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泾县宣纸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夏光田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站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高度,提出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强调要“加强国家重大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建设,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作为中国书画艺术的最佳载体,被誉为“纸中之王”、“千年寿纸”, 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国宝宣纸,可以说其产业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期。日前,笔者就泾县宣纸产业发展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了一些较为肤浅的认识。
一、宣纸历史及产业发展现状
宣纸,始于唐代,产于泾县。因历代的泾县纸,都是由宣城调运、集散,因而形成“宣纸”一名,意为宣城属地产品,并一直沿袭至今。泾县优越的自然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创造出了宣纸这一备受古今中外书画艺术家青睐的民族瑰宝。由于宣纸制作技艺复杂,从原料采集到成纸完成均采用手工操作,全部工序多达108道,使得宣纸的内在品质始终保持着天然本质,质地细密柔韧,外观洁白如棉,不蛀不腐,郭沫若更是给予了“宣纸是中国劳动人民所发明的艺术创造,中
国的书法和绘画离开了它,便无从表达艺术的妙味。”的高度评价。2001年5月21日,江泽民同志亲临中国宣纸集团公司视察,并欣然题词 ——“传承优秀文化,弘扬中华文明”。
(一)高度重视产业发展,不断壮大集群规模。泾县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宣纸产业发展摆在突出位置,尤其是近年来积极抢抓有利时机,科学确立发展思路,通过多举措引导、集群化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2011年底,全县共有宣纸生产企业17家、年产宣纸750吨左右,书画纸生产及其加工企业260多户、年产书画纸7000多吨,宣纸书画纸从业人员15000多人,年销售收入5亿多元,成为国内最大的手工纸生产加工基地,初步形成了以中国宣纸集团公司为龙头的宣纸书画纸产业集群。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县长为主任,县政协主席为第一副主任的高规格宣纸书画纸产业发展委员会,并下设九个领导组,分别由县四大班子相关领导担任组长,共同推进技艺传承保护和产业发展。二是强化政策扶持。精心组织编制《泾县宣纸书画纸产业发展规划》,先后出台《泾县促进宣纸宣笔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关于加快泾县宣纸书画纸产业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措施,进一步明确了宣纸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主要目标和工作措施;全面启动宣纸集团上市工作,有力促进了宣纸产业持续健康加快发展。三是强化龙头带动。领军企业中国宣纸集团公司逐步摆脱原料短缺、技工减少等困境,三年实现产值和效益翻一番,先后跻身全国工业旅游
2
示范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其所产“红星”牌宣纸为中国驰名商标,并荣获首批中华老字号称号。中国宣纸集团公司的兴起,带动了传统宣纸产业踏上振兴之路。
(二)加快推进项目建设,不断增强发展后劲。按照原料产量与宣纸需求量相匹配的原则,采取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的模式,巩固、建设、发展原料基地。目前,万亩青檀林基地建设进展顺利,投资1500万元、年产70万斤的郑村燎草基地已部分投产,有效缓解了宣纸原料供求矛盾。省“861”项目中国宣纸文化传习基地、中国宣纸文化产业基地、中国宣纸博物馆已于去年底开工建设,三年建成后,对进一步保护和传承宣纸制作技艺、繁荣发展泾县文化旅游,都将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同时,强化环保投入,投资2500万元兴建宣纸行业污水及黑液处理中心,已于今年5月份投入运行,完全能满足全县宣纸产业檀皮蒸煮及黑液处理需求,解决了宣纸产业污染治理中最大难题,全面实现了宣纸产业达标排放。
