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地理教学论复习资料

2021-12-30 来源:客趣旅游网
 地理教学论是高等师范院校地理科学专业必修的一门课程。对于培养优秀的地理教师、对于指导地理教师职后学习以及对于地理教师适应专业化发展需求具有重要作用。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二、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地理教学论是一门研究地理教学现象和问题,揭示地理教学规律,并用于指导地理教学实践的学科。

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就是地理教学活动中的一切现象和问题。

地理教学现象一般说来包含以下七个主要因素:学生、地理教学目的、地理课程、地理教师、地理教学方法、教学反馈、教学环境。认识组成要素及其主要功能对于理解地理教学

论研究对象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活动过程中的根本要素。现代教学论认为,在整个地理教学活动中,学生占据着中心地位。学生要素主要指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已有的知识结

构、个性特点、能力倾向和学习前的准备情况等,通过地理教学过程促进学生主体的发展。

地理教学目的 是地理教学现象中的基本因素,是地理教学活动预期所要达到的结果。说明了为什么要组织地理教学活动,可以说,地理教学活动的全过程都是为了达到地理教

学目的而进行的。地理教学目的的确定,虽然带有主观的性质,但它却要受社会的需要、地理科学的发展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所制约。

地理课程 是地理教学活动中最实质性的因素。地理课程指地理课业(教学内容)及其进程,具体表现为地理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地理教材(包括教科书、音像教材、地图册)等。地理课程受制约于地理教学目的。

地理教师 是地理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因素。虽然传统的教学理论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过了头,但不等于现代的教学活动可以忽视教师这一因素。“教师不仅是学生和教材之间的中介,而且是教学和社会联系的中介。教师教是为学生服务的,但又起主导作用。教师决定教学认识的方向、内容、途径等等,并且对它的结果和质量负责”

地理教学方法 是教师和学生为完成一定教学任务在共同活动中所采取的方式、途径和手段,是地理教学活动中较活跃的一个因素。地理教师运用地理课程来达到地理教学目的,必须依赖于正确、有效的地理教学方法。方法的选择主要是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教学时间、教学设施条件和教师所具有的素养。

教学反馈 是地理教学活动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它反映在地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互反馈中,具体如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学生听讲时的反映,以及必要的测验、考试等书面反馈信息等。

教学环境 是地理教学活动中一个重要且易被忽视的因素。任何地理教学活动必须在一定的空间条件下进行。

三、地理教学论的研究任务

(一)研究地理课程的目的和功能

新课程背景下的地理课程目的和功能研究,需要说明地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基本内涵,阐明“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反映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当代地理教育的基本目标和基本理念。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课程。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高中地理教育的使命。

(二)研究地理教学内容

如何实现地理课程的目的,体现地理教育的功能,需要以地理教学内容为载体。 通过对我国学校地理课程发展的研究、我国与国外地理课程的比较研究,探索地理课程与社会需要、地理科学的发展、学生身心发展之间的关系,为我国学校地理课程的设置、地理课程标准的制定和地理教材的编写提供理论依据。

(三)研究地理教学的过程

研究地理教学过程的本质、特点,揭示地理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认识地理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关系,为有效地开展地理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提供理论指导。

(四)研究地理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

通过对地理教学方法和地理教学组织形式的特点、作用、分类的研究,认识各种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的适用条件和场合,寻找地理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的优化组合,探索、设计新的地理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

(五)研究各种地理教学评估的主要方式及其特点,为地理教学实践提供有效的教学评估的一般方法,探索地理教学评估的改革途径。

(六)研究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课程资源是学生进行地理学习的基本资源。地理教学论要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研究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践。

(七)研究地理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地理教学论研究地理教师成长与发展,主要是探讨地理教师有效成长与发展的途径和策略。通过提高地理教师的素养,更好地促进地理教育教学的发展

第二节 地理教学论的学科性质 一、地理教学论隶属的科学门类 地理教学现象是一种教育现象,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都属于教育科学的范畴,所以地理教学论可以在教育科学的学科体系中找到一席之地,地理教学论应隶属于教育科学。

二、地理教学论的学科性质 由地理教学论的概念可知,地理教学论是研究地理教学现象和问题,揭示地理教学规律并用于指导地理教学实践的一门学科。因此,本书认为地理教学论在理论性和实践应用性方面不应偏颇。将地理教学论的学科性质定位于“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学科是合理的、恰当的。

第三节 地理教学论的理论基础及研究方法 一、理论基础

(一)地理学基础 各门专业学科都是各学科教学论建立和发展的“土壤”。没有地理学这门学科,也就不存在什么地理教学论了,因而地理科学是地理教学论必然的理论基

础。

(二)教育学基础 地理教学论在学科门类上隶属于教育科学,现代教育学所揭示的教育一般规律和基本原理是地理教学论最重要的理论基础。

概括起来,教育学(尤其是普通教育学、教学论)对于地理教学论的理论基础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三)心理学基础 研究心理现象、揭示心理规律的心理学同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教育学之间存在着一种天然的联系。作为教育学一个分支的地理教学论,其科学

理论基础当然也离不开心理学。

二、地理教学论的研究方法

主要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等。这些方法和地理教学科学研究方法是相通的

第二章 地理教学目的论和地理教学过程论

地理教学的目的地理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和基本准则,地理教学过程则丰富并活化了地理教学目的,成为实现地理教学目的的必要环节。

第一节 地理教学目的 一、地理教学目的的含义

地理教学目的就是地理教学过程结束时所要得到的结果,简言之,就是地理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

地理教学过程由若干等级、层次不同的小过程所组成,每一层次、每个小过程都有自己的具体规定,这种具体的规定就是地理教学的“分目的”。

地理教学目的由地理教学总目的、课程目的、单元目的和课时目的等目的系列组成。 课堂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不同。教学目的是指对教学所要完成的任务的一般或概括的描述。课堂教学目标则更确切、更详细地定义和描述每堂课的预期效果。这种预期效果主要是

通过学生学习结束后的行为表现反映的。 二、地理教学目的的制约因素 (一)社会需要 地理学科的产生是一定社会需要的产物,这种社会需要又往往集中表现在地理教学的目的上。基于不同的社会需要,也就存在不同的教学目的。

(二)教学价值观 教学价值观则是人们对教学的价值关系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所确定的行为取向标准。

(三)地理学科特点 在制定中学地理教学目的时,必须紧密结合地理学科的实际情况,以发挥地理教学所具有的教育职能和作用。

(四)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确定地理教学目的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即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确定地理教学可能取得的结果。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两方面的

含义:一是阶段性,即处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身心发展特征,各年龄阶段既有区别,又相互关联;二是个别差异性,即由学生各自的内在潜能、先天素质的差异所

致,以及受环境和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努力程度和自我意识水平、自主选择的方向影响而形成的表现在身心构成所有方面的个别差异。

一般而言,初中阶段是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但思维过程中需要直观形象或经验的支持,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有了明显的发展,但有时看问题比较片面、偏

