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京沪高速铁路无砟道岔精调作业指导书20221121(最终稿)参考

2022-08-17 来源:客趣旅游网
京沪高速铁路正线板式无砟道岔

精调作业指导书

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

京沪高速铁路正线高速道岔

212组,其中18号道岔190组,42

号道岔22组,由CNTT设计制造。道岔基础采用轨道板,桥上铺设时,轨道板下充填水泥乳化沥青砂浆;路基上铺设时,轨道板下充填自密实混凝土。

2010年3月在枣庄西站开始施工成;7月在崔马庄铺设完成

18号道岔底座板,5月铺设完

42号道岔,并通过部工管中心组织的评

估验收;11月先导段开始实车试验,徐州东、宿州东正线道岔直向精调完成。

CNTT道岔具有其独特的结构特点,转辙器的轨距加宽、下拉装置、跟端及辙叉结构等都带来精调上的困难。为指导全线道岔精调,推广应用前期几个车站道岔精调取得的经验,公司组织编写了本作业指导书。请各标段在精调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及时反馈意见,使作业指导书更加完善。

编制单位:京沪高速公司编制人:赵健审核人:赵国堂

中铁十六局

中水集团中铁十四局

廖利谷永磊

1

目录

4 1 适用范围....................................................................................................................4 2 编制依据....................................................................................................................5 3 作业准备....................................................................................................................3.1 技术准备....................................................................................................................5 3.2 现场准备....................................................................................................................7 7 4 主要技术要求...........................................................................................................8 5 施工工艺流程...........................................................................................................9 6 施工要求....................................................................................................................6.1 施工准备....................................................................................................................9 6.1.1 检查清理现场.....................................................................................................9 6.1.2 调整件准备.......................................................................................................10 6.2 施工原则..................................................................................................................10 6.3 粗调...........................................................................................................................11 6.3.1 道岔转辙器及辙叉调整...................................................................................12 6.3.2 FAKOP调整.......................................................................................................12 6.3.3 密贴调整...........................................................................................................13 6.4 工务精调..................................................................................................................15 6.4.1 作业前的准备...................................................................................................16 6.4.2 测量数据采集...................................................................................................16 6.4.3 测量数据分析处理...........................................................................................18 6.4.4 调整量计算.......................................................................................................20 6.4.5 现场调整...........................................................................................................20 6.5 工电联调..................................................................................................................22 6.5.1 安装调试需要工具...........................................................................................23 6.5.2 转辙器区HRS 锁闭装置调试.........................................................................23 6.5.3 辙叉区域HRS锁闭装置调整...........................................................................26

2

6.5.4 液压下拉装置驱动器NH145-Ws 的现场安装调试.......................................27

7 人力及机具配置

....................................................................................................29

7.1 人员配置..................................................................................................................29 7.2 机具配置..................................................................................................................29

8 质量控制及检验

....................................................................................................30

31 9 安全环保要求.........................................................................................................9.1 安全要求..................................................................................................................31 9.2 环保要求..................................................................................................................31

3

1 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京沪高速铁路正线精调作业。

18号和42号板式无砟道岔

2 编制依据

(1)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试行)

(TB10621-2009)

[2009]674

(2)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工程施工精调作业指南(铁建设号)

(3)关于印发《客运专线铁路高速道岔首组铺设质量评估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工管工

[2010]30号)

[2010]

(4)京沪高速铁路正线轨道精调作业标准研讨会会议纪要(第30期)

(5)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2007]85号)

(6)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

(TB10601-2009)

(铁建设

(7)京沪高速铁路枣庄西站高速道岔铺设现场总结会相关材料沪总指工[2010]13号)

(8)关于转发《京沪高速铁路设计值》的通知(京沪高速工

(京

18号、42号高速道岔各检测项点的

[2010]94号)

(京沪高速工

(9)关于转发新铁德奥辊轮安装及调整的说明的通知[2010]225号)

(10)客运专线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暂行技术条件号)

(科技基[2008]86

(11)京沪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图纸、道岔设计文件、技术交底等

4

3 作业准备

3.1 技术准备

三掌握一考核:

技术人员已认真学习道岔设计图纸等设计文件,充分理解掌握板式道岔结构特点和关键技术,掌握相应的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掌握调整方法和规律;所有施工人员已进行技术交底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五个关键点:

(1)道岔平面线形(18号道岔R=1100m圆曲线、42号道岔缓和曲线R=10119m加圆曲线R=4100m加缓和曲线R=∞);

(2)尖轨及心轨前端藏尖(

0~4.5mm);

(3)FAKOP区轨距加宽(18号道岔3~39号、42号道岔2~74号承轨台直基本轨外侧刻槽

0~15mm);

