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闻作品研究的基本原则:①要有正确的思想导向(多读上面文件,多分析研究上面的政策)②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要用过去的方法去分析现代的作品,要有客
观的心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③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掌握新闻作品特点。④了解和把握新闻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⑤将新闻作品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来考察。
2、 如何做到导向正确:①保证新闻的真实性(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整个报道要属实,细节要真实,概括性的也要真实)②保持新闻的新鲜性(新鲜就能让人耳目一新,先声
夺人)③新闻要具有重要性(只有重要的新闻才能对人有引导性,新闻要跟人的重要性连在一起)
3、 新闻作品研究的思维特点:①感性和理性:感性会陷入比较肤浅、片面、局限的认识,全面的整体的认识是理性的。在新闻赏析中要做到感性的与理性的统一:A、两者相
互依赖,用感性的方式去体会,称有感性才能上升到理性。B、感性和理性相互渗透,理性的得来又通过感性。C、同时要防止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唯理论二是经验论。②个性与共性:要善于从新闻作品中人和事的特殊性中发现个性。个性包括:A、人物性格和事件的特殊性(思想特性和行为特征)B、从表现形式的新颖性中发现个性C、从作品语言运用的特色中找个性。共性需要个性来表现,共性具有隐藏性是一种共同的价值追求。新闻报道的共性原则:A、要符合新闻报道的一般原则,真实、准确、迅速、及时B、要具有符合时代要求的特点(如意义重大、具有现实的针对性和指导性,要敏锐能发现新闻具有共同性。)怎样做到共性和个性的统一?A、突出个性,没有个性不生动形不成特色,同时又要注意共性,没共性作品就失去了现实的指导意义,因此要做到个性和共性的统一。③新闻作品的主客观性的问题:客观性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主要体现:规律性、实在性。主观指人的意识、精神,主观性是指从人的个体体验、自我意识出发对事物进行辩论分析等思维活动,主观性的因素有个人立场、观点、感情取向、生活经历、文化素养、审美趣味等。新闻作品是客观作用于主观的思维创作活动,新闻作品是创作的结果,要求记者发挥主观能动性,分析作品要做到主客观统一。怎样做到主客观统一?A、坚持新闻作品第一性,研究者的理解和评介是第二性的B、对作品的评介要客观、中立、公正,不要人为的拔高或贬低,更不能出现谩骂等极端情况C、客观第一,主观服从依赖客观,观察要仔细全面,避免片面极端看问题,分析和描述来暗示提醒让读者自己下结论,客观性要显,主观性要隐。
4、 怎样分析新闻主题?(内容分析)①正确和深刻:把握它的舆论导向和社会意义是否正确和深刻。②鲜明和集中:不能模糊、分散③表现角度:要把主题和新闻作品选择
的联系起来研究④新闻主题蕴含在事实之中。
5、 形式分析:①体裁:是消息、通讯还是特写等②具体分析:A、选用材料(直接引语、间接引语)B、看新闻结构(倒金字塔使用比较多、并列式、悬念式、时间顺序)C、
看表现手法(描写、叙述、说明、对比、议论、抒情)D、新闻语言的分析:新闻作品的语言要求:准确严谨、恰如其分,不能夸张和缩小,鲜明生动、具体明快,不能枯燥乏味,简练明白、通俗易懂,不要艰深涩拗。
6、 对新闻作品的综合性分析?①单篇综合分析:主要突出作品特色②多篇综合分析:把不同的新闻作品放到一起研究分析。几种方式:A、同一题材同一体裁的不同新闻作品
分析比较B、同一题材不同体裁的新闻作品分析C、分析某一类专业报道的新闻作品D、分析某一位记者的新闻作品。 7、 新闻作品的思维方式(选择恰当的思维方式):创造性思维、立体思维、宏观思维(所处的时代、作者的经历)、求异思维、个性。 8、 创造性思维的定义:是一种勇于探索未知、敢于提出新见解新闻的进取性,它充分体现人类思维本身的能动性。
