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城市重建中城市景观设计原理的应用分析
一、城市景观设计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一)城市设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随着人类社会工业时代的迅速发展,兴起于20世纪的城市设计理念,经历了由强调功能分区到重视城市文脉和城市结构,再到七十年代以后注重城市与自然的相关性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三个发展阶段。今天的城市已成为承载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中心载体,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城市设计的重要主题。21世纪的城市设计应以生态规划为基本原则,构筑城市空间丰富有序的整体系统,在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同时,提高城市的环境品质和凝聚力,体现不同城市风格的多样性和特色。 城市设计是由城市规划、地景学、建筑设计交叉而衍生出来的一门学科,这一学科的兴起表明了人们对城市整体性设计的关注,这既包括对城市中建筑与建筑、建筑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关注,也包括了对城市中人的需求,对城市的环境品质、城市功能的关注。城市规划着重研究城市容量、用地范围、人口密度、交通结构等原则性问题,进而扩展到社会和经济的综合分析和区域性规划。城市设计是落实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步骤,是衔接城市规划和单体设计的桥梁,它着重研究城市整体的空间形态、城市的景观体系、城市公共活动的人文系统等内容,并制定城市建筑与外部空间的基本关系和原则。
(二)城市景观设计的概念和目标
城市景观设计是城市设计的主要内容,是一门最为综合的艺术,它主要研究处于不同地理位置而形成的城市空间的特有形态的整体性,以及城市景观体系的组成要素及其应用的原则和方法。城市景观设计的目标是通过有效地组织城市空间中的自然和人文元素,创造优良的人居环境,增强城市的印象性,提高城市形象的综合价值,从而促进城市生态平衡和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城市景观设计的本质是协调城市文化、生态、物理要素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三)城市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A. 生态规划原则
寻求与自然的平衡是城市设计中的重要准则。工业时代以来,在生物圈中自然平衡秩序和地球保护层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和破坏,自然资源的无限制开采,植被的砍伐,工业污染的随意排放,已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严重的威胁。经过近二十年来的努力,
世界上的很多城市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已总结了很多的经验,同时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城市景观设计遵循的生态规划原则,是指城市的设计者应合理布局使用土地,把城市的结构作为保持区域生态环境平衡的重要内容加以研究,城市中应充分保护和利用山岳、溪流、江河、湖海、沼泽、林地等景观资源和生态资源,构筑以生物多样性为基础的城市绿地系统,同时要重视城市环境保护工作,构筑防止污染的有效防护体系,为城市发展奠定基础。
B. 以人为本原则
与自然共生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它既是人类生理上的需要,也是心理上的需要,生命的个体需要自然空间来抵御城市中过度人工化环境中的噪声和烟尘。以人为本的原则就是要求城市景观设计应重视精神、情感和文化价值,使城市景观与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城市空间更适于人们的生活,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的深层次的情感交流。现代的城市设计方法强调公众对城市生活和城市环境的体验,城市环境不仅是三维空间的艺术,而且是由人的活动构成的综合的社会场所。城市公共活动空间的设计首先要考虑人的需求,空间尺度应符合人的比例尺度,使空间亲切宜人。同时要充分利用地形,开辟视线走廊,因借自然风光,完善配套设施,满足人的行为需求和心理需求。
