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勤绿洲生态恶化与荒漠化浅析
民勤绿洲处于石羊河流域下游,南连武威,西邻金昌,北枕阿拉善右旗,东接阿拉善左旗;西、北、东三面环沙,在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两大沙漠的半包围中。全县面积约1600万hm2,其中沙漠和盐碱滩地面积比例超过90%,绿洲面积只有约9%左右。民勤绿洲由古代的水草丰美演变到今天的三面环沙,历经沧海桑田,生态环境也演变成为现在的荒漠化生境。
1.民勤绿洲荒漠化演变过程:
1.1汉初以前时期
春秋战国以前,民勤一带是古谷水(今石羊河)与金川河(云川,水磨川)流潴形成的湖泊和草原。据记载,民勤历史上最大的湖泊——潴野泽在西汉早期仍是“水势浩淼,波光粼粼”,范围大致在今莱菔山、独青山以南,狼刨泉山、枪杆岭山以北,南北宽40多km、东西长100多km。这个时期,这一带是以湖泊草原为主的优良生态环境。
1.2汉朝-元末明初时期
西汉到晋的400多年间,特别是西汉时期人口的向西迁徙,绿洲区社会经济逐步发展,耕作面积不断扩大,原河道的漫滩区被开垦出了大量农田,农耕农牧的生态环境逐渐取代了自然生态环境,同时,牧业发展和人类频繁活动也不断改变绿洲的生境,是荒漠化形成的初始诱因之一。自西汉以来,向河西大量移民,导致古谷水(石羊河)上游地区农业用水大幅增加,古谷水上中游各支流被拦截利用,使得流入民勤的水量逐年减少;气候变迁、古谷水来水量减少、湖泊萎缩是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因素。
汉晋时期,绿洲区主要是农牧复合经济方式,生态环境在缓慢恶变,主要原因是水源补给条件的恶化和人类频繁活动,境内植被退化,沙化面积不断扩大。在晋至元末1000多年中,民勤范围内民族纷争频发,归属更迭,战乱不断,耕地兴废不定,民不聊生。由于土地使用的无序性,植被破坏容易恢复难,荒漠化速度加快。
1.3荒漠化时期
①明朝-清末时期。明朝统治河西,灌溉农业兴起,尤其是武威一带农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此时的大西河不再是石羊河下游的主流河,而成了夏秋溢洪的季节河,汉代的大西河沿岸农垦区已基本被风沙侵蚀成沙荒带;明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46年),风沙逼近县城,大量田庄被风沙埋压。明永乐十六年(公元1418年),天气大旱,风沙肆虐,田野荒芜,民不聊生,死者枕藉,背井离乡四处逃荒者不计其数,河流改道,垦区移位,已经演化为草原荒漠化生态环境。清代民勤绿洲移民开垦规模超过了历史上各个时期。据记载: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境内人口曾达到18.45万人,耕地近2.53万hm2,光绪末年已经极度扩张,绿洲的荒漠化已不可逆转。
②荒漠化发展期。民国年间,上游的武威农业生产迅猛发展,石羊河上游各支流大部分被拦截,下游的民勤绿洲只能依靠河道渗漏、地下径流、溢出地表的泉水和灌溉回归水、汛期洪水等灌溉,开始成为石羊河的雨灌区。此时的大西河已完全干涸,湖泊干涸变为沙滩、盐碱盆地,成为新沙源。同时,樵采放牧又加速了荒漠化进程。据史料记载,此间曾经繁荣的头坝地区,原有青松堡,南乐堡,沙山堡等20多个村庄,2300多户人家,1333.3hm2耕地已全部被风沙埋压;仅沙井子一带被风沙掩埋的村庄就达65个,埋压荒芜的农田2666.7hm2.民勤绿洲的生态系统此时已极度脆弱,民国26年至民国31年大旱5年,绿洲内外已经“田园萧条,与沙漠无异”,民勤荒漠化的严重程度不言而喻。从某种角度看,解放初期民勤的生态系统已经接近崩溃。民勤农民背井离乡、逃荒出走者无计其
数,故有“天下有民勤,民勤无天下”之说。
2.荒漠化成因分析
