纸是最好的素材,对于那些大学毕业的人,打算要深造的人来说,尤其是如此。
记者:对于大学生,您有怎样的建议?
赖世雄:以台湾大学生为例,首先他们的英文水平较低。因此,在踏入社会之前,必须要把两个东西做好,一个是你的专业,比如你学医学技术的,在器材方面你钻研很深,第二个你必须把语言搞好。阅读当然很重要,但是口语表达也很重要。现在台湾和大陆,从目前的走势看,将来都会走向日本的英语教育模式。现在在日本,他们有一种考试,叫托业考试(TOFIC)。目前,大陆有10万人考,台湾已经逼近15万了。它和托福不同,考语法和听力方面的能力,将来会加上口语,但是它不会很刁钻。现在在日本,他已经取代了政府主办的日本的全民英检,所以将来大学生在毕业之前,就必须在听说读写方面能力要加强,尤其是说的能力。将来你在面试的时候,对方觉得你对自己的专业很精通,并且能够用英文侃侃而谈,找工作就不成问题。大陆学生的英文水平,区域间存在较大差距,城市的学生英语水平较高,而落后乡村的学生英文水平就差一些。台湾的大学生,虽然英文水平不像大陆学生那样有明显的差距,但英文水平整体较低,而且逐年下跌。第二,抗压性比较弱。或许是因为曾经享有过经济的发展,家庭照顾比较好的缘故,压力比较不会承受,这是台湾大学生目前比较普遍存在的状况。第三,求职危机意识不浓。因为物质比较丰富,玩的地方比较多,KTV 、游戏等,求职的危机意识并不浓厚,所以在求职的时候碰壁,也已经来不及了。当然,名牌大学生是例外的。
如果大学生能从这几个方面早有意识,早动手,就会有利于今后的求职,这也是为什么高校请
我去演讲的原因。我将自己的经历跟大学生分享,希望他们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启发。我常常讲,你也许现在失业了,没关系,你现在开始先把你的英文能力先打造好,比如很多企业认定托业成绩,990满分,你通过700分以上,人家会觉得至少你大学没有白读。当然最好是能考到八九百分以上。当然,这种分数的标准认定很难,不像新托福和旧托福认定的标准。比如说,旧托福,你要到研究所至少要550分以上,你能考到600分以上,650,那是最棒的。新托福,120分的话,你能考到100分,那就不得了了。
最低的幽谷也有通往山顶的路
在苦练英语的最初阶段,赖世雄也曾遇到挫折。在跟着唱片和教材练习口语两个星期后,他曾跟随同学曹近曦前往附近一所学校旁听美籍牧师讲解圣经。课上,牧师让每个学生念一段圣经。“在座的学生都能顺畅地朗诵。只有我几乎无法读完一个整句。满眼的生词和生疏的语法结构让我很茫然。最后,在曹近曦的帮助下,我才勉强结结巴巴地念完了一段。此时,尴尬还未结束。讲课中,不知牧师说了什么,只引得同学哄堂大笑,我也跟着笑了起来。这时,牧师毫不客气地问我笑什么。我却回答不出,当时,我只想找个地缝钻进去。”赖世雄回忆道。
在矫正发音的同时,赖世雄还尝试着阅读原版《读者文摘》。起初,为了弄懂文章中每个生词的意思,他常常花费大量时间翻阅词典,阅读效率很低。经过近一个月的摸索,赖世雄逐渐改变了低效的阅读习惯,将通读文章获取信息视作首要目标,并且有意识地学习文章的谋篇布局,在完成这一步骤后,才进入精读阶段,扫除生词、句句攻破。
《读者文摘》不仅是赖世雄锻炼阅读能力的材料,也是他练习口语表达的素材。完成精读步骤后,赖世雄便开始尝试“调动”已掌握的和新学的词汇复述文章内容。刚开始时,赖世雄不是找不到合适的词语表达;就是顾了表达而忽视了语法规则。通常,他要在阅读文章近20遍后,才能勉强完成复述,语言不仅带有强烈的中文表达的烙印,词汇的运用也很不地道。尽管困难重重,赖世雄并未灰心。他告诉自己,在最初阶段,要想说出准确而且地道的英文几乎是种妄想,能开口说英语才是关键的第一步。
每逢周一,军校都要召开例行晨会。对大部分学生来说,顶着烈日,站着军姿,听着台上领导的讲话,是每周必经的痛苦过程。然而,赖世雄却有“化痛苦为快乐”的能力。在他看来,校长的讲话就是练习翻译的好素材,晨会是练习口译的好时机。台上领导每说一句,赖世雄便琢磨着如何翻译,遇到难翻的词组便记下,等晨会结束立刻回教室查阅汉英词典。除了《读者文摘》,赖世雄还时常翻阅台湾当地的英文报纸。大二时,尽管英语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要在一天内消化报纸中所有的文章对赖世雄来说仍是一大挑战。在读报的最初阶段,他常选择少量自己感兴趣的新闻,用笔圈出,逐段学习。尽管有时每天只能消化一、两篇文章,他也并不急于求成,学习力求稳扎稳打。经过一年的坚持,到了大三下学期,赖世雄已可以每天阅读一个整版的文章了。
