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1月7日,权威数据研究与分析机构——速途研究院发布《2019年中国网络作家影响力榜》,评选出国内最具影响力男作家TOP50及女作家TOP50。从榜单来看,作为网络文学行业发展的基石力量之一,作家群体正在拥抱快速变化的内外部环境。2019年,男频作家的排名波动较大,共有9位作家首次上榜,15名作家排名上升;女频作家排名变化更加显著,首次上榜作家有16位,占整体榜单的30%以上,17位作家排名上升。
凭借优质的创作实力、扎实的粉丝基础、超强的开拓能力以及广阔的IP衍生前景,众多中生代作家以领航者的姿态崛起,冲刺头部作家行列。其中,男频作家“爱潜水的乌贼”凭借王牌作品《诡秘之主》从去年的25位跃居今年榜首,稳居榜单前十的“会说话的肘子”十年厚积薄发,以作品《牧神记》刷屏各大榜单的“宅猪”,以史诗型玄幻见长的“净无痕”等均是中生代作家崛起的代表。
(摘编自“中国经济新闻网\"2020年1月8日)
材料二:
当前,网络文学在创作风格及内容方面发生了较大变化。在写作风格上,传统网文“逆天改命”的愤怒感逐渐转变为温馨幽默、轻松吐槽的风格;写作题材方面,早期以玄幻、仙侠为主流的情况已发生转变,目前形成了都市、历史、游戏等二十余个大类型,上百种小分类,并重点推动和孵化了现实主义题材的创作。
在女频网文市场中,由于读者的审美变化、作家主流化意识加强,女频作品告别了“风花雪月”的固化标签。女频作品现代题材侧重在女性的生活、职场和家庭等,而古代题材则更多地聚焦于女性独立、抗争等。此外,还有更多覆盖美食、科幻、生活职场、侦探悬疑、电竞游戏、历史军事、民俗文化等多元题材的网络文学作品不断涌现,加速市场趋向多元化、主流化发展。 (摘编自“中青网\"2020年1月8日)
材料三:
“中文在线”“掌阅科技”和“纵横文学”等重点网络文学门户纷纷布局海外市场,引发了中国网络文学出海的集群效应。海外文化传播涉及的不仅仅是作品,传播方式和传播渠道也很重要。在商业模式上,中国网络文学运用自己创造的模式进军海外。
首先是突破国产文学的出版授权、作品输出和IP改编等模式,利用海外平台支持当地作者进行
内容创作与运营。这一模式不仅占据了海外文学阅读的市场份额,而且有效推进了中外文化交流互动。其次,在地域拓展上,国产网络文学平台不仅登陆北美和欧洲等发达国家市场,并且开始通过国产手机制造商和海外电信运营商等渠道,迅速进入非洲、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在网络时代,中国文化以令世人瞩目的创新之举建构了网络文学这一新的表现形式,并以丰富多彩的内容和适应互联网传播的模式,给全球文化带来了活力和动力。
(摘编自《网络文学的未来不但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网络作家群体是网络文学行业发展的基石力量之一,他们主动适应内外部环境的变化。 B. 以“爱潜水的乌贼”为首的中生代网络作家正以领航者的姿态崛起,冲刺头部作家行列。 C. 中国网络文学不仅占据了海外文学阅读的市场份额,而且推进了中外文化交流互动。 D. 中国网络文学通过国产手机制造商和海外电信运营商等渠道,迅速进入非洲等新兴市场。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019年,网络作家排名发生很大的变化,男作家首次上榜人数占整体榜单的18%。(18%这个数据虽然没有在原文出现,但暗含在文中,9÷50=0.18,出题人越来越狡猾,我们必须认真筛选信息!)B. 中生代网络作家具有优质的创作实力、扎实的粉丝基础、超强的开拓能力等优势。 C. 当前,网络文学在创作风格及及内容方面发生了较大变化,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 D. 中国网络文学以丰富多彩的内容和适应互联网传播的模式,给全球文化带来了活力和动力。 6.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网络文学的发展现状。
参考答案:
4. B 5. C
6. ①作家群体方面:众多中生代作家崛起,成为行业领航者。②创作风格和题材方面:创作风格由“逆天改命”的愤怒变为温馨幽默、轻松吐槽;创作题材多元化,并重点推动和孵化了现实主义题材的创作。③传播方面:重点网络文学门户纷纷布局海外市场,引发中国网络文学出海的集群效应。 【4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
