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解决深基坑施工期间可用场地紧缺的技术研究

2020-12-03 来源:客趣旅游网
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

解决深基坑施工期间可用场地紧缺的技术研究周宗博

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近年来随着全国各城市建设的蓬勃发展,城市用地稀缺且开发成本日益增高,越来越多的房地产开发单位选择了最大限度的利用用地红线内的场地。本项目基坑外边线距红线距离2.5m左右,可作为可用场地紧缺工程的典型代表。因基坑周边几乎不存在可行车的施工道路,给基坑施工带来了不便,施工效率降低。而根据时空效应原理,基坑面积大、深度深的同时,如无法快速形成支护,基坑变形成为了必然。本文以徐汇滨江xh129B-02地块工程为蓝本,合理利用各类方法解决基坑施工效率问题,确保了基坑施工速度,确保了基坑及周边环的安全。

关键词:可用场地紧缺;深基坑;土方开挖;基坑变形控制加快基坑施工速度

一、项目概况(一)地理位置及周边环境

心区,本工程地处上海市徐汇区繁华商圈,位于徐汇滨江板块核同期在建工地众多,周边环境复杂。场地南侧、西侧存在已建高档住宅。周边积24414.3m²工程场地类似梯形,以顶级商办楼为主。

南北向长112m、东西向宽254m,占地面处于装饰装修阶段,基地东侧为在建的上海绿地中心二期,。

XH129D-01d距基坑28m;南侧为在建上部结构的保利于本工程开挖阶段装饰装修阶段,地块,成地下室结构施工,距离基坑约距离基坑最近距离基坑50m6m左右;24m;西侧在建盛大花园,处于左右。

东北侧为在建工程,刚完(本工程基础地下室为整体地下室,二)深基坑情况介绍

图1.1-1周边环境示意图

基坑面积约21600m2个地下室长约为约为215m~245m,宽约为86m~107m,基坑埋置深度,整侧中部采用基坑四面均采用15.9m,属超大、超深基坑工程。

地下连续墙。

1200mm“两墙合一”厚地下连续墙,地下连续墙围护体系,其余部位均采用800mm基坑东厚本工程采用三道钢筋混凝土支撑,二、工程难点和实施方案的选择砼强度等级为C35。(本工程占地面积一)基坑开挖面积占比大,24414m2

,基坑开挖面积可用施工场地空间狭小

21600m2面积占场地面积比例高达2.5m88.5%,道路红线距离地下连续墙仅为,基坑开挖时用电电缆、左右。基坑外围到红线间形成施工道路需布置排水沟、临工带来极大不便。

水管线路等设施,进一步压缩可用场地空间,给施(二在建工程项目众多。如深基坑土方开挖时,本工程靠近徐家汇商圈,)周边建筑密集,基坑变形控制要求高属于徐汇区核心区域,变形将不可控,(将对周边环境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和社会影响。

施工速度缓慢,周边已有及基坑基坑内支撑栈桥,根据前述概况可知,三)超大超深基坑,施工道路和材料堆运困难利影响、而栈桥占比过高对土方开挖效率亦会产生不本工程施工便道和施工材料仅能利用何合理运用支撑栈桥成为了确保本工程基坑施工效率的重中

栈桥占比过少又会影响施工行车线路和材料堆运。如之重。

三、关键施工技术(一面积比例较大,本工程基坑挖土施工阶段,)利用支撑栈桥增加物料堆放场地技术措施利用的材料堆放场地十分有限。在工程开工前,工程道路红线距基坑边界距离仅有由于基坑开挖面积占工程占地3m,因此可构设计沟通后,虽经与围护结去作为施工道路所占用的栈桥面积,已经重新优化首道支撑增加不少栈桥区域,但除施工场地十分有限,难度及进度。

而且过多的栈桥区域势必影响挖土施工的可用与材料堆放及加工的型钢梁在此背景下,在与围护结构设计充分沟通情况下,决定采用以作为施工过程中物料、+堆料平台的结构形式,现场增加型钢堆载平台区域位置见图设备的临时堆放场所,将之布置于首道支撑结构梁上,3.1-1。

增加堆场面积。图3.1-1型钢堆载平台平面布置图图3.1-2型钢堆载平台型钢梁布置详图图3.1-3型钢堆载平台安装顺序

合荷载承载力要求的型钢型号。由于本项目部分地上结构采用取得围护结构设计确认后,根据堆料平台设计荷载,选定符钢结构形式,客观要求,13×21以及本工程永久钢结构使用型钢梁型号考虑到为项目节省材料并进一步节省施工成本的(400×400×重叠,)能满足堆料平台钢梁型号的要求,并且二者工期上也不期拆除,堆料平台在首道支撑栈桥结构拆除施工开始之前即被先料平台可直接利用上部结构中的型钢主材作为主结构。不影响钢结构施工时材料使用要求,技术部考虑钢梁堆撑体系南侧增加两处钢梁堆料平台,根据围护结构图纸以及现场实地测量情况,考虑在首道支21H型钢20根,增加材料堆场面积420m共使用2。

12m长400×400×13×420m上述增加的两处型钢堆载平台为工地共开辟材料堆放场地2地使用紧张的状况,,有效缓解了挖土及地下室结构施工阶段现场材料堆放场地的程序,同时也避免了在施工场地外另开辟施工用的作用。