C. 整体优先原则
每个城市因地处不同的地理位置而形成独特的城市空间整体形态,城市中的建筑、街道、绿地、广场有组织地布局于城市之中,相互之间密切联系。城市景观系统是城市整体形态的有机组成部分,由不同层次的景观子系统构成,它们既相互独立,又有紧密的联系,具有空间的整体性和时间的延续性。城市景观设计必须遵循整体优先原则,才能创造美的形象,并赋予环境以生命。现代城市中宏伟的建筑、宽阔的林荫大道、优美的休憩场地,不仅为人类创造了生产、生活、生存的空间,而且反映了城市的文脉,延续了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城市景观设计对城市空间进行结构组织、符号处理,使景观系统不仅表现环境性质和场所特征,而且让人感受到城市空间的整体景观所产生的凝聚力。
二、城市景观设计的要素分析
城市景观由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构成,自然景观指自然的地形、植物、水体、泥土、岩石等,人文景观指建筑、道路、桥梁等设施。自然景观呈现具有生命有机系统特征的生物形态,人文景观呈现具有社会习俗、历史传统、聚居方式、地方情感等特征的文化形态。因此,城市景观具有空间和时间双重属性,时间包涵了季节的更替、气候的变换、植物的生长、水的流动、历史的变迁等;空间则涉及在空间形态、尺度、色彩和机理等方面整体与局部、韵律与平衡、统一与变化、协调与对比的关系。由于城
市景观设计研究对象涉及学术范围较广,因此需要设计人员掌握相关理论的基础知识。按学科分类主要包括:A. 城市规划学、地景学、建筑学;B. 美学和环境心理学;C. 生态学和植物学;D. 社会学和经济学等四个方面。随着人文科学和心理学研究的深入,景观心理学将成为心理学的又一分支,以探索人与城市空间景观之间的互动关系。
近年来,国内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人员对城市景观设计工作日益重视,并对城市整体景观体系进行了理论上的研究和实践的探索。一般来说,城市景观设计在实际应用中主要包括对以下七个方面要素的研究:
(一)城市道路系统。道路是构成城市形态的基本要素,其他环境因素多是沿线布局,它联系着城市的各种使用空间,承载着机动与行人交通,同时起着组织城市景观体系和联系城市其它空间的作用。道路与道路、道路与河流的交叉的节点在城市景观设计中起着积极的控制作用,节点若结合街头绿地或广场布局,将成为城市中的战略性地点。城市道路空间由机动车道、步行道、道路绿化和道路两侧的沿街建筑构成,便捷的交通设施、平整的步行道、绿色成荫的行道树和优美的街景建筑,均是创造道路景观的重要内容。从形态上分析,城市道路属于一种线性空间。道路不仅是统一连续的,而且具有方向性。道路形式一般分为直线型街道和曲线型街道两种。直线型街道适于创造庄重、严谨的空间效果,曲线型街道适于形成活泼、有趣的交通空间。
(二)城市公园。城市公园是城市中的绿洲,它为城市居民提供了观赏、休闲、游览以及开展娱乐、体育等活动的场所,满足了市民接近自然的需要,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公园对美化城市、改善城市的小气候、保持水土、净化空气、调节温度、防风固沙、平衡城市生态环境等均有积极作用。保护和提供这种有价值的资源,可大大提高城市空间环境的质量。城市公园把大自然引进了城市,是城市中最具自然性的环境,是人们游憩活动的最佳去处。城市公园的类型由于所处地理位置和功能要求的不同,呈现丰富多样的形态。一般分类有:城郊的森林公园、游览公园、风景公园,城市中心区的城市公园、区域公园、居住区公园和动物园、植物园、体育公园、文化公园等专类公园。
(三)城市广场。城市广场是城市开放空间的主要形式之一,一般由周围的建筑围合而成,是室内活动场所的延伸,是市民交往活动的空间。城市广场按其性质、用途,可分为休闲广场、纪念广场、商业广场、宗教广场和交通广场等类型。休闲广场是市民城市生活的重要场所,多布置在城市人口集中的地区,主要提供市民文化、休闲活动;纪念广场中的主体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建筑物或构筑物,是被市民认同的城市人文标志,供市民、游客瞻仰和游览。商业广场集购物、休息、娱乐、观赏、饮食、交往于一体,是现代城市商业贸易的活动场所。城市广场一般位于城市中心区域,具有丰富的空间形态和完善的使用功能,对周围建筑和环境能产生向心力,是城市空间和景观设计的基本要素之一。
