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把中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相关内容及要求自然地渗透到校园文化中,使两者融为一体,互相促进。通过正面引导和实践活动,使中学生乐于和易于接受,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影响浸润中,引导和影响中学生具备一系列良好的公民意识,而成为真正的公民。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介绍。
一、通过环境渗透,使学生受到公民意识熏陶
独具特色的校园环境是培养学生的沃土,也是对学生进行现代公民意识培养的摇篮。充满绿化、美化、人文化、书香味的校园环境,布局合理的校园建筑,繁茂清馨的花草树木、富有朝气和生活气息的活动园区,美观科学的教室装饰,文明健康的教育设施,充分体现着校园特有的人文风格;学校还着力建设“文化校园”,充分发挥宣传窗、黑板报、阅报栏、广播站等宣传阵地的作用,合理地在校园里布置“警句”、“校训”、张贴文化标语,摆放各种文化设施等等。优美的校园环境氛围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德育手段,为学生学习、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和基础。在人文环境的建设上,我们提出倡议“人是校园最美的风景”——美丽的张中是我们汲取知识的场所,也更应该是我们精神成长的家园,让我们从课堂做起,从课间做起,从活动、就餐、卫生等点点滴滴小事做起,让张中每个人都努力成为校园最美的一道风景。于是我们看到了学校一处处学雷锋志愿岗,看到校园常态活动中一个个动人的身影。它是一种无声的熏陶和感染。美的事物、美的情境可使人赏心悦目,身心愉快,并自觉约束自己不合乎道德的行为。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健美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蓬勃向上的精神。这是公民意识教育的一种重要途径。
二、通过精神引领,使学生公民意识内化于心
自我区教育局提出“四大工程”建设以来,我校认真学习领会开展四大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在反思学校55年办学历史及现状的同时,认真制定三年发展规划,确立了新的办学理念,即“责任为本,健康发展”。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结合公民意识培养重点,我们进一步确定了“担当责任,追求卓越”的新校训,提出了以“责任教育”为主题的特色文化建设项目。
在教师层面,积极发挥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我们向教师提出要求: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充分认识肩负的重任,为人师表,率先垂范,一要讲政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以高尚的思想道德要求自己,在精神面貌和思想境界上为学生的榜样;二要献爱心,以关爱帮扶每一个学生为自己的宗旨,深入了解学生的情况,与学生沟通,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使学生觉得教师是最亲近的人;三要重诚信,待人要真诚,对学生要讲究信誉,对工作要高度负责,教学孜孜不倦,说话实实在在,真正获得学生的信赖,使学生从教师身上学到良好的公民道德风范。
在学生层面开展了“责任”主题的手抄报和格言征集活动,全校各班都召开了“我的责任我担当”主题班会,并且初步形成各年级公民意识教育主题,初一——对自己负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初二——对家庭负责,尊敬长辈,让父母放心;初三——对集体负责,热爱集体,勇于承担责任;高一 ——对自己负责 ,规划好未来人生;高二——对他人负责,尊重他人,诚实守信;高三——对社会负责,懂得感恩,回报社会。每天早晨,各年级晨练之后,都要进行“责任”主题演讲,通过对“责任”内涵的解读以及学校“一训三风”的重新审视,进一步明确责任意识教育目标:打造为学生一生负责任的学校,建设对事业负责任的师资队伍,培养对人生负责任的学生。每个人都在校园生活中承担起对他人、对集体的一份责任。这也才有了今年区运会800米赛场上我校陈敏同学在掉了一只鞋的情况下坚持光脚跑完全程,并取得第四名的好成绩。
在校园层面,我们举办与公民意识相关的报告会或研讨会、开展与公民意识教育相关的各类有益的社团活动、组织公民知识竞赛、通过校园广播站、校园网、黑板报、文学社、主题班会、
1
成人宣誓等途径,为学生搭建最佳的公民教育平台。
三、通过实践活动 ,使学生公民意识外化于行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不仅要将公民意识内化为学生的信念,更重要的是要将公民意识外化为学生的行动。
首先,只有把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与行为习惯的养成结合起来,才能使对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为此,我校严格按照《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规范学生的行为,将公民意识教育与行为习惯的养成结合起来,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加强对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例如,在升国旗时要求学生必须肃立且衣着整洁;唱国歌时要求学生保持立正姿势,两眼平视前方,且要精神饱满,庄重肃穆,歌声宏亮、准确、整齐;在校园内要求学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爱护校园内的树木花草;鼓励学生对学校工作和教师的教育教学情况进行客观的评价、提出合理建议;等等。事实证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增强学生公民意识的有效途径,去年我校被评为市级行为规范示范校。
