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转偏向力》选自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内容,地转偏向力也称为地表水平物体运动方向的偏移。 上一节我们了解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其目的在于这些规律会产生哪些地理意义,教材用第三节来介绍“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其中第三节所讲的昼夜交替、地方时、学 习 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三个意义。 内 容 《地转偏向力》是对地球自转地理意义的进一步学习。同时,地转偏向力在地理环分 析 境中有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对第二章“大气运动”学习以及第四章“河流地貌”学习起着基础作用。总的来说,本节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课标虽然降低了“地转偏向力”学习的难度,只讲偏移的现象和规律,不讲其形成原因,这就为我们重点学习地转偏向力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留有充分时间。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上学期的普通班学生,对学习直观的、趣味性的知识有极大的学习热情。具有一定的读图、分析、归纳能力。在上一节课他们已经学习了地学 情 球自转的相关知识。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本节课内容较抽象,学生的空现 状 间想象力有待提高,对知识点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学时可借助多媒体幻灯片分 析 及视频的演示,以及一些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并启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1、重点:掌握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偏转规律 重 点 2、难点:理解地转偏向力对地表水平运动物体偏转的影响,并能解释生活中的难 点 自然现象 预 设 1、通过判断南北半球及赤道的运动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发生偏转的方向,引导学学 习 生说出地转偏向力的规律:北右南左,赤道不变 目 标 2、学生学会用“左右手定则”判断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方向 设 定 3、通过图片视频结合生活实例分析地转偏向力对地表水平运动物体产生的影响。 教学策略设计
1、 地转偏向力(科里奥利力)实验视频 2、 赤道附近三地点水漩涡实验 媒 体 资 源 3、 风频分布图、动画示意图 4、 崇明岛的变迁视频 5、 PPT课件、导学案及学案等 方 式 方 法 学生先以“先学而后教”,利用导学案的形式,老师主要采用讲授法,示意图法和视频讲解为主 一、结构流程: 本节课《地转偏向力》是地理教学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也是地理教学中难点中的难点,首先让学生知道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由于地球自转,地球上的物体只要运动其运动方向就会发生偏转。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本节课不分析这种现象是怎样产生的,因为地转偏向力的原因涉及惯性系。而要讲清这一问题是高中生力所不能及的,而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地转偏向力的判断,为了突破这一教学中的重点,在教学中,可以从现象入手,从日常生活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利用多媒体展示物体在南、北半球的偏转方向,从而总结规律,通过“左右手定则”来学会判断南北半球的偏转方向。通过做一道选择题,来实践判断,掌握规律。在分析地转偏向力对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影响中。最后再回到上课提出的关于“为什么大家通常是逆时针在田径场跑步时”。课后让学生小组探究,寻找生活的受地转偏向力影响的地理环境,学习生活中的地理,提高学习运用地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 学 结 构 流 程 二、过程步骤 1、情景导入(1-3min) 2、新课讲解(5-8min) (1)地转偏向力的产生及基本原理 (2)地转偏向力的规律总结 (3)地转偏向力的相关地理现象 3、课堂活动(8-10min) 4、课堂小结(1-2min) 5、当堂检测 (2-3min) 6、作业布置(1-2min) 教学过程设计
情境导入 现象1:“我们在自家的洗手池里蓄满水时,当拔出塞子,需要把水放掉时,水是垂直下泄还是旋转流下?若旋转流下,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呢?”
现象2:在平时,我们所见到的电扇、电机、柴油机、水轮机转动时是顺时针转动还是逆时针呢?
现象3:我们在看田径比赛或在菁华中学操场跑操时,运动员和我们绕操场跑是逆时针还是顺时针?
现象4:不是所有的国家或地区的车辆和行人都靠右行,但为什么说靠右行是最为合理的呢?【设计意图】
1.新课开始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案例和情景导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以生活常见地理现象入手,为后面新课内容做铺垫,并为课堂讨论环节的问题做引导
学与教的活动 【复习回顾】
1. 回顾地球自转的地球自转会产生了昼夜更替,时差的地理现象。
2. 回顾所学知识,思考地球自转产生其他的地理意义——地转偏向力,作为课前 【设计意图】
1.通过提问学生与上节课做衔接,联系上下节内容,形成整体认识。 2.形成对地球自转意义形成整体认识
【环节一:情景导入环节】
1. 现象1:“我们在自家的洗手池里蓄满水时,当拔出塞子,需要把水放掉时,水是垂直下泄还是旋转流下?若旋转流下,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呢?”
2. 现象2:在平时,我们所见到的电扇、电机、柴油机、水轮机转动时是顺时针转动还是逆时针呢?
3. 现象3:我们在看田径比赛或在菁华中学操场跑操时,运动员和我们绕操场跑是逆时针还是顺时针?