(4)翼轨加高(18号道岔94~98号、42号道岔195~204号承轨台翼轨加高0~2.3mm);

(5)道岔前后设计情况。

18号道岔平面线形

5

42号道岔平面线形

道岔尖轨及心轨藏尖

6

FAKOP区加宽及翼轨加高

3.2 现场准备

三完成二到位一合格

三完成:道岔铺设、焊接(含自由及锁定焊接)及焊缝精磨已完成,道岔前后200m范围轨道铺设及放散锁定已完成,道岔区成。

二到位:钢轨件已清理到位,精调工具、人员及调整件已到位。一合格:精调仪器已到场且检校合格。

CPⅢ复测已完

4 主要技术要求

道岔精调后满足《关于印发《客运专线铁路高速道岔首组铺设质量评估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工管工[2010]30号)中的相关要求。

7

其中轨道几何尺寸指标如下表:

序号1 2 3 4 5 6 7 8 9

轨距轨距变化率水平水平变化率轨向(短波)轨向(长波)

指标

允许偏差±1mm 1/1500 ±2mm 2mm/3m

2mm/30m弦(5m校核)

2mm/10m弦10mm/300m弦(150m校核)

弦(5m校核)

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弦线

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弦线

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道尺,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

扭曲

检测方法

道尺,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

备注

高低(短波) 2mm/30m高低(短波) 2mm/10m高低(长波)

10mm/300m弦(150m校核)

5 施工工艺流程

道岔精调分为四阶段、

11流程。

道岔调整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阶段粗调阶段工务精调阶段工电联调阶段

检查清理现场

备好料

转辙器及辙叉调整

FAKOP调整

密贴调整

测量采集数据

分析数据制定调整方案

现场调整复测验收

检查调整锁闭装置

调整下拉装置

8

6 施工要求

6.1 施工准备

6.1.1 检查清理现场

采集轨道几何数据前,必须清除轨道表面杂质与灰尘,逐枕对扣件组装质量进行检查与扭矩复拧,保证测量数值真实有效。

(1)提前清理道岔板接缝,梁缝、伸缩缝,临平交道口以及侧向挡块等处钢轨件、转辙机杆件、辊轮的灰尘和各种污物。

(2)检查尖轨、心轨、顶铁的密贴(塞尺检查不超过不达标处进行调整。

方法一:把弹条,基板螺栓全部松开,用铜锤敲至密贴,安装适合的调整锥。

方法二:对于共用基板,在必要时使用轨距调整片进行调整。(3)检查扣件系统状态,确保安装正确,扭力达标,弹条中部前端下颏与钢轨间隙控制在

0.1~0.5mm以内;基板螺栓扭矩不小于

300N.m。0.5mm),对

对每处钢轨焊缝平直度进行检查与处理,

(4)检查焊接接头的平顺性。圆弧面0~0.2mm。

顶面0~+0.2mm,工作边0~-0.2mm,

(5)检查非工作面轨底与基板铁座是否密贴。

(6)确认辊轮部分轨底在尖轨与基本轨密贴情况下与滑板缝隙小于0.5mm。不合格的用辊轮调整片或者整。

(7)复核转辙机支架是否水平安装,支撑螺栓是否到位。(8)检查轨下胶垫是否安装正确。

(9)确认要用到的道岔调整件已到位,包括:各种型号调高垫片、调整锥、轨距调整片、辊轮调整片等。

upf x-3(x=2、3、6)调高垫片进行调

9

(10)检查单元内道岔区、过渡段钢轨及扣件、岔板、预埋螺栓(套筒)等是否存在缺陷。

(11)检查岔区内弹性基板是否按照安装手册安装到位(从岔前往岔后摆放共用基板时,带

“L”标记在左侧,带“R”标记在右侧)。

(12)检查限位器的位置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13)道岔测量需打开尖轨、心轨处的钩锁器,保证测量数据的真实有效。

(14)检验道岔配件是否齐全、按要求紧固到位。(15)严禁随意加工更换道岔配件。6.1.2 调整件准备

根据轨道几何尺寸测量结果及调整量计算表,

准备好相应的调整件。

平面调整用偏心锥

高程调整用调高垫片

6.2 施工原则

施工组织原则:

(1)推行专业化施工、信息化管理、标准化作业;

10

(2)精调施工作业区段测量、相对固定的原则;

计算及作业人员和检测仪器配置采用

(3)无砟道岔精调范围应包括道岔及前后各200m的过渡段;

(4)“相对测量+绝对测量+人工”相结合的测量方式;(5)工电联合调整。调整原则:

(1)先整体,后局部;先直股,后曲股;先高低,后方向;转辙区和辙叉区少动;两端线路顺接;

(2)建立道岔单元进行调整,原则上岔与岔之间距离小于单元调整;