2.1水资源减少,是绿洲荒漠化的决定因素
民勤绿洲赖以生存的唯一水源是石羊河,石羊河来水量的多寡,直接影响着绿洲的兴衰。早期,石羊河水量丰富,民勤绿洲曾为水草丰美、可耕可渔的地区,苏武北海牧羊的传说至今流传在当地民间,唐代在今泉山区的连古城、三角城一带驻扎军队称白亭军。清中期以后,由于武威绿洲农业的发展,上游大量截流灌溉,民勤境内来水量锐减,沙化速度加快,环境日趋恶劣。民国初,水源紧张,但几次比较大的洪水使湖泊、滩洼之地犹存积水。自1942年以来,再无洪水汇入,上游来水量逐年减少,干旱加剧。水文资料显示:40年代石羊河来水量6.5亿m3/a,80年代初入境量仅为2.7亿m3/a。而水资源的减少则是导致绿洲荒漠化的主要因素,近百年以来,由于水路的变迁及境内水量的急剧减少而造成绿洲荒漠化的实例举不胜举,地处湖区北沙窝的青土湖的出现、消失及被风沙掩埋的事实便是水资源减少造成荒漠化的有力证据之一。青土湖本为野马湖与东平湖的湖滩洼地,是19世纪末大西河一次特大洪水在湖滩洼地汇集而形成的,是民勤绿洲边缘最晚出现的最大湖泊,据载:昔日的青土湖是“碧水粼粼,水草丛生,野鸭成群,游鱼可数”的湖泊景观,1924年以后由于再无余水汇入湖内,50年代已全部干涸,形成了湖滩荒地。之后植被由高变矮,由密变稀,使湖内水生生态系统突变为旱生、沙生生态系统,极大降低了固沙阻沙能力,更因为巴丹吉林沙漠的流沙在强劲的西北风的搬运下大肆东移入侵,最终导了青土湖近7333.3hm2草地的沙化,70年代国家出版的1:50000地图上已无青土湖一名。现在的青土湖已经被北沙窝的流沙全面覆盖,沙层厚达1-3m,附近农区沿线形成了长达13km的裸露风沙线,自然条件极其恶劣。
2.2风沙肆虐,是绿洲荒漠化的主要因素
由于民勤地处沙漠腹地,沙源广,绿洲外的沙漠在风力作用下大举向绿洲逼近,形成无数的小沙丘和大面积的沙地,古河道中干涸沉积的细沙,形成为害绿洲的“沙库”。流沙危害以风为动力,沙为物质,沙仗风势,肆虐为害。
民勤绿洲的沙源主要有东、西、中三大沙区:①西沙窝区:巴丹吉林沙漠东缘的流沙在西北风作用下,经雅布赖山南端与独青山之间谷口,穿过梭梭门子,直逼民勤绿洲。由于草原的载牧过重和长期干旱,使原来的林草植被变为不毛之地。荒漠草场上的严重风蚀,常常就地起沙,与西来的风沙合成大沙流,遇到草木障碍减速沉积,长期堆积成为沙丘。风力回流作用使沙丘越积越高,成为沙丘链、沙垄和复合沙山,形成了绿洲西部长达210km、宽2-5km,面积约6万hm2的流沙区。②东窝沙区:地处腾格里大沙漠西缘,总面积55.1万hm2,占全县总面积的36%,是绿洲东部主要沙源。每年在主风作用下前移,特别是夏季由沙漠吹来的干热风,造成农田气候干旱,作物水分补排失调,农作物青秕减产,造成农业的严重损失。③中窝沙区:错纵布列于羊路、东坝、双茨科等乡镇的农田西缘或直插农田绿洲中部,总面积9333.3hm2,其中流沙、半固定沙地,丘间低地达7333.3hm2。中沙窝沙源主要处于绿洲内古河道地带,主要移动力是西北风和东风,由于沙漠边沿设置农田防护林,使流沙遇障碍沉积,形成沙垄、小灌木疙瘩(小沙丘),封育而成柴湾;其西缘是流动沙垄和沙丘,农田防护林等风沙屏障稍一破坏,一场暴风便可使良田变为沙漠。
2.3干旱及不合理的人类经济活动加速了绿洲荒漠化进程
民勤属温带大陆性极干旱荒漠气候区,年降水量110mm左右,而蒸发量高达2644mm,为降水量的24倍。随着全球性气候变暖,干旱加剧,大气下垫面的基质由湿
生垫面向沙质垫面转变,导致典型的冷热剧变现象,使石砾,土壤分化速度加快,又助长了沙荒的形成;绿洲农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樵采导致林草植被在某一区域遭到毁灭性破坏,推动了生态环境的恶化进程,大面积的植被枯萎死忘,耕地荒芜,成为新的沙荒区。上世纪70年代以来,降水量和地表水的不足,大量超采地下水作为灌溉用水,地下水位急剧下降,造成了大气与地面双重干旱,形成了水资源“越旱越采,越采越旱”的恶性循环,将民勤绿洲推向荒漠化的绝境。就现状而言,民勤的湖区和泉山区已逐渐变为不适宜于人类生存居住区。
