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学,江苏扬州225000)
乡村科技·资源与环境
“十四五”时期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治理和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对于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对“十四五”
时期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工作所面临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针对性解决对策,致力于打造生态美丽宜居乡村,提升农村居民的幸福指数。
[关键词]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保护[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909(2021)32-106-3
1.1农村耕地数量和质量下降
农村耕地数量和质量是农村生态环境优劣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保护和提高农村耕地质量是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内容。尽管近年来国家在耕地保护和管理上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乱占、滥用农村地区土地资源的现象已经基本得到控制,但总体上保护耕地不被占用并没有成为全社会、全体农村居民的自觉行为。乱占、滥用耕地的情况在农村地区时有发生。近年来,农村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不断被村庄外围扩展的住房和工厂等所占用。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我国现有农村耕地面积为1.26亿hm2,而农村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1hm2,这一数字远低于世界人均耕地面积。
1.2生活垃圾无序堆放
如果农村生活垃圾的无序、随意堆放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农村生态环境同样会受到严重的负面影响。与城市市民的生活方式相比,我国农村居民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仍存在一些差异,且农村缺少相应的生活配套设施。很多农村居民对生活垃圾的处理比较随意,往往随地乱扔,没有集中处理。即使有些生活垃圾放置于规定的垃圾收集点,但很多垃圾收集点没有做到定期处理,久而久之导致农村整体卫生环境较差。由于农村生活垃圾没有得到及时处理,导致很多农村地区的河流被阻塞和被污染。另外,没有得到及时处理的生活垃圾变质腐烂,会产生刺鼻的有害气体,进而对农村地区的空气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1.3禽类牲畜粪便未及时处理
很多农村家庭都会选择饲养一些家禽和牲畜,而这些家禽和牲畜会产生大量的粪便。如果这些粪便得不到及时处理,不仅会散发出难闻的气味,而且会招引蚊子和苍蝇等,导致农村地区环境卫生较差,村民的健康也会受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农村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逐渐成为阻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2015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正式把“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写进中央文件,成为指导中国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明确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2018年2月印发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提出通过3年攻坚,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加快推进乡村绿色发展。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明确指出,要扎实搞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同时要治理农村生态环境突出问题。2021年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立健全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精准、科学、依法、系统治污,协同推进减污降碳,不断改善空气、水环境质量,有效管控土壤污染风险。这一系列的重要政策文件,都是为了更好地推进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让良好的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基石。
1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现状
目前,我国各级政府均已采取诸多措施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如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广泛推广应用先进技术等。但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关于农村环境治理与保护方面的制度仍相对欠缺,相关人员关于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的能力仍相对较弱。为此,有必要在现有的治理和保护措施基础上不断优化升级,切实提升农村生态环境质量。
作者简介:刘杏梅(1984—),女,硕士生,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农业推广。
106XIANGCUNKEJI2021年11月(中)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到负面影响。
1.4化工污染严重
农村大量化工企业的存在导致污染物排放量较大,特别是化工废气和化工污水。而这些化工废气和化工污水往往没有经过任何处理就被直接排放到空气及农村地区河流中,导致农村空气和水资源中的有害化学物质超标,严重破坏了农村的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
1.5污染型企业进驻
虽然各地都开展了卫生城市等活动,给城市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也导致大量存在污染环境问题的城市企业逐步退出城市而搬迁至农村,使得原本在环境保护方面能力一般的农村雪上加霜。污染型企业的进驻加上原本农村地区粗放式、低附加值的生产模式,进一步恶化了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
2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存在的问题2.1农村居民对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的意识较淡薄由于相关部门在农村环境治理和保护方面对农村居民教育不到位,导致农村居民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意识较淡薄。尽管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升,环保观念有了明显改观。但其对环境污染的危害性仍认识不足,且采取的治污措施仅仅停留在表面,治标不治本。
2.2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资金投入不足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是典型的高投资、公益性项目,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虽然中央财政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上投入的资金在逐年增加,但由于我国需要治理与改善的农村数量太多,基数太大,因此投入的资金远远无法满足广大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的需要。例如,全国大约4万个乡镇、60多万个行政村中的相关治理设施、配套工程等建设面临着巨大的“资金缺口”。另外,农村环境治理和保护投融资渠道较为单一。尽管,近几年的农村环境治理和保护设施建设方面投融资数量有所增加,投融资渠道也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良好态势,但是其过度依赖政府财政拨款的情况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1]。
2.3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和管护机制不健全
近年来,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虽然得到了完善,但农村环境问题点多面广,解决难度较大。由于没有专业的组织来运营管理,加之治理和管护经费不足,导致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和管护难以达到预期效果[2]。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长期存在着“重建设,轻管护”的问题。由于始终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从而导致了很多基础设施不能有效运转。例如,广场上的一些基础设施经常是作为“工艺品”摆放,而没有发挥出实用价值。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源在于农村地区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管护
机制不健全。
