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裂缝防治措施

2024-05-03 来源:客趣旅游网
目 录

1.工程概况 .................................................... 1 2、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产生的原因 .......... 1 3、现浇混凝土裂缝防治的具体措施 .......... 8

1.工程概况

基础为人工挖孔灌注桩基础,C2区审批大厅在二层顶设转换层为框支剪力墙结构,其余部分为框架剪力墙结构。本工程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一级,人工挖孔桩桩身砼强度等级为C40,承台(梁)、基础拉梁、防水底板为C30、S8的混凝土,地下室混凝土墙柱采用C40的混凝土,C2区三层转换层梁板砼强度等级为C40,C1、C2区14层框支梁砼强度等级为C40,其余楼板砼强度等级为C30,卫生间、厨房操作间、地下室顶板室外楼板、屋面现浇板采用抗渗砼,抗渗等级为S6。板厚为10CM左右。 2、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产生的原因

混凝土是一种由砂石骨料、水泥、水及其他外加材料混合而形成的非均质脆性材料。由于混凝土施工和本身变形、约束等一系列问题,硬化成型的混凝土中存在着众多的微孔隙、气穴和微裂缝,正是由于这些初始缺陷的存在才使混凝土呈现出一些非均质的特性。微裂缝通常是一种无害裂缝,对混凝土的承重、防渗及其他一些使用功能不产生危害。但是在混凝土受到荷载、温差等作用之后,微裂缝就会不断的扩展和连通,最终形成我们肉眼可见的宏观裂缝,也就是混凝土工程中常说的裂缝。

混凝土建筑和构件通常都是带缝工作的,由于裂缝的存在和发展通常会使内部的钢筋等材料产生腐蚀,降低钢筋混凝土材料的承载能力、耐久性及抗渗能力,影响建筑物的外观、使用寿命,严重者将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很多工程的失事都是由于裂缝的不稳定发展所致。近代科学研究和大量的混凝土工程实践证明,在混凝

土工程中裂缝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在一定的范围内也是可以接受的,只是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将其危害程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钢筋混凝土规范也明确规定[1]:有些结构在所处的不同条件下,允许存在一定宽度的裂缝。但在施工中应尽量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裂缝产生,使结构尽可能不出现裂缝或尽量减少裂缝的数量和宽度,尤其要尽量避免有害裂缝的出现,从而确保工程质量。

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很多,有变形引起的裂缝:如温度变化、收缩、膨胀、不均匀沉陷等原因引起的裂缝;有外载作用引起的裂缝;有养护环境不当和化学作用引起的裂缝等等。在实际工程中要区别对待,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

2.1温度应力产生的裂缝

温度裂缝多发生在混凝土表面或温差变化较大地区的混凝土结构中。混凝土浇筑后,在硬化过程中,水泥水化产生大量的水化热,(当水泥用量在350~550 kg/m3,每立方米混凝土将释放出17500~27500kJ的热量,从而使混凝土内部温度升达70℃左右甚至更高)。由于混凝土的体积较大,大量的水化热聚积在混凝土内部而不易散发,导致内部温度急剧上升,而混凝土表面散热较快,这样就形成内外的较大温差,较大的温差造成内部与外部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使混凝土表面产生一定的拉应力(实践证明当混凝土本身温差达到25℃~26℃时,混凝土内便会产生大致在10MPa左右的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极限时,混凝土表面就会产生裂缝,这种裂缝多发生在混凝土施工中后期。在混凝土的施工中当温差变化较大,或者是混凝土受到寒潮的袭击等,会导致混凝土表面温度急剧下