不仅仅是阅读英文报纸,赖世雄还在大三时参与了新闻系英文系报《先锋报》的新闻采写和编辑工作。系报的新闻主要由学校所在地的地区新闻和校园活动新闻构成,前者主要是编译稿,而校园新闻则由编辑小组采写。由于白天课时紧,赖世雄只得见缝插针进行采访,利用晚间写稿。每周六8点前,他都要与曹近曦赶往当地一家英文报社,借用其打字机打稿,并等待报纸印刷。大四时,为了在军校营造英语学习的气氛,赖世雄还倡议创立了外文社和会话班,召集爱好英语的同学一道分享学习经验。
自从迷恋上英语之后,为了获得“实践”的机会,赖世雄常做出一些“荒唐可笑”之举,其中之一便是免费为老外洗车,练习口语。原来,距离政战大学不远,有个名为天母的地区,那里居住着大量美军家属,由于家家户户几乎都有汽车,当地的洗车生意很旺。于是,赖世雄决定通过提供免费洗车服务换得与老外交流的机会。在实施洗车计划的头两周,当地住户让他连吃“闭门羹”,对他的“奇怪举动”不予理睬,直到第三周才有一个美国军官开门接待了他。进了屋,赖世雄便换上“工作服”,拿出抹布和清洗剂利索地擦洗汽车,一边主动与美国房主攀谈起来。他们就这样随意地聊天,想到什么说什么。除了家长里短,他们有时还交流阅读《读者文摘》的心得。除了洗车,赖世雄还常“想尽办法”与当地美军搭话,有时故意轻撞一下对方,说声“Excuse me.”,借机与对方交流。为了练习刚学的单词,有时他还索性“无俚头”地“制造话题”。一次,在台北火车站附近,他见一个美国士兵斜靠墙站着,忽便想起刚学过的单词lean,于是,他上前向对方说了句:“Don’t lean against the wall.”结果,那士兵立刻挺直了腰板,还向赖世雄再三道歉。
金门苦读 赴美求学
1969年6月,从军校毕业后,赖世雄即被分配到陆军步校进行为期三个月的集训。在这段时间里,他仍不忘每天温习英语。白天训练时,他将英文报纸和从词典里撕下的几页单词表藏在钢盔里,利用休息时间阅读背诵。每逢周日,他必去学校附近的教堂旁听老外主持的查经班。9月,赖世雄前往金门服役。白天,他带着排里的士兵打坑道,到了晚上六点宵禁时,他便回到房间,就着一盏煤油灯读英文书籍。带去的书读完了,赖世雄便想方设法托政战大学的学弟学妹们从台北收集英文报纸和《读者文摘》寄至金门。
1972年9月,赖世雄申请报考军队为培养翻译官创办的外语培训学校,最终,以第一名的成绩从200多名应考者中脱颖而出,与其他29名士兵成为新一期培训班的学员。在外语学校培训的近三年时间里,赖世雄“如鱼得水”,逐渐崭露头角。能每天沉浸在英语的世界里,和同样热爱英文的同事一道学习对于他来说是件“十分享受”的事。“为了创造语言环境,班里还曾规定同学见面只能说英文,半年下来竟无一人犯规。”赖世雄说。
1975年从外语培训学校毕业之后,成绩突出的赖世雄即被安排留校任教。不久,凭借在校的优异成绩和几乎满分的托福分数,他获得了公派留学美国的机会,申请攻读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大众传播专业。在留美前,即将结束学业的赖世雄曾无意间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招聘英文电台广播员的广告。对于他这样一个喜好英文又接受过新闻专业学习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份理想的工作。赖世雄毫不犹豫地报了名,跃跃欲试,想借此证明自己的实力。
考试当天,大约有400多人应考,其中不乏实力相当的高手,有英语专业的硕士生、外交官的子弟,甚至还有大学英文系的系主任。即便是强手如林,赖世雄依然十分镇定。他顺利通过了试音和笔试阶段,同其他6名胜出者一同进入最后一关:面试。由于前两项考试排名第一,赖世雄被安排在第一个接受面试。因为平日经常与老外交流,当面对三个外国主考官时,他气定神闲,从容应对。在回答对方的第一个问题时,其中一位考官忽然面露惊喜的神色,对另外两位说道:“就是他,我们要找的人就是他。”接着,他上前拉着赖世雄的手走出门外,向场外候考的考生说道:“我很高兴,一开始面试就找到了我们需要的播音员,就是这位先生。我们决定不再面试了,大家请回吧。”原来,在试音考试阶段,每位考生的现场表现都被录了音。赖世雄娴熟的英文表达和富有质感的嗓音曾给这位老外留下深刻的印象。
