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教材:
《欲速则不达》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中的第三篇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快”与“慢”。《欲速则不达》这篇文章从反面说明了过于性急反而达不到目的,方法不当会适得其反。 说学生:
本班学生通过四年的语文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素养,孩子们已经养成了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大多数孩子能够通过预习,借助各种工具书,自己认识生字新词,从而通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说目的:
1.了解“欲速则不达”的故事经过,探究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2.用心体会齐景公求“速”时的动作、语言,理解课文内容,读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3.朗读古文,感悟古文语言的凝练,读出古文的韵味。 [教学重难点]
通过自读、自悟、交流等方式,感悟文章所蕴藏的深刻含义。 说过程与方法:
一、开门见山导入,出示课题。抓住“欲”字理解题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然后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从而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再让学生用上“危在旦夕”“心急如焚”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研读课文,解决问题。
我先请学生自由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文中表现景公心急的句子,抓住关键词,读一读,悟一悟,再写出自己的感受,最后进行交流反馈: 1.第一次:
景公听了,急得霍地站起来。先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再学学这个动作,从而明白晏婴对景公,乃至齐国的重要性。 2. 第二次:
景公十分焦急,高声喊道:“快快准备好车良马,让驺子韩枢为我驾车,火速回去!” 抓住“高声喊道”,感受景公此时的心情。 3.第三次:
驺子驾车跑了大约几百步,景公心急如焚,嫌驺子驾得太慢,就夺过缰绳,亲自赶起车来。在这里,我抓住了“心急如焚”这个词语帮助孩子们理解景公当时的心情。在理解了心急如焚的意思之后,我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你觉得景公这样做聪明吗?为什么?从而让学生得出这样的结论:景公性子太急,他亲自赶车是很不聪明的。 4.表现景公由于焦急而做法不妥的句子:他驾车驭马行了几百步,又嫌马不努力向前,索性弃车,自己徒步跑开了。
我抓住了“不努力、索性、徒步”三个词语:首先我让学生思考:真的是马不够努力吗?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明白不是马不努力,而是景公心里太急,赶车的技术又不够好。
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孩子们想一想:景公能很快赶回都城吗?为什么?不能,因为路途远,徒步太慢。景公是由于太着急回城看自己的
臣子,这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欲速则不达。
四、古文诵读。教师先领读一遍古文,接着老师读一句古文,学生读出相对应的现代文,读完后让学生说说古文和现代文的不同,感受古文的语言魅力。
五、总结拓展。出示生活中出现的“欲速则不达”的例子,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从而明白自己遇到这样的情况应该怎么做。 六、布置作业:
(1)、熟读古文和现代文。
(2)、搜集一些短小的文言文读一读,感受古文的魅力。
最后,送给学生两句格言:三思而后行;冲动是魔鬼。告诫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紧急的情况,一定要沉着冷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