B项,“以‘爱潜水的乌贼’为首”于文无据。原文为“男频作家‘爱潜水的乌贼’凭借王牌作品《诡秘之主》从去年的25位跃居今年榜首”。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中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
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划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C项,“网络文学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错。结合“网络文学在创作风格及内容方面发生了较大变化。在写作风格上,传统网文‘逆天改命’的愤怒感逐渐转变为温馨幽默、轻松吐槽的风格;写作题材方面,早期以玄幻、仙侠为主流的情况已发生转变,目前形成了都市、历史、游戏等二十余个大类型,上百种小分类,并重点推动和孵化了现实主义题材的创作”分析,“网络文学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错。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
结合“凭借优质的创作实力、扎实的粉丝基础、超强的开拓能力以及广阔的IP衍生前景,众多中生代作家以领航者的姿态崛起,冲刺头部作家行列”分析,众多中生代作家崛起,成为行业领航者。 结合“在写作风格上,传统网文‘逆天改命’的愤怒感逐渐转变为温馨幽默、轻松吐槽的风格;写作题材方面,早期以玄幻、仙侠为主流的情况已发生转变,目前形成了都市、历史、游戏等二十余个大类型,上百种小分类,并重点推动和孵化了现实主义题材的创作”分析,创作风格由“逆天改命”的愤怒变为温馨幽默、轻松吐槽;创作题材多元化,并重点推动和孵化了现实主义题材的创作。 结合“‘中文在线’‘掌阅科技’和‘纵横文学’等重点网络文学门户纷纷布局海外市场,引发了中国网络文学出海的集群效应。海外文化传播涉及的不仅仅是作品,传播方式和传播渠道也很重要。在商业模式上,中国网络文学运用自己创造的模式进军海外”分析,重点网络文学门户纷纷布局海外市场,引发中国网络文学出海的集群效应。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
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来源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千秋一寸心,红楼无限情
2012年5月31日凌晨,95岁高龄的红学家周汝昌先生逝世。或许一生的喧嚣太多了,他选择安静地离开。“不开追悼会,不设灵堂,安安静静地走。”他留下这样的遗言。
进入红学研究,多少是个偶然。那是1947年,在燕京大学读书的周汝昌收到兄长周祜昌寄至燕园的信函。信函上说,他看到胡适新近一篇谈《红楼梦》的文章,其中有敦诚与敦敏皆系曹雪芹生前挚友的新论说,嘱咐周汝昌帮忙查证。周汝昌查遍燕京大学图书馆,果然在敦敏诗集中发现了一首《咏芹诗》。周汝昌将这一发现撰写成文,发表在1947年12月5日《天津国民日报》上。没想到几天后,胡适就托人转交了一封给周汝昌的信,肯定鼓励这位在校大学生的研究。胡适此时已是学界“大拿”,又是“新红学”的开创者,他的来信让周汝昌“欣幸不已”。1948年,正埋头撰写《红楼梦新证》的周汝昌特意跑到胡适家中拜访。令周汝昌激动的是,胡适竟将珍藏多年的孤本《甲戌本石头记》慷慨地借给他翻阅。正因为这一段渊源,周汝昌常常被看作是胡适“红学”研究的关门弟子。
1953年,《红楼梦新证》出版。这部四十多万字的“红学”研究著作引起轩然大波,因为在当时很少有人敢将《红楼梦》拔到那么高的地位——周汝昌将《红楼梦》与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但丁的《神曲》等世界名著相提并论,并大加赞赏。周汝昌把胡适、顾颉刚、俞平伯的“曹、贾互证”方法最大限度地、最完整地发挥出来。由于崇尚实证,他的每一个论点的提出都以充分丰富的文献资料为基础。又因为崇奉实录,他把全部实证工作都作为论证实录的手段。周汝昌的《红楼梦新证》乃至后来的“曹学”,其基本的方法论就是以历史上的曹家与小说中的贾府双向互证,在以历史材料推证小说本事的同时,又以小说情节反推历史,史学与文学合而为一。正是从《红楼梦新证》开始,“红学”实证研究开始体系化、专门化,后来它被称作“红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此年周汝昌35岁,因为这部书,他得以调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成了学界“红人”。也由于这部书,他在后来的政治运动中变成了“资产阶级胡适派唯心主义”的“烦琐考证”的典型代表,被关进“牛棚”下放。由于周恩来的特殊关照,1970年9月重返北京。