(3)道岔调整时(方向和高低)应有基准线,平面和高程需要调准到基准线附近;

(4)对道岔影响最大的是方向和水平,需注意轨枕间平面、高程变化率;

(5)遵循“重检慎调”的原则:重视轨道检查,保证测量精度,加强数据分析,制定合理方案;

(6)现场调整时采用弦线复核小车数据,可调整;

(7)单元固定、人员固定、工具固定,减少系统误差;(8)严格执行现行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9)建立轨道几何状态的统一数据库,并加强管理,确保资料的可追溯性。

调整方案与现场符合后方

200m应

6.3 粗调

根据道岔铺装图纸铺设完成后,密贴、滚轮等重点部位进行粗调。

11

对道岔转辙器及辙叉部分、FAKOP、

6.3.1 道岔转辙器及辙叉调整

(1)通过道岔放样确定直基本轨的位置及方向;(2)通过控制尖轨第一牵引点处样冲点偏差的相对位置;

(3)通过控制尖轨跟端样冲点偏差位置;

(4)调整尖轨跟端限位器居中,偏差小于等于(5)辙叉的粗调定位与转辙器定位类似。

0.5mm;

±2mm保证基本轨和尖轨的相对

±2mm保证直曲基本轨

6.3.2 FAKOP调整

在18号道岔3号承轨台、39号承轨台以后,42号2号承轨台以前、74号承轨台以后直基本轨外侧选择合适两个点

(该点数据出现频率较高,

0.3mm以内),距直基

16mm处

两点相差±0.3mm以内;轨距接近设计值,控制在

本轨边100mm处用专用弦线架拉弦线,逐承轨台测量轨顶面下弦线与直基本轨非工作边的距离,根据允许偏差进行调整。

12

6.3.3 密贴调整

重点控制“九密贴”:尖轨与基本轨、心轨与翼轨、短心轨与岔跟尖轨;尖轨与顶铁、心轨与顶铁、岔跟尖轨与顶铁;尖轨轨底与滑床台板、心轨与滑床台板;弹条中舌等密贴。

钢轨件间密贴

钢轨件与顶铁密贴

可动部件与滑床台板密贴

13

(1)轨底与滑床台板密贴:滑床台板间隙约

按照设计要求,当尖轨打开时,轨底与

0.7mm;当尖轨闭合时,轨底与滑床台板应密贴,间隙

小于1mm,且不得连续出现。若不满足上述要求,可通过辊轮调整垫片进行调整。具体步骤及注意事项如下:

①检验辊轮是否准确就位,以及靠近基本轨侧的第一个辊轮是否能自由滚动。

②调整辊轮不要在转辙器闭合状态下进行,

要将基、尖轨适当分离,

用0.5mm塞尺检查尖轨轨底与每一块滑床板的间隙。如果间隙小于

0.3mm可加装辊轮调整片,但调整片最多只能加四片。如果间隙大于1mm可将尖轨辊轮供货时带有的度。

③在辊轮高度调整工作完成后,将尖轨轨脚处剩下的自由螺纹孔螺栓卸掉。

CZr2e-11-00 和CZr3e-11-00 在

3mm厚调整垫片移除,以降低尖轨辊轮的高

尖轨轨底与辊轮滑床台板密贴调整

(2)顶铁密贴:用塞尺逐一检查直尖轨与顶铁、心轨与顶铁的密贴,

14

对间隙超过0.7mm时要予以调整,调整方法参照现场情况进行处理。严禁现场对道岔顶铁进行不可逆处理。

6.4 工务精调

精调基准:高程以基本轨(外轨)为基准轨、平面以尖轨(内轨)为基准轨。

精调方法:精调小车辅助人工调整

(1)转辙器区:先用轨检小车将尖轨前端(2号承轨台)及跟端(

18号岔3号、42号岔

18号岔40号、42号岔75号承轨台)处平面、高

FAKOP区直基本轨平面位置、

程及轨距调整到位,然后利用弦线调整

利用轨距调整直尖轨平面位置,再开通曲股检查曲尖轨与直基本轨的密贴,控制尖轨前端与基本间隙检小车调整高程。

(2)辙叉区:利用轨检小车调整平面及高程,注意轨台、42号岔195号承轨台处轨距加宽(心轨藏尖)

18号岔94号承

0.5mm、其余部分1mm以内。同时,用轨

(3)连接部分:利用轨检小车先调整直股的平面及高程,再调整曲股的平面及高程(也可利用支距与轨距调整曲股的平面)

精调流程:如下图。

15

6.4.1 作业前的准备

一解除二完成七检查:

一解除:解除所有道岔钩锁器。

二完成:测量仪器设备配置齐全,状态良好,校定完成;网已复测评估完成。

七检查:①检查道岔尖轨第一牵引点前与基本轨之间密贴间隙是否小于0.5mm、其余部分与基本轨之间密贴间隙是否小于

1mm;②检查可

CPⅢ控制

动心轨与翼轨间密贴间隙是否满足规定要求。(包括直股和曲股,可用撬棍协助尖轨密贴,待反弹后看是否达到密贴);存在吊板现象,特别是带辊轮的位置;轨与滑床台板密贴是否小于与钢轨间隙是否满足

③检查钢轨轨底是否

④检查尖轨与滑床台板、可动心

⑤检查弹条中舌

1mm(包括直股和曲股);

0.1~1mm;⑥检查钢轨轨底与弹性基板外侧挡肩是

否密贴;⑺检查扣件安装是否正确。6.4.2 测量数据采集

(1)具备CPⅢ控制网坐标数据和线路设计数据,线路设计数据包括平曲线、竖曲线、超高、道岔关键点里程及坐标,收集道岔类型、曲

16

股线型等设计数据。特别注意“尖轨尖端藏尖、心轨尖端藏尖、翼轨加高”道岔测量特殊点。

(2)将CPⅢ坐标数据导入全站仪,道岔相关线性要素输入轨检小车。

(3)道岔测量必须严格控制测量精度。

经常对全站仪进行校准测量,

每次设站前做好全站仪正反侧检查。每次设站精度严格控制在容许范围以内,后方交汇后视

X:0.7mm Y

8个CPⅢ点,保证测站中误差限差满足以下标准:

:0.7mm H

:0.7mm

方向:1″

(4)测量时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按照全站仪的使用要求进行测量。考虑天气、太阳直射、雾气、雨后大气湍流等因素,选择最佳的测量时间。在阳光下测量时一定要使用遮阳伞。

(5)测量时将全站仪架设在轨道中心,

以减小测距误差对轨道横向

偏移的影响,且在测量过程中,全站仪不受干扰。

(6)全站仪设站好后,应由设站人员看护,注意水准气泡是否居中。(7)数据采集时保证每站最远(8)道岔直向轨道线型测量。

55~60m,每个承轨台逐个采集。将道岔尖轨、心轨转至直向位置并锁

闭,使用轨检小车完成道岔直向线型测量。

(9)道岔曲向轨道线型测量。将道岔尖轨、心轨转至侧向位置并锁闭,使用轨检小车完成道岔曲向线型测量。

(10)正线道岔单独测量时,用轨检小车与两端线路搭接长度不少于70m的轨道线型进行测量,保证道岔与轨道的顺接。

(11)道岔前后制道岔整体平顺性。

测量误差控制措施:

17

200m正线轨道范围应纳入道岔区一起测量,以控

(1)设站误差控制措施

①全站仪设站的位置应靠近线路中心,②每个测量区间全站仪自由设站时需要

而不是在两侧控制点的外侧。8个控制点。

③与轨道几何状态检查仪同向的控制点自由设站计算时弃用要谨慎。

④全站仪测量之前要首先适应环境温度。(2)测量误差控制措施

①选用高精度全站仪,并定期检定。②测量时棱镜要对准全站仪。

③采集数据时小车要停稳,全站仪建议采用精确模式。④测量时尽量保证工作的连续性。⑤恶劣天气条件下禁止作业,免测量作业。

⑥全站仪测量斜距控制在距离。

⑦测量过程中要注意检核全站仪设站。(3)小车内部误差控制措施①定期进行几何尺寸校准。

②长时间颠簸运输或发生碰撞后及时进行校准。③每次测量之前要对超高传感器进行校准。6.4.3 测量数据分析处理

(1)道岔精调数据分析要根据采集的道岔前、析。

(2)道岔数据分析可利用精调软件分析,模拟出道岔调整量;可通

后段正线数据一起分

50m以内,天气状况的不好时候应再放短

一般中午11点到下午3点之间也要避

18

过报表生成CSV文件导入Excel进行分析和调整;可直接通过生成文件,根据PDF报表进行计算分析。

(3)数据分析原理是先分析基准轨、再分析非基准轨,先整体后局部。整体分析根据

300m长波分析,局部根据

PDF

30m短波分析。平面位置

相邻

基准轨根据30m短波控制在1.4mm以下,非基准轨通过轨距控制,两承轨台轨距变化控制在

0.6mm以下。高程分析是先分析高程基准轨,

超高控制

保证30m短波控制在1.4mm以下;非基准轨通过超高来控制,在1mm以内,并确保两侧钢轨正反超高不交替出现。

(4)道岔结构特殊位置,其轨道轨距、方向应以优先直向兼顾曲向的原则单独评估。

(5)轨检小车数据说明(以

AMBERG小车为例)

