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建筑的思考--儒之规范,道之无为

2020-08-05 来源:客趣旅游网


建筑的思考——儒之规范,道之无为

任箭

(湖南工业大学 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 建筑学1201班 12403300103)

摘 要:建筑有美学价值的体现。建筑是文化的载体。在当代中国,建筑市场逐渐沦为西方建筑师的“试验场”。作为中国未来的建筑师,我们有必要,刻不容缓的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其中,儒家,道家对建筑的影响较为深远。儒家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服务于上层社会人群,对上层建筑影响颇大。而道家讲究自然,崇尚山水,“无为”思想,对下层社会,民用建筑影响重大。了解中华传统哲学,才能看清当今中国需要什么建筑,以及对今后建筑的发展有更深的认识。

关键词:文化;儒家;道家;哲学;中国建筑发展

春秋战国(前770年—前221年)之际,诸侯分裂,思想自由,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各种思想学术流派的成就,与同期古希腊文明交相辉映;产生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阴阳家,纵横家等等。其中以孔子、老子、墨子为代表的三大哲学体系对历史的影响最为深远。

1儒之规范

儒家,先秦诸子百家之一,创始人为孔子。儒家思想为积极入世,提倡“教化”,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并运用到政治实践中,成为指导原则。孔子主张“仁”与“礼”,提出一系列道德法则。如“三纲五常”。所以随着历史发展,必然演变为为君主服务的思想。在西汉时期,董仲舒建议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一直延续了2000多年。

为什么我要说到儒家呢?儒家对建筑有什么影响呢?儒家对建筑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礼的约束,二是数的运用。 1.1礼的约束

子曰:“不学礼,无以立”。孔子的思想最讲究礼了。孔子将礼的强制与中庸,博爱,人道相结合。礼,作为一种顽强的封建政治伦理观念,严重地影响了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精神面貌与历史发展。传统建筑为什么会有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卷棚等等?就是因为礼的约束。礼的思想决定了礼制建筑。

故宫是古建筑的魁宝。纵观故宫平面,中轴明确,以“进深”为单位,层层院落,完美

的体现了皇权的威严。这就是孔子的礼制下产生的礼制建筑。在建筑美学上,故宫体现出“大状”的特色。紫禁城由大清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再到太和门五个不同尺度的院落组成。其中天安门前的一组是整个外朝中路空间序列的前奏。总体给人的感觉是狭窄紧迫的。过来天安门,空间尺度无论是宽度还是深度,空间进一步收缩,压迫感更强烈。正是因为收缩的空间,让人们的畏惧感油然而生,对皇权的敬畏由此展开。过了端门,进入午门前,虽热进深被拉长,但是两侧的墙很高,给人的压迫感达到了顶点。接下来最后一道门,视线突然开阔,但是人们并不会觉得心情放松。展现眼前的便是太和殿。在此时,对皇权崇拜,敬仰之情涌上心头。这就是封建社会中礼制建筑在平面空间上的设计。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时常也会看到礼制建筑设计手法的传承。比如:陕西宝鸡的法门寺。法门寺景区由台湾著名建筑大师李祖原规划设计。佛光大道是

整个景区的主轴。主轴上有佛光门,般 图1 般若门 图2 菩提门 若门,菩提门,圆融门,佛光大道,最后是合十舍利塔。佛光门是第一道门,在佛光门和般若门之间,有一大片水池莲花景观。暗示游客已经进入佛教世界。

然后从般若门到菩提门,空间尺度被缩小, 图3 圆融门 图4 佛光大道 视线集中在远处的合十舍利塔。让人产生紧迫感,以及突出合十舍利塔。过了菩提门,视线放开,为了聚集塔,前面不远处用圆融门来限定范围。通过圆融门,就是佛光大道了。视线完全放开,让人不由自主产生对佛主的敬仰之情。法门寺中轴突出重点,利用不同建筑尺 度形成的“放—缩—放—缩—放”的空间,来带人我们进入佛世界。法门寺空间尺度营造如上图所示。人民大会堂的设计也是如此。整个人民大会堂以中央大厅为中心贯穿东西南北中轴线。外表形成和谐一体,建筑达到统一宏伟壮观的建筑艺术。通过简单的矩形形体,在厚重的大理石衬托下,显得威严庄重。儒家礼的思想对建筑的表现,不是抽象的政治伦理说教,而是通过一定的建筑科学与美学处理,进行象征,令人意会。 1.2数的运用

儒家对建筑的影响,还体现在数的运用。中国古代宗庙,都城,宫殿十分重视“数”的运用。随处可见以“数”表示政治伦理等级的现象。数理原本属于“自然”科学。儒家却利用数来划分等级。众所周知,九五至尊。为什么九这个数字这么尊贵呢?这和孔子及后儒所推崇的周礼有关。周礼记载:“九夫为井”的井田制。一井九夫,其平面为井字格。九个奴隶作为一个单位,负责一块地。井字格形成一个中心,同时意味着九就形成一个中心。所以,九就是王权的象征。[1]