降,而产生收缩,表面收缩的混凝土受内部混凝土的约束,将产生很大的拉应力而产生裂缝,这种裂缝通常只在混凝土表面较浅的范围内产生。

温度裂缝的走向通常无一定规律,大面积结构裂缝常纵横交错;梁板类长度尺寸较大的结构,裂缝多平行于短边;深入和贯穿性的温度裂缝一般与短边方向平行或接**行,裂缝沿着长边分段出现,中间较密。裂缝宽度大小不一,受温度变化影响较为明显,冬季较宽,夏季较窄。高温膨胀引起的混凝土温度裂缝是通常中间粗两端细,而冷缩裂缝的粗细变化不太明显。此种裂缝的出现会引起钢筋的锈蚀,混凝土的碳化,降低混凝土的抗冻融、抗疲劳及抗渗能力等。 2.2.砼收缩产生的裂缝

混凝土因收缩而导致的裂缝是混凝土裂缝最主要的形成原因。裂缝基本是由于水分蒸发和浆体收缩,收缩应力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引起的,混凝土的收缩裂缝大体上有以下几种类型: 2.2.1.塑性收缩裂缝

塑性收缩是混凝土在初凝前的塑性阶段失水形成的,一种情况是新浇筑的混凝土表面泌水,在室外会很快的蒸发;另一种情况是由于新拌混凝土颗粒之间的空间充满了水,浇筑后的混凝土表面受风吹、日晒、外部的高温度和低温度等因素的影响,随着混凝土表面水分的蒸发,内部水分逐渐向外部迁移,继续蒸发水分,造成混凝土在塑性阶段的体积收缩。塑性收缩一般可达新浇筑混凝土体积的1%左右,大流动性混凝土有时可达2%。在浇筑大面积平板(如楼板层)时,当表面日晒或风大,内部水分迁移速度小于上表面水分蒸发的速度

时,混凝土表面的收缩应力远大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就会产生大量不规则微细裂缝,如不及时抹压和覆盖保水养护,此类裂缝会迅速向内部延伸,严重时会造成贯通裂缝。 2.2.2水化反应收缩裂缝

水泥水化反应后,反应产物的体积与剩余自由水体积之和小于反应前水泥矿物体积与水体积之和,形成水化反应收缩。水泥的四种主要矿物的反应速度不同,水化反应的需水量不同,化学反应收缩量也不同。如硫化三碳在水化反应生成硅钙比为1.5的CSH凝时,水化反应的体积收缩量为2.5%。由于水泥熟料中硫化三碳含量为50%-60%,所以水化反应的浆体收缩量约为1.3%,而一般混凝土中浆体含量约占1/3,故水化反应可导致混凝土体积收缩约为0.43%,即浆体多的大流动性混凝土要多一些。又如 在水泥熟料中占8%-15%,所以水化反应的浆体收缩量为0.56%-1.05%,导致混凝土体积收缩为0.2%-0.35%。当体系中石膏消耗完毕会有一部分钙矾石转化为单硫型硫铝酸钙,使已收缩的体积有所增加。至于硫化二碳 它的水化反应速度仅为硫化三碳的1/10左右,对早期影响不大,一二年后,如水分供应充足,硫化二碳水化反应充分,不但体积不收缩,反而会有0.1%左右的增加。周围形成了薄膜,降低了水化速度。由于体系中石膏多已为所消耗,其产物多为单硫型铝酸三钙或铁酸三钙,或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 ,水化反应收缩很少,生成 多时还可能略有膨胀。总之,水泥水化反应收缩量可达混凝土体积0.5%以上,是个不容忽视的数量。在混凝土初凝前,水化反应收缩一部分反应在塑性收缩中,在混凝土初凝后的水泥水化反应收缩则主要形成混凝土内部

