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与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的比较分析

2020-09-21 来源:客趣旅游网
经济研究

科技·经济·市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与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的 

比较分析

田欣禾

(兰州大学经济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摘 要:金融危机在21世纪并不陌生,频发的金融危机是如今全球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本文通过对比分析2008年美国国际金融

危机与1997年东亚国家金融危机的原因、抵御过程、产生影响及本质,进而得出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并给出一些政策性建议。关键词:金融危机;东亚;启示

1 金融危机的内涵与特征

金融危机始出现于19世纪。国际金融危机的主要特征有几个方面,一是波及范围广。几乎可以说可能全球任一角落在它的掌控之下;二是危害程度大。对全球的经济,金融危机可以说具有重创性;三是影响程度深。金融危机的爆发在短时间内不能够彻底恢复,有可能会继续限制着全球经济的扭转。

2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和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的比较2.1 爆发原因

2.1.1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

(一)直接原因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仅仅不到一年半的时间里,欧美等发达国家纷纷出现资金周转问题,金融机构有明显亏损情况,逐渐混乱的金融市场也越来越崩溃。究其原因,是次贷危机引起的。美国经济与房地产业的稳定发展直接挂钩,在购房市场上,政府对于买得起房和买不起房的人,放贷者全部发放贷款,随着时间的推移利率在渐渐增长,那些买不起房子的人还款压力骤然增大,对于一些信用不好的用户更是如此。这样违约的贷款者增多,银行贷款很难收回。利率的上升使得金钱贬值,购房需求明显下降,一些想通过持有住房进行转让再融资的人,也难以实现自己的目的,这种局面直接导致泡沫经济产生。另外,金融监管不当对金融危机的产生也有刺激作用。单纯推行金融自由化的同时,金融监管松弛导致金融风暴增加。(二)根本原因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资

本主义制度是分不开的。正是私有制本身的性质决定了个人都是自私的、利己的,社会化又要求交换、分配等都要在全社会较为平均合理化进行,这种矛盾最后会导致金融供求的失衡,逐渐导致危机爆发。生产的扩大和需求的减小使社会处于非均衡状态,市场出现混乱,政府的干预也没有及时进行。2.1.2 东亚金融危机

(一)直接原因东亚金融危机,最初发生于泰国,慢慢蔓延到东亚众多发展中国家,是较少见的影响较大的金融危机。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初,东亚国家深受发达国家先进理论和实践的影响,推行金融自由化,为了夺取地区性金融中心地位,泰国、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国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加速开放资本账户。1994年末,东亚各国的市场实现了基本自由化,资本项目的可自由兑换,的确方便了各国贸易资本的流入和流出,但失去了用来防御国际炒家的最重要一道防线。(二)根本原因

从宏观层面来看,过高的经济增长导致东亚各国忽视了国内产业结构的失衡,慢慢产品出口减少,发展缓慢。经常项目赤字的可承受性往往用来衡量一个国家危机程度的高低,金融危机严重就意味着该国经常项目存在逆差,外汇方面预存资金不够。但是东亚各国拥有较低的赤字可承受性,所以各国过高的投资率是此次危机的根本原因。

项系统化研究工程,需立足现实,不断深度解析其背后原由,作者希望学术界持续关注此课题研究,针对性地提出更多有效举措。

参考文献:[1]陈汇才.国际贸易产业结构调整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8,(10):8-9.

[2]陈小芳.“一带一路”倡议下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的协同发展[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8,(10):5-6.[3]邓臻杰.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国际贸易创新发展途径[J].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2018,(10):119.[4]汤晶,王燕.关于国际贸易发展困境与对策的探讨[J].商场现代化,2016,(01):16-17.

作者简介:田欣禾(1994-),女,汉族,甘肃定西人,兰州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

402019年第1期

科技·经济·市场2.2 抵御过程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以美联储及财政部为重心,美国政府开始为了抵御金融危机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与之前不同的是,美国采用有针对性的货币政策和非常规政策,开始干预金融市场。而财政部通过减税这一主要核心思想,对实体经济进行援助,强化了财政政策的运用及实施。具体手段主要包括:一是降低基准利率。自2007年9月18日,美联储首次将联邦基准利率从5.25%降至4.75%。就是为了不让次贷危机扩大蔓延,之后美联储连续六次下调基准利率,其中有三次是用来应对金融危机。截止2008年4月30日,基准利率已降至2%。二是税收刺激计划。布什总统在2007年12月末签署了包括《抵押贷款债务减免的税收豁免法案》等一系列以减税为核心的经济刺激方案,减缓了业主还贷压力,通过刺激供求量来促进经济增长,暂时性地缓解了危机。

