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思考与模式构建
[ 作者:张 青 转贴自:《中国远程教育》 点击数:1543 更新时间:2004-12-9 文章录入:zhang ]
一、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现状分析
1. 我国教师的信息技术技能令人担忧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化水平调查报告》对全国十几个省市近三千位中小学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水平的调查结果显示,电脑在教师家庭的普及率为33.48%,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1%,但对电脑的利用率与上网率都很低,不到30%。调查发现电脑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是我国教师信息技术水平普遍较低,差距较大:72.48%的教师承认还处在电脑启蒙阶段,信息技术资格考试通过率只有6.45%,86.84%的教师承认自己对电脑硬件基本没有了解;对于信息化教学最基本最重要的Word等文字处理、网页制作、PowerPoint等简单课件制作类工具,能熟练应用的分别只占14.1%、4.43%和7.84%。
2. 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现状以及对培训效果的态度
调查显示,目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中是计算机专业的比例极少,中学里专业出身的信息技术教师正在增加,但总体上改行的教师占大多数(71%);教师信息技术能力自学成材的多,师范院校计算机公共课力度不够,教学内容与目标无法达到中小学校信息技术应用的需求。在调查教师的计算机知识来源时发现,有43.97%的教师是自学成材,在大学里接受过信息技术教育的只占1.87%,而小学教师中学过计算机辅修、选修和公共课的更少,绝大多数教师表示完全依靠学校与有关机构组织培训。
我们最近在长沙市中小学教师中进行的信息技术培训效果与态度调查结果显示:50%的教师认为目前的培训方式“课程时间太紧,自己没有时间消化”,45%的教师认为目前“培训的技能与理论过多,与自身教学实践联系太少”,30%的教师反映“教学任务重,没有时间出来参加全程学习”,绝大多数教师认为目前的信息技术培训实际效果一般和较差。
以上调查结果说明目前我国教师信息技术技能严重缺乏,信息技术在教学资源与过程中的应用层次与应用水平很低,信息技术培训的任务相当艰巨,信息技术培训内容、模式、效果值得检讨。
二、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思考与探索
1.信息技术培训必须关注教师与信息技术结合的四个层次
信息化学习环境中的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有四种不同方式:第一种方式是教师仅仅会使用信息技术的一些操作;第二种是熟练掌握操作的教师在教学中开始把IT作为学生的学习对象,如使用信息技术演示与浏览;第三种是教师在教学中把IT作为教学辅助工具,如使用信息技术让学生交流与观察;第四种是把IT作为学生认知工具,如师生使用信息技术进行知识的探索与重构。教师在教学中与信息技术结合的这四种方式实际上就是使用信息技术的四个不同层次,应用层次越高,越趋向两个特征:一是信息技术与教师自己的学科教学实践结合更紧密;二是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更注重以“学”为中心的现代教学设计思想。应该将培训内容与目标按照应用信息技术的四个层次分为几个等级,对完成低一级层次目标的教师才实施更高层次的培训,培训的模式也应因层次的提高而相应改变,信息技术应用层次越高,越要多考虑采用与受训教师本人学科任务结合的自主行动研究方式,旨在引导已经掌握信息技术的教师与自己的学科教学实践结合。关注教师与信息技术应用结合的四个层次可以避免对教师进行重复同一层次的低水平操作技能培训;可以为教
师的信息技术培训提供个性化的需求;可以使信息技术培训明确阶段与层次,便于培训机构的计划与管理。目前,各地教育机构对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力度正在显著加大,但我们在调研中明显发现培训内容偏重计算机软件工具的的操作与使用,教师们普遍反映对面向新课程与信息化环境的学科教学设计与资源开发等核心问题依旧一筹莫展。
2. 信息技术培训必须关注教师本身的教学经验
成人培训的理论与实践告诉我们,成人对于为什么要参与培训活动,学习什么,如何监控学习过程,学习的效果如何进行评价,学习内容如何与自身工作结合等方面,都是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来作出评判。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David Kolb)提出的成人经验培训圈理论对教师信息技术教育培训模式有很好的启迪,他认为对成人的培训要取得很好的效果必须在注重培训者自身经验的基础上经历以下的四个阶段:
以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为例,第一阶段,教师在基础教育课程深刻变革与教育信息化浪潮中急需信息技术具体技能,及其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应用经验,这些是培训的内容与目标;第二阶段,在培训过程中,教师必须有机会在自身原有经验的基础上观察与思考这些新经验;第三阶段,教师在训练过程中结合自己的观察与思考,创造性地对信息技术技能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经验重新表达与建构,形成逻辑完整的理论体系;第四阶段,教师把上面形成的信息技术技能、设计技巧、整合应用的理论与方法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际,在具体学科任务与实践中做出自己的设计决策。
柯尔伯的上述成人经验培训圈理论对于信息技术教师培训的借鉴意义关键在于:要在信息技术技能及其教学应用的学习过程中,同时结合教师自身的学科教学实际和经验教训,来消化、吸收这些新的技能、技巧与理论方法,形成被培训者即教师本人对这些技能、经验与方法的新的理解与重新建构,并在实际教学中自觉运用这些技能与方法进行教学资源
与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决策,从而不断提升信息技术应用层次与水平,塑造运用信息技术革新学科教学模式的理念。
3. 息技术培训必须解决教师教学中的问题