天坛圜丘有三层,最高一层直径九丈,中间一层直径十五丈,下面一层直径二十一丈。

天坛圜丘各部构造取数为阳,为九与九之倍数。这种富有节律的数差,使建筑形象节奏明晰,理性精神浓厚。因为采用的是同一数差,所以整体性很强。除了数字九,民间住宅还有三,五,七开间等不同等级。古代建筑对数的运用,形成了模数概念,既满足结构的合理,又形成了建筑中的韵律美。数的运用产生了现代建筑的框架结构。

虽然现在我们不表达三五七九这些阳数的等级寓意,也没必要表达。但是这些模数形成的建筑韵律值得我们挖掘。比如,上海金茂大厦。由美国著名建筑 公司SOM设计,以“塔”为原型,取吉利数字“8”为基础,形 成八角形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外形设计上从第一节的十六层 开始,每节减少两层,逐步收进到第五节的八层。此后每节减少 一层,总共8节,正好也是88层。最终形成与中国宝塔相近的造 型。完美的比例造就了金茂大厦的建筑轮廓线,形成立面上的变

化,不会显得过于呆板。 图5上海金茂大厦 儒家虽是诸子百家之首。但是儒家礼制思想在封建时代只是皇帝用来巩固政权的工具。其影响必然局限于上层建筑中。对于更广泛的民间建筑,道家思想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道之无为

道家,创始人为老子。在老子以及后期庄子的发展中,道家写下了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的一笔。老子总结出道家“无为而无不为”的道德理论。为什么道家对于民间建筑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呢?我总结出四方面。一是“道法自然”观;二是“有”与“无”,“虚”与“实”的思想:三是道家提倡的“静”:四是“道存在”的表现。 2.1道法自然观

道家的核心思想为“道法自然”观。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就是体现老子对于世界,宇宙的看法。道是万物基母,就是自然规律。人只有顺从自然规律,才能万事如意。君主只有顺从道,才能治理好国家。建筑也是如此,从自然中来,到自然中去。所以传统建筑以木头为材料。与自然和谐,是道家思想的精髓。

当今社会,我们都在提倡生态建筑。其实,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宗一直都以“自然观”来建造建筑。特别是在中国传统民居中得以体现。西北地区黄土高原,气候干燥少雨,冬季风沙大,土地坚固,不易倒塌,所以形成特有的窑洞建筑。窑洞民居,冬季可避免风沙。夏季因为在洞口里,可避免酷暑,又利于收集雨水,是典型的“生态建筑”。广东地区夏季炎热湿润,所以形成了骑楼建筑。骑楼低层形成一个连廊空间,类似于灰空间,既可以挡雨,又可以遮阳。也是“生态建筑”的典范。北方的庭院,南方的天井,正是被易经以及道家“冲气以为和”的哲学思想下形成,起到“聚气”的作用。

王澍在杭州钱江垂直住宅中的设计,就是试图将传统庭院思想运用到高层住宅中。垂直

住宅形成以一个3米x7.2米的大开间,两层高的“盒子”为基本构造单位,为2-6户居民服务。既促进高层住宅的空气流通和采光,又重新塑造传统城市的氛围。道家思想对东南亚的影响一样很大。马来西亚建筑师杨经文在吉隆坡梅纳拉大厦设计中,充分结合自然。在建筑的表面和中间开敞空间进行绿化,起到了遮阳的作用。屋顶设有固定的遮阳格片,是根据太阳运行轨迹对应设计。通过活动的遮阳板以及和主导风向平行的风墙将自然风引入,强调自然通风。将垂直交通空间尽可能布置在西

边,也是一种遮阳的设计。外墙选用双层建筑表皮,夏季隔热,冬季保 图6梅纳拉大厦 温。什么是生态建筑?建筑与自然,与当地气候结合就是生态建筑。通过气候特点来设计建筑,才能起到节能,最大限度满足人的舒适度。

2.2“有”与“无”,“虚”与“实”的思想

道家强调“有”与“无”,“虚”与“实”的思想。道德经说: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用例子说明为的妙处。有形的天地万物,都是从无形的道创生而生。正因为道体虚无,才能有无穷妙用。[2]若为实体,即使有用,也是非常有限的。虚无是一种现象,可是它往往伴随着强大的力量。宇宙的黑洞可以摧毁一切存在。

从心理学的角度人们总是被神秘的东西吸引着。艺术也是介于有于无,虚与实之间,半虚半实才能激起人的心理共鸣。中国的山水画表达的就是虚实之美。我们评价山水画不能用像不像来判断它好不好。画家通过“实”的画景,来激起读者心中“虚”的情感,才是山水画的妙处。通过留白的手法进一步表现虚实。[3]日本的枯山水也是一种以小见大的手法。京都龙安寺的庭院用石块象征山,用白沙象征海,用线条表示水纹。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妹岛和世和西泽立卫的建筑强调“不确定 性”。在日本长野的O博物馆中,通过不完全透明的维护形式, 以此获得光线的朦胧和柔和感。模糊了建筑界面的真实存在,传 达一种与杂乱,无序的现实对立的“半虚半实”的感官意境。[4]台