激,辩证思维还有待发展。 到了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过程已经逐渐摆脱直观形象和直观经验的限制,逻辑思维能力由于得道多学科的综合训练而趋向成熟,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和综合能力也优于初

中阶段,而且初具个体独特的认知风格。 三、地理教学目的的功能

(一)动机功能 是指地理教学目的作为一种主动的积极的力量,引起或推动各类地理教学活动的进行,以达到预期结果的作用。

(二)选择功能 根据地理教学目的,选择、组织和使用适当的教学手段与方式,以保证地理教学目的的实现,这就是地理教学目的的选择功能。

(三)评价功能 一定的地理教学活动会产生一定的教学效果,一定的教学效果体现了地理教学目的的实现程度。因此,对地理教学活动效果的评价,就是对地理教学目的的

实现情况的检验。

(四)整合功能 按照系统理论的观点,地理教学活动是一个由学生、课程、教师、教学方法、教学反馈、教学环境、教学目的等诸多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各要素在地理教

学系统中可以发挥各自的作用,但是各种作用的合力必须朝向系统运行的目标,这是由系统的整体性原理所决定的。因此,地理教学目的对于地理教学活动的展开具有高度的整合

功能,它管理着地理教学活动的各个部分,使教学活动具有整体性。 第二节 地理教学过程 一、地理教学过程的本质

借鉴国内外众多有代表性的教学论专家对教学过程本质的见解,可以认为,地理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是地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的统

一的活动过程。

二、地理教学过程的特点

(一)以正确阐明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教学宗旨 地理学从产生时起,便是研究人地关系的科学。人地关系理论不仅作为地理学的基础理论影响着地理学的发展,而且对地理教学也有直接的、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以地图为教学的“第二语言”

地图是“最直观、最简明的地理‘书’”,又是地理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功能,任何正常、有效的地理教学都要充分利用地图。利用地图教学,已成为地理教学最常用、最重要

的方法,因此也成为地理教学过程的主要特点之一。 地图之所以成为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一方面是由于地理学科研究对象(地理环境)及教学内容对教学过程的要求,

另一方面是因为地图本身具有满足这些要求的条件和功能。 (三)以建立地理空间概念为教学先导 建立地理空间概念,就是要使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反映地理事物所处的位置和范围、各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地理事物的区域特征及差异等等表现在地理空间方面的

特征与规律。

三、地理教学过程中教与学之间的关系

(一)学生的主体作用 是指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担任着认识主体的角色。没有学生主体,教学活动就既无存在的意义,也不可能现实存在。

在 “学生→教材”和“学生→教师”两对主客关系中,前者表现出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深入钻研性,后者表现出学习的自觉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二)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的主导作用,从宏观而言,表现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是组织领导者,决定着地理教学的内容、形式、进程和效果;从微观来说,表现在激发学生认识活

动的辩证转化中具有引导作用。 第三章 地理课程论

地理课程集中体现了地理教学的目的要求,并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

地理课程具体反映了地理教学内容,也是对地理教学内容作出的安排和设计; 地理课程对于地理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影响; 地理课程也是地理教学评估的重要依据之一。 第一节 地理课程概述 一、 地理课程的定义

课程指课业及其进程。本书认为“课程”一词可以通俗地解释为:“课”指课业,就是教学内容;“程”指程序、进程。地理课程可以定义为:地理课业及其进程。

二、制约地理课程的主要因素

地理课程的发展变化从教学活动内部来讲,它受制约于地理教学目的,但从大处来讲,它还受其他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等。

(一)政治因素 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给社会、生产以决定性的影响。这种影响具体通过教育培养出一定社会统治阶级所需要的、一定质量规格的人才来体现。因此,政治

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课程教育的目的和内容。

(二)经济因素 生产力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教育与之相适应。社会经济因素对学校课程必然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

(三)教育因素 不同的教育制度和教育结构,对学校课程的设置也有重要影响。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教育结构多次进行过调整和改革,学校地理课程也多次发生变化。

(四)地理科学发展因素 地理学科课程取材于地理科学,没有长期积累的地理科学知识,也就无所谓地理课程。地理科学的观念、地理科学的知识体系、地理科学的研究方法等

,对地理课程的内容体系都有重大的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 三、地理课程类型 (一)学科课程

学科课程是以学科为中心编订的课程,如把学校众多课程分别独立地设计为物理、化学、地理、历史、生物等。学科课程强调知识的纵向发展,教给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它

的逻辑性、系统性和简约性的优点有助于学生须西河巩固基础知识。其不足之处是造成和加深学科分隔,不利于吸收新知识和新学科,不利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

(二)综合课程

综合课程的特点是打乱原有学科界限,按照知识体系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客观存在及内在联系,合并数门相邻学科的教学内容,形成综合型课程。综合课程强调知识的横向联

系。优点是有利于学生概要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开阔视野,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形成一个全面、完整的概念。但批评者认为综合课程缺乏逻辑性,往往容易形成凑合

式的“大杂烩”而降低教育质量。 (三)问题课程

这种课程的编制方法是围绕一些重大的社会问题为中心编写教材、设计课程。其课程设计与学科课程有明显差异,它主要以现实的社会需要和生活需要为线索,而不是以学科

知识的逻辑结构组织教学内容。 (四)活动课程

这种课程相对于系统的学科知识而言,更侧重于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得,主张以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作为设计课程的依据。其特点就在于动手“做”,在于手脑并用,在于脱离书本而

亲身体验生活的现实,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

教学计划决定教学内容总的方向和总的结构,对学校的教学、教育活动作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学校的学科设置、各门学科的教学顺序、教学时数以及各种活动等。

地理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地理学科的教学目的、任务而编写的指导性文件,它以纲要的形式具体规定中学地理教学在知识、技能和思想教育等方面的范围、深度,以

及地理课程的体系、结构,同时规定教学的一般进度和对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

课程标准是对中小学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时安排、教材编选、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教学环境、教师职责和教学管理等作出规定的一个指令性文件。它共分为两部分:一是

总纲,相当于教学计划;二是分学科的课程标准,相当于教学大纲。分学科课程标准,其中就有地理课程标准。

四 高中地理新课程的设计思路 1. 高中地理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

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即高中地理课程整体设计谋求基础性、时代性、选择性的和谐统一。

首先,社会需求、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是地理课程改革的出发点,但是也不应该采取社会需要什么就设什么课程,而不顾学科体系和学生特点的实用主义的极端做法。高中地理课

程的基础性不仅要体现社会需求的基础,还要体现学科的基础、学生发展的基础。 其次,学科体系对于知识的传授和学习是必须的,但是过分地强调学科体系,置社会需求和学生接受水平而不顾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高中地理课程的内容除了要考虑学科的继承

性、经典性以外,还必须体现学科的时代性。

再次,学生是地理教学活动的核心要素,也是根本要素,地理教学活动是为学生组织的,地理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和学生的接受水平来设计。

