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第203期)
JOURNALOFGUIZHOUUNIVERSITYOFENGINEERINGSCIENCE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NO.6,2019Vol.37
GeneralNo.203彝族毕摩绘画审美意识探究
冯能锋
(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贵州贵阳550001)
摘要:彝族毕摩绘画是彝族传统绘画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是彝族原始宗教活动、祭祀礼仪发展和
延续的产物。毕摩绘画记录了一个古老民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描绘了彝族在历史上的延续。绘画根植于彝族历史文化,以宗教祭祀、图腾崇拜为主要表现题材。这些绘画创作手法简洁凝练、画风古质朴素、思想自由奔放。绘画内容既有现实性又有神秘感。毕摩绘画是人类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无可替代的审美内涵。
关键词:毕摩绘画;图腾崇拜;造型;审美
中图分类号:B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39(2019)06-0000-05
彝族是我国第六大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滇、川、黔、桂四省(区)的山地与丘陵之间。千余年来,彝族人主要生活在红河、凉山、楚雄、玉溪、昆明、曲靖、毕节、六盘水、安顺等西南地区的部分主要州、市、县,其中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川滇交界处的凉山彝族自治州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彝族聚集地、生活区。毕摩是彝族传统宗教文化中的祭司,在彝族传统语言中“毕”是宗族在进行宗教祭司活动时诵经称赞之意,“摩”是智者、老师,有时候也指宗族长老。如此看来毕摩便至少具有两重身份:从宗教活动而言,他是祭司,是彝族宗教祭司活动的主持人,是沟通天地万物神灵、祖先的中介;在古代彝族传统的政权结构中,他是君臣之外的“师”。毕摩通晓天文地理、历法算数、节气时令,是彝族传统文化的主要传播者。凉山彝族毕摩绘画是当今保留的彝族传统的主要绘画之一,这些保存至今的毕摩绘画,一方面反映了整个中国彝族原始宗教千百年来的社会活动,另一方面为研究彝族社会生产实践等方方面面提供了非常有力的原始材料。鉴于凉山彝族毕摩绘画的重要性,在2008年它已经被四川省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2014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毕摩绘画在美术学、美学、艺术学等学科领域是值得我们细致研究的,结合艺术美学等基础理论,通过概括毕摩绘画的主要内容,总结其艺术特征,发掘毕摩绘画的审美内涵。
一、毕摩绘画的主要内容
大约在五千余年前,中国原始社会开始从母系社会过渡到男权时代;大约在两千年前,彝族先民已经进入了父系氏族社会,这“意味着彝族的家支体系可以追溯到同一个男性祖先,他们是以血缘关系
[1]
为前提而结成的一个紧密的亲族群体”。在这个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毕摩逐渐“成为彝族民间各种仪式的主持者和组织者,也是彝族宗教信仰的代表人物,用其特定的语言、法器处理人与人、人与万物之
[2]
间的关系,从而形成毕摩文化,其承载着彝族人民的集体意识,形成彝族文化的核心内容”。毕摩还在经籍插图、绘画创作等方面也作出了伟大贡献。然而在过去,人们对于西南少数民族的绘画,大家一般只知道佛教绘画,彝族毕摩绘画却鲜为人知。实际上毕摩绘画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大量艺术创作附在毕摩平时祭司礼仪时所使用的法器上。