东亚各国是新兴国家,虽然经济增长较快,但是总体来看还是处于中等水平。各国之间的贸易联系也不是很紧密,东南亚和东北亚国家的交流很少,各国均处于一种自给自足的发展状态。危机爆发后,各国也只是仅仅在自己国家的范围内采取了应对措施。作为世界超级大国美国,其救援行动也是姗姗来迟,对东亚经济危机不管不问。日本只顾自己国家的经济有没有受损,对邻国危机也持着看热闹的态度。2.3 产生影响

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波及范围很广。第一,国际金融危机从美国爆发,欧洲、日本和其他发达国家都受到危机的波及,同时一大批新兴发展中国家在所难逃。第二,股市严重受损。2008年1月21日,全球股市呈现出急剧下降的趋势,伦敦富时100指数收于5578点,损失5.5%;法兰克福指数收于6790点,重跌7.2%;巴黎指数收于4744点,跌落了6.8%;东京、香港、印尼等亚洲国家和地区也有股市明显的下跌,不亚于那些发达国家的受损程度。A股市场首创半年来最大跌幅,全球下跌了5.14%,沪综指午后连续跌破5100点、5000点、4900点三大心理点位。第三,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危机严重导致金融资产贬值,其中中国黄金贸易额高达中国出口贸易额的近50%,导向型经济产能过剩。

东亚金融危机波及的主要是新兴市场发展的亚洲国家。从一开始泰铢贬值,泰铢兑美元汇率跌落到了17%开始,到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也成为国际投资者的首要目标。紧接着东亚各国各种银行相继宣告破产,汇率下降,比较1998年3月底与1997年7月初的汇率,股市缩水超过三分之一,货币兑美元下跌逾

2019年第1期

经济研究

10% 至70%。东亚国家GDP增长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危机各国货币大幅贬值,可正常运转的金融机构越来越少。危机爆发一年后,泰国、印尼两国的失业人数分别达270万、2000万,创历史新高。2.4 危机本质的对比

美国国际金融危机的实质是资本主义制度内部出现了危机。金融危机的爆发是不可避免,无法阻挡的,它是资本主义的一次“错误决策”。追其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完善和唯利是图的本质所导致的,在全球的金融、经济、政治领域,甚至在资本主义领域中危机都有所涉及。我们从深层次来观察这场美国金融危机,可以看成是一场政治制度上的危机。投机作为经济体的重要组成要素,在当今新型社会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影响下,已经成为了一个决定性因素,逐步深入到经济等各个方面。这场危机表明新型自由主义教条是错误的。资本主义又一次展现出其内部的矛盾,不仅没有解决社会面对的问题,反而使不平等、不公平和贫穷进一步加大,两级分化加剧。

东亚金融危机的本质也反映出货币危机和亚洲金融危机而不是实体经济出现问题,是制度模式的局限性引起的。东亚的经济结构往往是“赤字”体质,主要是由外国直接投资行业分工,垂直产业内分工结构是可以由许多不相关的流程构成。通过企业跨国生产,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整体,这种性质的结构使得在东亚发展中经济体的进出口产品不对称和外汇的大量流出。大量的东亚汇率操纵国索罗斯利用货币本身回归其价值,导致金融和经济动荡在东南亚爆发。为了改变东亚的这种经济结构模型,要建立国内外链之间的关系。

3 对中国的启示与借鉴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两次危机都严重影响了我国商品需求和出口贸易的增长,影响了国内经济的发展。由两次金融危机带来的启示有:3.1 控制房地产业

中国和美国存在着一些类似点:一方面房地产市场迅速蓬勃发展,加上市民购房热情高涨,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个人住房按揭贷款者信用等级较低但是贷款规模却在逐步扩大。另一方面政府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得贷款基准利率居高不下。房贷曾经被认为是最安全的资产,但是由于存在着市场在不断扩张和泡沫经济,任何资产都是有风险的,在追求收益的发展中,银行需要审时度势,努力规避风险,在风险和收益中做出理性选择。3.2 完善金融体系