1 2

7

3 4

5

6

8

轨检小车数据报表主要有①轨枕号:岔枕编号。

1~8项,具体说明如下:

②里程:测量对应的线路里程,是查找动态数据缺陷的依据。③绝对精度(竖曲线):表示直基本轨的高低状态。正值表示钢轨实测高程比设计高程低;负值表示钢轨实测高程比设计高程高。

④绝对精度(平曲线):表示直尖轨的平顺度。从小里程往大里程方向,正值表示钢轨向左偏,负值表示钢轨向右偏。

19

⑤相对精度(超高):表示直尖轨相对于直基本轨的高低状态。正值表示直尖轨比直基本轨低,负值表示直尖轨比直基本轨高。

⑥相对精度(轨距):正值表示实测轨距比设计轨距小,负值表示实测轨距比设计轨距大。

⑦相对精度(竖曲线):是通过绝对精度(竖曲线)一栏中5m间距测点的计算差值。它是反映竖曲线是否超标的依据。

⑧相对精度(平曲线):是通过绝对精度(平曲线)一栏中5m间距测点的计算差值。它是反应平曲线是否超标的依据。6.4.4 调整量计算

道岔轨道线型良好,超差点少,可凭经验直接判定道岔的线型调整量。除此之外,应使用专门的软件底轨道线型进行调整。调整量计算应遵循“保证直股,兼顾曲股;转辙器及辙叉区少动,两端线路顺接则。道岔轨道线型超差调整量计算,应将平面、轨距、方向和高程、水平、高低分开计算。6.4.5 现场调整

平面及轨距采用偏心锥套调整,预装偏心锥为4、6、8、10、12mm六种,2mm一级,调整范围为使用2、4、6mm较多。

高程采用UPF调高垫片调整,预装垫片为4.75、6、10mm五种,1mm一级,调整范围为3mm较多。

(1)高程调整

高程调整时,先基准轨、再非基准轨。

6mm,调整型号有2、3、-4~26mm,一般使用2、

0号,调整型号有

2、”的原30m弦30m弦

-12~+12mm,一般

20

根据调整方案,在需要调整的承轨台位置先用电子道尺测量轨距并标记在相应承轨台上,用电动扳手松开

M27螺杆,用起道机抬起钢轨,

根据调整数据更换调高垫片;松开压机,调整钢轨平面位置使调整后的轨距与松开前测量的轨距保持一致;到300N·m;做好现场调整记录。

在基准轨调整完成后,采用电子道尺测量水平进行非基准轨调整。如果某一区段只需调整高程而不需调整平面位置时,在高程调整到位后一定要通过电子道尺测量轨距,使平面恢复至调整前的位置再紧固M27螺杆。

关键点:在更换调高垫片调整高程时,应严格控制平面位置。(2)平面及轨距调整①转辙器区

转辙器区平面调整时,先直基本轨,再曲基本轨。直基本轨调整:沿道岔直基本轨外侧在转辙器范围拉用钢板尺测量承轨台处弦线距

30m弦线,使

电动扳手紧固

M27螺杆使其扭矩达

FAKOP区刻槽的距离,并标记在相应承

电动

轨台上,对偏差大于1mm的点,通过更换不同型号的偏心锥调整。扳手紧固M27螺杆使其扭矩达到

关键点:BWG42号道岔由于

300N.m;做好现场调整记录。

FAKOP区较长,悬线控制效果不好,

宜通过计算加宽区中心线线形并输入轨检小车,利用轨检小车数据进行分析调整。

曲基本轨调整:直基本轨调整到位后,用支矩尺检查曲基本轨与直基本轨框架尺寸,对偏差超过

±1mm的点通过更换偏心锥进行调整。

±1mm的点,通过更换

或采用电子道尺测量直向轨距,对偏差超过偏心锥进行调整。

21

②辙叉区

辙叉区岔心原则上不作调整,利用轨距调整岔心两侧钢轨平面。③连接区调整

直导轨采用30m弦线向岔后方向平移,两次张线时搭接区不应小于10m,用钢板尺测量每个承轨台相应弦线距导轨外侧的距离,对偏差大于1mm的点通过更换偏心锥予以调整。

通过控制直向轨距调整直尖轨后导轨平面。通过控制支距调整曲导轨平面。

通过控制曲向轨距调整曲基本轨后导轨平面。(3)其它

①直向调整时,同时完成道岔前后线路方向的调整。②直向调整完成后,通过轨距检查核对轨道线型质量。

③调整完成后,用轨检小车复测道岔轨道线型数据,并评估和计算新的线型调整量。

道岔调整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道岔调整时,扣件不宜连续松开②牵引点处及匀变化;