的毛细孔,在养护不及时或养护时间过短时,会产生收缩裂缝。 2.2.3.表面温差收缩裂缝

大体积混凝土由于水泥水化热导致混凝土内部温度较高,当混凝土表面温度与气温相差过大时,会产生温度收缩裂缝。混凝土线膨胀系数约为每摄氏度0.00001,即温度每升高或降低10摄氏度,混凝土会产生0.01%的线膨胀或收缩.。例如C30混凝土的净弹性模量约为30000Mpa,当混凝土的线收缩为0.01%时,混凝土的受拉应力将达30000*0.01%=3Mpa,大约相当于C30混凝土28天的抗拉强度。在混凝土浇筑初期(3-5天),如果混凝土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相差大于10摄氏度时,则由于温差收缩产生的拉应力将大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既有可能出现温差裂缝。但由于空气是温度的不良导体,空气与混凝土表面的热交换不是靠传导而是靠对流,热交换比较缓和。经验表明,在无风的外部环境中,混凝土表面温度与气温之差大于25摄氏度时,就会产生肉眼可见的温差裂缝。因此,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或可能发生表面与环境温差较大的混凝土工程,采用内部测温的方法,关注混凝土表面温度与环境气温的温差,当温差太大时,应采用覆盖保温的方法,以免出现温差裂缝。 2.2.4.干燥收缩裂缝

混凝土硬化后,内部的游离水会由表及里逐渐蒸发,导致混凝土由表及里逐渐产生干燥收缩。在约束条件下,收缩变形导致的收缩应力大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混凝土就会出现由表及里的干燥收缩裂缝。混凝土的干燥收缩是从施工阶段撤除养护时开始的,早期的收缩裂缝比较细微,往往不为人们所注意。随着时间的推移,混凝土的蒸

发量和干燥收缩量逐渐增大,裂缝也明显起来。 2.2.5.自生干缩裂缝

水泥在水化过程中不断消耗水分,当养护不良或混凝土内部水分不充分时,混凝土毛细孔中水分消耗过多,导致毛细孔内产生负压,引起混凝土内部出现自生干缩裂缝 。由于常态混凝土的水胶比较高,混凝土内有较充裕的水分,一般不会发生自生干缩裂缝;而对于水灰比低于0.38的混凝土,内部往往产生大量自生干缩裂缝,导致早期混凝土体积收缩。在约束条件下,会引起混凝土产生表面裂缝。 2.2.6.其他失水收缩

混凝土暴露在空气中,空中的二氧化碳溶进孔隙溶液中成为碳酸,与孔隙溶液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游离水,这些游离水蒸发导致混凝土体积收缩成为碳化收缩。又如受碳化或淡水腐蚀等原因致使混凝土空隙液中PH值降低,氢氧化钙量不足时,会有一部分CSH凝胶或水化铝酸钙分解,析出氢氧化钙,以补充体系中的碱度,分解过程中都同时产生游离水,这些游离水进一步蒸发都会导致混凝土体积收缩。这些收缩都发生在混凝土硬化后较长时间内,一般会使干燥收缩裂缝扩宽或向深处发展。 2.3钢筋安制不当产生的裂缝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过程中,钢筋的制作、加工和安装是否正确合理,直接影响建筑结构的承载力和刚度。在实际钢筋工程施工中,通常会出现以下问题:

2.3.1受力钢筋位置出现重大失误、受力钢筋搭接不合理、受力钢筋锚固长度不够、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偏差过大、构造配筋过

少。

2.4施工方面产生的裂缝

根据在现场对施工过程的观察,通过现场混凝土的检查发现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混凝土立模和振捣方面存在不足,部分构件存在蜂窝麻面;二是混凝土的养护,养护不良,对混凝土整体质量影响十分显著,直接影响混凝土的抗裂能力;三是拆模时间,过早拆模以及在混凝土构件上过早从事后续工序,对混凝土强度的发展有一定影响,并导致裂缝的产生。