收稿日期:2019-10-30基金项目:2017年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项目“彝族审美意识研究”,项目编号:LHQN1708。作者简介:冯能锋(1990-),男,江西吉安人,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文艺学在读博士。研究方向:文艺美学。
·49·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在古代彝族社会的生产实践中,作为多重身份的毕摩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彝族历史上,经过一代一代毕摩的努力,他们规范了彝族语言和文字,“彝语分为东部方言、西部方言、北部方言、南部方言、东南部方言和中部方言六大方言。这六个方言区又可分若干次方言区,每一方言区可分若干土语和次土语。彝文作为一种自源文字体系,是中华民族古文字中较为古老的民族文字之一,源于彝族先
[3]
民生产实践和生活的需要,历史久远”。因此毕摩不仅需要用统一的彝族文字写作宗教经文,主持宗教活动、传播占卜学说、规范祭祀礼仪,向大家介绍、解释各种祭司活动的用意;并且他们需要在举行各种活动后,除去彝族文字记载,还需要以另外一种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的创造记录这些行为,以便于流传后世——绘画便是他们最好的选择。毕摩以绘画来记载、解释社会生产中的诸多实践,包括农耕渔牧、宗教活动、祭司礼仪、祭拜先祖等。毕摩绘画是古老的彝族社会在传统的社会生活中为了达到一种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强烈需要,毕摩在自然界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物件,通过绘画的方式将文化保存至今,具有深刻的寓意。由于毕摩具有多重身份,现在看来最主要的是祭司与师者,因此他们在进行绘画过程中,选取的题材便非常丰富、内容庞大复杂。毕摩绘画的内容大致都涉及到广袤浩瀚的宇宙、丰富多彩的世界、黑暗悲惨的地狱,我们可以在这些绘画的许多地方看到远古传说、神话故事、现实社会、人间疾苦。毕摩绘画的内容除了记载宗教祭司的礼仪活动之外,还有很大的篇幅是对现实生活的描述,当然也包括对虚拟时空的奇妙幻想、大胆猜测。
在中国彝族传统社会中,毕摩是族群进行祭祀活动的重要人物。他们以彝族古老的历史文化为依据,以占卜预测族群命运为基点,采取民间简单的绘画艺术为手段,对古代彝族社会的生产实践进行系统的记录。这些绘画涉及到古代彝族社会生活实践中的社会历史、伦理道德、哲学思想、天文历法、风俗人情、文学艺术等。它们有的描绘了传统人物、先祖遗像、神鬼乱斗、英雄传奇等,有的记录了古代彝族社会实践、劳动生产、祭祀礼仪等,有的勾勒出日月星辰、飞禽走兽、瓜果蔬菜等。这些绘画都是以人为中心,反映的是人与社会和谐相处。从毕摩原始宗教、祭祀礼仪等基本情况出发,这些保存至今的绘画大致可以分成这样几类:一是经书插图,它们主要出现在古老的经书中;二是鬼魅板图,主要是在特殊的木板上雕刻的神鬼形象;三是泥塑雕像,类似于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古遗址中各种人像;四是神枝图,在祭祀活动时以二十八星宿为主要依据制作的各种树枝状;五是动物形象,各种家禽走兽纷纷进入了毕摩的视野。限于篇幅,除去上面提到的诸多分类,选择部分具有代表性的绘画作品为研究对象,来彰显彝族毕摩绘画内容的丰富多样。
在有关动物形象的图画方面,古代毕摩绘画常常出现鸡。在远古时期,祖先将鸡与鸟同样列为飞禽类,并且鸡是从飞禽驯化而成。与鸡一样,鸦、鹤、鹰、雁、凤凰等各种鸟类,这些动物形象在毕摩绘画中相当突出,这表明彝族具有鸟类崇拜。彝族历史文献《人类起源经》有这样的记载:“人语从雁得,语言学雁语,没有白雁时,人语不成调,怎不想白雁,音调靠雁得;人种仙鹤育,人吃鹤奶长,没有仙鹤时,
[4]197
人类无温饱,怎不惦仙鹤,人靠其温饱。”在另一部《彝族六祖史》中还有这样的记载:“人始发语声,
[4]197