湾建筑师姚仁喜在黄山规划馆的设计中,也采用虚实的手法。通 图7 黄山风景 过厚实的墙体与虚空的玻璃中庭来隐喻黄山的山体与云海。集中 体现出黄山的壮美,秀丽,险峻,奇幻。槙文彦在风之丘火葬场 的设计中,空间塑造出光与暗的过渡连接,虚与实的连接,来表 达道家的生死循环思想。庄子认为“人之生也,气之聚也,聚则

为生,散则为死”。槙文彦在建筑中着力表现这一思想。 图8黄山规划馆 2.3道家提倡的“静”

道家特别表达“静”。老子在道德经提出“致虚极,守静笃”,“归根曰静,静曰复命”。人的心灵本来是虚明宁静的,但往往为私欲所蒙蔽,因而观物不得其正,行事则失其常。所

以我们要尽力回复到虚名宁静的状态。看看如今社会,虽热中国经济水平上去了,可是为什么国家显得杂乱,治安很混乱?就是因为现代社会太浮躁了。年轻人越来越浮躁,花红酒绿的社会。浮躁的后果,小的来说,我们看不见书,不能安心的学习。大的来说,出现林森浩,马加爵,这等杀人事件。保持静的思想是很重要的。

城市的规划,建筑的设计也会深深影响人的心态。北京长城下的公社的设计就很好的表达了“静”思想。公社由12位著名建筑师设计12栋别墅。其中香港建筑师张智强设计的“手提箱”在其屋后有一条蜿蜒小道通向后山,穿行在树木笼罩的山坡上,有一种曲径通幽的感觉。崔恺设计的三号别墅有个诗意的名字——“看与被看”。这里室内室外相通,开阔视野与私密生活浓缩与方寸之地。人看山,山看人,室内看室外,室外看室内。通过室外浩大的树林。体现人在自然的渺小,自然表达了“静”的空间氛围。日本建筑师隈研吾设计的竹屋也很有特色。纤纤细竹隔出的茶室是竹屋的点睛之笔。六面皆竹,透过竹缝可见长城的烽火台。茶室悬于水上,极具禅意。矶崎新设计的上海喜马拉雅 中心也是难得的作品。位于闹市中,通过混凝土来表达具有 生命力的森林。在酒店设计中,围和形成一个圆形的中庭, 通过竹子景观的设计以及和明月的结合,让人们在繁华的闹 市中也能感受“静”的特点。“清水混凝土”大师安藤忠雄

同样是受到道家文化的影响。安藤忠雄的混凝土表现的是“

宁静”的特点,并不像柯布西耶那样的粗矿。 图9 上海喜马拉雅中心 2.4“道存在”的表现

道是什么?道以什么形式存在?老子认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是说不出来的。”道存在“从一种超脱的感受进入到人们生活的空间。也就是说,好的建筑,是不一定能完全列举出它好的具体方面。好的建筑应该从人类心灵出发,向居住的基本意义,向人类活动的原初状态回归。

路易斯康在生涯后期,通过欧洲考察,感受到古典建筑带来的心灵感受。所以他后期建筑中体现人情味,并不是现代主义理性思想的机械建筑。路易斯康认为人类可以和材料进行交谈。在约翰伍重设计的悉尼歌剧院,我们可以用帆船,贝壳,珍珠等形容它,但都不准确。正因为它变幻莫测,才显现出它的建筑美。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北京香山饭店正是通过框景,借景等园林手法表达了意境美。赖特正是受到东方文化,特别是日本浮世绘的影响,才设计出具有一些东方韵味的流水别墅。[5]建筑大师齐康设计的 武夷山庄,设计对地方建筑的新风格进行探索。斜坡顶出挑柱子 的檐口和八角形檐边小窗,曲折的体型则使建筑富有节奏感。整 体建筑与环境融为一体,具有江南庭院风采,曲径回廊,浅滩流

水,形成人工自然化,与武夷山大王峰的结合,体现出”武夷“ 意境。 图10武夷山庄

3结语

建筑的英文单词为“architecture”,而不是“building”,就体现出建筑是充满着文化的。儒家的礼制规范,道家的无为思想,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国的建筑不能再混乱下去了。作为一名未来的建筑师,我们应该担负起文化传承的作用。只有具有浓厚的东方文化意识,我们才能设计出对社会有意义的建筑。建筑设计并不是简单的模仿,只有根植于民族传统,才能设计出具有鲜明的民族建筑。熟读传统经典,创造特色建筑。

参考文献:

[1] 王振复.建筑美学笔记[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

[2] 冯克诚.道家教育思想与《道德经》选读[C].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 [3] 李晓东.杨茳善.中国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4] 俆守珩.道·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5] 俞炫准.现代主义:东西方文化的杂合[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