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学困生成因调查分析报告

2021-07-15 来源:客趣旅游网
三年级学困生成因调查分析报告

作者:垫江县望月小学 王琼

一、 调查目的:

根据以人为本的教育宗旨,我们必须更加关心“学困生”这个特殊群体的成长,有义务关注他们,给他们更多的关爱,呵护学困生心灵,使学困生能愉快地学习课程,学好课程,并由学困生转化为合格生甚至优秀生。

我们针对在实施素质教育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将语文、数学日常教学与科研工作相结合,进行《应用教育技术转化学困生的研究》的课题研究,旨在新课程背景下研究解决学困生问题的途径,寻求小学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质量提升的措施;对教师专业发展、实施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实现教育公平都起到积极的作用。在“语文数学学困生学习特点、类型、归因研究”过程中,通过设计有效的调查问卷,通过对学困生进行摸底调查、教师的科学分析,以及与学生本人、家长、任课教师的访谈,综合分析,总结出其形成学困问题的具体原因。

二、调查时间: 2014年9月 三、调查对象:

望月小学三年级73名学生。 四、调查过程: 1.概念的界定

不同学者、不同学科往往从自己的观点或自己所感兴趣的方面出发来定

1

义学困生。到目前为止,有关学困生的概念与定义的讨论与争论仍在持续。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除了学困生现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之外,还与每一学者或每一学科从自己观点出发来看问题有关。研究者目前比较一致的认为,学困生定义的内容必须包括以下几个维度:第一,必须有形成学业不良的一些主要原因,或指出在某些基本心理过程中存在问题。第二,必须强调智力正常,但在学业与学习任务上有困难。第三,必须指出学业成就与潜在能力之间的显著差异,即两者不一致性的存在。第四,必须有排他性,即排除一些相关联的或容易混淆的概念。

2.具体实施

(1)确定个案,在调查研究、前测的基础上,在学科选择一定数量、有代表性的学困生,建立个体档案。

(2)对学困生进行“学困生”形成主要原因的问卷调查,从学困生的基本情况、家庭环境对学困生形成的影响、学校因素对学困生形成的影响、学生自身因素对学困生形成的影响等四个方面收集数据。

(3)与学困生本人以进行谈话,了解他在学习上遇到的障碍,进而了解其心理、情绪等。

(4)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学困生采取家访、电访的形式进一步了解学困生的家庭教育情况。

(5)通过对本班学生及任课教师的访谈,了解学困生的在校的各方面表现。

(6)对学困生的作业、试卷等书面形式的文字材料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和学习水平测试进行客观的分析。

2

3.数据整理

课题组成员以书面的形式汇报学困生的基本情况,依据所报材料及研究人员收集到的数据,分析学困生学习障碍的形成原因。为了使后期 “学困生转化策略专题研究” 有目的、有计划、有效地进行,组员对学困生的转化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五、成因分析(一、家长问卷 二、课堂观察 三、学习反馈) (一) 综合调查数据表明:

望月小学三年级学困生23人,约占总数的31%左右,学困生中男女生的比例大约为7:4。他们是:胡世杰 陈泓羽 杨茂喜 周余汶希 梁靖雯 叶江渝 彭琳 张俊楠 郭玉勤 孙汶宏 夏俊楠

(二) 根据调查问卷数据统计,对学困生情况分析如下: 1.性别:男生13人 女生10人 2.家庭所在地环境:均住在农村

3.孩子学习负责人:父6人 母3人 其他14人 4.父母期待孩子的学习成绩:优秀 15人 良好 8人 5.家庭其他成员过分溺爱: 大 7人 一般9人 小7人 6.父母教育方式简单粗暴: 大9人 一般6人 小8人 7.家庭经济条件:很好1人 一般6人 较差16人 8.父母职业:都无固定工作,多数是打工或在家务农 9.孩子有自己固定的安静的学习场所:有9人 无14人 10.孩子的家庭劳动: 多2人 一般7人 少14人

11.老师讲课是否听懂:听得懂9人 大部分听得懂7人 一点都听不

3

懂7人

(三)通过研究人员对“学困生形成主要原因的问卷调查”的结果及所做出的分析可以看出:

1.通过问卷的数据统计发现,男生占学困生的大多数,其中大多数都是因父母在外打工,没时间监督孩子学习。

2.绝大部分没有人负责孩子的学习,父母缺乏稳定的工作,相应的知识水平也较低,不能担起辅导的职责;大部分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没有过重的家庭劳动;家人对他们的期望值不高,而且比较溺爱他们。

3.班级里贪玩的学生比较多,课堂纪律不太好。这些学生自觉性比较差,容易受周围环境影响。对于老师的讲课他们还有不能完全听懂的地方;老师对他们的提问也还不够多。

4.大多数学困生还是喜欢上语数课的,且有点进步,但上课发言还不够积极。有进取心,但怕动脑筋,学习不能持之以恒。

(四)通过与部分学困生家长的调查了解,可以看出家长方面导致学困生的成因:

1.对孩子的学习成绩虽不满意,但也不注重学习成绩的提升。 2.对孩子的家庭辅导很多时候感到无从下手,辅导缺乏持久性和必要的耐心。对孩子的转化与提高过重于寄希望于学校和教师。

3.在和教师沟通辅导孩子学习方面的方式方法、力度极差劲。 六、结论

通过有效调查、统计和分析,三年级有学困生11人。通过观察、询问、调查,发现产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各不相同,其成因是极其复杂和多方面的,

4

但从教育教学角度来审视可将其形成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一)内部原因(个人因素)

1.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上进心。大多数学困生自控能力差,上课不能专心听讲,甚至违反纪律,学习不能持之以恒,作业好拖拉,平时贪玩,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自卑心理严重,缺乏自信心。考试屡考屡败,长期处于班级的“底层”,内心深处一般都很自卑,缺乏学习信心,心理上敏感、脆弱、易形成挫折感,导致对学好语数缺乏自信心。

3.学习方法策略运用不当。学困生往往是课前不预习;课堂上也不会及时做笔记或在课本里作注释;课后则不知道去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再加上课外也不爱阅读,阅读量少之又少。长此下去,语数学习越发困难。

(二)外部原因(环境因素)

1.社会的因素。社会对学生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在这个游戏、网络盛行的时代,它们给人们带来了快乐和便捷,同时也对那些自控能力差的学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使其沉迷,造成学生厌学、弃学等。

2.家庭因素。父母离异或打工没时间照顾,由其爷爷奶奶进行隔代教育,长期在缺少父爱、母爱的环境下成长,加之爷爷奶奶只知溺爱,不知关心其学习,造成他们学习日趋地困难。有的虽父母都在家,但文化程度低,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方式粗暴简单对其子女在教育管理上方法欠妥,致使这些孩子产生学习困难。

七、转化的策略及建议

在分析出的学困生学习障碍的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我们课题组研究人员

5

在接下来在教育教学和研究工作中,应有目的有计划的采取多种方法进行实验,以摸索、形成、积累克服学习障碍的有益经验。应结合我班的具体情况,根据代表性大的学困生的具体情况,探索出一些具有我校特色的学困生调适策略,并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加以具体的实践研究。

1.学困生教学观念的转变、师生关系的建构。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学中最主要的人际关系,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在理智、情感、行为诸方面进行动态的人际交往过程,建立良好的师生人际关系是教学成功的保证。而教师与后进生的关系尤为重要,一位耐心体贴、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教师,肯定为后进生所尊敬;而尊敬老师的后进生往往又会顺应老师的期望,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学习。

2.学困生学习兴趣和自信心的培养。

教师的心目中要有学困生,但我们绝不能把他们当成是学困生,特别是不能把们他当成是永久的学困生。针对学困生,我们要做到:“挖掘闪光点,扶持起步点,把握转折点,促进飞跃点”,要向学困生多提供成功的经验,让学困生多体会学习的价值,多品尝学习成功的喜悦;尊重学困生的人格,减少学困生学习的挫折次数,以此来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习自信心。只有这样,我们才会自觉的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才有可能使学困生转化为合格生甚至优秀生。

3.学困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学困生内心世界的偏常,心理素质不好,学习行为习惯差,是造成学困生学习成绩差的内在因素。因此,在学困生的身边树立榜样,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用良好的学习习惯来改变他们原有的不良习惯;针对不

6

同的学困生以不同的思想教育来影响他们,使他们树立自信、自立、自强的信心,养成良好的习惯,是我们研究人员在教学和研究工作中着重解决的重要问题。

4.学困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对于学困生来说,在学习中好的学习方法相对缺失,对学习方法的探求也同样缺失,如果教师不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调动他们探求学法的积极性,长期以往必定影响他们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及学习成绩的提高。针对学科及不同学困生的特点,研究人员应当因材施教、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对他们要有信心和耐心,为他们创造更多条件,参与更多实践。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变课后辅导为课前指导、课内点拨、课后补差等方法。从而使他们按照老师的指导,掌握适合自己特点的科学学习方法,借助自主学习,学会学习,夯实“终身学习”的基础,更有效地做到成功地转化。要想完全消除学困生是不可能的,但根据不同学困生的形成原因,采取正确的方法、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缩短差距,做到成功地转化和预防是完全有可能的。我们的教育教学的实践及学困生研究的阶段性科研成果表明,只有把好学困生的脉,才能对症下药,有效地调动学困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增强自信心,才能有助于他们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才能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每个学生在他的求知空间里得到和谐、健康、全面地发展。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