(三)健全完善销售模式,不断规范市场行为。为稳定和繁荣宣纸交易市场,有效破解“红星”宣纸“一纸难求”的局面,在继续加大宣纸生产力度的基础上,探索实行了“红星”宣纸“区域代理、层级经销、统一零售、优质服务”销售模式,整合国内销售渠道,并出台相应限价政策,实行严格的零售价指导制度,有效平抑了持续走高的宣纸价格,促进了宣纸流通
3
和交易。同时,加强市场监管,针对各地代理商串货和价格波动等违规行为,重拳出击、严厉整顿,充分彰显了维护宣纸产业稳定、健康发展的信心与决心,切实保障维护了消费者的利益,让宣纸产业和企业长期稳步发展。
(四)积极调整产品结构,不断加快转型步伐。建立技艺评价和激励机制,着力引导企业调整产品结构,研发纪念宣纸、精品宣纸、五色信笺等高端新产品。中国宣纸集团公司成为上海世博会指定特许生产商,获准生产世博会特许商品;成功研制发行了宣纸材质邮票,进一步拓展了宣纸应用领域。积极鼓励企业开展技术改造,相继实施燎草蒸锅改造和蒸汽盘帖等项目,既提高了劳动效率,又降低了燃煤耗用和环境污染;其中,“用于宣纸制作过程中的蒸锅”等四项技术创新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并大力推广应用。充分发挥中国宣纸文化园宣纸技艺展示与传承的窗口作用,繁荣发展宣纸文化旅游,加快传统宣纸产业向文化、旅游业转型发展。
(五)大力实施人才战略,不断强化发展保障。牢固树立“人才第一”理念,先后引进一大批大学生专业人才,在宣城工业学校开办宣纸工艺专业班,积极培养宣纸技艺后备人才,不断壮大宣纸人才队伍,优化了管理团队。出台《宣纸捞、晒、剪技师、高级技师评聘办法》,评聘了两批75名宣纸技师和高级技师,有史以来宣纸技艺传承人第一次拥有了“技师”称号。不断提高工资待遇,中国宣纸集团公司一线工人两年实现
4
收入翻番,目前捞纸工平均月工资达5000元左右,有效激发了广大宣纸员工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宣纸生产岗位的吸引力,今年初该公司还新招近百名年轻学徒工,为宣纸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二、宣纸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由于宣纸具有原产性、手工性、文化性、遗产性的固有属性,特别是宣纸对泾县特有的自然条件、传统制作技艺及上游产业水稻、青檀林种植业依赖性强,受劳动力成本上升和本地青壮年劳动力外流等不可控市场经济因素影响深,受天气、雨水等不可控自然条件的制约程度高,当前宣纸产业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现实挑战。主要表现在:
(一)原料紧缺制约产业发展。由于宣纸原产的制约性和原料的稀缺性,原料紧缺已成为阻碍宣纸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宣纸产量很难在短期内有较快增长。虽然泾县正加快推进原料基地建设,但受生长周期长、质量要求高等方面制约,原料培育仍需较长时间,加之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造成部分原有青檀林荒芜,燎草生产能力相对落后,导致原材料供应十分紧张。尽管2006年以来,青檀皮、燎草收购价格均增长2倍以上,仍然难以满足生产需要。
(二)后继乏人危及技艺传承。宣纸生产苦、脏、累工种多,劳动强度大、技术要求高、习艺周期长、职业寿命较短(如捞纸、晒纸、原料制作等工种平均只能劳动到50岁左右),
5
且易患腰肌劳损、关节炎等职业病,一线熟练技工流失现象时有发生。虽然近年来通过提高工资待遇、招收年轻学徒工等方式,总体稳定了工人队伍,但目前一线技工年龄在40岁以上的占到一半以上,直接威胁到宣纸技艺的保护和传承。
(三)税赋过重影响企业生存。一方面,国家一直对正规宣纸企业执行与工业品相同的17%税率,但由于宣纸原材料农产品化和加工手工化,加之属于传统产业,难以享受国家产业政策和税收政策,导致抵扣率低,增值税高,不仅没有优惠,综合税率还高于其他行业。如中国宣纸集团公司2011年销售收入1.71亿元,纳税达2600余万元,综合税率竟超过15%。另一方面,国家对行业中的个体作坊执行3%的税率,与正规企业形成了不对等的竞争,也影响了骨干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四)门槛较低扰乱市场秩序。宣纸行业市场准入标准较低,加上大多数消费者鉴别能力不强,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不法商贩利用假冒伪劣、粗制滥造的纸产品冒充“正宗”原产地宣纸的现象普遍存在,假冒“红星”商标和企业名称侵权案件屡有发生,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不仅给正规企业经营造成不良影响,同时也损坏了整个宣纸行业的声誉和形象。
虽然宣纸产业发展面临不少挑战,但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泾县积极采取针对措施,有效破解这些难题,如加快推进原料基地建设,大幅度提高员工待遇等,这些难题正逐步得到解决。