9、 立体思维:又叫空间思维,是对认识对象进行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思考和探索,来反映事物的整体面貌和动态。 10、 宏观思维:是指思维突破超越所观察的事物本身从更大的时空范围去展开思索。 11、 求异思维:是一种朝着不同方向沿着不同路径思考问题的方法。
12、 对新闻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具体分析:①分析前题条件:分析前先要对作品进行认真地阅读,把握作品的体裁、内容和形式,从局部到整体对作品有透彻的认识和理解。②
内容的分析:重点是新闻主题的分析。新闻主题的定义:即新闻作品的中心思想,它是新闻作品内容的核心,是记者认识和提炼新闻事实的思想结晶,是新闻作品内容所具有的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的体现。
13、 分析是否符合新闻选材的原则:①适当——围绕主题,说明主题②详略——详略得当,主次分明,繁简适度③典型——以一当十,以少胜多 14、 外国新闻作品常见形式:消息、解释性报道、调查性报道、特稿。
15、 消息是最大量、最常用的一种报道方式,狭义的新闻就是消息也称电讯,西方将消息分为硬消息和软消息。硬消息指时效性比较强比较重要的消息报道。软消息指时效性
较弱,重要性不足但趣味性强的报道,如社会类、消息类、娱乐类报道。消息结构:倒金字塔、并列式、悬念式、时间顺序式。
16、 特稿:广义指除消息和评论外所有文章,国内指狭义上的意思指通讯文体。结构突出、悬念性、故事性强,特点是将情节文字的可读性同主题的严肃性相结合,技巧性强,
例子:《彩票公司枪杀案》。
17、 解释性报道:西方传统客观报道发展到20世纪初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报道形式,它是在交待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基础上,重点回答新闻事实,为什么会发生以及如
何发展的一种报道形式,是一种背景式新闻,要求完整清晰的交待必要的背景材料、揭示新闻事实的原因、实质、影响及发展动向。 18、 构成解释性报道的五类事实:①历史性事实②环境性事实③简历性事实④数据性事实⑤反映性事实。
19、 调查性报道:又称揭露性报道,是一种在积累了充分事实的基础上以系统深入揭露问题为主旨的报道形式。分为:单相揭丑式、综合分析式(揭露政府和公共机构及整个
社会体制中存在的弊端。 20、 外国新闻作品的写作特点:(外国新闻专业主义的操作理念。)新闻专业主义是美国政党报纸解体后在新闻同行中发展起来的公众服务的一种信念,它是改良时代行政理性
主义和专业中立主义总趋势的一个部分。
21、 新闻专业主义的特点:①客观性指站在中立的立场,不带个人偏见的客观反映事实,报道新闻。②真实性:新闻报道必须真实反映客观事物的原貌,不仅要达到部分真实
或细节真实而且要达到整体真实。③独立性:传媒具有社会公器的职能,新闻工作的目标是服务于全体人民,而不仅限于服务政策或经济利益,所以新闻媒介的运作应该是完全独立的不应沉浮或接受除行业规范之外的任何权力或权威的控制。 22、 自由性:新闻自由包括采访自由,出版自由,表达自由和信息获取自由。
23、 新闻操作主义在实践操作上表现:①注意新闻报道的接近性,拉近读者与新闻之间的距离,引起读者的关注②重视使用背景材料,增加新闻作品所提示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③着力将新闻报道写得生动易懂,有现场感,具有较强的可读性④注重进行式报道,及时将新闻报道出去,对读者关心的事件还采用后续报道,跟踪报道等形式,提示其发展变化的过程,给读者以完整的印象⑤语言简洁明快,富于表现力(篇幅短小精悍,长短句交替进行,用词简炼准确,烘托描绘)。 24、 表明接近性常用手法:①点明事实与受众的利害关系②按受众最容易接受的原则来写作。 25、 背景材料类别:历史、地理、人物、社会、知识、社会背景。
26、 外国新闻作品研究的方法和要求:①尊重各自的立场②尊重不同的设计观③尊重不同的表达方式和习惯④尤其是社会制度和政治倾向要特别注意。
27、 研究者的素养:①政治素养: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发挥舆论导向作用,政治敏感培养,对党性原则的思考要遵从要促进。②理论素养:包括政策理论、专业理论③专业素