2. 高中地理课程的核心论题

可持续发展思想是构建21世纪高中地理课程的核心论题。

人地关系理论(地理环境决定论、可能论、适应论、协调论)——全球性问题(人口剧增、资源过渡消耗、水土流失、土地退化、森林遭毁、生物种类锐减、水资源短缺、气温增

高、自然灾害频发……——可持续发展理论(经济、社会、生态相互协调)。 3. 高中地理新课程的框架结构

高中地理课程不再全面地学习区域地理,高中的必修课程大体上是学习系统地理,而高中选修课程除了个别模块以外,基本上是学习应用地理。

高中地理课程由共同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组成。三个必修模块(地理1、地理2、地理3)之间是递进关系,七个选修模块之间是平行关系(宇宙与地球、海洋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旅游地理、城乡规划、环境保护、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第四章 地理教材论

第一节 地理教材的编订 第二节 中外地理教材的特点 第三节 中学地理教材分析

广义的地理教材是由一定的育人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方式分门别类组成的可供学生阅读、视听和借以操作的材料。

狭义的地理教材是指地理课本,或称地理教科书。 本章所讨论的地理教材就是指地理课本。 第一节 地理教材的编订 一、中学地理教材编订的依据

(一)中学地理课程标准与地理教材

中学地理课程标准确定了中学地理学科的目的、任务。地理教材是地理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地理课程标准是地理教材编写的依据。

地理课程标准是地理教材编写的依据,还因为它确立了地理课程的总体结构、地理课程的设置和课程时数,指示了地理教材的编排顺序。

(二)地理学科的特点与地理教材

综合性和区域性是地理学科的两大特点。 地理教材的编订就要注意从整体出发,加强自然地理知识和人文地理知识的相互渗透;

运用综合法和比较法,突出区域特征,找出不同地域之间的区域差异,以及形成这些特征和差异的主要条件及其内在联系;

运用典型个案或例子,采用地理原理与地理事实之间新的联系方式和地理系统思想方法,阐述重大的地理问题。

(三)学生心理年龄特征与地理教材

心理学研究表明,从认知结构看,高中生与初中生相比,不仅在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上有区别,而且高中生的观察能力较为精确而深刻,观察更富有目的性、系统性和稳定性,

注意力比较趋于稳定而持久,思维具有更高的抽象概括性,能够逐步摆脱直观形象和直接经验的限制,借助概念进行合乎逻辑的判断和推理,辩证逻辑思维能力也开始初步形成。

二、中学地理教材编订的原则 (一)教育性原则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地理教材不仅是对学生进行地理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的材料,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材料。

作为地理教材,应注意把思想教育寓于地理知识教育材料和地理能力培养材料之中。 (二)目标性原则

地理教材中某些地理知识、能力和思想教育的目标,在不同年级、不同的学习阶段有不同的界定。

(三)教材内容的现代性原则

“教材内容现代化是编写教材的方向。” 教材内容的现代化体现了教材的社会价值。 教材内容的现代化至少可以体现在三个方面: (四)地理性原则

地理科学有很强的综合性。“正确处理地理学科的边缘性,将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等学科的预备性知识剔除,只应用其结论,对降低不必要的难度和繁杂程度作用很大

。”

鲜明的地理性应是地理教材编写的重要原则。选取的事实材料要具有地理性。地理基本原理要统帅地理事实材料。对那些地理性不强的联带性知识尽量少选,甚至不选。

(五)可读和可教性原则

为了提高地理教材使用的质量,教材的编写应坚持符合可读和可教性原则。作为学生的学习材料,应尽量符合学生的认识过程,具有可读性。例如,初中地理教材采用地理事实(

现象)→地理分布→地理原理(成因)的编写程式,对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质量有很大作用。

作为教师的教学工具,教材又应具有可教性。教材应含有教学要领,蕴含教学方法指导的内容,以帮助教师组织教学,推动教学进程,便于教学反馈。

(六)具有适度的弹性原则

我国幅员辽阔,从沿海到内地,区域经济、文化发展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教材编写应坚持具有适度弹性的原则,使不同地区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

的发展。

(七)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在教材编写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就是要使地理理论与学生熟悉的地理事实、地理环境联系起来。

(八)教材表述的最优化原则

地理教材表述形式是由地理课文、地理图像和地理作业三个系统所构成的。地理教材表述的最优化就是对教材课文系统、图像系统和作业系统作通盘规划,使之很好地结合,形

成有机整体。

三、中学地理教材的组织方法 第二节 中外地理教材的特点 二、我国新地理教材的特点

第一,重视选取材料的基础性和时代性,充分体现地理学是以“人地关系”为研究重点的综合性学科,尤其注重在现实中出现的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实际问题。

第二,编写者非常重视在教科书中体现学习过程,在教科书中设置如“阅读”、“活动”、“实验”、“研究”等学习栏目,让学生在自己的思考中接受与理解地理知识。

第三,教科书的内容和要求有层次性和可选择性,可以让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不同教师灵活教学,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必修教科书中有较多的“选学”内容,互联网网站

地址,有不同层次的思考问题。

第四,教科书图文并茂,栏目多样。强调要考虑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希望他们能喜欢地理教科书。作业的设计也发生了不少变化,例如应用图表进行分析,或提出某种地理背景

,让学生进行分析或决策。 第五章 地理教学方法论 第一节 地理教学方法概述 一、地理教学方法的概念 教学方法:

首先,教学方法必须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服务,即方法要服务于目的。 其次,教学方法最主要的本质乃是教学方法的双边性,即:教学方法始终包括教师

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

第三,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之间存在着必然的、本质的联系。 第四,教学方法是指师生活动的方式、步骤、手段和技术。 地理教学方法是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地理教学目的,根据特定的地理教学内容,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一系列活动方式、步骤、手段和技术的总和。

二、地理教学方法的分类

(一)根据地理教学活动的构成分类

按照地理教学活动的构成可分为教法和学法两大类。前者属于单纯的教师教学工作的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等;后者属于指导学生学习活动的方法,有练习法、填图

法、观察法、实验法等。

(二)根据地理教学的途径分类

按照地理教学的途径,可将地理教学方法分为语言的方法、直观的方法、实习的方法三大类。

以语言为主的方法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两种。 直观的方法包括地理教具的演示和地理图册的运用。 实习的方法主要包括课堂和课外实习两方面。 (三)根据地理教学信息的获取方式分类

根据地理知识的来源和接受地理知识的特点将地理教学方法可分为口述法、比较法和观察法三大类。

(四)根据地理教学方法的发展分类

根据教学方法的发展将地理教学方法分为传统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方法两大类。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按地理知识来源分为直观方法、语言方法、逻辑方法(比较法、分析综合法、归纳法、演绎法)等。

