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职《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改革探索与研究

2022-01-31 来源:客趣旅游网
第28卷第1期

2014年2月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JoumalofJilinProvinceEcono血cManagement

V01.28

cadrecoUege

No.1

Febmary2014

渤渤㈣㈣渤渤渤鼢渤劝鼢蚴鼢㈣㈣渤鼢泐幼渤㈣渤鼢㈣劝鼢渤渤渤渤渤鼢㈣渤渤渤渤鼢渤渤渤㈣渤渤

高职《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改革探索与研究

口刘影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设计系,吉林长春130012)

【摘

要】服装的结构设计是从服装设计到服装加工的中间环节,是实现设计思想的根本,也是从立

体到平面、从平面到立体的关犍所在,可称之为设计的再创造、再设计。服装结构设计,在我国的服装工

业中,多年来沿袭着传统的手工艺式的方法,以师徒继承、经验积累的方式来雏持着程式化的服幕生产,

这与现代服装工业生产所要求的极不适应。因此,建立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现代化服装设计理论和方法十分必要。

【关键词】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改革;教学方法;教学内容

【中圈分类号】Ts941.52;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657(2014)01—0115—03

<服装结构设计>课程发展

中国是十三亿人口的大国,是全世界最大的服装消费国和生产国。近几年中国的服装业有着

较大的发展,服装业的发展大大推动了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服装结构设计为服装成衣制作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保障。随着社会潮流的不断更新,服装款式的变化层出不穷,服装结构版型也不断在探索更新。而《服装结构设计》课程对服装版型设计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服装的结构设计是从服装设计到服装加工的中间环节,是实现设计思想的根本,也是从立体到平面、从平面到立体的关键所在,可称之为设计的再创造、再设计。服装结构设计,在我国的服装工业中,多年来沿袭着传统的手工艺式的方法,以师徒继承、经验积累的方式来维持着程式化的服装生产。成衣的纸样设计也只能从经验到

经验,这与现代服装工业生产所要求的系列化、

标准化、规范化以及时装化、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极不适应。因此,建立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

现代化服装设计理论和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为了培养行业需要的专业人才,使‘服装结构设计》课程设置科学化与合理化,学院派课程组成员多次到服装企业进行调研,不断地调整课程内容、教学方法。长期以来,我们不仅重视服

装结构设计的教学,而且不断地完善其教学手段及教学内容,并加强与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目

前,我们有大量的毕业生在服装企业从事高层管理和技术管理工作,都得益于他们在校时对服装结构设计的系统学习。

二、<服装结构设计>教学内容改革

‘服装结构设计》在教学中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针对具体款式利用其对结构变化中的每一

【收稿日期】2013—09—05

【作者简介】刘影(1982一),女,吉林省长春市人,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设计系讲师。

115

个点,每一条线,每一个重要部位的来龙去脉及

相互关系作详尽、透彻的讲解,使学生更好地熟悉每一点、线部位的作用、意义及它们之间的变

化规律,使其体现“教、学、做”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即在服装结构设计课程的实践环节中将课堂讲授、结构制图和纸样打板三者有机地结合在

一起,环环相扣。

<服装结构设计》总学时149学时,分三个学

期上完。本课程注重职业能力培养,内容由简到难,款式变化及时更新,例如每学期的款式变化都是根据当今流行趋势变化而设计打版,同时又与实践课程融为一体,具体课程安排如下。第一学期:主要掌握裤装、裙装结构制图,使学生能

够完全掌握其中原理并能打出结构板做出裤子和

裙子;第二学期:主要学习男女衬衫、外衣和夹克衫的结构制图,使学生能够在本学期掌握上衣的制图方法和要领并能打出结构板做出外衣。这一学期也是学习服装结构制图的一个转折点,使学生最终能掌握上衣的制版方法并能做出成衣;第三学期:主要学习男女西服、大衣的结构制图,本学期学习的内容比较难,这一学期是学生的一个提高点,也是对前几个学期的一个总结,更是一个突破。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能更加熟练和变通的掌握结构制版的要点和技巧,让学生能真正的进入社会站稳脚跟。

三、教学手段与方法的改革

(一)平面与立体有机结合,相辅相成展开教学

学习服装结构设计的方法有立体和平面两种形式。立体结构又名立体裁剪,是直接用布料在人体模型上塑造服装款式的设计方法,是一种形

象直观的造型手段,不需公式、数字的束缚,直接成型、易于理解,但其操作条件高、技术难度

大、成本高,还不适于成衣化生产等局限性,因

此立体裁剪普及性不广;而平面结构设计是在平

的纸面或布上展开制图和裁剪,操作条件和成本低、操作者动作幅度小、省力快速,适合成衣化生产等优点,因此平面结构设计被广泛采用,但平面结构设计有一个最大的弱点,即平面性,也