语声如鸟语,人语学禽语,有的似鸣雁,有的如鸦鸣。”从这两段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彝族古老的传说认为族群的起源、语言的产生都和鸟类有关,这“鸟”便是经文中记载的雁、鹤、鸦。彝族古老的民众认为雁、鹤、鸦等飞禽是充满智慧的,祖先是受到了它们的启示才定居下来,劳动作息繁衍后代。在另一部彝族历史文献《益博舍且峥》中,记录着彝族先民在古代社会,像北方草原上的游牧民族那般迁徙流浪,奔波不定,后来有智者无意之间观察到鸡、鸦、鹤、鹰、雁等飞禽每天从林中飞出去觅食,而到了黄昏或是晚上、哪怕是天黑的伸手不见五指依旧回到原来的林中树上,并且还有大大小小的巢,有固定的栖息地,因此彝族群体便受此启发,找到适合生存的地点居住下来,逐渐积聚成村。由此来看,这些古老的彝族历史文献“是研究古代彝族社会生活、民族文化的第一手资料”,同时“对保护民族传统以及弘
[5]
扬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都有着积极意义”。初看起来《益博舍且峥》中的记载好像天方夜谭、毫无依据,然而联系到《圣经·创世纪》中鸽子找到了陆地之后衔着橄榄枝回到诺亚方舟,为人类生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这一西方古老的传说,便能理解原来中西文化是有相通之处的。
除了鸟文化、鸟崇拜,毕摩绘画中还有许多内容指向了龙文化、龙崇拜。古代彝族亦称作“夷”,有关夷族、夷人和龙的关系,我们可以在《华阳国志·南中志校注稿》中找到这样的记载:夷人大种曰昆,小种曰叟。……诸葛亮乃为夷作图谱先画天、地、日、月、君长、城府,次画神龙,龙生夷及牛、马羊;后画部
[6]
主吏,乘马幡盖,巡行安恤;又画牵牛、负酒、赍金宝诣之之象,以赐夷。古代彝族社会认为龙是人世界权力与福禄寿的象征,其绘画中便有形态各异的龙,并且彝族民间至今依旧流传着祭龙活动。古代彝·50·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族传说祖先逝世后,有的是驾鹤西归,这归属于鸟崇拜;有的是乘龙登天,他们的灵魂是和龙在一起的,这便是龙崇拜。
二、毕摩绘画的艺术特征
彝族毕摩绘画在滇、川、黔、桂四省区流传广泛,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它们是彝族传统绘画的集大成者,也是彝族古老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绘画不仅记录了毕摩进行宗教活动、祭祀礼仪的内容,同时也是彝族绘画艺术技巧的充分体现。毕摩绘画各自的历史形态具有比较具大的差异。在四川凉山一带,以单一的线条造型为主,黑白画图片大全,占据了主要位置,这表明四川凉山毕摩绘画体现的是原始绘画。在云贵两地,除去早期原始黑白图案、线条结构,色彩已经广泛的运用其中,根据中国绘画的历史进程,我们大致可以推断出这应该是汉代以来的绘画特征。这就是说,彝族毕摩绘画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它并不是单一不变的,它的历史发展形态多样,艺术特征也就多样化。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彝族毕摩绘画依旧还没有达到充分成熟的阶段,尽管其绘画形式具有多样性,不过技术手法还是比较单一、水平参差不齐,不同地区的不同特点比较明显。因此探讨毕摩绘画的艺术特征,可以有助于我们了解彝族社会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1.造型构图一般而言,一个民族在其悠久的历史文化中,任何生产活动和精神实践都是交织融汇在一起的,这二者具有密不可分的血肉联系。毕摩绘画作为彝族传统社会宗教仪式、祭祀活动的载体,它反映的是这千余年中深深刻印在彝族群体心中的鲜活事物。在中华传统文化五千余年的悠久长河中,灿烂光辉的华夏文明照耀中华大地,我们随处可见、俯手皆拾。毕摩绘画是彝族先祖们独创的、具有深厚本民族特色的艺术创造,这种古老的艺术审美,通过绘画方式在纷繁复杂的美术领域独树一帜,与华夏民族传统的国画具有不可替代的特征,又有别于欧美地区文艺复兴以来的绘画风格,因此毕摩绘画独特的艺术风格,值得我们深入探究。从现存的毕摩绘画中,我们可以把它归纳为一种古朴而又神秘的线的艺
[7]
术,它们“曲直适宜,纵横合度,结体自如,布局完满”,并且可以归纳为几种具有代表性的造型。
(1)再现性