大多数教师在信息技术培训时,都带着自身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与任务,有一个预期目标,想将信息技术技能与教学应用到达一定的层次,期望培训内容的实用,期望训练信息技术技能技巧,特别是期望以信息技术在所关注的某学科教学中如何设计、开发、应用、评价等具体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信息技术本身为中心开展培训活动,所以教师训练信息技术的过程就是一个对期望解决的实际问题与目标进行一系列探索与寻求解决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教师本人、培训伙伴与培训指导者组合进行用信息技术解决学科教学实际问题的行动研究过程。
在培训过程中,培训指导者必须围绕与迎合教师本人的实际问题与预期目标设计一系列具体任务,在有交流协作与指导的前提下,规定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完成具体任务的时间,这种以教师本身教学问题为中心的任务驱动训练方式能大大提高受训教师的培训兴趣与实践能力。
4. 信息技术培训必须是信息互动与协作交流的过程
受训者在整个信息技术培训过程中都需要引导与启发,需要交流与协作,需要借鉴与创造。目前的培训大都是培训者单向灌输与传递信息技术技能与方法的教学过程,由于将大批的教师集中在多媒体教室里受训,如果没有几个辅导者,培训者基本上无法满足受训者的即时问题与个性需求,利用网络可以将受训者之间,受训者与培训者之间联系起来,打造一个三者之间交流与反馈的平台。
三、基于网络的教师信息技术自主训练模式的构建
通过对目前我国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现状调查,总的情况是:信息技术培训需求量特别大,培训任务紧迫,培训对象的个性需求差异显著,培训对象受教学任务限制无法集中参加。面对这一现状与需求,我们在柯尔伯的上述成人经验培训圈理论与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经过比较长时间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提出构建“教师信息技术网络自主训练模式”,在有关机构的支持下已经立项形成课题,并成立了专门对此进行研究与实践的课题小组,下面对这一模式进行阐述。
1.基于网络的教师信息技术自主训练模式的构建
(1)信息技术“自主训练”不是放任教师自由随意操作,也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怎样去解决面临的与信息技术有关的问题,它要求培训者根据受训教师的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具体问题与期望目标来设计任务,并提供解决任务与问题的有关线索,核心思想是通过受训者在完成具体学科教学任务中实现信息技术操作技能的培养以及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2)“基于网络的教师信息技术自主训练”模式的过程全面描述为:组织报名、任务驱动(结合学员的日常教学任务)、自主训练(配套光盘)、资源支持(专题培训网站)、远程答疑(网络协作交流)、集中考试、颁发证书(政府认可)。
2. 基于网络的教师信息技术自主训练模式的构建要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
(1)制定目标与内容
教师信息技术自主训练的目标与内容分为三个方面,根据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水平以及与学科融合的程度,每个方面的目标与内容又有四个逐渐深入的等级与层次。
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了解信息技术在革新教育手段与理念、实现教育信息化与教育现代化中的地位与作用,建立教师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
应用信息技术的技能: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与操作技能,有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交流、处理与应用教学信息的能力。
应用信息技术的理念:具有科学的基于信息技术的现代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并具有继续学习信息技术新知识的能力。主要是基于以学为中心的现代教学设计理念下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资源设计与应用。
(2)教师学科教学中的具体任务驱动
培训者根据受训教师对信息技术技能与应用的当前需求与学科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设计一些必须运用信息技术来完成的教学任务或学科主题,实现信息技术+学科内容+实际问题+自主探索+专家引导 = 具体学科任务驱动的行动研究。
培训者要深入了解受训者的教学问题与需求,这是设计合适任务的前提与关键,针对性不强的任务设计不能引起受训教师的兴趣,也无法提高受训者的实际能力,更不能解决受训者的实际问题,所以,培训者与受训教师的协作与交流是必要的。具体任务的设计可以借鉴Intel公司正在推广的“Intel未来教育”培训时的任务设计方法:“Intel未来教育”培训时不寻求给受训教师很多时间的计算机技能训练,而是强调一种应用信息技术为学科教学资源与过程进行设计的方法,并在具体任务中来消化这种方法,从培训一开始就要求受训
教师以本学科内容为核心,利用信息技术设计并解决一个自身学科教学内容中的问题。
(3)资源与专题网站支持协作交互与探究
教师在分散的状态下,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实现信息技术自主训练,这一过程必须有两个方面的支持,否则不能有效进行:一是受训者必须能获得大量与具体任务相关的资源的支持;二是必须与培训者以及受训伙伴进行交流并获得帮助。
所以在“基于网络的教师信息技术自主训练”过程中,培训者为受训者设计具体任务时,还有一个相当繁重的事必须同时考虑:围绕受训者的具体任务,从网络、多媒体CD-ROM、VCD、书本等媒介中挑选相关的资源,还要根据受训者的具体需要设计与开发资源,将这些支持具体任务解决的资源打包,发放给受训教师;同时一个专门的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网站也必须尽快建立并投入使用,给培训者与受训人员搭建一个协作、交流、共享的平台,培训者可以即时在网站上更新具体任务、训练内容、支持资源、发布消息;培训者可以给学员进行个别化的任务设计与辅导;受训者可以即时将作业放到网站上供培训教师与伙伴交流评价,从而获得改进的信息,如果在利用信息技术完成具体教学任务过程中遇到困难,可以立即向培训教师与伙伴求援并获得解答。逐步完善的教师信息技术学习网站可以成为一个培训虚拟学校。
[参考文献]
[1]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R]. 跨世纪园丁工程[R]. 关于开展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训工作的通知[R]. 等教育部文件。
[2] 当前教师培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