2.4.1混凝土的养护不当产生的裂缝

通常,人们理解的养护主要是浇水。其实所谓养护不仅是保持足够的湿度以满足水化的要求,而且要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下保持尽可能小的内外温差和恰当的升温、降温速率。温度控制不当时造成混凝土早开裂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自收缩在出凝视就开始产生,应当尽量保持混凝土中的水分,控制发生塑性收缩、自收缩、干缩的共同作用。拆模时间应当服从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和保存湿度的原则,要改变过去只考虑强度发展和拆膜周转的做法。对于混凝土的自收缩,水养护和密封养护的效果是相同的,但肯定会因没有及时(从初凝开始)水养护或密封养护而加剧。减小混凝土自收缩的方法主要靠原材料和配合比来解决,但是干缩不同。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从初凝开始)补充水分。随着水泥水化的进行,混凝土不断密实并增长抵抗拉应力的能力。混凝土的干缩是因为环境湿度降低后硬化浆体失去毛细孔中的水分(环境湿度低于100%)和凝胶吸附水(环境湿度低于65%)而导致的。其中凝胶失去的水分大部分是不可逆的,也就是说所产生的收缩

不可逆。水化程度越高,凝胶越多,则混凝土的不可逆收缩也越大应水泥如果全部水化,则所产生的水泥凝胶不仅使混凝土达不到所需要的强度,而且还会产生很大的干缩而严重开裂。像混凝土中的骨料起稳定体积的作用一样,水泥石中需要一定量未水化颗粒或其他惰性物质来稳定体积,因此湿养护才是正确的方法。适宜养护期的长短和混凝土配合比、环境温度、湿度及风速有关。水灰比越低,越需要及时加强外部补充水的养护,但养护时间可以短些;水灰比很大时,自由水分多,在相对湿度较大的潮湿地区,湿养护的影响不大,但养护时间要长才能使其渗透性稳定。掺用矿物掺和了的混凝土由于水胶比低,在相对湿度不足的情况下,反应很慢的掺和料如粉煤灰,表面的吸附水很容易蒸发而出现裂缝。和强度作用一样,粉煤灰的抗裂作用只有在低水灰比下加强保湿养护才能发挥出来。混凝土干燥收缩值的大小与混凝土的体积稳定性直接相关,并受环境相对湿度的影响。混凝土的诸多成分中,以粗骨料的体积稳定性最好,砂子次之。收缩变形主要发生在水泥及掺和料构成的浆体和砂浆上。因此,在施工和易性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加大石子用量,降低砂率,降低用水量,对减少干燥收缩裂缝以及提高混凝土的稳定性、强度和耐久性都是有利的。

3、现浇混凝土裂缝防治的具体措施 3.1技术措施

3.1.1对砼的材料控制

3.1.1.1选用收缩量较小的水泥,一般采用中低热水泥和粉煤灰水泥,降低水泥的用量。混凝土的干缩受水灰比的影响较大,水灰比

越大,干缩越大,因此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应尽量控制好水灰比的选用,同时掺加合适的减水剂。严格控制混凝土搅拌和施工中的配合比,混凝土的用水量绝对不能大于配合比设计所给定的用水量。在混凝土结构中设置合适的收缩缝。

3.1.1.2选用干缩值较小早期强度较高的硅酸盐或普通硅酸盐水泥。严格控制水灰比,掺加高效减水剂来增加混凝土的坍落度和和易性,减少水泥及水的用量。浇筑混凝土之前,将基层和模板浇水均匀湿透。

3.1.1.3尽量选用低热或中热水泥,如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等。减少水泥用量,将水泥用量尽量控制在450kg/m3以下。降低水灰比,一般混凝土的水灰比控制在0.6以下。改善骨料级配,掺加粉煤灰或高效减水剂等来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通过与搅拌站的商议研究适当的改善混凝土的搅拌加工工艺,降低混凝土的浇筑入模温度。在混凝土中掺加一定量的具有减水、增塑、缓凝等作用的外加剂,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保水性,降低水化热,推迟热峰的出现时间。高温季节浇筑时可以采用适当浇水养护辅助措施控制混凝土的温升,降低浇筑混凝土的温度。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应力与结构尺寸相关,混凝土结构尺寸越大,温度应力越大,因此要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分层、分块浇筑,以利于散热,减小约束。 3.2制定具体的混凝土养护措施