养:专业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素养,要有新闻敏感,要有新闻采写实践体验,要掌握分析比较的科学方法,要有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④知识素养:即是杂家又是专家⑤道德素养: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敬业、忠于事实、追求真理、不怕吃苦、严谨细致、廉洁自律、善于思考、勇于创新。
28、 比较《别了,不列颠尼亚》和《中英关系进入平稳发展新时期》这两篇文章的语言特色。共同:语言严谨简炼,用词谨慎,情感都很克制。不同:前文以描写见长,现场
描写和历史背景结合,通过对比,表现民族自豪感,其强烈的感情都被隐藏在了场景和事件中和具有象征意味的选材中。后文,以议论见长,观点和结论中蕴含着态度,但态度本身是有保留和争议的。
29、 《金山同志追悼会在京举行》这是一篇散文气息浓郁的好新闻。它以独特的写作风格和强烈的感情色彩,突破了追悼会消息的老框框。追悼会的消息往往容易写的呆板、
落套。这篇消息却不同凡响,令人耳目一新,镜头式的导语,自然巧妙地交代了新闻诸要素,而且有情有景使人宛如亲临现场,不由地受到感染。记者巧妙地选用了一幅气魄雄健、笔势轩昂的挽联,生动地概括了金山同志战斗的一生。引用的悼词和讲话十分精当,有代表性。这篇消息既符合新闻写作的基本规律与要求,又因情立体,随物赋行,表现出强烈的创新意识。
30、 《白色皇冠拖伤者,众出租车追》全文采用了“不完全倒金字塔”结构,主体部分以时间为经,事件的发展进程为纬,纵横交织而又有条不紊地将事件初发时的简况公之
于众。从题材上看,“张金柱案”经报道后,引起全国新闻界的关注,可见好题材是写“好新闻”的一半。再说时效,这是典型的对突发事件作出快速反应的例子,显示了作者高度的新闻敏感和社会责任感、正义感。再次是记者实处落笔,情上做文章,炼字炼词。
31、 《墨索里尼悬尸米兰街头》这是一篇现场目击式报道。记者选择了读者最关心的镜头,从导语到结尾都在围绕墨索里尼的尸体做文章,就连标题也突出了“尸”字。记者
观察的目光很集中,而且描写非常细腻。尸体躺的位置、和哪些尸体在一起,尸体的模样,子弹穿过的位置、衣着、神态,以及围观者的情绪、行动、神态等等,都交待的非常具体、清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篇幅不长,容量很大,充分显示了记者敏锐的观察力和高超的写作技巧。
32、 《北京沉浸在悲痛之中》通过典型的细节,充分表现了中国人民对周恩来总理逝世的无比深切的悲痛。这条新闻很重要的特点是善于抓住感人的镜头来打动读者。同时为
本文的主题,即预计全中国都将表现出巨大的悲痛,埋下伏笔。细节描写同人物的性别、身分、年龄等是相符的,从而报道更可信,更生动。记者强烈的时间观念,值得学习。
33、 《大平夫人看望“欢欢”》这是一则关于中日关系的外事新闻。记者抓取现场活动瞬间情景,把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表现得十分传神而细腻。导语直引了大平夫人富有
人情味的话语,其后的叙述完全由此展开,无论是引用大平夫人和卓琳的对话,还是描写“欢欢”的出来与转身,都注意了体现人情趣味。采用拟人化手法,把呆板、单调的事实,写得真实、动人、亲切,而且激发了读者对熊猫“欢欢”喜爱之情。本人重视现场描写、现场对话,少过程叙述的写作特点,值得借鉴。
34、 《天哪黑鬼子竟在学校里头》1957年9月,美国南方阿肯色州小石城种族主义分子阻止黑人入校与白人学生同窗读书,挑起了一系列骚乱,这不是当时震惊全美国的“小
石城事件”。记者莫林前往采访,当时当机立断,立即躲进一个电话间,从那里边观察现场情况,边用电话向编辑部口述新闻。这是一篇“观察性报道”,记者向一个高明的摄影师,不仅“拍摄”了现场的全景,而且有一个又一个生动的“特写镜头”,使读者随着事态的发展如身临其境。同时,记者抓住了有代表性的人物的外貌、服饰、说话的口气、性格化的动作等等,简洁又细致地刻画出来。
35、 《奥斯威辛没有新闻可写》奥斯威辛集中营是第二次大战期间德国法西斯在波兰领土设立的杀人工厂。记者没有泛泛报道这座杀人工厂,而是选择了几个触目惊心的镜头,
