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新型合作学习小组论文

2020-07-16 来源:客趣旅游网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新型合作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来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活动。它是一种目标导向的教学活动。新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充分体现出老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合作学习小组成为新课程改革中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然而百花齐放的小组建立方式虽然在新课程教学中功不可没,但现行的分组方式却存在着诸多的缺陷。需要我们在小组建设中逐渐摸索新的合作方式,让小组合作学习更加利于新课程改革,更加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一、建立新型合作学习小组的必要性

原有的学习小组,多以教师分组为准,当然,这样的分组教师也考虑了学生的情况,但主要是成绩,据我所知的多数分组情况是根据学生成绩,将学生分为几类,每组各取一类搭配。小组里其他的分工如记录员、代言人等等由教师指定的,也有小组自行确立的。但都没脱离教师的安排。这样的分组方式在学习初期,还能体现合作学习小组的一些功能,但长久之后,很多不足就突显出来。 (1)学生不满意老师的分配方式。都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居。对于正在成长的学生来说,也不例外。班集体中有再好的凝聚力,可学生之间的差异始终存在,各个不同的欣赏水平,学习爱好,导致学生之间相互的吸引力不同。我们成人都愿意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更何况学生呢。他们也渴望和有吸引力的同学一起合作学习。 (2)相互配合不和谐。合作小组成员间因为分工不同,出现了

各自为“政”的现象,该记录员记录的,别的组员就不闻不问,该发言人发言了,组员间也没有尽言尽责地讨论问题的答案,代言人逐渐演变成了个人回答,只体现了小组的分工,却没体现小组的合作力量。

(3)小组间竞争意识不是很强,把小组失败推责到小组成员。由于合作小组间的配合出现问题,导致小组间的竞争意识有后退现象,并把小组失败归结为个别成员的问题,推卸责任,没有体现出合作小组的合作,让小组荣誉也受到影响。

从我班的合作学习小组中发现了以上问题,这些问题引起我的深思,原来的合作小组已很难满足学生合作学习的要求了,必须改革班级小组建设!

二、新型合作学习小组的建立

要想建立高质量新型合作学习小组,不能完全摒弃以前的小组方式,取原小组方式的长处,改进短处。

(1)组前动员会。班会课时,我对本次合作小组建立做了充分的动员工作,强调这次改组的实用性和挑战性,是对学生更深层次的考验,激发学生自主建立小组的急切性,同时并宣布实施方案。 (2)学生自由组合。①学生以4~6人为组,最好以6人成组。要求组员间考虑性别的搭配,学科间的互补性以及成员的性格。这些条件的确立可以防止学生之间拉帮结派,更能体现班集体之间的凝聚力。②小组成员间自行确立小组组长及组员分工并明确合作方式。

(3)班主任审核并成立小组。①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小组建立可行性分析报告,并形成书面材料上交班主任审核。报告里要写清楚成员特点及特长,成员分工,小组合作方式,小组发展目标及成员个人发展目标。②通过审核后的小组建立小组标志。以小报等形式设计小组标志,在小组评比栏中,以小组标志上墙。此形式既能体现小组的合作,也无形中展开各小组的艺术比拼。

(4)对于个别因性格等原因不能积极参加活动的同学,在其他小组建立后,由班主任指定安排。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班主任想凭一己之力改变学生是很困难的。如果我们把这样的个别学生融入到合作学习小组中去,用小组集体的力量来改变他,代价既小,效果也好。 三、高质量新型合作小组的功效

增强小组的凝聚力,激发个体和集体荣誉感。高质量新型合作小组的建立过程,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了自己在小组中的作用,特别是感受到了成员对自己的认同,这认同非同小可,它让成员感受到了在小组的自尊。这就是激励成员上进的最大动力。

激发学生的竞争性。民主、合理、全班认同的考核机制,充分体现了人性化的优点,个体责任的明确,让成员有了较强的责任感,小组责任明确,让小组有了共同的责任。为了肩上的责任,为了小组的目标,咱们小组得共同努力!

体现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互助、和谐。新型的合作学习小组,丢掉了成员间合作的不和谐,成员间也没有互相推卸责任的现象,

而是积极合作完成目标。新型合作学习小组成员间更加团结,在问题面前更加合作、互助。这难道不是咱们想要的合作学习小组吗? 形成积极互赖,使合作学习的有序实施取得长期的成功。没有互赖,就没有合作。新型合作学习小组,不仅让学生认识到要为自己学习负责,而且还要为其所在的小组的其他同伴的学习负责。用约翰逊等人的话来讲,“积极互赖存在于当学生认识到他们是以这样一种方式与小组成员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即除非他们的组员取得成功,否则他们自己就不能获得成功(反之亦然),他们必须将自己的努力同其他组员的努力协调起来以完成某个任务。”小组成员间形成“沉浮与共”、“同生死共患难”的互赖关系。

教育呼唤自然,师生渴望在和谐中自然地成长,教师的主体精神和学生的主体精神必须充分的展现。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学生乐学,教师乐教,师生关系融洽,我们的课堂将成为培养具有发展性的和具备学习生命力的学生的殿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