现代的教学方法包括图像信号法、愉快教学法、程序教学法和发现教学法等。 第二节 地理教学的主要方法

目前我国地理教学界普遍、广泛采用,或影响较大、值得推广的教学方法,【按照教学方法外部形态结合学生认识活动特点来分类】,大致有以下几种:

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 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 以象征符号认知为主的方法; 以自学或探究为主的方法; 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 一、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 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和学生通过口头语言或者运用书面语言传授知识、技能,发展智力,进行思想教育的教学方法。

该方法不仅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且至今仍是一种非常重要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板书笔记法等。

(一)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讲述、讲解、讲读地理知识、发展智力的教学方法。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经常采用的讲授法主要有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等。

1. 讲述法

讲述法是教师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叙述或描述地理事象的方法。一般在叙述地理事物、现象、特征和分布时运用讲述法。

如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教学中各种现象、景观的描述,区域地理教学中有关地形分布、水系分布、资源分布、生产分布的描述,各地风土人情、城乡景色、地理探险的叙述等,

常运用讲述法进行教学。 2. 讲解法

讲解法是教师运用富于理性的语言向学生说明、解释或论证地理概念和地理规律的方法。

讲解法和讲述法的不同在于:讲述法以叙述、描述为主,而讲解法以论述、阐述为主。

教师一般在说明各种自然或人文地理事象的形成原因、布局原理、相互联系时,常运用讲解法。

教师在运用讲解法时,应注意: ①语言要条理分明、措词准确

讲解时运用的语言要有严格的科学性,措词要准确、精练,说理要有逻辑性、结构严谨。

例如,讲解“水圈是一个连续不规则的圈层” ②要注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

尤其对低年级的学生,讲解要注意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即使对高中年级学生,也应避免深奥、繁复的讲解。

③要正确地运用地理教学经常采用的比较法、分析综合法,以及其他逻辑思维方法 例如,讲解关于背斜和向斜的概念,就不仅要从岩层的形态,而且要从岩层的新老排列顺序、地表形态等方面入手,运用比较法讲清两者之间的差别与联系。

④要尽可能地采用直观的方法辅助讲解

运用讲解法时要充分地运用地图及各种地理图表,尤其是采用能揭示地理事物之间联系的各种示意图帮助讲解。

3. 讲读法

讲读法是将讲述、讲解和朗读结合起来运用的一种方法。 讲授法的优点:

首先,讲授法能将地理知识和地理信息简洁、快速地传授给学生,因而在短时间里能够讲授较多的知识。

其次,讲授法适应性强,方便、灵活,无论在课堂或在室外、野外都可运用。 第三,教师进行讲述、讲解时的情感,能潜移默化地感染、影响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

第四,讲授法还能根据地理教学内容,结合国内外时事以及当地或学校的实情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讲授法的缺点:

首先,教师讲授的完善,不等于学生理解的完整。

其次,教师的讲授假设全部为学生所领会,也并不等于学生就会应用。 第三,过长时间的讲授也不易维持学生的注意。

(二)谈话法

谈话法是凭借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和生活、学习经验,通过问答的方式传授地理知识、启迪智力的方法。目前在中学界的教学实践中采用谈话法已愈来愈多。

谈话法一般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问答式谈话法,另一种是启发式谈话法。 问答式谈话法一般在检查学生对已学过的地理知识是否遗忘时运用,教师和学生一问一答,比较简单。

启发式谈话法则不同,教师提出的问题通常需要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通过创立“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一种“智力上的困窘状态”。

运用谈话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把握提问的时机和对象。

②教师的提问要有灵活性和应变能力。 ③拟定问题的深浅度要适当。 谈话法的局限性:

首先表现在,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场合都适合运用谈话法。 其次,谈话法相对于讲授法来说教学时间一般要长一些,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过多地采用谈话法,有时可能会完不成教学任务。

第三,对于初次走上讲台的实习教师或新教师来说,运用谈话法有一定的难度. (三)读书指导法

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地理课本和有关参考书(包括课外读物)以获得知识的方法。

“左图右书”的读书方法,至今已演化成为地理教学中的课本和地图册相结合的读书法,为广大地理教师指导学生读书时所普遍采用。

指导学生阅读地理课本时,应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①通过预习,初步了解课本内容,并能带着问题听讲。

②能根据课本回答有关问题,对地理概念、地理原理能举一反三。

③能掌握课本中地理知识内容的框架、结构,分清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 ④能比较课本内容与教师讲授内容的相同点和差异之处。 ⑤能将不同章节中同类的地理知识作比较和联想。 ⑥能把课本内容和地图册上的内容紧密结合起来,将地理知识“附着”在地图的“骨架”上。

(四)板书、笔记法

板书、笔记法是教师出示教学提纲、教学重点难点,学生记录讲授进程、教学要点的一种书面语言运用方法。

板书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边讲边写的零星板书,另一种是显示教学提纲的主板书。 主板书的种类很多,经常采用的主要有纲目式、表解式、图示式等几种。编写主板书要注意:

①地理知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并与课本中课文的标题、段落密切配合。

②板书的文字要简练、准确、规范;要注意同级标题之间的并列关系和大小标题之间的包容关系;字迹要清楚、端正,避免写不规范的简体字和错别字。

③板书的版面要部位恰当、布局合理美观;板书的篇幅应适当,留出一定的空位供悬挂挂图或写零星板书之用。

④纲目式板书的层次要适度,标题一般以2~3级为宜。 二、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

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演示各种地理教具、地理实验和组织课外参观等,使学生利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地理事物而获得知识的方法。主要包括演示法和参观法。

这类方法的特点是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和真实性。 (一)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师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者进行示范实验,使学生获得地理事物感性认识的方法。

在地理教学中运用的直观演示,主要有地理挂图、图片、照片、卫片的演示;地理实物、标本和模型的演示;幻灯、录像、电影的演示;计算机模拟演示;地理实验的演示,等

运用演示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无论哪一种演示,都必须和讲述法、讲解法、谈话法等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紧密结合起来运用。

②演示的时间要及时。

③演示的内容一般要选择教学中的重点或难点内容。 ④演示必须突出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 ⑤演示各种教具或实验,在数量上和时间上要注意适量;此外,演示和学生的操作、练习也要密切配合。

(二)参观法

参观法是教师根据教学任务要求,组织学生到自然界或社会场所,通过对自然、人文地理事象的直接观察而获得知识的方法。

参观法同野外实习训练(归属于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还不尽相同,其主要的方式是观察和记录。

采用参观法时,首先要订出参观的计划和步骤,明确参观的目的和要求,注意收集必要的参考资料。

三、以象征符号认知为主的方法

以象征符号认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通过地图、地球仪、剖面图、示意图等以象征符号表征的图象,使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方法。

与演示法展示地理事物外部形象的直观教具不同,地图是以一系列惯用的象征符号来表征地理事物的,它能揭示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特征以及地理事物发展变化、相互联系的特

点,

以象征符号认知为主的方法必须结合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并且与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紧密配合,做到符号认知和直接感知相结合,图象信息和语言文字相结合,才能