周汝昌将“红学”构建为四大范畴,即曹学、版本学、脂学、探佚学。其晚年在探佚学发力颇多,在他数十部“红学”著作中,曾先后提出一系列探佚成果,观点令人耳目一新,但也招致不少异议。如他提出林黛玉系“沉湖而死”;“金玉奇缘”说的不是贾宝玉和薛宝钗,而是贾宝玉与史湘云等等。
1982年,周汝昌发表了《什么是红学》一文,在把人们呼吁的文学批评方法描述为“十六字真言”之后,干脆把文学性研究剔出“红学”的范围,他说:“红学显然是关于《红楼梦》的学问,然而我说研究《红楼梦》的学问却不一定都是红学,不能用一般研究小说的方式、方法、眼光和态度来研究《红楼梦》。如果研究《红楼梦》同研究《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以及《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等小说全然一样,那就无须红学这门学问了。”在把文学性研究剔出“红学”之外的同时,他也把自己剔出了主流“红学”的研究队伍。此后,他被誉为红学界的“独行侠”。他关于“红学”之界定、对红学史的回顾、对曹雪芹画像的考证等等,一次次地掀起了“红学”研究的争议。
从30岁开始,周汝昌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红学”,是红学界当然的王者。他被誉为“红学泰斗”,也被批作“闭门造车”,可谓毁誉参半。他六十余年间所走过的治红学之路,因偶然而生,又历经政治对学术氛围和学术方向的多次影响,终至晚年,既得到肯定、赞誉,身上罩着光环,亦受到讥嘲与攻击。 说不尽的《红楼梦》,道不尽的人与事。周汝昌梦在其中近七十年。梦未醒,人已去,花落水流红,谁解其中味?还是让老人家安安静静地走吧。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红楼梦新证》一书的创作深得胡适的鼓励和帮助,这本书使周汝昌成为学界“红人”,也使他在政治运动中遭受迫害。
B.周汝昌研究红学的许多观点深受“大拿”的影响,他晚年提出的林黛玉“沉湖而死”等,就是在胡适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
C.周汝昌认为,“红学”中的文学性研究应与《三国演义》等小说的研究区别开来,不能用一般研究小说的方式、方法、眼光和态度。
D.周汝昌的“红学”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他的“红学”研究方法虽得到一致认可,但他得出的结论却一直饱受争议。
E.周汝昌多才多艺、勤学善思又特立独行。研究红学,他一旦投身其间便矢志不渝,虽毁誉参半,但终难否认其红学泰斗的地位。
(2)结合全文,概括周汝昌先生在红学研究方面的贡献?请分条概括。 (3)简析文章结尾“还是让老人家安安静静地走吧”一句在文中的作用。
(4)纵观周汝昌的一生,这位大家身上体现出了哪些优秀的品质?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
(1)AE
(2)①把《红楼梦》与世界名著相提并论,大大提升了《红楼梦》的地位。②将“曹、贾互证”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最完整地发挥出来,使“红学”实证研究开始体系化、专门化。③将“红
学”构建为四大范畴,即曹学、版本学、脂学、探佚学,曾先后提出一系列探佚成果。④把人们呼吁的文学批评方法描述为“十六字真言”,将文学性研究剔出“红学”的范围。
(3)结构上:照应文章开头,首尾呼应,使全文结构完整。内容上:①表达默默地为老人送行的心愿,体现作者对周汝昌先生的尊重。②遵从并满足周汝昌先生的遗愿,希望老人家“临走”时,不再受到打扰。③暗示了周汝昌先生生前过的是毁誉参半的不安静的生活,如今一切已归于平静。