3.结语
民勤县地处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的夹缝地带,属温带荒漠气候区,是典型的荒漠生态类型区。
1.生态区位的重要性
民勤是全国荒漠化面积较大,危害最严重的县份之一,各类荒漠和沙化土地面积152万hm2,占全县土地面积的94.51%。处于全国荒漠化监控和防治的前沿地带,是西北部风沙线上的一座桥头堡,如果民勤绿洲不固,近则危及武威、金昌,并使河西走廊拦腰截断,远则危及到整个华北区乃至半个中国。所以说民勤在全国生态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生态脆弱性
民勤地处沙漠腹地,“十地九沙,非灌不植”,降水稀少,风大沙多,光热充沛,水源不足,冷热剧变,蒸发强烈,地下水位下降,水质恶化,植被稀疏,土地沙化,草原退化,
生物能量少,生态系统脆弱。
3.治理的艰巨性
从民勤绿洲的演变史来看,构成荒漠化成因的主导因素是水资源的减少。为了解决民勤水资源问题,近年来,各级政府和水利部门作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在科学、合理、节约利用现有水资源的同时,完成了景电二期延伸向民勤调水工程,引调外源水0.61亿m3/a,但是,这与民勤实际需水量相比,是杯水车薪,稳定的年供水量在6亿m3以上才能基本满足需要。因此,非外流域调水不能解决民勤缺水的问题。荒漠化治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水利、农牧、林业、环保、土地、气象等社会经济的各个部门,只有采取统一协调,综合治理的办法才能见效。民勤三面环沙,沙源深广,治理量大面广。据调查,民勤绿洲外围尚有亟待治理的流沙面积4万hm2,在408km的风沙线上还有风沙口和星罗棋布的流沙急需治理,19.1万hm2天然沙生植被需要强化抚育,治理任务十分艰巨。
4.生态治理的紧迫性
国家卫星遥感影像资料观察显示,民勤沙区荒漠化蔓延的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危害在加重。沙尘暴频繁发生,已经对兰州、甘肃中部地区、内蒙古河套平原乃至整个华北地区环境质量产生重大影响,成为全国沙尘暴的主要策源地之一,不加紧治理,民勤将在几十年内消失。民勤荒漠化问题已经引起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2007年国庆期间,温家宝总理就在民勤青土湖故址视察,商讨民勤沙漠化治理大计。加快防治民勤荒漠化,改善民勤生态环境迫在眉睫。
注:
沙窝:民勤人对沙垄、沙丘、沙地的统称。
柴湾:民勤农民把沙区天然灌木林区称为柴湾,即有烧柴的地方。
石羊河:石羊河古名谷水,甘肃省河西走廊第3大河。干流上游杂木河,源于祁连山脉东段冷龙岭北侧的大雪山,东北流于山谷,坡陡流急。自塔儿庄出山,入河西走廊东段为中游,过武威接纳冲积扇缘泉水复向东北,名石羊大河。红崖山以北为下游,原分为大东、大西2河,现筑成东西干渠,继续东北行,最后没入民勤县东镇以北的沙漠中。河全长250公里。全水系自东而西,主要支流有大景(靖)河、古浪河、黄羊河、金塔河、西营河、东大河及西大河等,均源出祁连山东段,河系以雨水补给为主,兼有冰雪融水成分。上游祁连山区降水丰富,有64.8平方公里冰川和残留林木,是河流的水源补给地。前山皇城滩是优良牧场。中游流经走廊平地,形成武威和永昌诸绿洲,灌溉农业发达。下游是民勤绿洲。终端湖如白亭海及青土湖等近期均已消失。全流域建成100万立方米以上水库15座,其中以大景峡、黄羊河、南营、西马湖、红崖山及金川峡等水库较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