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一)地图法

地图法是指教师和学生通过地图(包括地球仪)、剖面图和其他示意图,传授地理知识、培养读图用图技能、发展记忆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

地图具有直观一览性、地理方位性、抽象概括性、几何精确性等特点。 (二)“纲要信号”图示法

“纲要信号”图示法是指教师和学生围绕一种被称作为“纲要信号”图表的教学辅助工具进行讲授、记忆、复习的教学方法。

所谓“纲要信号”图表,就是一种提纲挈领地概括教师所讲内容的图表,它以简单的符号、关键性的语言文字和简洁的示意图等各种形式,把教科书中大段大段需要记忆的内

容概括成简明的“纲要信号”。 四、以自学或探究为主的方法

是指教师组织学生自学或引导学生通过探究、讨论等活动而获得知识的方法。 这一类教学方法的特点在于,改变了“教师占中心地位,学生处被动地位”,“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基本格局,鼓励学生自学和探索发现,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

学生的独立性得到发挥,从而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创造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各种活动能力。

在地理教学中,以自学或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有程序教学法、自学辅导法、发现法、“读议讲练”法等。

(一)程序教学法

程序教学法是一种使用程序教材由学生个体自学的教学方法。

一般做法是把学生学习的教材编制成程序教材,将所学内容分成许多小单元,按先浅后深、先易后难、先简后繁的顺序,分层次排列起来。学习时要求学生对提出的问题作出反

应,在确认该反应正确以后,再进入下一单元的学习。如学生的反应是错误的,必须用正确答案纠正,或者转而学习补充材料,直到反应正确以后,再进入下一单元的学习,如此

逐步前进

程序教学法的特点是小步子、积极反应、及时反馈、自定步调及低的错误率。 它的优点是能使学习水平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其学习能力,差生进步明显。并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学习、练习、测验,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习惯。此

外,程序教学使学生学习每一小单元的目的更为明确,学习责任心加强,减少了错误,使学习更为有效。

(二)自学辅导法

自学辅导法是一种以学生自学为主,结合教师指导和检查的教学方法。

通过大量实验表明,自学辅导法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其次,自学辅导法突出了自学的因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主动积极地位。此外,自学辅导法部分地体现了“因

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三)发现法

发现法是以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方法为目标,在教师不加讲述的情况下,利用基本教材,使学生通过一定的发现步骤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发现学习的步骤一般是:①创设问题的情境,提出要求和必须解决的问题;②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对提出的问题作出解答、假设;③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检验假设,不同

观点可以争辩;④对争论作出总结,得出必要的结论。

发现法的优点:首先,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都有益处;其次,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第三,培养了学生探索发现精神、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能

力。

发现法的局限性:一个人完全靠自己的发现而学习一切东西,既无必要,也不可能;教学耗费时间太多;对待学生个别差异的适应性不强。

(四)“读议讲练”法

“读议讲练”教学法,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学为主的,融阅读、讨论、讲授、练习于一体的教学方法。

五、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

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指通过练习、实习等活动,巩固和完善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形成地理基本技能,发展智力的方法。

在地理教学中,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练习法和实习法。 (一)练习法

练习法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依靠自觉的控制或校正,完成各种训练,借以巩固、运用地理知识、形成地理基本技能的教学方法。地理练习的种类主要有:地图读图、填图练

习,地理图表分析、绘制练习,地理习题解答练习,地理模型、学具小制作练习,等等。

(二)实习法

实习法是教师根据教学要求,组织和指导学生在校内外一定场所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实际操作、调查或野外实践活动,以掌握一定的技能、获得知识、培养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

第三节 地理教学方法的优选 一、地理教学方法的选择依据 (一)地理教学的目的

地理教学的目的是选择地理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 。 假如教学目的主要是传授新的地理知识,就可选择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和以象征符号认知为主的方法等 ;

(二)教学内容和教材编排形式

地理教学内容是制约地理教学方法选择的主要依据之一。

有关系统地理的知识内容,多一般概念、抽象概念,多规律、原理,应选择讲解、启发式谈话、演示、发现法等;

区域地理知识,多地名、数据,可选择地图法、练习法、以比较为基础的讲述法和谈话法,以及演示法、“纲要信号”图示法等;

乡土地理则应采用课堂教学和野外参观实习相结合的方法。 (三)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以及实际情况

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对于地理教学方法的选择,无疑是相当重要的。 初中阶段选用教学方法时,直观的方法以及谈话法、讲读法等小学阶段运用较多的方法仍可占一定的比重。

高中阶段在选用教学方法时,可更多地采用讲解法、探索发现法、实习法等,更多地鼓励学生自己独立地操作、观察和思考,自学的方法也应进一步加强。

(四)地理教师自身的素养条件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的选用,只有适应教师的素养条件,为教师所领会和掌握,才能运用自如和充分地发挥作用。

二、地理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堂地理课的教学,通常是采用多种地理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和综合运用,因而地理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十分重要。

具体地讲,地理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应该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以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为中心,以多种方法、手段的优化组合为过程

第六章 地理课堂教学论

地理课堂教学设计包括这样几个大方面:地理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地理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设计、地理课堂教学技能设计和地理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节 地理课堂教学目标设计

地理课堂教学目标的功能是确定地理课堂教学结束后学生应出现的行为表现,所以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中用来描述学生行为的“动词”的选择很关键。这些动词应该尽量地准确和

明确,容易进行操作和评价,这也是地理教学目的和地理教学目标表述中有明显不同的地方。

第二节 地理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的设 计与运用 地理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的选择体现优化原则,必须考虑四大因素:教学内容及目标,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能力基础,教师本身特点,学校教学条件。

一、根据地理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和选择教学媒体

二、根据学生特点设计教学方法和选择教学媒体 学生年龄特征 学生的思维发展 不同学校的特点

三、根据学校条件设计教学方法和选择教学媒体

四、根据教师自身特点设计教学方法和选择教学媒体 第三节 地理课堂教学技能设计与运用 一、地理教学语言运用的要求 基本要求:

准确、精炼、通俗、趣味性 二、地理课的导入和结束

(一)导入——如何开始一堂课的教学

地理课的导入是教师在新的学习内容或新的学习过程开始时,以某种适当的方式将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指向引入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

1. “复习”导入

是指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承上启下,将学生带到新的学习活动中来的方法。这是目前地理课中最常用的导入方式。

特点是:强化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准备起来相对比较容易。 2. “活动”导入

是以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各种活动如读图、观看录像、操作地理学具、讨论等方式开始一堂课的学习。

特点:与复习导入相比,导入形式较灵活;更容易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对新知识的学习印象也会更深刻。

3.“生活”导入

是指教师使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例子、学生的亲身体验或有教学意义的历史事实、故事等引出教学内容。