116

是教学的一大障碍。其结构特点是用几个平面的

组合来反映一个三维空间的立体,要求学习者要用三维空间的思维去理解平面与平面之间的组合

及这种组合与复杂的人体之间的关系,对于没有

经验的初学者来讲是相当困难的。

各院校服装专业通常将结构设计课分为立体

裁剪课与平面结构设计课而独立进行。一种是先

开设平面结构设计课后上立体裁剪课,认为学生先学习以理论为基础的平面结构设计,在此基础上再学习感性的立体裁剪,把立体裁剪视为高级服装造型设计的需要;另一种是先学习立体裁剪课后再学习平面结构设计课,认为立体裁剪是直观的、感性的,较易于接受,而平面结构设计是

经过大量的实践总结归纳得来的理论,先感性认

识再学理论就不会觉得枯燥难懂,易于理解。上

述的两种教学方法一直被各院校采用,对于初学

的学生来讲,后一种课程设置比前一种较合理。

近几年来,在服装设计教育研讨会上,服装企业人士普遍反映我国各院校的服装毕业生不能适应市场,设计的服装销售量不大,且不能进行

纸样设计并制出较好的版型。现实存在的问题给服装教师上了一堂具有深刻意义的大课,摆在我

们面前的是艰巨的责任。以往的结构设计教学效果的不佳,教学方法存在的不合理、不科学之处,应引起各院校服装专业的重视。高等教

育应以学生为本,研究学生接受新知识的心理特点,改进服装结构设计课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本课程采用理论和技能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并将“平面”转换成“立体”的教学手段,形成教、学、做三合一的教学方式,是教学思维上的创造,也有利于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多

样性思考,促进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创新。例如:

本课程在完成一个项目之后要进行技能检验,绘

制1:100比例的大图,以自己身材为尺寸设计

款式、绘制结构图,将小比例转化成大比例制成牛皮纸结构样板,并在服装工艺课上制作出成衣,让设计、结构、工艺三大模块紧密联系,相互贯穿。

(二)计算机辅助服装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的教学平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结合立体教学法的改革,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如再配合现代化教学手段,制作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的相关教学内容的课

件,代替课堂的粉笔板书上课,就更能提高教学效果,并能增加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的知识量。

计算机辅助教学又是目前世界教育技术发展的新趋势。教师制作课程相应课件对教学效果有

(四)注重相关课程之间的衔接和教学内容的

连贯性

例如服装结构课程与服装工艺课程的衔接。

服装结构设计犹如纸上练兵,而服装工艺课程像实战演习。我将服装结构制版的内容和工艺内容

相融合,让结构课程打出的版型在工艺课上制作

出成衣,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服装设计专

业的课程主要分为设计、结构、工艺三大模块,三个模块具有连贯性,例如学生在设计好服装款式图后,一定要通过准确的结构打板制图,精准

的工艺制作,才能把设计师的理念展现出来。

四、考试与考核方式的改革

很大的帮助,制作服装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的课件应图文并茂。合理设计视频的色彩效果和动画效

果,将能更好地表达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件是活的,可逐步“进化的”,根据时代的变化,专业科技的发

展,教师可随时调整和修改教学内容,使教学内

容更加明确化、科学化和系统化。

<服装结构设计》课程采取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相结合的办法。理论考核占总成绩的40%,理论成绩主要是问答试卷形式;平时成绩占总成绩20%,平时成绩包括出勤、作业、测验;技能考试占总成绩的40%,技能考核包括手绘结构制图或到

工厂里实践操作,让工厂技工给予技术打分评定,还可以根据技能大赛给予加分。考核过程记载清楚,平时成绩评分合理,在总成绩所占比例合适。

总之,

‘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改革是为了提

(三)项目教学方法的运用

本课程主要采用“项目教学法”,通过任务

引领项目教学,使学生掌握服装结构设计必备的基础知识、工作规范、工作流程、操作技能和技巧。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交流能力,促进学生专

业能力、社会能力、个性能力的形成。例如本课程有裤装结构制图项目、衬衫结构制图项目、西服结构制图项目、大衣结构制图项目等等,每一

个项目分不同的学时来完成。如裤装结构制图项目分四个学时完成整个项目,第一学时掌握裤装的基本构造及基本线框架图画法;第二学时掌握前裤片结构图画法;第三学时掌握后裤片结构图画法;第四学时掌握裤装制图要领及说明,最后完成整个制图任务。

高教学质量,也是为了让学生更准确、更快的制

作服装版型。现在我院服装专业与服装企业合作

并开发研究课程标准。‘服装结构设计》课程也

在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不断地探

索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积极改革教学方法和手

段,努力形成“教、学、做”一体化。

【责任编辑:商宏艳】

【参考文献】

[1]唐宇冰.服装结构设计[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2]戴士弘.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1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