为该阶段施工顺利按照进度节点推进起到不可替代792019

(二)合理划分土方开挖区域本工程周边均为已建建筑和在建工程,为确保周边环境安全,除尽早形成底板的前提下,基坑开挖必须坚持“分层、分区、工程技术与设计8.800m~13.800m),土方量约为107860m3。采用6台大挖机进行坑内开挖、驳土,另采用4台大挖机在栈桥上进行驳土装车,日出土量4800m3。留土护壁、据基坑尺寸及围护支撑的布置形式分十五块共盆式开挖”的原则。特别是第二、三层土方开挖时,根块、则为及时形成主撑和对撑,分时开挖,尽可能减少挖土对于基坑变形的影响。分块的原4个阶段进行分退挖,(a总土方量约)第一层土方开挖采用后形成斜撑和角撑。43196m3,开挖时间为6台挖机由基坑由中部向东西两侧16天。图3.2-1第一层土方开挖分块图第二层土方开挖,(b)第二层土方开挖:土方划为十二块分两次跳挖,主要开挖流程为盆式开挖,第一道支撑养护完成之后,基坑边30m开始进行范围内第三层土方开挖,(c)第三层土方开挖:第二道支撑养护完成之后,挖土工期为32天。开始进行29天。开挖流程同第二层土方开挖,挖土工期为第四层土方开挖,(d)第四层土方开挖:图3.2-2第二、三层土方开挖分块图行方块开挖,挖土工期为按照后浇带的布置形式分为第三道支撑养护完成之后,33天。A、B、C、开始进行D四区进图3.2-3内形成踏步式开挖工况。(e)每块土方开挖完成之后即进行下一块土方开挖,第四层土方开挖分块图在基坑挖支撑区域下一层土方。(f)每一道支撑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后方可开布置挖土机械点位(三)加大机械和劳动力的投入,并根据首道支撑栈桥情况配置在挖机的配备上,保证现场一直存在工程施工场地狭小而产生的难点。3班人员保证24小时施工的需要,合理布置取土口也是本6台大型出土挖机,并首道支撑栈桥提供了必要的场地,考虑到本工程基坑面积占工程总占地面积比例较大,虽然工道路和材料堆场的角色,但由于栈桥同时也要承担施积首道限制,且为保证取土点数量及面积,栈桥面充分利用场地资源,故现场可利用的挖土施工作业场地十分有限。为相应的机械设备配置情况,根据上述基坑阶段各分部分项工程量以及挖机日出土量。合理安排挖机取土点位,尽可能提高板底以下第一层土方开挖1.8m方便进行栈桥施工,(-1.250m~-3.200m土方量约为),栈桥部位开挖至栈桥56272m3第一层土体,挖。日出土量峰值达到安排6台挖土机从中间。对于10000m³。(a块区域)向两边对称开挖(-3.200m~8.800m第二层及第三层土体开挖顺序基本一致。第二层土方开),土方量约为120803m3;第三层土方开挖(-80开挖(第三道支撑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13.800m~17.150m),土方量约为71955m进行第四层土方3体开挖深度不深,时操作空间十分狭窄有限,且受第三道支撑影响挖机在开挖第四层土体,由于第四层土机进行坑内翻土,故在开挖第四层土体时采用7台小挖出土量3000m3另采用4台大挖机在栈桥上进行驳土装车,日(。时间本工程计划从四)加强监测,2014确定重点年10月份到2015护结构以及地下室大底板结构的施工任务,)完成地下室四层土体(36万余方土方量年春节)、三道支撑栈桥围(共计4个月的紧迫,出土量远超出计划值,为达到上述节点计划要求,工作量大、任务时间因此对基坑变形的监控显得尤为重要。本工程挖土实际期间日实际均图3.4-1监测控制标准,因采取了众多支撑栈桥利用措施,本工程基坑变形坑内监测点位平面布置图监测点位进行重点控制及后续跟踪监测,并形成了日常监测报告制度,需建立严格的基坑变形对发生监测报警的度较大的区域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在摇篮里。以将产生危险的种子扼杀对变形超出控制值幅表3.4-1基坑变形监测控制标准(五)材料外加工,减小现场材料用地需求置材料堆放点,本工程基坑施工过程中,钢筋、模板材料外加工,现场仅设(六)合理利用栈桥完成施工配套设施的建设为有限的施工栈桥提供行车的便利。库,工五金堆放问题的同时,夹层上部搭设办公大临。采取立面空间利用方式,本工程局部栈桥落低,形成夹层,夹层内作为施工五金仓解决了施供了便利。也解决了现场办公问题,为现场管理提洗,解决了车辆外运造成环境污染的情况。同时,采取栈桥下挂梁板设置洗车池,出入车辆及时得到冲五、结语工程的施工,本工程在可利用施工场地紧缺的条件下顺利完成了深基坑不仅如此,且对基坑变形及周边土体变形做到了有效控制。情况下如何满足现场施工需要,本工程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手段,在施工场地不足的累了宝贵的经验。通过此次深基坑施工实践,为施工创造便利条件等方面积归纳总结,我们将这些经验参考文献:成果可为其他同类工程提供借鉴与参考。[1]董建忠,姜文炜.城市复杂环境条件下深基坑施工技术[J].建筑技术,2015,46(9):827-830[2]秦昊,王贵和,贾苍琴.复杂环境条件下某深基坑支护技术[J].建筑技术,2010,39(11):57-60[3]李伟强,薛红京,宋捷.北京地区复杂环境条件下超深基坑开挖影响数值分析[J].建筑结构,2014(20):130-133[4]丁勇春,王建华,徐中华,等.上海软土地区某深基坑施工监测分析[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9(3):333-33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