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在众多的学科教学中,语文学科的独特性,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宽广的阵地.在语文教学中,以人文精神为支点,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道德素质和审美素质,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迅速成长,走向世界,走向未来.语文学科,不仅要传授文化知识,还要弘扬古今中外的优秀道德品质,肩负着双重的任务。只要我们要把素质教育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方式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地锤炼思想,锤炼语言,就能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学会做人,学会求知。
标签:语文教学;素质教育;写作训练;学会做人
【Abstract】
The transition of examination-oriented education to quality education is a profound revolution. In many disciplines teaching, the unique nature of the language subject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quality education provides a broad front. Language teaching, as the fulcrum of the human spirit, develop the quality of the students ‘mental, moral qualities and aesthetic qualities, so that the student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y development, rapid growth, and to the world, and into the future. language subjects, not only to impart cultural knowledge, but also to carry forward the excellent moral character of the ancient and modern, shouldering the dual task as long as we want quality education and language teaching combined through various channels and in various ways to enable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social practice, continue to temper the
ideological temper the language, you can let the students in language learning, learn, learn to know.
【Key words】language teaching; quality education; writing training; learn to behave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习惯,即认真写字、认真读书、认真作文的习惯。提倡读书、作文、做人三位一体,它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时代对我们语文教学的要求,也是我们语文教学的至高境界,更是党和国家倡导的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在实际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挖掘教材,加大阅读容量,拓展学生视野
美国著名教育家杰·S·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后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和社会生活的多元化,人们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语文教学如果仍局限于教材,势必缺少生机与活力,难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在课堂教学中,笔者认为可以适当压缩教材,大胆取舍,突出经典,以点带面,采用多种教法,如启发式、讨论法、比较法、演读法等,既简化了课本上的教学内容,又可空出时间融入新知识,从而使教学富有时代气息,更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全身心投入学习,主动求索。在古典文学名篇的学习中,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教学,可采用比较法学习,把课文节选内容和近年来据此改编的影视剧相比较,寻找课文人物描写与演员塑造形象的差异,从中汲取到更多的知识,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师组织一堂课,犹如导演一部戏,只要肯潜心钻研,精心组织,学生的学习效率定会大幅度提高。
我们应以课堂为阵地,以现行教材为基点,用滚雪球的办法,把读书的触角不断地向广度和深度延伸。如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教师可简介《水浒传》,播放电视剧《水浒传》的精彩片断,印发茅盾先生的《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的文章,以此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引导学生去欣赏、去探究那一百零八个“面目不同”的水浒英雄。这样以点带面,可谓事半功倍。“不动笔墨不读书”,强调读书“每有会意”必须随时记下来。读书动笔的好习惯,教师应大力提倡。至于采用哪种形式,教师不必强求,可以由学生自由发挥,或摘录,或评点,或体会,如此等等。总之,内容是“百家争鸣”,形式是“百花齐放”。
2 语文训练联系生活,在语文学习中感悟做人真谛
罗斯福说:“有学问而无道德,如一恶汉;有道德而无学问,如一鄙夫。”道德与学问同等重要。笔者认为,“先学德性,然后再学智慧,因为没有德性,智慧便难以学到。”学生只有有了较高的道德修养,学的知识才能发挥正当的作用,造福于社会。
“正之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心正,是治国的根本;意诚,是做人的根本。诚信是人性中最可宝贵的东西,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精华。孔子说过:“人不信不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一个人对自己行为负责论的伦理规范,诚信做人,诚信律己,诚信做事,应是我们这个时代道德标准的核心。而语文学科包含了异常丰富的可以直接作用于人的素质构成的人文因素。因此,语文教学应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最佳切入口,语文教材应是实施素质教育鲜活的实例。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要用人文精神去教育学生,激励学生,让学生在学习语文中学会做人
语文教材里收录的不少优秀作品,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思想精华,其本身就
是生动的思想教育材料。故而,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提取作品内容的精华,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同时,还要把生活中的活教材引进课堂,使语文训练联系生活,加深了学生对生活实际的观察与感悟。
例如学习《向沙漠进军》一文时,引导学生从“沙漠对人类的危害”这点出发,横向思维,探讨人类的环保问题,经过课内外的探讨与延伸,学生们深有感触,既为我国在治理沙漠中取得的成就喜悦,又为当今的现状担忧,无形之中已把“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种子植入心田,增强了爱国意识和主人翁的责任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将不再是挂在嘴边的口头禅。
3 教会学生在作文中学会做人
如何提高学生实际有用的作文能力,历来是语文教学研究的重大课题。读书是作文的基础,作文是读书的提升。作为语言表达的书面形式,作文比说话更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全面素质。“文如其人”,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它却蕴涵着深刻的哲理,揭示了“作文”与“做人”的奥秘及其相互关系。我们的作文教学不能“只思索作文的法度、技巧等问题”,而“必须探到根本,讨究思想、情感的事”。“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叶圣陶语)。”只有把思想、语言、文字结合起来训练,才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重要途径。
教会学生写普通文。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有别于作家的写文章。而我们学生中的大多数人是不会去做文学家的,所以我们也不必用作家的要求去教学生写文学性很强的作文。我们的作文教学应面向全体,立足于普通应用(实用)文训练。培养学生积累、观察、分析、综合的能力。作文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人能力的综合反映。积累生活,积累语言,积累思想等等,没有积累就没有作文。同样,没有对生活的
观察和感受就没有作文。而分析综合能力是作文的最根本能力,也是作为一个社会的人所必须具备的能力。
总之,我们要把素质教育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方式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地锤炼思想,锤炼语言,让语文教学来自社会,回归社会,服务社会。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为理想、为目标而努力奋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