砼的保湿养护对其强度增长和各类性能的提高十分重要,特别是早期的妥善养护可以避免表面脱水并大量减少砼初期伸缩裂缝发生。但实际施工中,由于抢赶工期和浇水将影响弹线及施工人员作业,因此砼往往缺乏较充分和较足够的浇水养护延续时间。为此,施工中必

须针对混凝土的养护措施制定一项具体的技术措施,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在施工中要坚持覆盖塑料薄膜或毛毡进行妥善保湿养护,保持混凝土终凝前表面湿润,加强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并适当延长混凝土的养护时间。并可采用养护液进行养护,达到降低成本和提高工效,并可避免或减少对施工的影响。在高温和大风天气要及时进行养护,加强混凝土温度的监控,及时采取冷却、保护措施,也可预留温度收缩缝。注意洒水养护,保证混凝土表面缓慢冷却。在振捣完成后,边收浆抹面,待砼初凝后再次进行一遍收浆抹面工作,同时立即覆盖塑料薄膜,可将塑料薄膜卷成卷,后退法施工。由于塑料膜不透气,水份不易然发,即使有空隙也会形成高湿度小空间,对砼养护是有利的。塑料膜质轻,易被风吹开,故应有重物压边,防止吹开。(具体养护措施见《现浇混凝土养护措施》)。

3.3施工组织过程控制措施

首先,成立现浇混凝土裂缝防治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带头逐级进行落实,严格把关,领导小组系统示意图如下:

项目经理 石志臣项目副经理 高峰项目副经理 高新华质检员 刘长吉现场施工材料负责人 商品混凝土 天气质量监督员 预报员 负责人 赵莲芸 吴 鹏 张 浩 陈 光 于 鹏在控制技术措施的同时也要加强施工组织管理控制措施,在控制

搅拌站商品混凝土的配合比、施工管理、浇筑混凝土后的养护和保护措施等方面,都要采取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来达到防治现浇混凝土裂缝的目的。重点有以下几点:

3.3.1合理组织安排施工,加强每一道工序的管理力度。首先,派专人(商品混凝土监督员:吴鹏)与混凝土搅拌站联系,经常性的到混凝土搅拌站进行监督,由天气预报员报告每天的天气状况,由领导小组共同商议对应措施,及时调整混凝土的配比,由材料负责人负责准备混凝土养护所需材料工具,在防风吹、防日晒等方面充分准备,严格控制商品混凝土搅拌站用水量及水灰比,在满足泵送和浇筑要求时,尽可能减小坍落度;掺加适量、质量良好的泵送剂和掺合料,可改善工作性、减少沉陷;混凝土搅拌时间要适当,时间过短、过长都会造成拌合物均匀性变坏而增大沉陷;其次,由现场施工、质量负责人进行对钢筋、模板和浇筑混凝土时的振捣情况进行严格控制,浇筑前先认真检查模板牢固程度,特别对跨度较大部位应加密支撑,并对模板进行湿润以便降低吸水性,合理布置砼输送管,输送管支架不得支撑在模板上,消除对模板的扰动。混凝土浇筑时,下料不宜太快,防止堆积或振捣不充分混凝土应分层浇筑、振捣密实,振捣时间以10~15s/ 次为宜,在混凝土浇筑1~1. 5h 后,混凝土尚未凝结之前,对混凝土进行二次振捣, 避免蜂窝麻面,表面要压实抹光,在将要达到初凝时进行二次抹光,适当使用人力和设备对混凝土做快速抹面,磨光;抹面结束立刻开始养护程序。及时覆盖塑料薄膜减弱风吹对混凝土产生的影响;在炎热的夏季和大风天气,为防止水分急剧蒸发,形成内外硬化不均和异常收缩引起裂缝,应采取措施缓凝和表面覆盖措施。高温

