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一中南校 历史组:燕贯良
摘要:以白板为载体的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整合是一场深刻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的变革。 也是我校在积极推广课程改革,打造高效课堂理念的具体表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历史课程能否以资源为中心与信息技术有机整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是历史教育信息化实施的关键,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本文探讨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整合的内涵,分析在白板使用与历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解决的一下个人看法。
关键词: 白板 信息技术 课程整合 中学历史 课程资源模式
以白板为载体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一场深刻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的变革。教育部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指出,“努力推动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历史课程能否以资源为中心与信息技术有机整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是历史教育信息化实施的关键。在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整合和实施过程中,既有很多有益的实验研究,也存在一些误区和问题。本文从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整合的内涵切入,多角度、多层面剖析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整合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 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整合的内涵
(一)白板:白板就是教师和学生在电脑上共享一块白色电子书写板。
(二)信息技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主要指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网络、校园网和因特网。
(三)课程整合:课程整合是指把技术以工具的形式与课程融合,以促进对某一知识领域或多学科领域的学习。
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新课程的整合内涵:是指信息技术有机地与中学历史的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为一体,就是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把以多媒体计算机或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师生的交流工具及评价工具。从而对中学历史新课程的实施产生变革,促进教学效率和课程质量的提高。 从内涵来看,与新课程的主要思想是一致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而这种革命,不是仅仅指形式上的,更是一种理念上的变革,它包含了国内流行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小整合论”及“大整合论”。要以新课程改革的思想,以人为本
的理念,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使教学的各要素、各环节实现重组和优化,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主体作用
二、 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课程整合存在的不足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阶段,教学系统非常注意四个因素(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的地位和作用,教学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创建理想的教学环境,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但在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的整合中教师们很容易走进这样的误区:
1、片面重视设计技巧,忽视师生互动作用
传统教学方法中有面对面交流,师生、生生间的情感沟通,但网络教学、网上课堂出现,许多课的内容都是在虚拟世界里进行的。授课、听课、交流、作业都在虚拟世界里。没有了面对面的语言交流、讨论、咨询。部分学生会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学的次要内容上。这样便在课堂上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学生努力睁着眼睛瞪着前面的屏幕,老师的作用只是切换那些目不暇接、眼花缭乱的历史图片,播放那些高亢的音响与唯美的动画,如此师者的自身作用就隐蔽了,教学过程不再是由教师引导,而学生也不再是课堂思考的主体,历史课堂的主角由人变成了机器,这就严重违背了新课改条件下历史教学的宗旨。
2、片面追求音响、动画效果,忽视历史学科的内在特点与熏陶。
多媒体教学中有很多教师片面追求课件中的听觉与视觉效果,在一个课件里设置了大量的、无关紧要的音响与动画。想通过这种求新、求异、求奇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与激发学生的兴趣,但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如有的老师在一些超级链接处设置怪异的“咔,嚓”等声音,引得学生一片哄笑,还纷纷跟着学腔拿调。对中学生来讲,这种设计,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极不利于课堂教学。有的老师用flash或director等制作课件。学生们爱听的和注意的是好听的歌、潺潺的流水等,而忽视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生从中并不能培养正确的历史思维和感受到历史情感的熏陶。所以这种脱离历史教学实际,片面追求课件的生动性、形象性的做法是亟须纠正的。
3、片面罗列知识,忽视课堂信息质量反馈。
从历史学科本身而言,它是一门严肃的社会科学,具有内在的规律和理论,通过学习,学生应当掌握基本史实、形成一定的理论认识和思维能力;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看,一个正常人在45分钟的时间内能够接触和理解的知识和要培养的能力都有个限度,我们既要最大可能的利用这个限度,又不能超越这个限度。很多教师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时,只是把通过搜索引擎找到的相关网页资源粘贴给学生,将大量素材资源罗列在一起,而缺乏对无关
信息的过滤工作和必要的剪切,对于与学习主题相关的资源分类工作也没有进行编辑,实际上这样的资源就是披着计算机外套的厚本教科书,与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的要求是不相符合的。既无法达到学科教学目的,也不符合现代教育的新理念。
三、解决的有效策略 1、实现教学流程的互动性
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课程整合的最大作用就是能充分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结构的作用。教师在上课前应根据教材内容对课堂的教学流程作精心设计,对教学环节进行周密安排,课件运行、设疑、学生的反馈等细节教师要心中有数。如《蒙古的统一与元朝的建立》一节课里,教师先设计一些问题,如:元朝是怎样建立的?元朝民族融合的表现及原因是什么?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自主探究,从而达到对大量知识的内化。这种教学方式重点培养了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和思维的流畅表达能力。
2、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环境
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资源环境就是要打破书本是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用各种相关资源来极大地扩充教学知识量,扩大学生知识面。如在学习《蒙古的统一与元朝的建立》一节课时,一种学习方式是教师在校园网上利用自己设计的“历史e课堂”网页把大量的所需的资源整理出来,课堂上学生通过访问该网页来选择有用信息;另一种学习方式是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参考信息向学生推荐一些书籍或介绍一些网址(如中学历史在线http://www.ls11.com/Index.html、教育在线http://www.eduol.net/等,由学生自己通过搜集相关素材,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
3、注重教学资源的实用性、科学性
遵循课件内在的科学性、实用性和技术性。避免在应用多媒体历史教学中向学生罗列太多的知识资料而忽视信息质量反馈的倾向,选材时一定要谨慎。首先要确认材料的真实性;其次要精于取舍,选取最典型最具有说服力的材料;再次要有针对性围绕突破重点、浅化难点、趣化枯燥点这一目的,选择教学资源。教师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创设出赋有启发性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深化教学模式改革
教师作为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要充分引导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发挥其学习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中的互动技术、网络技术,学会自主学习,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和探究的手段,以及解决问题的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环境,提高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和加工、整理、应用信息的能力。
总之,应用信息技术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让学生在愉悦中主动探索,在过程中发展思维,获取知识,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地探索,恰当地选用教学媒体,更好地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优化教学过程,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