③平面调整时,宜从调整区中间向两侧调整,以消除累计误差;④在同一区段平面和高程都需要调整时,高程和平面应同时调整,以减少扣件拆除次数。

⑤道岔调整时,严禁同时松开两股钢轨扣件。

10个;

FAKOP区前后轨距宁大勿小,以确保密贴及轨距均

6.5 工电联调

道岔工电联调应在道岔线形调整达标之后进行。流程如下:

22

6.5.1 安装调试需要工具

现场安装调试所需要工具主要有:铜锤、棘轮扳手、偏口钳、十字形螺丝刀、小型液压千斤顶、

L型内六角扳手、开口扳手

39 AF、开口扳

手 36 AF、开口扳手 24AF、梅花扳手 36 AF、扭矩扳手、小型安装手柄、塞尺、1型锁闭行程量规、千分表、6.5.2 转辙器区HRS 锁闭装置调试

(1)首先用水平尺检查转辙机支撑托架是否将电转机水平固定,后将道岔转辙器摇至一侧锁闭状态,用钢板尺测量各牵引点处的开口值并记录。

(2)用锁闭行程量规测量转辙器两侧各牵引点锁闭行程并记录。(3)根据上述记录的数值,按设计要求调整转辙器的开口值、锁闭行程及基尖轨密贴。具体步骤如下:

23

4mm测试样板。

①把跟部支撑块KIg60/0推往里面;②把连杆推入到末端位置;

③通过转动偏心螺栓Ebo2来调整弹性辊轮从而使得辊轮和跟部支撑块之间有一个0.3mm的间隙。通过安装紧固板Sb3和开口销8×63,来固定偏心螺栓Ebo2避免它转动;

④通过转动偏心螺栓Ebo1来调整跟部支撑块从而能够在尖轨和基本轨之间能过夹紧0.3mm塞尺;

⑤用一个磁性表座把千分表固定到锁闭件上。把测量探头放到跟部支撑块上并设为零。在移除塞尺后,把在尖轨尖端附近锁闭装置的跟部支撑块往外推出2mm,在中间附近的锁闭装置的跟部支撑块往外推出1.5mm,用千分表来检查此距离。

然后通过安装紧固板

Sb3和开口销8 x 63

来固定偏心螺栓Ebo1避免它转动;

⑥调整转辙机动作杆,检验绝缘部件是否完好,并将拆下的各种销涂润滑油。调整后要能在动作杆上的控制孔内看到螺纹部件;

⑦调整转辙器系统和密贴检查装置上的检查杆。要确保连接单元上的控制孔看到检查杆上的螺纹,(连接单元转动一周能够改变

3mm的检

查杆长度)并保证当检查杆被连接到闭合尖轨上时,此开口必须在驱动器控制点的正上方。密贴检查装置检查杆的正确设置及转辙接点的位置必须按照生产商的说明来完成。调整方法与转辙器调整方法大致相当。调整顺序是先调长检测杆再调短检测杆;

(4)将三处牵引点两侧开口及动程调整完毕后,试。

①牵引点处测试:将一

4mm测试样板放在锁闭装置处基、尖轨贴合

进行4mm不锁闭测

面,通电逐点检测三个牵引点;

24

②牵引点间区域测试:将测试样板放在离锁闭装置最近的顶铁上。测试此点时一定要注意安全;

③直向与曲向均要完成以上测试。

在第一次测试后,可能会有个别牵引点锁闭,用塞尺测量尖轨底部和连杆销接支架下侧的顶部之间的间距,可根据测得的间距来增加调节垫圈和碟形弹簧垫圈,其数量详见下表:

间距mm 0 至0.3 0.3 至0.8 0.8 至1.3 1.3 至1.8 1.8 至2.1 2.1 至2.4

碟形弹簧垫圈数量

2 0 2 1 2 2 2 3 2 4 3 0

调节垫圈的数量

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调整连杆销接支架BkI80与尖轨轨底连接处的

偏心绝缘套。拆解过程:改变转辙器锁闭状态,让其处于未锁闭状态,第一、二处牵引点可把夹紧螺栓拆下(摇至一定位置,用撬棍撬住尖轨即可拆下连杆销接支架

BkI80)。第三牵引点更换偏心套时必须拆下连杆

上一侧的三根螺栓,同时拆下拉杆与连杆的销轴。拆解完毕后,根据上述情况进行调整。再组装时对需涂油的部件必须涂油后安装,装置还必须重新进行调整。

完成上述调整后,

4mm测试锁闭装置依然闭合,说明此锁闭装置不

需用较大的跟部支撑块

(如+4)来更换(出

HRS锁闭

能与当前的跟部支撑块配套,厂安装的跟部支撑块为

0);如果驱动无法通过连杆来拉动并紧固锁闭装

4)来更换。4mm测试完成后,检查所

置,则用较小的跟部支撑块(如-

有螺栓是否正确紧固,开口销是否正确安装。

25

6.5.3 辙叉区域HRS锁闭装置调整

(1)首先用水平尺检查可动心轨转辙机及下拉装置控制箱支撑托架是否将电转机及控制箱水平固定,将可动心轨摇至一侧锁闭状态。用钢板尺测量各牵引点处的开口值并记录。

(2)用锁闭行程量规测量可动心轨两侧各牵引点的锁闭行程并记录。

(3)根据上述记录的数值,按设计要求调整可动心轨的开口值、锁闭行程以及心轨密贴。具体步骤如下:

①把跟部支撑块Klg推往里面。②把连杆推入到最终位置。

③通过转动偏心螺栓Ebo2 来调整弹性辊轮,从而使得辊轮和跟部支撑块Klg 之间有一个0.3mm的间隙。然后安装紧固板

Sb3。

④通过转动偏心螺栓Ebo1 来调整跟部支撑块从而能够在可动心轨轨尖和翼轨之间能够夹紧

0.3mm塞尺。

⑤用一个磁性的固定器把千分表固定到锁闭件上。把它放到跟部支撑块上并设为零。在移除塞尺后,把跟部支撑块往外再推出千分表来检验移动的距离。然后安装紧固板。

⑥使用锁闭行程量规来检验锁闭行程。确保在两个最终位置的锁闭行程部分必须一致,以防止锁闭装置的阻塞。锁闭行程的最大差异不得超过6mm,对所有的锁闭装置,较大的锁闭行程接都必须在同一侧。

⑦如果锁闭装置在4mm测试时闭合,通过转动偏心螺栓来调整跟部支撑块。当偏心螺栓调到最大极限时,可通过更换锁闭件钢轨

UIC60处1.5mm。用

调整锥套来实现。在通过更换调整锥套对可动心轨进行横向调节后,支撑轨也应相应进行调整。

26

⑧辊轮和跟部支撑块之间的间隙过大或过小,也可影响4mm测试。

这时可对支撑轨下的衬垫高度进行调整。过大降低衬垫高度,这可能造成支撑座上的螺栓紧固不到位,可在锁紧垫圈上加入两个垫圈。

⑨调整转辙机动作杆,检验绝缘部件是否完好,并将拆下的各种销涂润滑油。调整后要能在动作杆上的控制孔内看到螺纹部件。当转辙机的检查杆被连接到闭合心轨上时,这个开口必须在驱动器的控制点的正上方。

6.5.4 液压下拉装置驱动器

NH145-Ws 的现场安装调试

(1)用厂内组装的4根六角螺栓将连接横梁和连接块连接紧固到位。检验下拉装置翼缘与连接横梁之间的间距(为

6mm)。如果组装后的间

距不相同,必须拆卸下拉夹具,用UUI13-3或13-5的衬垫来更换UUI13-4。然后再次紧固下拉夹具并检验

6mm的间距,如果正确装配后,拉紧螺栓

3mm,并检验这个3mm的间距。

和下拉夹具的翼缘之间的间距约为

(2)调整偏心螺栓Ebo5使连接杆和弹性辊轮之间的间距也大约保持3mm(±0.5)。

(3)检验液压传动装置的油位,检验液压系统是否有漏油。如有漏油现象必须将其清理干净,更换坏损部件,加满液压油。(液压油必须使用RenolinMR250TT矿物液压油)。

(4)接通电源(380V三相电)

(5)轻轻开动液压下拉装置驱动器来检验哪个旋转方向是(6)将下拉装置驱动器连接到下拉装置上。

(7)给下拉装置排气:把通风软管连接到下拉装置的排气设备上,转动下拉装置驱动器上的手动曲柄直到排气软管内所有的空气已排尽并有油流出。再次松开排气软管,移除手动曲柄。(用适当的容器来承接

“正确”。

27

流出的油,排出的油还可返回油箱内使用)现场如遇空气不能完全排出情况时,用六角扳手逆时针转动方向控制阀一圈再回四分之一圈,摇动手动曲柄可排出空气。在电控操作的状态下,液压下拉装置未将心轨顶起,可通过调节止回阀。如提升速度慢,可调节低压阀。

(8)检验油位,如有必要,再次加满油。

(9)检验所有连接关节和工具器械的密封性。完成上述工作后,下拉装置驱动器就可以使用。液压下拉装置驱动器装配有一个紧作”,在维护工作或紧急情况下可以操作。具体步骤如下:

①打开液压下拉装置驱动器前端的盖子。

②用手动曲柄开动电开关,解除电动机转动轴的锁闭。③把截留阀(VA)上的转换手柄设定到

“ZU/CLOSED”位置。

“手动操

④把手动曲柄插入到现在能够到达的电动机传动轴上。⑤用力地把手动曲柄向右旋转,然后下拉装置就可启动了。⑥把液压下拉装置驱动器放在手动状态,然后用电动测试,如心轨不动即为正常。

板式高速无砟道岔下拉装置结构示意图

1 连接杆,2 连接元件,4 基板UUl 13–4 或基板UUl 13–3 或基板UUl 13–5,5 六角螺栓M24 x 85–10.9 tZno,6 锁紧垫圈M24 Nordlock,7 夹持装置,8 六角螺栓M27 x 60–8.8 tZno,9 螺帽UMs 1,11 偏心螺栓Ebo 5,12 弹性辊轮EIR 1,13 M20–8 nut (自紧的),15 弹性橡胶环,17 锁紧垫圈M20 Nordlock

通过更换调整片及调节螺栓(六角螺栓

28

M24 x 85–10.9 tZno)使下拉

装置满足如下两个条件:偏心螺栓体与连接杆距离为

6mm。

Ebo5与连接杆距离3±0.5mm、液压缸

7 人力及机具配置

7.1 人员配置

道岔精调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根据要求挑选专业技术水平高的技术员和技术工人进场。所有技术和管理人员都必须经过培训,施工前所有作业工人都必须经过技能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主要进场人员及分工见下表:

序号1 2 3 4 5 6 7 8

名称作业队队长作业队副队长主管工程师质检工程师安全环保数据采集及分析精调作业人员物资设备合计

人数1 1 1 1 1 4 10 3 22

职责

负责现场日常道岔施工管理协助队长进行施工管理负责道岔施工技术及调整方案制定

负责精调质检工作管理道岔铺设安全及文明施工管理

负责采集数据及分析负责道岔精调工作负责道岔施工物资及设备供应

7.2 机具配置

⑴主要测量设备

号1 2 3 4

机具名称全站仪CPⅢ目标棱镜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轨距尺(0级)

数量1台 CP8~12个1台2把

29

备注

Ⅲ点复测、坐标放样等全站仪自由设站边角交会的目标

道岔几何参数测量检测轨距及水平铺助工具

5 6 7 8 9 10 11 12

支距尺方尺塞尺卡规1m平直度尺30m弦线及FAKOP弦线

钢板尺

测力扳手(300-1500N)

2把2把2把2把2把2套2把2把

检查道岔内部尺寸检查道岔方正道岔内部密贴检查检查钢轨焊缝表面平顺度短波轨向、高度检查与弦线配合进行测量检查扣件螺栓扭矩值

⑵主要现场作业设备

序号1 2 3 4 5 6

名称发电机

电动扳手 200N.M手摇压机撬棍轨距拉杆照明设备

型号5KW -1000N.M

单位台台台根根套

数量2 2 4 4 2 1

8 质量控制及检验

道岔在调整完成后,要按程序组织验收。其各项指标允许偏差应符合《关于印发《客运专线铁路高速道岔首组铺设质量评估实施细则》行)的通知》(工管工[2010]30号)中的相关要求。

关键控制点:

(1)道岔几何状态(高低、水平、方向、轨距、扭曲、轨距变化率)重要性大于其他指标,决定了高速道岔的平顺性。

(2)密贴尤为重要,重点是尖轨与基本轨、心轨与翼轨、可动部件与滑床台板、弹条中舌的密贴。各牵引点开口值与锁闭量,关键是确保两侧数值均衡,偏差控制在

2mm内。

(试

(3)钢轨件的组合偏差:重点是尖轨与基本轨降低值、心轨与翼轨

30

降低值、钢轨焊接接头平直度。

(4)转换设备:重点是转辙机方正、轴线偏差。(5)精调作业不得影响或改变道岔锁定轨温。(6)道岔前后过渡段应重点精调,以提高轨道平顺性。

9 安全环保要求

9.1 安全要求

(1)对精调道岔施工工序进行安全性分析,确定危险源,制定安全保证措施和应急预案,并付诸实施。

(2)各施工班组内设置不少于

1名的专职安全员,专门负责本工班

的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对作业人员的安全行为进行监控、指导。

(3)对作业人员进行岗前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掌握安全基本知识和技能,做到持证上岗。

(4)对操作人员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品。(5)根据工程特点编制人员伤害事故应急预案,组,规范事故报告制度。

(6)对已贯通线路进行要点作业,并设置防护员。夜间作业穿戴反光衣服。

成立应急预案领导

9.2 环保要求

(1)对施工场地进行统一规划布置,机械设备、材料摆放整齐,地面干净整洁,无污染物、垃圾等。

(2)施工时,应注意保护现场整洁。施工完毕,工完场清。

3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