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9课《七颗钻石》,这篇精读课文是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描述了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着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从水罐里跳出的七颗钻石升到了天空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个短短的童话故事,寄寓着作者的道德期盼和某种社会理想:无私广博的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爱心能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爱心是永恒的,它像星星一样晶莹闪烁,普照人间。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于知识的把握需要教师的良好、正确指引,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对课文内容虽容易把握,但对所蕴涵的情感体验不是很深,因此只有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情境,才能更好地实现预期目标。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焦渴、喜出望外、匆匆忙忙、涌出、新鲜”等词语; 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故事;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自主识记、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掌握生字词的音、形、义,理解课文的重难点语句; ②、通过小组自主、合作学习,,探究水罐一次次变化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2、体会懂得关心别人,用爱心对待生活。 四、教学重难点:
1、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2、通过朗读体会文中小女孩善良、美好的心灵,懂得关爱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五、教学设计理念:
语文课侧重于学生在读中感悟。俗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教学中,我采用让学生自由读、个别读、带着感情读这几个环节,让学生在对课文充分理解后,根据出示的问题去分析、理解课文,教师起的是引导作用,带动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有感而发、有感而写。
六、教学媒体的选择:
在新的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已是必然趋势,为了让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充分发挥辅助作用,我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到教学手段的使用,设计了适用面较广、实用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课件。如利用Flash动画、音乐给学生创设梦幻般的情景,让学生融情于景。还可以节约时间,增大课堂容量。
七、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了解一些关于“爱心”的童话故事。 八、教学实施过程: 教学环节 一、 情 景 导 入 教师引导 1、演示课件。 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接边几个月没有下一滴雨,每天都是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庄稼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谁来说一说,此时的水意味着什么? 2、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意外地得到了一罐水。她会怎样用掉这罐水呢? 3、板书课题:七颗钻石。 学生活动 看课件,自由回答问题,认识到水的重要性,谈自己的感受。如生命之不、希望之水、救命之水平有了水,人和万物才能继续生存下去,没有水,等待人和万物的只有死亡…… 2、尽可能地展开各种想象,并说明理由。如:她会先自己喝上一口,滋润一下干裂的嘴唇和冒火的喉咙,然后再给自己的亲人喝茶;她会跑回家去,赶紧送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弟弟妹妹…… 3、齐读课题。 1、小组自学: 设计意图 多媒体使用情况 制作课件flash动引入,激画,背景发学生学音乐配画习兴趣。 面,学生 看课件, 教师解 说。 课件 显示问培养题,学生学生的想展开想象力。 象。 1、提出自学要求。 培养 二、 学生自学,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解决疑惑。 2、检查预习情况 。 3、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故事内容 (1)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默读课文,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3)交流。用自己的话概括故事的内容。 2、个别读,分段读,全班读。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正间 3、默读,交流,用一两句话概括。 1、读课文第3—4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读课文中的句子,抓住“喜出望外”,说说自己的理解。 2、集体交流:各小组会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小组内集体朗读课文有关段落——边读边找出发生了几次变化——默读找出变化的原因——小组内交流 ★小姑娘在夜里为母亲找水 ★小姑娘找到水不舍得喝 ★小姑娘分水给小狗喝 „„ 3、学生在自读感悟、交流汇报的基础上引导他们体会“小姑娘为母亲找水,小姑娘分水给小狗喝,母亲让水给小姑娘喝,小姑娘把水让给路人”中蕴含的那颗真挚的爱心。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小组合作交流:分组讨论 (1)用自己认为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 (2)围绕问题展开讨论,深化主题,感悟爱心。 (3)展开想象。 合作与自课件学能力。 显示自学 要求。 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1、认真读课文,思考: 没有水,人和动物都面临着死 亡。一位小姑娘的母亲病了, 急需找到一些水。在这漆黑的 夜里为了母亲小姑娘拿着水三、 罐出门找水。小姑娘发现水罐细 里装满了清亮、新鲜的水时是读 什么表现?仔细读读课文,看领 看围绕“水”发生了哪些动人悟 而又神奇的故事? 情 2、小组内合作:水罐发感 生了几次变化?在什么情况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水罐在一次次变化着,故事也变得更加感人。水罐的每一次变化都在讲着一个动人的故事。你觉得哪儿最让你感动,找出来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明确水罐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 4、指导朗读。 1、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重点指导最后一次变化:当世间万物在忍受着焦渴时,突然,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请你想象一下当时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情景? 2、是什么让荒芜的大地又涌起清泉,让焦渴的人们重获甘霖?(纯洁的爱) 3、如果没有小姑娘纯洁的爱心,没有母亲无私的爱心,世界将会是什么样? 学生自学探究与教师指导相结合,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边读边思考的好习惯。 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课件先展示水罐一次次发生变化的图片; 再显示问题,学生讨论。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显示,点击显示不同参考答案。 四、 品 读 渲 染 情 感 步步深入,深化主题,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别人,用爱心对待生活。 培养学生想象力。 课件显示相关画面内容,出示问题,引导学生想象。 五、唤起共鸣,升华情感 教师引导,小结:在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我们体会到了爱的力量。那课文的题目为什么不叫“水罐的变化”而叫“七颗钻石”呢? 展开想像,讲讲这个故事。 1、全班交流,谈谈自己的理解。 星星和钻石一样,象征着美好的心灵,象征着爱心。星星永远挂在夜空里,象征着爱心永恒;它光照人间,还表示爱心普照人间。 2、把这个故事讲给同学听。 深化主题,培养想像力。 显示课堂小结及问题,隐藏参考答案。 六、拓组织学生讲关于爱心的展性故事。 学习。 展示自己搜集的关于爱心的故事,相互交流。 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课件显示一些童话故事。 九、课后反思:
1、.在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读,利用自读,读通难读的长句子;指名分段朗读,检查学生阅读能力;有感情朗读来推进教学。而且每次读的要求不一样,层次也不一样。
2.抓住重点语句,指导感情朗读,教学生读书的方法。教学中我让学生再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默读,画出学生最感动的语句,并思考是什么让你一次又一次的感动。然后让学生再小组内交流,最后全班交流。在全班交流的时候,我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并让学生在各种读的方式下,总结出如何将课文读出感情,如何去体会课文所蕴涵的情感。
3、在本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抓住课文的主线,“水罐的变化”这一线索贯穿全文,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进行朗读、想象与感悟,总的来说,这堂课学生的积极性很高的,我也非常喜欢这堂课的气氛。不过在体会水罐的变化时,学生对于妈妈关心小姑娘的那份爱理解得不够透彻,我想这与他们现在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环境有一定的关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