这是说艺术创造要依照自然界中事物原有的客观形象真实的表现出来,让观赏者可以通过绘画作品而联想其实际事物的原有模样。我们知道,艺术来源于生活,绘画是自然界一切真实事物的现实模仿者;艺术又高于生活,任何绘画创作都是艺术家在对自然事物进行概括、提炼、升华之后的有效产物,艺术家把他们所感知的世界不断完善,便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同属于绘画,那么毕摩画便依旧遵循着艺术创作的基本轨迹。历代毕摩为了将他们在祭祀活动、宗教礼仪时需要进行的实践流传后世,于是便以绘画的方式,通过再现性的艺术特征,密切地融入在族群的生产活动中。这种简洁明了的原始造型具有一种质朴美。
(2)抽象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社会、自然、宇宙的认识逐步深入,原有的再现性已经不能满足大家的需求了,亦或是再复杂的再现性作品也不能表达他们心中的所思所想,于是一种更为简单的、内涵更加丰富的造型便呼之欲出了——抽象性就很好的满足了人们的需求。在多种多样的中华古代绘画作品中,几何纹样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抽象形。这样的纹样主要集中在原始陶瓷装饰用品中,有圆点纹、波浪纹、鱼鸟纹等,代表了我国远古时代艺术的高超成就。彝族毕摩不受大自然的束缚,在绘画的过程中以线条为主,结合点、线、面构成一组组抽象而又质朴的图案,这比再现性多了一份神秘感,也增添了一份神秘美。
(3)随意性
从再现性发展到抽象性,毕摩画师们觉得艺术创造已经没有必要局限于事物的原有形态,只要是符合自己意向的,都可以变成自己想要表达的。都可以通过绘画呈现出来。在毕摩画中无论是对创世英雄支嘎阿鲁、龙凤呈祥的描绘,还是对神秘领域中日月星辰、诸天神魔的遐想,都表明了他们意欲摆脱再现、抽象两种造型的束缚,朝着随意性的方向探索。久而久之,这便产生了一种超现实主义美。
2.色彩运用
远古时代的毕摩起初在绘画时只采用了黑白两色,这主要是由于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生产技术有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整个彝族也不断进步,代表师者的毕摩们智慧更是逐步推进,因此陆陆续续的在绘画中加入了其他颜色。现存的毕摩绘画大致包含了黑、白、赤、黄、绿等基本色彩。在婚丧嫁娶、祭司礼仪、占卜预测活动中,色彩运用越来越普遍。彝族毕摩“在制符过程中所使用的书写材料多以竹笔
·51·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8]
蘸着仪式牺牲之血,而以血作符在此有着古老的文化传承和特定的宗教涵义”。传说在古代战争中用黑色的物体蘸着牲畜的鲜血在岩壁上作画,既寄托了对将军士卒战死沙场的讴歌、怀念,又表达了凯旋的欢呼场面。尽管社会生产力逐步提升,不过远古时代的科学技术还是比较有限,毕摩们更多的还是将日常生活中便于接触到的色彩入画。从色彩而言,毕摩绘画大致可以分为黑白画、彩色画两类。
黑白画主要是由于早期生产技术的有限,还没有出现多种色彩时的单一绘画,主要有鬼板、神图、神座图等。黑白画的画面具有十分清楚的明暗对比效果,再现社会原始生产、宗教祭祀的真实事件,极具震撼。黑色给人一种深层的感觉,而魔鬼本身就让人毛骨悚然,因此黑色用在鬼板中让人们更多的感受到了死亡、恐惧、哀嚎、悲伤。神图尽管也用了黑色,不过这有些让人看不清楚、捉摸不透的意味,这抓住了人们的好奇心,让大家对圣灵充满了一种膜拜感。就彝族传统语言来看,黑色“反映在服饰上时,就有‘黑
[9]28[9]29
为尊’的说法”,而白色“有转指‘好’‘、正确’‘、不严重’的意思”;结合彝族其他文学艺术作品而言,黑色在彝族的审美观念中代表的是深邃、沉重、悲壮等,白色代表的则是纯洁、光明、美好等。
三、毕摩绘画的审美内涵
如今基本上可以肯定,彝族毕摩文化“是以经书和仪式为载体,以祖先崇拜为核心,以宗教祭礼和民俗祭仪为表现,同时包括了彝族传统哲学思想、社会历史、教育伦理、天文历法、文学艺术、风俗礼制、
[10]
医药卫生等,形成了形式多样、内容完整、体系全面、内涵丰富的彝族传统文化”。坐落在滇、川、黔、桂四省(区)的彝族古代毕摩绘画,沧海桑田时光流逝,经过上千年的发展变化,为彝族、大家喜闻乐见。彝族审美传统本身就是一部丰富多彩的艺术史,随着人类文明的逐步发展,毕摩绘画在彝族文化中越来越举足轻重,它饱含了彝族先贤艺术创作的诸多实践。艺术家们一致认为,彝族毕摩绘画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充满了韵味的古代彝族社会,它承载着彝族优秀的文化,涉及到彝族群体社会生活的多个层面,积淀出原始质朴、抽象神秘的审美内涵。