3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的对策3.1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意识以整治农村人居环境为抓手,以提高农村居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为目标,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效建立在农村居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提升的基础上,切实让村民担起塑造精致美丽“窗口”形象的责任。
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需要全民参与、共同努力。要从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入手,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基层干部和农民树立新的资源观、发展观和生态价值观,提高其生态文明建设意识,营造政府积极倡导、村民自觉参与、公众密切配合的良好氛围。例如,村委会可以根据村民掌握环境保护知识的具体情况,定期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活动,组织村民积极参与环境治理和保护实践,努力营造整洁、美观的农村新面貌。
3.2拓宽融资渠道,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提供资金保障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为了能给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提供资金保障,可借助市场,引导各方参与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行动,进一步拓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的融资渠道,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提供资金保障。
3.2.1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在资金投入方面,可以以地方政府投入为主,中央财政适当补贴为辅,进一步统筹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的资金。国家应根据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需求,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的农业农村多元化投资格局,稳妥建立公共财政投资的稳定增长机制。
3.2.2拓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的资金渠道。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涉及面广,牵扯主体较多。因此,需要农业农村、水利、工程、卫生等各部门之间相互配合,再结合各地区农村实际,整合个人、社会和国家资源,多角度、多渠道筹集资金。筹资方式主要有政府财政补贴、企业融资和农村居民自筹[3]。
3.2.3建立健全多元投融资机制。一方面,要积极探索以政府投入为主、村民支持为辅、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多元投资机制;另一方面,要积极申请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增加用于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的地方政府债券额度,符合条件的地方政府可以发行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专项债券。逐步实行农村居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费支付制度,将农村居民缴费、村集体补助和财政补助费用相结合,确保农村环境治理和保护设施正常运行。
3.3建立健全农村环境治理和管护机制
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是一项长期工程,这个工程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做好打持久战、攻坚
XIANGCUNKEJI2021年11月(中)107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XIANGCUNKEJI乡村科技“厕所革命”最大的难点。一是要先行试点,以健康意识强、愿意更换厕所的农民为重点,既要进行广泛的宣传,也需要带领村民使用和感受试点,稳步、合理推进农村地区厕所的更替。二是在农村地区的换厕过程中,地方党委、政府要层层分解细化换厕任务,落实监管措施,以定期表彰、奖励代替补贴,大力推进换厕工作进程,及时解决在换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确保每个厕所顺利建成、及时投入使用及后续及时有效管理。
4结语
“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加快提升农村生态环境质量,转变农村居民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的观念,增强农村居民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意识。将进一步推进农业和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全面实现农业农村绿色发展,更好地满足农村居民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切实提升农村居民的幸福指数[9-10]。
参考文献
[1]王义成.营造碧水蓝天建设美丽中国:认真学习贯彻**生态文明思想[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8-08-25(5).
[2]张晶.我国农村环境治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2019(9):37.
[3]陈锡文.环境问题与中国农村发展[J].管理世界,2002(1):5-8.
[4]李谷成.中国农业的绿色生产率革命:1978—2008年[J].经济学,2014(2):537-558.
[5]毕晓丽,洪伟.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J].农村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1(2):122-125.
[6]叶飞.走向多中心治理:学校组织管理的善治之道[J].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4):46-52.
[7]田书芹,王东强.基于多中心治理理论的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教育模式比较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20(21):77-84.
[8]刘月梅.多中心治理理论下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研究[J].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20(5):26-29.
[9]张军以,王腊春,苏维词.环境移民可持续生计研究进展[J].生态环境学报,2015(6):1085-1092.
[10]肖萍,朱国华.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模式的选择与治理体系的构建[J].南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73-79.
战的思想准备。要不断建立健全农村环境治理和管护机制,确保各项治理工程设施持续发挥作用,让老百姓真正得到实惠,从而激发其保护环境的积极性并付诸实际行动[4]。
3.3.1积极探索构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期管护模式,杜绝照抄城市和发达农村的运行管护模式。各村需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构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期管护模式。例如,在没有专门人员开展农村环境整治与保护工作的农村,可在村内公开招聘保洁人员和专门的管理人员,对日常保洁工作进行监管、定期考核,充分发挥保洁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作用,切实维护好村容村貌。另外,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应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应与当地文化和习俗相协调,应注重实效,避免流于表面。
3.3.2坚持建设和管理并重,积极调动村级组织和村民主体的管理积极性。引导村民主动参与工程后期的管理和维护,这样才能确保长效管护机制的形成。例如,各村可研究制定农村环境设施运营管理办法,动员广大人民群众自觉加入环境治理和保护,做到分区包干、责任到人,充分发挥村级组织和村民的主体作用[5]。
3.3.3
建立政府、村民和村集体等各主体共管、共
享、共评机制。不断探索建立农户付费机制,通过向农村居民适当收取费用,有效调动农户监管的积极性。组织开展专业化培训,把当地农村居民培养成村内公益性基础设施运行维护的中坚力量。通过以工代赈等方式,设立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家庭经济困难的劳动力从事管护工作,将工程运行维护与贫困户致富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明确村级自治组织和乡镇政府之间的关系,明确村级自治组织和乡镇政府的职权范围[6]。
3.4优化生活垃圾处理措施
“清洁能源供热”是近年来很多农村地区的“主旋律”。根据供热设备的不同,清洁能源供热分为煤制电和煤制气。目前,管网铺设困难、成本高,许多农村地区没有天然气管道。加之我国天然气能源短缺,天然气主要从国外进口,因此大规模推广煤制气可能会引起天然气供气不足等问题。而相比之下,煤改电在技术上推广难度要小得多
[7-8]
。
改变在农村地区使用干式厕所的习惯是农村地区
108XIANGCUNKEJI2021年11月(中)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