(4)①执着的精神。从30岁开始,周汝昌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红学”;当招致异议甚至遭到批评时,他依然坚持自己的学术研究。②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做查证工作时,一丝不苟,查遍燕京大学图书馆。③既善于继承又努力创新。善于借助于名家,周汝昌主动拜访红学“大拿”,借鉴专家们的研究方法;善于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创作《红楼梦新证》,借助了胡、顾、俞的“曹、贾互证”方法。他曾先后提出一系列探佚成果,观点令人耳目一新。④依据充足,奠定厚实的基础。《红楼梦新证》每一个论点的提出都以充分丰富的文献资料为基础。⑤广博的学习,丰厚的积累。多领域的研习,终成大家。
(1)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文章的内容和手法。B项无中生有,“林黛玉系“沉湖而死”的观点与胡适无关。C项偷换概念,据周汝昌的观点,红楼梦的文学性研究不在“红学”的范围。D项“一直饱受争议”不准确。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文本阅读5选2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涉及到文章的细节、结构、传主的品格等,试题命制的错误选项多为无中生有、牵拉因果、传主的品格和所举的事例不对应,张冠李戴等。答题时注意和文章仔细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注意1分选项,1分选项多为绝对、不全面、牵强、似是而非等特征。如本题C项偷换概念,据周汝昌的观点,红楼梦的文学性研究不在“红学”的范围。D项“一直饱受争议”不准确。
(2)试题分析:先从文本中找到叙述周汝昌先生在红学研究方面的贡献的语段,如第三、第四、第五段,根据语段的提示性语句加以概括即可。如第三段“将《红楼梦》拔到那么高的地位——周汝昌将《红楼梦》与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但丁的《神曲》等世界名著相提并论,”“周汝昌把胡适、顾颉刚、俞平伯的“曹、贾互证”方法最大限度地、最完整地发挥出来。”“正是从《红楼梦新证》开始,“红学”实证研究开始体系化、专门化,”。以此类推即可。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信息筛选的题目,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答题的方向,如此题的“红学研究的贡献”,应该是一些具体做事的成果、言行等。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
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析,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如本题把《红楼梦》与世界名著相提并论,大大提高了《红楼梦》的地位。将“曹、贾互证”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最完整地发挥出来,使“红学”实证研究开始体系化、专门化。
(3)试题分析:此题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作答。在结构上,由第一段中周汝昌先生的遗愿“安安静静地走”可知,此句在结构上,起着照应开头,首尾呼应,使全文结构完整的作用。在内容上,可从周汝昌先生的一生、临终遗愿、作者的创作意图角度分析作答。
【考点定位】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文中的段落的作用的题目,段落的位置在文章的结尾,结尾的作用主要是总结上文、照应开头,升华主旨、表达情感,此题主要是照应靠头和表达情感。如本题内容上:表达默默地为老人送行的心愿,体现作者对周汝昌先生的尊重。遵从并满足周汝昌先生的遗愿,希望老人家“临走”时,不再受到打扰。
(4)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既涉及到文章的内容,又要拓展,首先立足文本,此题可结合着传记文本中的具体内容及链接内容,从周汝昌的做学问的精神、态度、继承和创新、积累学习、人品等方面分析作答。