(四)滨水区。滨水区指临海、湖、河的区域,陆地和水交汇的边缘,两种完全不同实质的界面在这里自然地衔接和融合。界面是两个不同性质的区域侧面之间的结构关系,两个面的质感、相交的不同角度和两个面相交的边缘形态特点将产生丰富的空间效果,如穿越城市的河流、城市的海岸线等。滨水区由于自然景观的优势,为城市人文景观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背景,水面使优美的建筑群天际轮廓线在波光闪烁的光影中充分展示,形成城市中最有魅力的地区之一。结合滨水绿化带设计的林荫漫步道,滨水步道成为受欢迎的公共活动场所。滨水区在城市中具有自然山水的景观情趣和公共活动集中、历史文化因素丰富的特点,并具有导向明确、渗透性强的空间特征,是自然生态系统与人文景观系统交融的城市开放空间。
(五)历史保留区域。历史街区、名胜古迹、保护建筑等历史遗存,是城市历史的见证,是人类文化的宝贵遗产。在旧城改造和城市重建中,要认真分析历史遗存的具体位置及与区域空间的逻辑关系,挖掘和利用这些宝贵的人文景观资源,确定相关的环境保护和开发原则,将其建成旅游景点和市民的文化和休闲场所,如历史街区步行街的建设。在城市重建中,既不能只强调文物保护而将古建筑区域冷冻起来,更不能放弃历史遗存而大拆大建。历史文化的延续应以发展的观点,研究历史遗存与城市空间形态之间的联系,采用专业措施使新建筑与古建筑相协调,在城市中心区既表现出历史的发展轨迹,又利用现代技术满足城市更新的步伐。
(六)城市标志物。标志物应该具有识别性及空间的突出性,竖向高耸的标志物由于与周围建筑的方向对比,使行人在各个方向都能看见,成为引导道路的目标。城市标志物包括自然的山峰、现代高层建筑或建筑群、纪念碑、电视塔、悬索大桥等。高层建筑作为人类技术成就的一种标志,是城市中具有表现力的形式,它标志着土地的经济利用,同时构建了崭新的城市空间形态的景观坐标体系。城市标志物是城市空间的战略控制点,对城市整体空间的构架起着重要作用。高层建筑群对城市中心来说能形成完美的现代城市轮廓线,也可以为用户提供良好的视觉景观。城市中心区的金融、商贸、旅馆等区域易形成建筑群。
(七)环境小品。近年来,城市景观设计不仅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和环境建设之中,而且作为城市景观设计微观部分的环境小品艺术,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环境小品运用植物、水、石材、不锈钢、灯光多种材料,吸收文化、历史等人文内容,甚至把阳光、风向等也作为考虑因素,结合特定的空间环境,创造出色彩丰富、形态各异的作品,成为城市空间艺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主要形式有雕塑、喷泉、植物造景、建筑小品、建筑装饰、环境设施等。环境小品的尺度必须适合周围的空间,才能产生有趣的效果,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三、城市景观设计要素在新加坡市区重建中的应用
新加坡是一个岛国,位于马来亚半岛南端,赤道以北136.8公里,总面积约646平方公里,北面由柔弗海峡与马来西亚相连,南面是新加坡海峡与印尼岛屿遥遥相对。新加坡是世界知名的花园城市,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起,新加坡结合市区重建计划逐步完善城市景观系统,形成了今日具有完整城市景观体系的一个生态良好的热带城市风貌。
(一)市区道路绿化系统——花园城市的绿色构架
新加坡良好的城市景观首先得益于城市道路绿化的成果,从空中鸟瞰新加坡,映入眼帘的是绿色街道构成的城市交通网络。经过近三十年的努力,新加坡市区的主要道路均已形成林荫大道,行道树排列整齐,浓荫避日,使街道成为城市中的绿色走廊。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做法:一是道路绿化规划科学完整,确保道路绿地比例(城市主次干道绿带宽度占道路总宽度的25%以上)和行道树生长空间,为行道树创造良好的立地生长条件;二是道路节点结合自然地形和街头公园、绿地广场、停车场布置,并且政府组屋底层一般架空,视线通透开敞,道路绿化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三是道路绿化植物品种多样,色彩丰富,加之护坡、过街天桥等垂直绿化,形成了优美的立体空间景观。
(二)城市公园和广场——城市的客厅