1.质朴美
毕摩绘画与各种各样的美术一样,充满了天然淳真的原始美、质朴美。质朴本身就是天然原始的本质特征,无需任何装修、修辞;质朴也是本真的纯洁与任性的存在,它体现的是毕摩绘画创造的精髓。位于西南地区的彝族,由于古代社会交通不便,与外界交流不多,因此这里的民风淳朴、居民心地善良,这个社会由上而下的质朴,也就顺理成章的融进了毕摩绘画中。不管是哪一种造型艺术,夸张和写实是最常用的两种造型方式,它们既对立又统一。尽管在毕摩绘画中我们时不时的可以看到夸张的艺术手法,然而我们同样可以看到很多写实形态。这种从大自然中获取的原始形象,是彝族人民万物有灵思想的具体展现。在彝族社会的古老传统中,“民俗习惯对于民族地区社会关系的调整、控制起着
[11]
不可估量的作用”,并且原始宗教的审美内涵决定了毕摩绘画最基本的价值或指向,其形式和内容不可否认地具有西南民族地域特征的质朴观念。
尽管延续了上千年的彝族传统已经成为了历史,那些消失了的时代,其社会结构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可能已经没有什么特别的借鉴意义了,然而它流传下来的艺术作品反而因为时间的久远而有一种无法替代的美学价值。彝族毕摩原始绘画是先贤在社会生活过程中,朴素而率真的早期产物,尽管现在看来这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图形、符号,然而却展现了一种未经社会精雕细琢的自然美和质朴美,这种美学价值成为当今社会众多艺术家、美学家的毕生最爱、终生追求。从早起绘画的技术而言,正是这种原始艺术不带雕琢的审美内涵,让彝族毕摩传统绘画在华夏文明中发出了耀眼的光芒,暗含了一个民族鲜明的文化心理和历史个性。回归到历史发生的千年以前,毕摩绘画和今天的艺术相比,并没有显得单纯幼稚,其所彰显的民族个性依旧对我们产生了极大的震撼。
2.神秘美
毕摩绘画最初出生于记录宗教祭祀活动的需要,因此若是要从产生的根源来看,它离不开彝族原始民众对大自然许多神秘现象的一种特殊认识、理解、体验。古人以为日全食是天狗食日,刮风下雨、电闪雷鸣是天神发怒,这些都是很正常的心理想象。正如马克思所说:“自然界起初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有无限威力的和不可制服的力量与人们对立,人们同它的关系完全象动物同它的关系一样,人们
[12]
就像牲畜一样服从它的权力,因而,这是对自然界的一种纯粹动物式的意识(自然宗教)。”由于人们所处的时代科技落后,无法科学的认识这个世界。
因此像许多的艺术家那样,毕摩绘画并不是从传统的美学层面去记录美的内涵,而是借助于宗教,从·52·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想象层面去理解这个充满着神秘的宇宙万物。因此亲近与恐惧、敬畏与好奇、神秘与愉悦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种的复杂多样的心理,希望能够通过一种有效的仪式来祷告天神,保护自己不受伤害、免于灾难。今天我们能够更好更准确的认识自然宇宙,得益于日新月异的科技。所有的人类族群都希望子孙繁衍、平安健康,若是有罪了便向祖先、上天祈祷、赎罪,这些合理的希望就是艺术创造最初的动力。
一直认为是神话传说中的彝族英雄支格阿龙,已经被证实为彝族原始部落真实存在的先辈。这就充分说明了毕摩绘画的审美内涵不仅仅只是图画本身传递给后人的信息,同时更主要的是记录了彝族诸多的早期生活信息。遥远的图腾崇拜、巫术礼仪,早就已经沉没在不可复制的遥远年代中,尽管考古发现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力的证据,然而它们的具体形态、内容形式、动作技巧,已经很难确定了。我们只能凭借考古发掘出来的历史遗留,零零散散的拼凑起一幅残垣断壁的古代生活图。也许流传下来的、经过后世增删歪曲的神话传说、远古典籍,这种部分反映或代表原始人类的想象和观念符号的不经之谈,能帮助我们揭开那层神秘的面纱,约略推测出远古巫术、图腾崇拜的本真面目。
四、结语