通过参观者和记者的感受,控诉了德国法西斯的暴行,读者犹如来到了这座人间地狱。记者在这篇通讯里采用了这种反衬的手法,强化了效果。开头和结尾均以阳光明媚的和平景色,来衬托集中营的阴森恐怖。这篇报道一反西方记者“纯客观”的叙事手法,带着鲜明的倾向性,揭露和控诉了法西斯的罪行。特别是描述了参观者的种种反应,来表达正常人在生理上、心理上不能忍受的恐怖与愤怒。作者深含的寓意和鲜明的倾向性,那就是:决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36、 《邓小平答意大利记者法拉奇问》法拉奇以访问世界风云人物而著名。她的成功,绝非偶然,她每次进行访问前,都要经过充分的准备,从来不匆忙上阵。因而她在采访
时就能根据事先掌握的采访对象的性格、特点来设计出不同的提问,常常是出奇制胜。采访邓小平是从祝贺邓小平的生日开始的,而邓小平本人却忘了自己的生日,所以就缩短了距离,访问气氛在谈笑中轻松地展开了。谈话问题包括对毛泽东同志的评介,对斯大林和赫鲁晓夫的看法等,这在当时都是热闹的话题。因为事先做了大量的准备,所以能掌握访问的脉搏,一张一弛,浅入深出,运用自如,时时把握问题的关键,取得了成功。
37、 《世界最佳急诊室》这篇特写结构新颖,写法灵活,可读性强,作者采用双线条、多层次的写作形式,一方面介绍“猛烈创伤中心”的全面情况和背景材料,一方面着重
描写一次抢救工作的详细过程。两条线交叉并行,互为说明。开头一段,用创办人考莱医生的谈话,说明他们工作的特点和主要任务。然后,以关系到人的生命的“黄金小时”为线索,开始展现抢救一位因车祸受伤而性命垂危的妇女的紧张场面。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使特写更有广度和深度。结尾独具匠心,一个抢救工作还没结束,另一个抢救又马上要开始。他们的文章,形式越来越灵活,各种文体的常规被突破,不断有所创新,以适应读者越来越高的要求。 38、 《日本签字投降》美国著名记者霍墨 · 比加特采写的反映重大历史事件的《日本签字投降》是一篇精彩的现场特写,它将日本在无条件投降书上签字的历史瞬间,永远地
凝固在全世界人民的记忆里,也将侵略者的无耻下场永远地冷冻在历史的轨迹中。它的成功在于用精彩的写作功力完美地表达了精彩的主题。报道写出了逼真的现场感,从写作思路上看,作者从眼睛所看到的写到人们心里可能想到的:比如看到的是日本外相重光葵“拖着木质假腿走到铺着粗尼台布的桌子旁”,想到的是“日军战俘营中的暴行”, 历史的厚重感就在这自然的联想中体现出来了。对几个主要人物的介绍,作者在坚持客观平实的叙述风格时,也采用了由大到小、由粗到细的整体思路。此文很好地遵循了新闻客观性、真实性的原则,通篇都是客观叙述,没有一处直接发表评论;但作者并非没有观点,而是运用了各种手法,很灵巧地“寓观点于事实”中。明确地表现出
对战争贩子毫不同情的态度,使报道字里行间时时充满辛辣讽刺的意味。
39、 《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人类首次登上月球,是航天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成就。美联社记者以最快速度报道这一时间,在一时无法实地采访的情况下,根据电视实
况播写出了这篇报道。此文有很高的时效性,也体现了作者高度的新闻敏感。导语的特点:开门见山,简洁明快,短短一句话便把新闻事件中最重要、最精彩、最引人注目的事实报告给了读者。写作特点:段落多、句子短、具体形象、富有动感、与画面节奏协调一致。
40、 《彭德怀印象》是美国著名战地记者埃德加·斯诺历经数月实地采访而写的一篇人物通讯。该通讯不是着意从烈火硝烟中刻画英雄人物,而是从生活常态的场景中捕捉个性
鲜明的语言、动作、神态,通过白描的手法和生动的细节,多角度地给读者展示了一位精力充沛、生活俭朴、风趣幽默、平易近人的红军领袖形象。生动的细节,传神人物的形象。作者还补充了不少新闻背景材料,这些新闻背景有助于我们更深入了解人物形象。开篇就以粗线条的方式交代了彭德怀的经历,并告诉读者“以„自由派‟军官著称,因为他办事真的同士兵委员会商量。”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讲求民主的领导人。文章没有华丽的辞藻,在看似平淡无奇的语言中,让我们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