4. 直接导入

即开门见山,不作任何铺垫,一上课就把所要讲的内容介绍给学生。

该导入方法适合于一个比较完整的学习内容的开始。从学生年龄上看,对高中学生更合适一些。

应用导入方法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导入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要强。 第二,导入要自然。 第三,导入要有趣味。 第四,导入要有启发性。 (二)地理课的总结 回忆当堂授课内容

当堂完成相关练习题和地理填图作业 三、地理课中的问、答与指导 (一)提问

1. 问题的设计

好的问题应有以下几个特点: (1)问题明确

(2)问题要适合学生心理年龄特征

(3)带暗示或答案太简单的问题不宜多用 (4)问题表述要严谨、简洁 2. 问题的提出

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有停顿

(2)避免先叫了学生后再提问题 (3)一次提的问题不要太多

(4)提问要照顾到全班各种水平的学生 提高教师的“提问”质量

启发性、循序渐进、难易适度、准确具体合理、趣味性、形式多样化、面向全体、及时评价

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敢问、想问、会问

(二)对学生的回答有恰当的反映 1. 对正确的回答要给予肯定或赞扬 2. 对回答中错误的地方要明确指出

3. 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情况随时给以引导和提示

4. 在对回答作出反应的过程中,教师要使用积极语言 5. 学生回答时,教师不宜中途打断学生的发言,或轻易插话,以免打乱学生的思路。

(三)课堂上对学生活动的指导

一般地理课上常见的活动是读书、读图。 对学生的阅读进行具体指导。 第四节 地理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一、地理教学过程设计的基本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的第一个内容是一堂课的主要环节。例如,某堂课的主要环节是教师讲授新课或是学生读图回答问题为主,或是教师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识为主。

设计的第二个方面是辅助环节。例如,以教师讲述为主时,应考虑是否要使用直观教学法配合,是否要安排学生的独立学习活动等;以学生活动为主时,应考虑教师的短时间的集

中讲解如何安排等等。

设计的第三个方面是教学辅助材料。教学材料除了课本和必备图册外,还包括各种挂图、图片、图表、实物标本、音像资料等。

设计的第四个方面是时间的分配。每个教学环节大致需要用多少时间应该事先设计好,做到胸中有数。

设计的第五个方面是如何安排教学活动才能发挥全班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根据课堂教学过程的组织方式划分的设计模式 (一)教师主讲式

教师主讲式是指在整个教学中,以教师讲述为主导方法的课堂教学过程。 主讲式教学过程是教师使用教学语言直接引导学生认识地理事物和原理的过程,它是当前我国地理课堂教学最常见的教学过程。

原因是除了它具有知识传播容量大,传递速度较快,对解决难度较大的地理理性知识教学和发展学生抽象思维作用较大,能在一定程度上补充直观材料的不足等特点外,还因为

从某种角度看,这种过程对外界环境和条件的要求相对较低,适应范围广泛。 要设计好教师主讲式教学过程,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突出语言设计。

2.较长时间的讲授,需要教师很好地组织 讲授内容,使讲课逻辑性强,脉络、层次清楚。

3.实例、比喻和趣味材料的恰当运用。 4.围绕主讲内容,合理安排多种教学活动。 (二)问题引导式

问题引导式教学过程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事先设计好的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最终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

以“提出问题—启发引导学生回答—小结给出正确答案”的线索指导一节课的进行。 以谈话法、自学辅导法等为主导方法的教学过程,都是问题引导式的教学过程。 在设计这种教学过程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设计好学生活动

特别应该考虑问题的难度和学生的学习能力 2. 设计好教师的活动

要精心设计好如何对学生进行引导,如何从对学生回答的归纳中,自然引出正确的结论。

(三)探究式和游戏式教学过程

探究式教学过程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寻找资料和理论依据尝试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学习目的的教学过程。

主导教学方法为范例法、发现法、讨论法等的教学过程都属探究式。 在设计地理课堂教学游戏时要注意这样几个特点: 1. 整个教学过程是以学生为主的活动过程 2. 安排内容和活动时真实感要强, 3. 要让学生扮演角色 4. 要有规则 5. 要有竞争性

第三节 地理教案的设计

一、学期教学计划的制定 二、地理教案的编写

(一)地理教案的格式和构成 (二)教案中教学过程的编写 二、地理教案的编写

地理教案又称地理课时计划,它是地理教师上课的具体计划,是地理课堂教学的实施方案。

教案的编写是将课堂教学设计的诸方面(教学目标、方法和媒体、技能、过程等的设计)以某种形式记录下来,即将设计思想具体落实到纸面上的过程。

(一)地理教案的格式和构成

地理教案一般可以列出以下几项主要的项目:①授课学校、班级、日期和主讲人;②授课内容(课题)及所用教材;③教学目的(或目标);④教学重点和难点;⑤教学方法(主

导方法);⑥教具;⑦课型;⑧教学过程(含讲授提纲、板书设计、教学方法运用、学生活动等);⑨课后分析。

(二)教案中教学过程的编写 【教学提纲和板书的设计】 1. 教学提纲的设计

教学提纲是教学过程的主线,反映了教师的思路。

首先,教学提纲的编写必须逻辑性强,能够体现地理知识的内在联系,并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做到知识学习的循序渐进。

其次,教学提纲要突出教学重点。 第三,教学提纲要精练。 2. 板书的形式

(1)纲目式(提纲式)板书

第十三章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第一节 自然环境

一、范围、位置和大陆轮廓

1.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地区 2.大部分处于热带地区 3.海岸线比较平直 二、以高原为主的地形 1.三大高原 2.东非大裂谷 3.刚果盆地

纲目式板书在大多数情况下等同于教学提纲,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容易把握,所以是地理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板书形式。

(2)结构式板书

结构式板书能够很好地表现地理事物内部的联系和发展及分布规律,便于训练学生根据这些结构和规律来记忆所学知识。

(3)图解式板书

图解式板书是将文字和地理略图或地理示意图有机地结合起来,或以略图和示意图为主,配以简要的文字。图解式板书形象、直观,只是使用时比较复杂,占用时间

也较多。

(4)表格式板书

一般在讲解对比性很强、项目较多又比较容易用简单的词语概括的内容时,使

用表格式板书较好

第七章 地理教学评价论 二、地理教学评价的类型 (一)按评价的标准分类

1. 相对性评价: 以一个学生的地理成绩与同一群体的平均成绩或标准样

组的成绩(即常模)相互比较,从而确定该学生的地理成绩的水平或程度,这样的评价就叫做相对性评价,又称为常模参照评价或相互参照评价。 基本特点:由评价对象组成的集体的整体状况决定着每个集体成员的水平,标准源于该集体,也仅适用于该集体,标准依集体变化而变化。

2. 绝对性评价: 评价标准在被评价集体之外,是预先指定的。通过与评价标准相比较,可以确定被评价对象达到目标的程度。这种评价称绝对性评价,也称为目标参照系评价,主要用于合格性和达标性活动(特别适用于鉴定资格和水平为宗旨的教学评价活动)。特点是评价标准是由目标所决定的绝对标准,并且是在评价之前就已确定,不受评价对象群体状况的影响。