【考点定位】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技巧点拨】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答题时有两个方向分别为向内挖掘和向外扩展,向内挖掘解释用文章中的内容答题,向外扩展要结合现实,如没有明确的要求不做向外扩展式答题。向内挖掘又有两种:第一就某一点作深入的探究,另一种方式多个角度列举,适用于文中叙述的较宽泛,但每点都不深入。本题适用第一种方式,先提出观点,然后结合原文事例作具体的解释。如本题执着的精神。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既善于继承又努力创新等。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片苍茫 戴涛
白生要去茫县做知县,至恩师大学士多举府上辞行。待白生坐定,多举便让人端上一盘水果,问白生:“可识得盘中为何物?”白生细细打量一番,说:“状如梨,梨有皮,或黄或青,而此果似无皮,白如雪,透如水,学生真不知何方仙果。”多举抚掌大笑,说:“这亦是梨,名晶梨,产地即是茫县。”他拿起一只递给白生,白生接过梨来,小心翼翼张开嘴,未等劲咬,只听得一声脆响,一股清香扑鼻,一股甘甜沁脾。“好梨好梨!”白生情不自禁脱口叫道。多举说:“当今从皇亲国戚到满朝文武非此梨不吃,茫县可真是个好地方哟。”白生忙跪倒,学生一定不辜负恩师之厚望。
烟花三月,白生起程。一路春色诱人,白生无心恋景,很快便到了茫县。此时一班县衙的官吏幕僚和当地的乡绅名士已迎候多时,寒暄过后便请白生到鸿运楼洗尘。酒过三巡,店小二端上一碟水
果,白生见是苹果,随口问道:“咦,茫县不是盛产晶梨么?小二却面露难色:“禀大人,小店什么新鲜果子都有,就是未备晶梨。”白生说:“入其乡则随其俗,我偏就稀罕这遍地都是的土产。”听得此言店小二却急了:“禀大人,这晶梨如今实在是想买也买不到了。”白生好生纳闷,便看坐在身旁的县丞汪过,汪过立刻端起酒杯说:“我等还是一起敬白大人一杯吧。”众人也都纷纷应和着祝白大人平步青云。白生于是糊里糊涂地举杯。待酒足饭饱,已是掌灯时分。
一觉醒来已是第二天早上,白生赶紧升堂。新官上任,自然要漂漂亮亮地审他几件案子,可白生在堂上正襟危坐了一整天,不见一人来告,而且一连三天皆如此。
第四天,白生实在觉得无聊,便喊了退堂,然后换了便服一个人悄悄出了县衙,策马朝乡间跑去。茫县多丘陵,举目望去,层层叠叠的梯田此时一片雪白,清气四溢,悦人眼目。待马跑近,但见一株株一人多高的梨树枝繁叶茂,盛开着朵朵娇嫩的小白花,更有无数蜂蝶翩翩起舞,煞是好看。白生看得如痴如醉,连连喝道:“美景美景!”
这时,不知从哪儿跑出一男童,上前来捉蜜蜂。捉到后便立刻将蜜蜂撕成两段,随即放到嘴边贪婪地吮着。
白生问:“你吃什么?”男童答:“蜂蜜。” 白生说:“可这小生灵却被你无端弄死了。” 男童说:“我饿。”
白生大怒:“饿你回家吃饭呀!家里没饭?” 白生这才注意到眼前的男童竟是如此瘦弱。
白生随着男童到了他家。几排东歪西倒的茅屋,其中一间,推门进去,白生一惊,四壁空空,只有土炕上躺着一个须发皆白的老头。白生问男童:“你爹呢?”男童答:“这就是我爹。”白生又是一惊。
从男童家出来,白生又踏进另一间茅屋……当白生离开村寨,心沉得如同铅坠,抬头西望,残阳如血,遍地的梨花也是殷红殷红的。
“你别看这晶梨雪白雪白的,可在我们百姓眼里它可是血红血红的。”
“你说每户上交一筐梨给朝廷也算不得什么,可你知道么,这晶梨多么刁钻古怪,三亩地一粒粮食没种,全种了梨树,也只能收得这一筐好梨。”
“你问我这日子是怎么过的,挑剩的孬梨到外边换得半年的杂粮已是大幸,余下的日子就靠要饭了。”
回到县衙,白生将县丞汪过叫到书房,阴沉着脸问道:“汪大人,你可知道百姓为梨遭的罪?”汪过说:“知道。”白生说:“就没办法么?”汪过说:“有,白大人,您把梨伺候好喽,早点儿像您的前任那样离开茫县,此外别无他法。”
白生沉默无语。
时光荏苒,转眼已是金秋十月,晶梨收获的季节。今年的梨格外好,个儿大肉嫩透着水灵。衙门上下忙得不亦乐乎,总算把梨收齐了,一个不落全装了船。按惯例,由县丞押运进京,临行前白生突然对汪过说:“这趟不劳你的驾了,我亲自走一趟。”汪过淡然一笑,自当相让。
一月有余,运梨船终于回归。不出汪过所料,白生果然没有回来。又过了数天,朝廷果然派来了个新知县。汪过旁敲侧击地打听白大人,谁料竟惊出一身冷汗:原来白生送到朝廷的梨不知何故竟然又酸又硬,皇上才咬了一口,梨没有咬下,却将半颗圣牙咬落,于是龙颜大怒,将白生打入死牢。