4. 现象4:不是所有的国家或地区的车辆和行人都靠右行,但为什么说靠右行是最为合理的呢? 【设计意图】
1.通过简单的情景导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带着问题思考 2.为后面的讨论做铺垫,引入新课概念 【环节二:新课讲授展示环节】 1.地转偏向力基本概述与背景 2.地转偏向力的特点与原理 【设计意图】
1.通过实验视频导入加深学生对文字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课堂生动有活力。 2.用课件总结归纳知识点,引导学生总结记忆掌握核心知识点。 【环节三:学生展示自主环节】
1.通过学生展示导学案,增强自主学习的效果,采用同桌互评互判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查漏补缺,扎实知识点掌握。 2.利用小组提问,学生回答,老师点评。 【设计意图】
1.通过展示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让学生养成学习的主动性,提升学习效果和学生的学
习效率
【环节四:学生自我检测环节】
1. 让学生上讲台判断地转偏向力,画出南北半球的地转偏向力
② ①
④
③
⑦
⑥ ⑤
⑧
【设计意图】
1. 通过小组推荐学生上讲台在图上画出地转偏向力的方式,让学生学以致用,学会做题 2.对学生课堂知识点做检测反馈,巩固所学
0°
【环节五:学生讨论】
1. 让学生分组对课前的4个情景进行讨论,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2. 讨论完老师进行讲解,结合视频资料和图文结合,生动直观让学生感受 【设计意图】
1.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合作探究,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应用课堂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的能力。 【环节六:能力提升】
1.针对地转偏向力对气流和水流以及生活中地理现象的影响,以生活案例作为切入点设计问题,让学生理解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并提升解决生活中地理问题的能力,并对必修一第二章大气运动的知识和第四章的河流地貌的发育做铺垫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播放视频资料和南北半球的台风旋转动图,加深学生的直观感受,加深学生学习印象。 【设计意图】
1. 通过生活案例设计问题,结合后面章节的知识以及本节知识做衔接,让学生对课本知
识形成整体把握。
2. 本环节的三个问题学生理解起来较难,而且地转偏向力在后面的章节中还会提到,作
为铺垫讲解,让学生形成对知识的迁移。
课堂小结及板书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1、地转偏向力的产生
北半球向右偏
2、地转偏向力的偏转规律
南半球向左偏 赤道上不偏转
3、地转偏向力的相关地理现象
对气流影响 对水流影响 对人类环境影响
当堂检测 1、下图表示我国北方的一条河流,图中阴影部分代表泥沙淤积而成的沙岛。读图完成1~2题。
(1).该沙岛最后将与河的哪岸连接在一起 A.M岸 B.N岸
C.沙岛将保持原来的位置不变 D.不能确定
(2).地球上由低纬度向高纬度作水平运动的物体偏移的方向均是 A.向东 B.向西 C.向南 D.向北
答案及解析 第(1)题 B 在我国,河流流向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所以泥沙将沉积在N岸,该沙岛最后将与河的N岸连接在一起。 第(2)题 A 地球上由低纬度向高纬度运动的物体,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都是向东偏移。
2.下图为某一河段的剖面,面对河流下游,左手方视为左岸,右手方视为右岸。读图,回答(1)~(2)题。 (1)此河流位于( ) A.南半球 B.北半球 C.赤道上 D.回归线上
(2)若此河流是一条自东向西流动的河流,它哪一岸的河堤需要特别加固( )
A.南岸 B.北岸 C.东岸 D.西岸
答案及解析:第(1)题 B 从剖面图看出,河流右岸受到冲刷,而左岸发生沉积,由此判断该河流为北半球河流。第(2)题 B 如果此河流是自东向西流,由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河流北岸受冲刷较重,需要加固。 作业布置
1、完成学案P13-P16,并自我订正 2、预习新课第五课时—地球公转意义
教学评价与反思
自我反思 【优点与特色】
1.课程思路设计条理清晰,环节较为完整,讲解细致,语言洪亮,讲练结合
2.课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以生活案例情景导入,符合学生认知和激发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
3.采用视频讲解,示意图等方式,易于学生理解接受,方便知识掌握。 4.题目问题设计难易度较为合理
【问题与建议】
1.注意学生讨论形式与讨论效果的反馈,分组形式以及桌椅摆放整齐。 2.老师讲解注意详略得当,多让学生来讲解,调动学习主观性。 3.注意课程设计流程环节的时间把握,有的放矢。
4.课堂老师较为紧张,有些拘谨,要放得开,注意语言组织与表达和表情有点呆板。 5.内容取舍要合理,难易度设计要符合学生学情。
6.注意板书书写与课堂发挥,临场应变能力需要加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