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第一个十年「1917-1927」 「小说一」 「五四小说。」
现代白话小说的开山之作,是1918年5月鲁迅发表于《新青年》第四卷第五期的《狂人日志》、紧接着第二年,他的《孔乙己》、《药》等名著也相继问世。「五四小说」从此拉开序幕。 「林译小说」古文家林纾用文言意译的西欧小说。
「周译小说」以周树人(鲁迅)、周作人兄弟合译的《域外小说集》为代表,直译日俄与其他弱小民族的小说,影响到了“五四“小说的内容、形式以至风格。 「问题小说。」
问题小说家的主要功绩是建立了现代市镇和乡土文学的基本叙述模式。主要作者有冰心、王统照、庐隐、许地山等。 形成:
1、 作为思想启蒙运动的“五四”本身,闪出思想解放的理性之光,它造就了“思考的一代”。 2、 问题小说的出现受到欧洲、俄国表现社会人生为主的作品的刺激。 「罗家伦」《是爱情还是苦痛》
写的是接受了家庭包办婚姻的青年同时接受了人道主义的思想,如果追求一己的幸福则必牺牲一个旧式的弱女子,若不离异又必陷入自己一生于不幸。小说人物最后就这样处于两难境地。 「王统照」的问题小说更突出“爱”与“美”的观点,探讨人生的“烦闷与烦忧”。 《沉思》
提出作裸体模特儿的女子为何爱人反对、官吏干涉,甚至男性画师也不理解她的动机,使其陷入沉思之中。担任模特儿的纯洁美丽的女性是作者理想的“爱”与“美”的象征,她向往于用自己的身体通过画面来将“爱”与“美”传诉给人们,但是她的理想破灭了。
《微笑》让一个女犯人“慈祥的微笑”发出奇效,竟然使小偷都得到感化和超度,从此变成了“有些知识的工人”。
王统照擅长运用象征手法,与故事的写实性参杂并存。《春夜喜雨》常常蒙上一层虚幻的色彩,从空想中设境或安排人物,缺乏现实力度。
《湖畔儿语》加强了社会现实感,从一个有家不得归的儿童视角,侧写贫苦母亲被迫卖淫的困境,以及这种特异的人生环境给孩子心灵带来的严重残害。
《沉船》、《生与死的一行列》等短篇以沉实的笔触写底层人民穷苦的生,或惨痛寂寞的死,“爱”与“美”的“问题小说”的玄想,已被真实的图景所代替,艺术上也更加圆熟。 「俞平伯」《花匠》
「叶圣陶」从“问题小说”起步,又成为“五四”人生派小说的代表作家。 《穷愁》显示出他关心下层的苦难生活,主题严肃。
《这也是一个人?》、《低能儿》等作品,也有“爱”与“美”的倾向,似乎大自然和艺术之美都具有洗涤人心、催人觉醒的决定作用。
《隔膜》正面展开了人的精神上的相互隔绝,却又不得不虚伪地、无聊地互相敷衍的痛苦
《苦菜》则表现知识分子与农民之间的隔膜。知识分子认为饶有趣味的种菜的喜悦,农民却只感到沉重劳作无以维持生计的“苦”。
《一个朋友》里夫妻之间也仅存所谓“共同生活”。而缺乏思想、感情上的沟通。 《饭》、《校长》等暴露了当时教育界各种黑暗腐败现象。
《潘先生在难中》塑造了一个自私、疑惧、投机、苟安、卑琐,具有多侧面而又统一的小市民性格典型。 《某城纪事》、《某镇纪事》是批判封建文化的社会风俗画和描写大革命投机者的社会风情画。 「冰心」本名谢婉莹,她是小诗和《寄小读者》的作者。
《两个家庭》用对照的写法否定封建家庭培养出来的女子,而肯定受资产阶级教育成人的贤良女性,提出当时的家庭、教育乃至社会人生的普遍问题。
《斯人独憔悴》提出了青年走出家庭参加社会运动受到父亲禁锢这样的父与子冲突的主题。
《超人》提出的是“人生究竟是什么?支配人生的,是爱呢?还是憎?”这样一个使许多青年感奋的命题。主人公何彬,是个超然人生、仇恨人类社会的“超人”,后却为儿童与慈母的爱所感化,人到到世界上的人“都是相牵连,不是互相遗弃的”。
《分》童话体小说,发挥了她关切儿童世界、想象丰富新颖的文学创造力,用两个初生婴儿的拟“对话”来显示人与人之间的如何不同。
「人生派写实小说。」除叶圣陶外,主要由文学研究会的乡土小说家群组成。「」 「王鲁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