新加坡公园体系由区域公园、邻里公园和公园串联网络组成,规划人均公园绿地面积8平方米。根据城市设计的要求和人口分布的状况,新加坡在八十年代增加海岸线、沙滩、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以创造热带岛屿的环境。目前,新加坡公园总面积约2560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6.4平方米,已初步形成完整的公园网络,保持了城市生态的平衡。在城市中心区,区域公园、邻里公园、绿地广场布局均衡,不仅创造了丰富的空间景观,而且满足了人们聚会、休闲、锻炼等活动的需求,如东海岸公园、Istana Park、War Memorial Park等;植物园、动物园、裕廊飞禽公园等专类公园则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创造了市民喜爱的公共活动空间,丰富了市民的业余生活。
(三)圣淘沙——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杰作
圣淘沙风景旅游区是自然景观与现代城市完美结合的一个典范作品。圣淘沙岛位于新加坡南部,与新加坡本岛隔海相望,历史与文化、阳光与沙滩、休闲与冒险使其成为世界知名的旅游胜地。经过七十年代的经济增长和市区重建取得的成果,新加坡在八十年代开始重视环境和生活素质,圣淘沙风景旅游区的规划建设成为当时城市建设的重要项目之一。目前,圣淘沙的热带岛屿风光已成为新加坡的一个象征,圣淘沙岛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取得了丰硕的果实。首先,严格保护植被、大树、沙滩等自然资源,并研究引进热带植物、花卉,创造富有个性的热带岛屿自然景观;其次结合自然地形规划建设旅游景点,开展多姿多彩的游憩活动,如海底世界、音乐喷泉、鱼尾狮塑像、海豚表演、新加坡印象馆、世界昆虫馆、西乐索炮台等,创造了具有丰富内涵的
人文景观;同时,完善岛内游览服务设施,设置公交巴士、高架车等方便游客的交通,建设空中缆车加强圣淘沙与本岛的联系,并使游客能从空中欣赏圣淘沙风景区的秀丽景色。
(四)新加坡河旧屋保留区——历史街区与滨水区景观的完美结合
旧屋保留是新加坡市区重建过程中的一项重要计划,该项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保留历史街区的建筑,并做到与城市发展的同步和协调。新加坡河旧屋保留区成为新加坡市区重建中旧屋保留结合滨水区景观设计的重要项目。该段旧屋原为新加坡河码头、仓库、商行及部分住宅,八十年代迁移码头,治理河水污染,整治沿河建筑,并沿河建设步行道,将新加坡河开辟成为游览观光河道,将该旧屋区改建成为饮食步行街。按规划改造后的旧屋建筑,红色瓦顶,错落有致,与新加坡河对面建筑风格统一,遥相呼应,空间亲切宜人。从Elgin Bridge或Anderson Bridge望去,新加坡河蜿蜒曲折、波光粼粼,该旧屋保留区似长龙卧于河畔,背景即金融区高层建筑群,在这里,历史的回忆、优美的环境、生活的温馨、现代的气息,构筑了新加坡又一标志性城市景观。
(五)金融区高层建筑群——现代城市的标志
新加坡金融区位于城市中心区新加坡河入海口,高层建筑林立,成为新加坡现代城市的标志。金融区高层建筑相对集中布置,并与周围不同高度的建筑相配合,形成高低起伏有流动感的景观轮廓线。日本著名建筑设计师丹下健三设计的亚洲最高的建筑之一华联银行大厦成为城市中心区的整体空间关系的控制点。金融区域内分布了许多小公园、林荫道、街头绿地。沿海区域辟有大面积的绿化空间,这使得城市内部绿化空间与海水之间形成了有机的联系和柔和的过渡,与高层建筑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强化了景观效果。站在莱佛士海滨大道,跨越海面,看到的正是一个卓越的热带城市!
二十世纪90年代,城市设计的理论和概念进入中国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研究领域,并逐渐被城市管理者所认识。旧城改造、绿地广场、步行商业街建设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热潮。国内许多城市随着大规模城市建设的进一步展开,城市景观、城市空间方面的专项系统研究迫在眉睫,既需要专业理论的系统指导,也需要对完成的实践项目进行检讨和总结。新加坡市区重建的成果证明城市设计理论对建设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我国城市城市规划和园林绿化工作应借鉴新加坡城市建设经验,引入城市景观设计概念,将更多的城市早日建成环境优美的国际花园城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