彝族毕摩传统绘画以朴实生动的艺术手法、简洁夸张的造型特征,留给我们一幅幅精美绝伦、耐人寻味的图画。它是彝族艺术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彝族早期宗教活动的产物,这些单纯质朴的线条艺术,反应了彝族传统文化的精髓,让我们感受到了古老彝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彝族毕摩绘画以独特的内容形式、艺术风格,彰显了这种宗教艺术的审美魅力。参考文献:[1]张邦铺,王贞.彝族传统法文化对四川彝区社区矫正的影响与对策研究[J].宜宾学院学报,2018(11):16-24.[2]吴雪瑞.彝族毕摩体系现状及毕摩职业资格认定研究[J].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18(6):23-27.[3]禄玉萍,李文彬.中国彝语文字典辞书编篡综述[J].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19(2):37-42.[4]张纯德.彝族古代毕摩绘画[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3.
[5]喻筱程.信息化时代下少数民族文献数字化整理与利用——以贵州彝文文献资料为例[J].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19(1):50-54.[6](晋)常璩.华阳国志·南中志校注稿[M].昆明:南大学西南古籍研究所,2000:106[7]李泽厚.美的历程[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1:41.[8]巴莫曲布嫫.神图与鬼板:凉山彝族祝咒文学与宗教绘画考察[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4:117.[9]吉吉伍果,詹涵涵.汉彝颜色词对译问题及处理技巧——以“白色”为例[J].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18(6).
[10]龙倮贵.彝族毕摩文化与儒、道、释文化交流和交融关系[J].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19(4):
42-49.
[11]白伟伟.彝族“撮泰吉”的巫术内蕴及其社会功能[J].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16(3):40-43.
[1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35.ExplorationtotheAestheticofBimo'sPainting
FENGNeng-feng
(SchoolofLiterature,GuizhouNormalUniversity,Guiyang,Guizhou550001,China)
Abstract:BimopaintingisthemainpartofYitraditionalpainting.It'stheproductofreligiousactivitiesandritualsofYi.ThepaintingrecordsthesociallifeofYi.TheyarebasedonthehistoryandcultureoftheYi.Itmainlyexpressesreligiousworshipandtotemworship.Thesepaintingsaresimpleandconcise.Thestyleissimpleandfree.Thepaintingisrealisticandmysterious.Bimopaintingisanimportantintangibleculturalher⁃itageofmankind.Ithasanirreplaceableaestheticconnotation.
Keywords:BimoPainting;TotemWorship;Modelling;Aesthetic
(责编:李布都莫
责校:明茂修)
·53·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