其次,加强学生自治,从而提高中学生公民意识。民主政治的要义是公民平等而普遍地参与决策。中学生通过参加班干部竞选,班级管理活动,能加深对民主运行规则的理解,培养民主素养,同时,让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的相关管理,行使其作为被管理者的权利,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权利义务意识。学生参与学校管理使校园焕发出生机与活力,2013年度我校被评为校园安全稳定综治工作先进单位。
再次,公民意识教育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活动,加强中学生公民意识,最有效的途径莫过于社会实践。学生只有将自己的主体意识、社会公德意识、民主法制意识、权利义务意识、公共精神在社会实践中予以检验,才能达到知行相统一,也只有在实践中亲身体验和感悟,才能充
2
分认识到公民意识对自身、对他人、对社会的重要意义。实践活动应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例如,在学校,利用一些重要节日、纪念日和重大事件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还组织学生利用团队活动、班级的民主选举、参与学校的管理等来训练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同时,指导学生们参与社会生活,如走进社区,参与社区的敬老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宣传和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社会调查以及参观考察、为特殊群体的爱心募捐等实践活动以增强他们的社会义务意识和环保意识。这些活动是进行公民意识教育十分有效的手段。
四、通过课程拓展,寓公民教育于学科教学之中
公民教育不仅是政治教师的任务,也是每个学科教师的责任。这就要求每个科任教师都要做好学科渗透。为搞好教学渗透,先要了解学生心理特点,研究学生的所思所想,满足学生的道德需求,然后根据自身学科的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渗透。一要根据课程体系和教材内容,挖掘其理论的深刻含义,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公民意识教育;二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利用具体的实例深入浅出讲解,让学生在正确道德认知基础体会道德情感;三要灵活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如启发、问题讨论法、游戏法、辩论法等教学方法,创造幽默风趣、活泼生动、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心境愉快地接受知识。
课程文化中课堂是主战场,更是实施公民意识教育的主阵地,我们一方面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深挖教材中的公民意识教育资源,另一方面引导教师以对教育负责、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的态度和行为,加强教育教学理念的学习与提升,逐步探索出适合校情的高效课堂模式:“目标——问题”引领式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这一模式通过课堂学习小组,开展学科建模活动,生生之间进行信息交流、情感交融和智力互补,并将个人与集体有机融合,通过学习评价机制的建立,让学生体会到了个体在集体中的重要性,从而在自我认知、自我提高的过程中培养公民意识,强化公民责任行为。
3
我们还努力挖掘课堂外资源,我校现有五个大的社团,包括“子衿”艺术类社团:下设书法社、漫画社、刮画社、合唱社、电子琴社; “新星”体育类社团:下设足球社、篮球社、跆拳道社;“小脚印”文学类社团:下设“小脚印”文学社、“小蜗牛”广播站;“心海”心理类社团;“无线电”科技类社团。这些社团通过开展丰富多彩、高情趣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中学生业余生活,寓教于乐,强化中学生公民意识教育,为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尽责。
校园文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相对缓慢的,但效果却往往是持久的、永恒的。因此,学校要充分认识到校园文化对学生公民意识起着重要引领作用,把公民意识教育融于校园文化建设中。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开展公民意识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公民素养,致力于把中学生培养成受社会欢迎的优秀公民。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