最终,电台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每月15000元的月薪还是没能让赖世雄改变出国深造的想法。1976年3月,他告别了父母和妻儿,登上华航的班机,飘洋过海,来到密西西比河畔开始了两年留学生活。
在美国,除了研修传播学的硕士课程,赖世雄还申请攻读学校英语教学专业的硕士学位。在美学习期间,除了听课,他的大部分时间基本都在图书馆里度过。每次课堂讨论前,他总要翻阅大量文献,待讨论时总是能提出独到的见解;课上,如遇不解之处便记下,课后及时向教授请教。
涉足出版 蜚声大陆
1978年,怀揣着双硕士学位证书,赖世雄回到台湾,继续在外语培训学校任教。1980年由于客观原因,赖世雄结束了10年军旅生活,正式退伍。退伍后,赖世雄曾在台湾的一些语言培训机构执教大专英语班和托福班,其生动幽默的讲课风格很快便让他成为学生眼中的明星老师。在培训学校授课的同时,他还曾在当地双语杂志担任翻译工作,并应邀为在台举行的大型活动如亚太影展担任现场口译。
1987年,台湾汉声电台计划在晚间12点半开播一档英语教学节目。在一位朋友的引荐下,赖世雄成为了这档口语教学节目的制作人和主播。节目开播不到一个月,赖世雄生动诙谐的讲解和地道的美式发音便为他赢得了很多听众。为了配合节目的播出,赖世雄还创办了《常春藤解析英语》广播月刊杂志。同时,与杂志同名的常春藤解析英语杂志社也应运而生。随着节目收听率的不断升高,杂志的印量也由最初的2000份上升至一万。1993年杂志社又推出了《常春藤生活英语》杂志,在普及英语知识的同时,兼带教授托福应考技巧,深受大学生读者欢迎。几乎在每一期刊物中,赖世雄都会摘选国外报刊的英语新闻作为教学内容。在广播节目中,他也常对时下流行的新闻词汇进行介绍,让学生从新闻中学英语,从英语中了解时事。除了在电台主持教学节目之外,赖世雄还常应台湾大专院校的邀请与当地学子分享学习经验。
赖世雄独特的教学方式不仅为其赢得广大的台湾听众,也引起了大陆广播界的关注。1993年获国台办准许,他的教学节目得以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迄今,他已制作并主持了初级美国英语教程、中级美国英语课程、怀念抒情西洋老歌、星期日广播英语(高级美国英语课程)、及“赖世雄教你轻松学英语”等节目,与之配套的教材也相继问世。除了通过节目传播学习方法,赖世雄还常赴北京、大连、长春等地演讲,2003年,赖世雄在《中国图书商报》“英语学习风云人物”评选活动中排名第五。
为了与更多学习者分享学习经验,2003年,赖世雄在台湾出版了自传性励志书《我把English献给你》。书中写道:“因为苦练英文,我的人生才有了转败为胜的机会……午夜梦回,内心有说不出的感慨”。在攀登英语高峰的路上,赖世雄是个勇者,他从遥远的地方一步步跋涉而来,如今正向着更深远更宽广的地方走去,依然斗志昂扬,脚步坚定,令人想起戴望舒笔下的流水:“穿过暗黑的,暗黑的林,流到
那边去!到升出赤色的太阳的海去!”
如果你不是很明白我所说的“痴”学的概念,我这有三点个人体会和你分享:1、练习发音到恶心,呕吐。(我问过一些人,大多数人无法理解这是怎样一种状态,但我在一本传记上看到过作者练口语直至
满嘴起了水泡)
2、梦到用英语和人交谈,醒来后立即翻字典查梦中无法表达的那个词。
3、不受周围的人的影响,“逆向法学英语”的创始人钟道隆教授曾说过:这是社会,不是纯洁的东西。不见得人人都会鼓励你,你在那发奋学呢,别人过来一句“放什么洋屁”,就可能挫了你的积极性。或让你一起打扑克什么的,你不去,别人又一句“自命清高”,接着某个小群体就开始排斥你。如这一切都不能让你随大流,仍能坚持自我,甚至变成学习的推动力,那恭喜你进入了“痴”的世界。今天看一部关于李小龙的记录片上也提到了这“痴”:李小龙年轻时跟着叶问学武,在路上走时还在琢磨着一招一式,不断摆出各种姿势。街坊邻居见了,说他是学武学痴了。而正是因为这“痴”造就了一代
宗师---李小龙!