3. 个体内差异评价: 以评价对象的自身状况为基准,对评价对象自身有关要素进行比较,从而得到结论,称个体内差异评价。

• 该评价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对被评价个体的过去与现在进行比较;另一种是对被评价个体的各个侧面相互比较,考察其强项与弱项。突出特点:其参照标准从总体上说是不一致的,各个个体有各自的标准。但从个体角度分析,又是相对固定的,总是在与自身作比较。

• (二)按评价的功能分类

• 1. 诊断性评价: 是在新的课程或某一个学习单元开始之前,为了使教学内容适合于学生的需要和背景以实现因材施教,对学生所具有的认知、情感和技能方面的条件进行的评价。

• 2. 形成性评价: 是在地理教学方案实施、课程单元教学进程中进行的评价,其目的在于及时获取反馈信息,发现存在的问题与缺陷,并以此为依据修改、完善教学方案或帮助学生改进地理学习。

• 3. 终结性评价: 是指为了对已制定好的地理教学方案、计划、课程等的整体效益作全面鉴定所进行的评价。三个基本特点:

• ①在目标上,着眼于对整个地理教学阶段或某个重要部分所取得的成果进行全面的评定;

• ②在内容分量上,着眼于学生对地理课程整个内容的掌握; • ③与形成性评价相比,其重点不是过细的地理知识或技能,而是具有广泛迁移效果和学生必须掌握的地理知识或技能,以及思考与应用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体。

• 三、地理教学评价的功能 • (一)诊断功能 • (二)导向功能 • (三)调控功能 • (四)激励功能

• (五)管理功能 • 课程评价标准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和引导:地理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否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地理课程的设置是否反映了地理科学的发展,特别是地理科学发展的新趋势、新成就;课程是否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地理以及相关学科,为学生智力的发展、思想品德的完善打好基础。

• 第二节 地理学习质量评价 • 一、地理学习评价信息的收集途径 • (一)观察

•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对学生在地理学习某一方面的外在表现及心理反应进行观看、考察、分析,作出事实判断的方法。

• 二)访谈

• 访谈是通过对学生的口头询问及直接交谈来搜集有关事实材料的方法。 • 有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定向性访谈和非定向性访谈、一次性访谈和重复性访谈等形式。

• (三)问卷

• 问卷是通过书面形式向学生提出经过周密设计的问题,通过学生的回答,从而收集学生对有关事物的态度、意见和看法等方面信息的方法。

• 问卷中的问题按回答问题的形式分为封闭型和开放型。 • (四)测验

• 测验一般是对学生在认知、操作等领域中的有关学习行为进行定量测试的一种方法。

• 地理测验是通过提供给学生一组有代表性的地理问题情境来实现的。 • 三、地理学习测验的编制 • (一)测验试卷编制的步骤

• 1. 确定测验目的: 测验目的决定测验性质。不同性质的测验,其命题要求和方式是不同的,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试题的覆盖面、难度分布以及对测验结果的解释等方面。

• 2. 确定测验目标

• 是指确定测验所要测量的学习行为的成果。具体地说,测验主要是测量学生对地理知识掌握了多少,学生地理学习能力提高了多少,或者说对知识和能力进行综合测量。

• 3. 编制双向细目表

• 双向细目表的主要功能是,根据已确定的 测验目标,具体规定所应测试的各部分知识和学习能力在整个测验中所占的比例。

• 4. 编制试题

• 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 一是根据双向细目表的要求选择试题的类型。主、客观型试题相结合是命题的一个基本原则。

• 二是按照命题原则草拟试题。 • 基本原则是:试题的文字叙述简明扼要,通俗易懂,题意要完整、清晰。 • 各试题之间应该彼此保持独立,不可隐含任何与解答本题或他题有关的暗示和解题线索。

• 全卷应层次性与多样性相结合。 • 命题与答案同步进行。 • 5. 测验试卷的编辑

• ●首先应该对所录用的试题进行综合审核,其审核标准是试题的取样是否符合编题计划的要求;

• ●再对其进行科学的编排,常用的编排方法是将同一类试题,按由易到难的顺序集中排列在一起,体现由易到难的原则,使学生应试答题有一个“预热”过程,以增强学生答题的信心,提高测验的可靠性。

• 6. 确定评分标准

• (二)常见题型编制的要求

• 1. 选择题的编制要求 • (1)应注意选择最适合用选择题来测试的地理内容,作为编制选择题的素材。

• (2)题干表述应力求精炼、准确、清楚,包含解答试题所需要的全部要素。 • (3)选择项的文字要简短、扼要,其文字长短和语法结构要大致相同。 • (4)正确答案在形式或内容性质上不要显得过于突出,应避免在正确答案中使用与题干中相类似的词,应使正确答案有较大的隐蔽性;编题时不能只留心题干与正确选项之间的搭配和表述,而忽视与干扰项的搭配,使考生得到某种暗示。

• (5)干扰项不能错得太明显,否则形同虚设,反而使考生比较容易利用排除法找到正确答案。

• (6)正确的选择项要避免使用“可能”、“一般”、“往往”、“通常”等具有提示性的词语;干扰项要避免使用“永远”、“所有”、“决不”、“总是”等具有提示性的词语。避免使用“以上皆是”或“以上皆不是”作为备选答案。

• (7)正确答案出现的位置应随即排列,整张试卷中各题正确答案出现的位置要大致均衡,以避免猜测因素影响。每题所列答案数目应该一致,一般以四个为宜。

• 2. 填空题的编制要求 • (1)空白处要填写的内容应该是某个问题的关键性词语。 • (2)必须注意空白处与上下文的有机联系,使考生易于理解和作答。 • (3)应尽量避免照搬照抄教材原文,应自己重新组织文字。 • (4)空白的长度应力求大体一致,以避免对考生起到提示作用;空白数量不宜太多,否则会使题意不明确。

• 3. 问答题的编制要求 • (1)突出地理学科重点内容。 • (2)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避免照搬教材原文和使用成题。 • (3)题意要明确无歧义,使考生易于了解答题的要求,设问不要过于笼统。 • (4)要尽量选用适当的行为动词来陈述试题内容,以保证对复杂的认知目标的测试。

• 4. 材料情境题的编制要求 • 材料情境题是一种由以前的问答题演变而来的,兼含选择、填空、简答、读图、析图、绘图等多种答题形式和功能的复合式题型。材料可由文字或地理图像构成。

• 编制要领: • (1)整个试题要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中心,通过考生对情境性材料的分析,小步骤地解答若干问题,反映出对某一地理专题知识的掌握程度。

• (2)选择的情境性材料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与确定的测量目标相符。 • (3)尽可能采用不同形式的情境性材料编制试题,如地图、短文、表格、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漫画等。