腊月二十八,圣旨传来,命茫县砍去所有梨树,永不得再种。百姓闻听此讯,雀跃欢呼,奔走相告,个个操起砍刀奔向自家梨园。进了梨园人人大惊,寒冬时节本已干枯的梨树枝头竟然挂满了朵朵白花……
是夜,京城,白生被推出午门,天地一片苍茫。 11.下列对这篇小说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茫县官吏乡绅为白生接风洗尘一节写了店中无梨的境况和县丞汪过的遮掩,作者用这一连串令人感到蹊跷的事构成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进了梨园人人大惊,寒冬时节本已干枯的梨树枝头竟然挂满了朵朵白花……”的细节描写,虽然看似违背生活逻辑,但以满树的白花为白生被斩寄托哀思,表现出了白生义举的感天动地。
C.作品以“晶梨”为线索,讲述了诸如新官上任无案审、名县百姓无粮度日、县官送梨有去无回、上贡梨树永不再种等多个故事,而正是这一个个出人意料的故事,使全篇情节曲折有致,引人入胜。
D.作品将白生置于一个特定的环境中,上有贪婪的皇帝、下有狡诈的地方官吏,处境之艰难决定了主人公反抗态度之坚决。
12.“一片苍茫”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13.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白生这一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
11.D
12.“苍茫”,即空阔辽远,无边无际之意。作品以此为题,抒写了作者对百姓深重苦难的怜悯,对世道昏暗荒谬的忧愤,更有对父母官孤独悲壮、殒身不恤的哀叹,读来韵味苍凉。
13.①有情有义。白生临行前拜见多举,示其不敢忘恩。②胸怀志向。白生到任第二天即投入问案,并微服私访,示其想要有所作为。③关爱百姓。白生挨家挨户走访民情,示其能够体恤下情,可见其对百姓的一颗爱心。④足智多谋。白生能用自己的方式使百姓摆脱“梨灾”,可见其处事有智谋。⑤舍生取义。白生为了百姓的利益敢于冒犯龙颜、蹈死不顾,可见其有舍生取义的大勇。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1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标题的含义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对文本的理解深刻挖掘标题的含义,“苍茫”,即空阔辽远,无边无际之意。作品以此为题,抒写了作者对百姓深重苦难的怜悯,对世道昏暗荒谬的忧愤,更有对父母官孤独悲壮、殒身不恤的哀叹,读来韵味苍凉。
1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文本中的事件做合理的分析,结合对文本的理解,白生是一个有情有义。白生临行前拜见多举,示其不敢忘恩。胸怀志向。白生到任第二天即投入问案,并微服私访,示其想要有所作为。关爱百姓。白生挨家挨户走访民情,示其能够体恤下情,可见其对百姓的一颗爱心。足智多谋。白生能用自己的方式使百姓摆脱“梨灾”,可见其处事有智谋。舍生取义。白生为了百姓的利益敢于冒犯龙颜、蹈死不顾,可见其有舍生取义的大勇。
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
4. 文言文阅读(19分)
延祐五年,某①以圣天子之命,召吴幼清先生于临川。七月二十八日,舟次②彭泽,明日,登小孤山,观其雄特险壮,浩然兴怀,想夫豪杰旷逸名胜之士与凡积幽愤而怀感慨者之登兹山也未有不廓然乐其高明远大而无所留滞者矣。
旧有亭在山半,足以纳百川于足下,览万里于一瞬,泰然安坐,而受之可以终日。石级盘旋以上,甃结坚缜,阑护完固,登者忘其险焉。盖故宋江州守臣厉文翁之所筑也,距今六十二年。而守者弗虔,日就圮毁,聚足以涉,颠覆是惧。
至牧羊亭上,芫秽③充斥,曾不可少徙倚焉。是时,彭泽邑令咸在,亦为赧然愧,赩然怒,奋然将除而治之。问守者,则曰:“非彭泽所治境也。”乃相与怃然而去。明日,过安庆,府判李侯维肃,某故人也,因以告之。曰:“此吾土也,吾为子新其亭,而更题曰‘一柱’,可乎?夫所谓‘一柱’者,将以卓然独立,无无所偏倚,二震凌冲激,八面交至,终不为之动摇;使排天沃日之势,虽极天下之骄悍,皆将靡然委顺,听令其下而去。非兹峰其孰足以当之也耶!新亭峥跳在吾目中矣,子当为我记之。”
李候真定人,仕朝廷数十年,历为郎官,谓之旧人,文雅有高材,以直道刚气自持,颇为时辈所忌。久之,起④佐郡,人或愤其不足,候不屑也。观其命亭之意,亦足以少见其为人矣。且一亭之