季节合理安排混凝土浇筑施工,安排清晨或黄昏、夜间进行施工,避免在烈日下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控制拆模时间,过早拆模以及在混凝土构件上过早从事后续工序,对混凝土强度的发展有一定影响,并导致裂缝的产生。砼抹平后至少24小时禁止上人,在砼表面走动或搬动物品。

3.3.2钢筋在楼面砼板中的抗拉受力,起着抵坑外荷载所产生的弯矩和防止砼收缩和温差裂缝发生的双重作用,而这一双重作用均需钢筋处在上下合理的保护层前提下才能确保有效。在实际施工中,楼面下层的钢筋网在受到砼垫块及模板的依托下保护层比较容易正确控制。但当垫块间距放大到1.5米时,钢筋网的合理保护层厚度就无法保障,所以纵横向的垫块间距限制在1米左右。与此相反,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一直是施工中的一大较难问题。其原因为:板的上层钢筋一般较细较软,受到人员踩踏后就立即弯曲、变形、下坠;钢筋离楼层模板的高度较大,无法受到模板的依托保护;各工种交叉作业,造成施工人员众多、行走十分频繁,无处落脚后难免被大量踩踏;在上述四个原因中,前二条是客观存在,不可能也难于提出措施加以改进(否则楼面负筋用钢量将大大增加,造成浪费)。但后二个原因却在施工中必须大大加以改进,对于最后一个原因,根据大量的施工实践,建议楼面双层双向钢筋(包括分离式配置的负弯矩短筋)必须设置钢筋马凳,其纵横向间距不应大于700毫米(即每平方米不得少于2只),特别是对于Φ8一类细小钢筋,马凳的间距应控制在600毫米以内(即每平方米不得少于3只),才能取得较良好的效果。对于第3条原因,可采取下列综合措施加以解决:

A、尽可能合理和科学地安排好各工种交叉作业时间,在板底钢筋绑扎后,线管予埋和模板封镶收头应及时穿插并争取全面完成,做到不留或少留尾巴,以有效减少板面钢筋绑扎后的作业人员数量。 B、在楼梯、通道等频繁和必须的通行处应搭设(或铺设)临时的简易通道,以供必要的施工人员通行。

C、加强教育和管理,使全体操作人员充分重视保护板面上层负筋的正确位置,必须行走时,应自觉沿钢筋小马撑支撑点通行,不得随意踩踏中间架空部位钢筋。

D、安排足够数量的钢筋工(一般应不少于3-4人或以上)在砼浇筑前及浇筑中及时进行整修,特别是支座端部受力最大处以及楼面裂缝最容易发生处(四周阳角处、预埋线管处以及大跨度房间处)应重点整修。

E、砼工在浇筑时对裂缝的易发生部位和负弯矩筋受力最大区域,应铺设临时性活动挑板,扩大接触面,分散应力,尽力避免上层钢筋受到重新踩踏变形。

3.3.3预埋线管处的裂缝防治,预埋线管,特别是多根线管的集散处是截面砼受到较多削弱,从而引起应力集中,容易导致裂缝发生的薄弱部位。当预理线管的直径较小,并且房屋的开间宽度也较小,同时线管的敷设走向又不重于(即垂直于)砼的收缩和受拉方向时,一般不会发生楼面裂缝。反之,当预埋线管的直径较大,开间宽度也较大,并且线管的敷设走向又重合于(即垂直于)砼的收缩和受拉力向时,就很容易发生楼面裂缝。因此对于较粗的管线或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应按技术导则三的第4条要求增设垂直于线管的短钢筋网加强。根据

我公司的经验,建议增设的抗裂短钢筋采用Φ6-Φ8,间距≤150,两端的锚固长度应不小于300毫米。线管在敷设时应尽量避免立体交叉穿越,交叉布线处可按技术导则三的第4条采用线盒,同时在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宜采用放射形分布,尽量避免紧密平行排列,以确保线管底部的砼灌筑顺利和振捣密实。并且当线管数量众多,使集散口的砼截面大量削弱时,宜按予留孔洞构造要求在四周增设上下各2Φ12的井字形抗裂构造钢筋。 3.4经济措施

