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力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数学广角—集合问题》第一课教学内容是要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使数学学习更贴近学生。让学生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分析过程,初步体会集合思想。
针对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在这里仅仅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接受、容易理解的题材去初步体会集合思想。本节课设计时我立足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水平,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初步体会集合思想。利用生活事例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所以,在教学中,我注重了“学生学习生活”现实情境的创设。
上课开始我先和同学们玩了脑筋急转弯:“两位妈妈和两位女儿同去看电影,为什么只需要买3张票呢?”让学生寻找问题的根源,找出“妈妈”既是“外婆”的女儿,又是“女儿”的妈妈,“妈妈”被重复的计算了两次,找出关键词语:重复。所以出现了三个人,却是两位妈妈、两位女儿的情况。
紧接着,我通过学校展开冬季体育季活动组织报名参加校体育训练这个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的热情。学校每年都要举行运动会,都要从每个班级中选拔体育特长生,这样的活动是切合学生生活实际的,也是真真实实存有的,所以,学生非常愿意加入到这样的课堂中来。在活动中,学生七嘴八舌地说着,你一言我一语地争论着。在辩论中,学生们积极地参与着、聆听着、思考着、辩论着、理解着并整合着。“参加体育比赛的一共有多少人?”不是教师告诉学生的,也不是教师引导的学生去理解,而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在争论中得出结论。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学生学得更轻松,更快乐,也理解得更深刻了。通过活动渗透集合思想突破难点,再利用直观图求出参与投票的总人数。有了前面的“重复”,就是算了两次,这样在计算人数的时候就知道了重复的部分要减去。
人人都说“细节决定成败”,一节课下来,也发现自己存有不足:1、评价语言比较单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被调动起来2、每一环节的过渡语言不够简洁,放手不够。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认真研究课标及教参,力争把握好每节课的重难点,认真围绕重点设计教案,多增加一些活动,让学生充分动手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喜欢我的课堂,喜欢上数学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