6
三、进一步加快宣纸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宣纸,历经千年,经久不衰,对于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弘扬中华文明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笔者立足泾县实际,通过调查研究,对进一步加快宣纸产业发展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一)着力破除瓶颈制约,让宣纸产业兴旺发达。原料供应既是摆在面前的最大瓶颈,也是加快宣纸产业发展的主攻重点。由于青檀皮和燎草现有资源有限,仅靠提高收购价格只能是暂时之举,惟有加大原料基地建设力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宣纸行业面临的“无米之炊”难题。要采取有效措施,给予更多政策、项目、资金倾斜,并鼓励社会力量以产权入股形式加入建设行列,积极探索基地建设新模式,力争到2015年新建长杆稻草基地2万亩,青檀林基地发展到10万亩。同时,乘着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东风,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帮助泾县研发长杆水稻新品种,改革水稻收割机械,保障农民种植长杆水稻利益,保证稻草收割质量符合宣纸原料的要求。
(二)建立人才培养机制,让宣纸技艺薪火相传。宣纸技艺的传承和保护,是宣纸产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历史使命。一方面,宣纸企业要积极改善宣纸生产环境,进一步提高福利待遇,尽最大可能稳定一线技术工人队伍。文化、劳保部门要建立完善宣纸传承人“多级保护”制度,将捞、晒、剪、原料制作等从业人员列为相应级别技艺传承人,发放政府特殊津贴,
7
同时将相应工种纳入特殊工种范围,逐步提高劳动保护标准。另一方面,要在政策上鼓励有关大专院校开设宣纸相关的系科,在经济上支持学生学习相关的专业,大力培养宣纸专门人才,吸引更多的年轻人进入宣纸产业,逐步解决技术员工面临的断层问题,避免宣纸技艺“人走艺绝”。
(三)施行优惠财税政策,让宣纸企业轻装上阵。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传统手工业在财政税收总体贡献上几乎微不足道,但其文化传承的影响和任务又十分艰巨。鉴于宣纸行业作为人类非遗行业、传统手工业及特殊文化产业,建议上级从保护、支持的角度出发,将宣纸生产企业由原来的轻工企业转为文化企业,研究出台针对宣纸等文房四宝传统文化产业的差别税率政策,把税率由17%降低到3%或以下,或减免税,或先征后返,并减免社保资金,以利于宣纸企业做大做强和产业长期繁荣发展。
(四)加大行业监管力度,让宣纸市场秩序井然。质量是宣纸的生命,也是长盛不衰的秘密。针对当前宣纸市场“鱼龙混杂”的问题,一是要充分利用中国宣纸集团公司作为宣纸国标的主要参与制定者、在宣纸行业技术标准方面拥有的权威地位,给予政策和项目资金支持,以宣纸集团公司为主体,其他知名企业协同,筹建国家级宣纸质量检测中心,加快行业标准化体系建设,为宣纸产品鉴别提供权威意见。二是要加强宣纸行业协会建设,通过行业自律,引导和规范宣纸企业诚实守信、
8
合法经营,避免不符合质量标准的宣纸流入市场。三是要继续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严肃查处鱼目混珠、以次充好、侵犯注册商标等违法违规行为,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露头就打,不留死角,真正为消费者撑起一片蓝天。
(五)强化传承基层基础,让宣纸文化发扬光大。传承包括宣纸文化在内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基础在学生,重点在基层,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建议上级教育部门在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恢复设置书法课程,以利于中小学生在学习国学、传承中华文明的同时,促进了解和使用宣纸这一国粹,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提高全民素质。同时,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报刊等各种渠道,大力宣传宣纸文化及泾县宣纸产业发展成就,不断提升“中国宣纸之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营造关心、鼓励、支持宣纸产业加快发展的浓厚氛围。
(作者单位:安徽泾县县委办公室)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