为做好裂缝防治工作就必须做到事先预防,即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控制现浇混凝土的裂缝就要从控制混凝土的生产下手,混凝土的生产离不开水泥、骨料、外加剂、掺合料及水等原材料,各种原材料的物理力学指标,对混凝土强度、刚度、抗裂性及稳定性有直接影响,所以混凝土的经济成本与质量控制应从原材料入场开始。

3.4.1水泥作为混凝土最主要的材料之一,优质低碱水泥掺入优质外掺料,不但可以保证质量的稳定性,还能降低混凝土成本,所以水泥应选用质量稳定、信誉好的水泥厂家,进场前应检验其细度、安定性、凝结时间及3天强度合格后方可使用,水泥储存3个月应重新取样试验,根据试验结果进行配比的调整,而这就要求现场施工方必须经常与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协商,采取经济及技术措施对水泥进厂进行严格控制,施工方要认真研究混凝土配合比的配比要求,及时与相关单位沟通。

3.4.2骨料也是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关键因素,优质的砂石料不但

可以提高强度保证率,而且可以降低水泥及外加剂用量。价格低的砂石料质量不好,砂中含泥量较高,有的石子石粉含量高,零点的石子较多,在同样水泥用量下,用水量高,混凝土强度无保证;在强度不变的条件下,提高用水量就要提高水泥用量,使成本提高;当水泥用量不变,提高外加剂掺量保证用水量不变,由于外加剂中缓凝成分增加,会使混凝土产生“橡皮泥”现象。用太脏的砂石生产的混凝土降低混凝土骨料与水泥的粘结强度,混凝土较松散,不密实,易出现质量问题,因此控制原材料是与施工单位经济及现浇混凝土密切相关的。

3.5商品混凝土产生裂纹的原因在施工上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3.5.1由于商品混凝土坍落度大,稍加振捣即出现石子下沉、浆体上浮,时常有较多泌水,随着水分蒸发,表面出现大量塑性收缩裂缝。

3.5.2在粗钢筋和粗骨料下面,也会出现泌水层,水分蒸发后形成孔隙,影响混凝土的密实性和抗渗性能,也降低钢筋的握裹力。 3.5.3如泌水失水过多,减小楼板有限断面,将影响结构性能。 3.5.4在混凝土拌和物中有多余水量,混凝土硬结后,随着水分的蒸发,比较容易产生干燥收缩裂缝。

3.5.5大流动性混凝土振捣时间不易过长,振捣时间长,在振捣处会出现富浆部位,富浆部位较容易出现塑性收缩裂缝,终凝后继续收缩发展成贯通裂缝。为减少拆装泵管次数,将混凝土拌合物留在原处的做法是不正确的,这样可导致混凝土不均匀,浆体多出的部分出现塑性收缩裂缝和干缩裂缝。

3.5.6在烈日暴晒和大风天气,混凝土浇筑后如不及时覆盖,则混凝土表面较快凝结,形成一层硬皮,硬皮上的裂缝已经抹压不动。而下部混凝土还未达到处凝。在春季风大时期,由于商品混凝土有缓凝组分,也会出现类似现象。

3.5.7为赶工期,过早拆侧模,导致蒸发失水过快,出现塑性收缩裂缝;有时混凝土尚未达到规定强度就提前拆底模,严重影响混凝土结构性能。

3.5.8为赶工期,常过早上料,影响混凝土结构性能。

综上所述,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是一项比较复杂的过程,其控制措施也要在方方面面进行全面系统的考虑,在控制商品混凝土搅拌站的具体操作、施工过程的控制、养护方法等方面都要有系统的进行认真仔细的考虑和安排,才可有效的控制混凝土的裂缝产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