我国到如今还没有完善的金融市场

(下转第46页) 41经济研究

推动我国农业向现代化加以转换之进程。3.4 巩固内生性补偿体系以求化输血为造血

利益补偿一般来说可分成反哺式与内生性两类补偿方式。各级政府对粮食主产区所实施的利益补偿主要是运用政府纵向转移支付的形式,但是粮食主销区对于粮食主产区所进行补偿主要是运用横向转移支付加以实施的。中央政府对于粮食主产区所实施的补偿是中央依据国家未来整体发展需求,补偿农业为工业所作出贡献而实施的一种反哺补偿。此类补偿能够提升粮食主产区的整体生产力,还能提升粮食主产区种粮群众踊跃生产粮食的主动性。然而,农业产业比较收益不断降低的实际状况又难以改变农业类生产要素的外流以及农业补偿金被大量挪用的现实情形。一旦不转变该反哺性补偿形式,也就无法在广大粮食主产区形成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反哺补偿属于外力推动之下的补偿形式之一。该外力由政府加以主导,从当前来看尚存在大量不足之处。内生性补偿属于间接性的利益补偿方式,注重于应用看不见的手来科学地调配各类要素资源,而且还应当做到要素在产业之间的合理流转,运用良性循环以求不断提升我国粮食主产区的实际发展能力。

3.5 落实粮食主产区财政转移支付机制以推动当地政府注重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直接关系到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人民的安康,粮食安全可以说是保障我国整体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内容。所以,国家要快速采用新政策与新举措,将市场的调节作用和政府的调控作用进行紧密结合,创建粮食主产区财政转移支付机制,并运用该政策来调整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相互间的粮食调换、补偿种民以及降低各地方政府压力,增强其重种粮主

科技·经济·市场动性。对目前我国粮食主产区的利益补偿具备问题实施系统化、源头化治理,能够保障农民群众与城镇市民都有足额粮食,而且还能够创建粮食主产区保险机制,切实提升农民群众抵御自然风险,减少农民群众由于自然灾害而产生的粮食损失,这对于进一步稳定我国的粮食生产市场具备了非常重要的作用。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粮食安全已经成为全球各国均高度关注的重大课题。粮食主产区可以说是中国粮食生产的核心区与关键区。为切实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实现各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一定要从国家发展战略出发,落实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新机制,全面展现出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对于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乃至于整体国民经济发展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为实现我国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的平稳发展,各级政府、粮食主产区以及主销区等要协同一致,共同构建起更加稳定、更为有效的可持续利益补偿新机制,进而推动我国农民群众种粮的主观能动性,提升我国粮食的总体供给量,确保农业经济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  扬. 粮食安全下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新思路[J]. 现代经济探讨,2014,(1).[2]余亮亮,蔡银莺. 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发展非均衡的表现及根源分析[J]. 水土保持研究,2014,(4).[3]乔鹏程. 我国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政策研究[J]. 河南社会科学,2014,(6).[4]蔡保忠,曾福生. 粮食生产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利益补偿途径分析[J]. 粮食科技与经济,2015,(2).[5]陈  沫. 黑龙江省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研究[J]. 农场经济管理,2015,(11).[6]赵  勤. 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现状调查与思考——以黑龙江省为例[J]. 经济论坛,2016,(1).

(上接第41页)体系来应对资本流动冲击,体系结构有明

显漏洞。在市场风险管理技术方面,要做到管理及时

到位;在风险资产配置方面,拥有全面的配置理念;在市场定价水平上还需要渐渐发展成熟。3.3 合理运用政府政策

采用紧缩性货币政策,降低通货膨胀率,防止货币危机像滚火球那样蔓延。通过扩张的政府政策,浮动的汇率制度,尽可能小的受汇率波动的影响,这样可以有效防止汇率偏移,减弱投机冲击,使汇率可以自动恢复到危机发生前的标准水平。

参考文献:[1]周小川.国际金融危机:观察、分析与应对[J].全国新书目,2012, 

(10):146-146.

[2]李妍.金融危机遇难研究[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3]廖旗平.关于美国金融危机文献观点的综述[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9,25(5):64-71.[4]王玉鉴.近三十年来主要金融危机的比较研究[J].海南金融,2012, (03).[5]杨斌,李祥峰.美国经济政策的历史演变[J].人民论坛,2018,(11): 34-34.[6]马宇.美国次贷危机的根源:泡沫经济[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28(4):51-56.[7]杨斌.泡沫经济、新市场失灵与经济金融危机[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0):5-13.[8]袁明洁.对东亚金融危机的再认识[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20): 54-56.[9]刘骏民,张国庆.虚拟经济介稳性与全球金融危机[J].江西社会科学,2009,(07):79-85.[10]杜晓蓉.1997年和2008年金融危机对东亚的传染性比较研究[J].经济经纬,2009,(03):34-38.

462019年第1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