第2节 猪圈门前叫小梅 诵读英文就不累
赖世雄教授(台湾) 在中国拥有8亿多名英语学生
自从接收曹同学的建议,把自己归零,还原成婴儿的状态,每天发愤读《中美五周会话》;白天读不够,晚上爬起来,找地方再读,学校的猪圈不失为一个好地方。
为什么会选择猪圈苦读呢?一来是这里很少来人,特别是入夜以后,万籁俱寂,静得掉根针都听得清楚;二来我需要大声朗读,如果不离宿舍远些,万一对上长官或学长听到,岂不自找麻烦。
初期我只是大声朗诵,渐渐地,我开始以“act it out”的方式,取代单调的朗诵。我把猪当成伙伴,借由我的口吻进行彼此间的对话。为了传神,我为每只猪取好名字:这只叫玛丽,那只叫汤姆,还有乔
治,小梅。我一个人同时扮演多种角色,真是过瘾极了。
整个晚上我就这么兴致勃勃,不时移动位置,变换语气,扮演不同的角色,自问自答,自说自话,自得其乐,学习情绪亢奋到极点。
在猪圈练了几个月,我发现会话有了进步,但,每次跟牧师对话都不外乎:How are you? Fine, thank you.要不然就是Nice to meet you. 除了问候语,其他的话题都世不上劲,让我觉得无趣。
我很想说一些有内容的话题。经过一阵思考,我决定从适合我称度的文章入手,从阅读中增强英文的词汇及语汇。
我的做法是这样的:一篇文章阅读多遍后,就合上书本,自己用学过的英文把这篇文章重新说一遍。刚开始说得支离破碎,惨不忍听!一遍不行,再念一遍,两遍不行,还有三遍,一个晚上我念个二十遍,把我所认识得词全部活用一遍。至于说得对不对,先不要耿耿于怀,把有疑问的地方记下来,找个时间向专家请教。
说起来,你也许不信,在我全力发愤苦读时,平均每天要花十几个小时K英文,这是千真万确的。我抓住晨操、基本训练、早餐、午休、下课、自由活动的零星时间,一有空,就把事前抄好的笔记拿出来阅读,任何人都吵不到我。
我当时报定的纵旨是:“凡能坐必阅读;凡能走必自我对话;凡能听训必练习口译”。
我在外语学校求学的两年中,奠定了英文阅读及写作基础,阅读与写作有很大的关联,书读得愈多,下笔写作就愈流畅。
我在政战学校考试阅读英文版的《读者文摘》,从第一页读到最后一页,套句英语来说,从“封面到封底”(from cover to cover),查光每一个不懂的单词,记下每一个不懂的短语,整整一年,才把这本《读者文摘》搞定。
接着我又阅读《中国邮报》,同样用这中方法,逐一把一份报纸看完。不贪功时我阅读英文报章杂志的第一步,且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后来,阅读的范围扩大了,我开始接触《老人与海》、《天地一沙鸥》、《伊索寓言》等简易名著,并一面做翻译练习。这些名著,用词典雅,在长期浸润下,英文程度因而大大提升。
不过,中学生,要准备的功课何其繁多,看英文书这种既治标又治本的功夫,简直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最好的办法就是多看独立单元之翻译题,以供阅读练习之用。俾在事半功倍的原则下,提升学生的翻译能力。
我在此要特别呼吁同学们,如果你想增加英文阅读及写作能力,趁年轻、记忆好的时候,多背诵一些经典文章,只要你认真阅读,肯花时间背诵,对提升英语能力,自是指日可待。
古语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页会吟。”这话真是一点不假。我们常在课堂上或是演讲厅,看见演讲者,滔滔不绝,引经据典,他们不是天生就会的,完全是下功夫背诵下来的。因为下功夫背诵,这些经典诗词,遂成了他的资产,谁也夺不走。
记着,读多了,写多了,背多了,英文自然会进步。
(摘编《我把English献给你》)
【背诵=英语真功夫】
The important things are always simple. The simple things are always hard.
重要的事总是简单的。 简单的事总是难作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