• (4)情境性材料的篇幅长短要与试题的数量保持适当的比例。 • (5)设问的形式应多样化,包括填空、选择、简答、绘图、填图、作画等形式,从多角度考查考生对情境性材料的理解能力。

• 第三节 地理教师授课质量评价 • 三、听课评课的基本要求 • (一)听课的基本要求 • 1. 要明确听课的目的、计划和要求

• • • • • • • • • • • • • • • • 2. 要了解课程标准和教材、学校和教师的基本情况 3. 要处理好听课者与被听课者的关系

4. 要及时了解地理课程和教材改革的信息 5. 听课记录和思考要有机结合 (二)评课的基本要求 1. 评课的基本原则 (1)促进提高原则 (2)实事求是原则 (3)因人而异原则 第八章 地理教师论 第一节 地理教师的角色 一、地理知识的传授者

二、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四、地理教学的研究者 第二节 地理教师的知识结构

第三节 地理教师的能力结构

一、 地理教师的能力结构概述 (一) 与地理学科有关的能力

1. 地理认知能力2.地理推理能力3. 地理空间思维能力4.地理应用能力5.地理创新能力6. 地理信息加工能力

(二) 地理教学设计能力

是指教师在课前根据地理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特点,对地理内容进行组织加工,并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设计出年度、单元和课时教学计划,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能力。

(三)地理教学实施能力

1. 地理教学语言表达能力: 普通话,吐字清晰、声音洪亮、语速快慢适中、节奏合理,语言表达逻辑性强,地理术语运用科学、规范。

2.地理板书能力

板书的设计要遵循科学性和系统性原则,文字简练准确,层次清楚,字迹工整规范,版面合理,布局美观。

3. 绘制地理板图和板画的能力 教师应能快速、准确地默绘各种地理略图、绘制常见的地理事物和现象板画、地理统计图表和联系图表,并能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设计有特色的板图板画。

4. 制作、搜集教具的能力 5. 开展地理实验的能力

6. 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 (四)地理教学评价能力 • 主要指教师开展学生学业评价和同行间互评与自评的能力。 二、 地理教学文本设计

地理教学文本主要有地理教案、地理学案和说课讲稿。 (一)地理教案的设计 • 地理教案是教师根据地理课程标准,为实施课堂教学而设计的以课时为单位的具体教学行动计划或教学方案。

• 编写教案的作用是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的规划和组织,是课堂教学设计的蓝本。 • 地理教案的设计要根据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学生的地理认知水平为基础,以多元化的地理教学资源为依托来进行。

• 教案的设计要尽量反映“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等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 1. 教案的格式 • 编写教案虽有一定的格式,但不能强求一律,应从实际出发,以方便教学为宜,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准。

• 无论哪种形式的教案,一般都应包括如下内容:课题、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选择、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参考资料、课后记等。 3.教学过程的安排 • 教学过程(步骤)的安排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活动预设,这是地理教案核心的内容。

• 教学过程的安排,没有固定的格式但要符合以下两条规律:第一,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即由近到远、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第二,符合逻辑规律,即环环相连,循序渐进,做到既完整又系统。

• 地理教学过程一般有以下教学环节:①组织教学。 该环节贯穿全课始终,其目的是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 ②复习旧知识。目的是为了检查学生对已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了解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知识准备情况。

• ③学习新内容。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一般占用的教学时间最多,其他各环节都是以这一环节为基础或为它服务的。 4.板书的设计

板书要具有科学性、整体性、条理性。 5.“课后记”的预留

• 课后记也叫课后反思、教后记,是教学任务完成后总结、反思课堂教学过程的记录。

• 内容一般包括教师对自己这节课总体设计的评价,课堂教学中即兴偶发的灵感,本节课的补充材料,等等。

(三)地理说课设计

• 说课是一种新兴的教研形式,它是指教师在特定的场合、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教研人员或评委,系统地口头表述自己对某节课(或某单元)的教学设计及其依据。

• 说课主要阐明教什么、怎样教和为什么这样教。

• 说课完毕后由听者评议,说者答辩,达到相互交流、相互切磋的目的,从而使教学设计趋于完善。

• 说课和讲课的区别

第九章 地理教学科研论

:地理教学科研是指以教学基础理论为指导,采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去探索和发展地理教学规律,从而发展地理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的活动。

一般情况下,地理教学科研有以下几个过程:首先是选择地理教学某领域的某个问题作为研究课题,然后对这个课题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调查、分析和研究,最后以论文等形式将研究成果撰写出来。

第一节 地理教学科学研究概述 一、地理教学科学研究的意义

第一,地理教学研究为地理教学实践服务。

其次,地理教学科研有利于提高地理教师的理论水平。 第三,地理教学研究促进地理教学改革。 二、地理教学科学研究的层次 (一)地理教学基础理论研究

【地理课程论研究、教学方法理论研究、教学组织形式研究、教学评估理论研究、学习心理理论研究等】

(二)地理教学应用研究

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问题研究;地里活动课教学方法研究;等等。 (三)地理教学技术研究

多指对一些电教技术、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课件开发等教学技术手段的研究。

三、 地理教学研究课题的选择和开展 (二)地理教学科研的选题原则 • 1. 典型性原则 • 2. 不重复性原则 • 3. 时效性原则 • 4. 新颖性原则 • 5. 地理性原则 • 6. 可行性原则

第二节 地理教学科研几种常用的方法

一般来讲,地理教学科研按照研究的途径和手段可分为: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文献法和经验总结法等。

一、观察法 • 观察法就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自己的感官去反映自然状态下的事物和现象的一种经验方法。

• 在地理教学科学研究中,观察法有地理教学过程观察和地理学习过程观察两种形式。

二、调查法

是指围绕课题的目的,通过对被研究对象或熟悉被研究对象的其他人,收集被研究对象的客观材料,综合分析被研究对象的特点及其与某些教学现象所发生的联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常见的调查方式有问卷调查、采访调查、测试调查和座谈调查等。 (一)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是研究者根据课题研究需要,设计问卷,在特定范围内进行调查的方法。

问卷调查适用于对一些地理问题需要在较大范围内,了解人们对该问题所持的观点、态度或认识的研究。如地理教育观念、地理高考改革方案等研究,就需要在较大范围内对不同层次的人们的认识进行调查,用问卷调查法较为适宜。

问卷调查突出的特点就是调查具有广泛性,方法简便、易行,经济有效。

问卷调查的基本过程是:设计问卷、发放调查、回收反馈和分析研究四步。

问卷的设计必须遵照简短易行、主题突出、问题具体、便于回答的原则。一般宜用选择和填空题型,尽可能不用问答题或少用问答题。其次,设计的问题是有价值的问题,同时问题要简单明了、言简意赅。再次,设计的问题要尽可能压缩到最小的数量。

(二)采访调查

采访调查适用于对少数人或集体对某一地理教学问题所持观点的调查。与问卷调查相比,采访调查的面要相对狭窄一些,但它具有与被调查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