微,于郡政非有大损益也,到郡末旬日,一知其当为,即以为己任,推而知其当为之大于此者,必能
有为无疑矣。
(节选自虞集⑤《道园学古录》卷七)
【注】①某:我。 ②次:排列。 ③秽:杂草。 ④起:起任。⑤虞集(1272~1348)元代著名学者、诗人。字伯生,号道园,人称邵庵先生。少受家学,尝从吴澄游。成宗大德初,以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李国子助教、博士。仁宗时,迁集贤修撰,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阁侍书学士。领修《经世大典》,著有《道园学古录》、《道园遗稿》。虞集素负文名,与揭傒斯、柳贯、黄溍并称“元儒四家”;诗与揭傒斯、范梈、杨载齐名,人称“元诗四家”。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乃相与怃然而去 怃然:愤怒的样子 B.聚足以涉 聚足:聚集满了
C.将靡然委顺 靡然:惧怕 D.谓之旧人 旧人:有资历的老人
6.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想夫豪杰旷逸名胜之士/与凡积幽愤而怀感慨者之登兹山也/未有/不廓然乐其高明远大而无所留滞者矣。
B. 想/夫豪杰旷逸名胜之士与凡积幽愤而怀感慨者之登兹山也/未有不廓然乐其高明远大/而无所留滞者矣。
C. 想夫豪杰旷逸名胜之士/与凡积幽愤而怀感慨者之登兹山也/未有不廓然乐其高明远大/而无所留滞者矣。
D. 想/夫豪杰旷逸名胜之士与凡积幽愤而怀感慨者之登兹山也/未有/不廓然乐其高明远大而无所留滞者矣。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李侯听取朋友的意见,重修了破亭,并且以“一柱”为其命名,“一柱”的蕴意是卓然独立,不偏侧哪一边,也不依傍什么。
B.作者因遭朝廷贬谪而来到临川,因其内心苦闷彷徨,小孤山的景色萧条,而导致作者游山时的心情越加情愁,伤悲。
C.李侯修亭的原因一方面是朋友的意见,但他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赢得借此机会活得民众的支持,从而能够升迁。这可真谓“醉翁之意不在酒”啊!
D.因官员对亭子重修的事情置之不理,所以守亭人故意毁坏小亭以便与官员对抗,以至于亭中石阶
每登一级,都要等两脚站稳,要不一不小心就会倾覆。 8.将下列各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使排天沃日之势,虽极天下之骄悍,皆将靡然委顺,听令其下而去。非兹峰其孰足以当之也耶。(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推而知其当为之大于此者,必能有为无疑矣。(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5.D.(A中怃然解释为失望 B中靡然形容草木顺风而倒貌C中聚足形容登台阶一步一停) 6.C
7.A.(B中无中生有.C中作者目的就是为了重修旧亭,而非后者.D中强加因果,无中生有)
8. (1)具有排斥上天,浇灌太阳之气势,即使把天下所有的骄横强悍的力量都使出来,都会倒下驯服,在一柱亭下听从它的命令而离开。没有这座山峰,如何能抵挡上述强大势力?(符合大意即可)(2)由此可以推想,对于兴办那些比筑亭重要的大事,他一定能够有所作为。(符合大意即可)
5.
参考答案:
14. C 15. B 16. D 17. C 18.(6分)
(1)众人围绕在门窗外面,侧耳静静地倾听;只有个别人在窃窃私语,没有人敢咳嗽一下。
(2)众人惊讶地以为她们真的都是神仙,但(患病的人)试用青年女子的药方,却不怎
么见效。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尝学于曾子,事鲁君。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
鲁人或恶吴起曰:“起之为人,猜忍人也。其少时,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而东出卫郭门。与其母诀,啮臂而盟曰:‘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遂事曾子。居顷之,其母死,起终不归。曾子薄之,而与起绝。起乃之鲁,学兵法以事鲁君。鲁君疑之,起杀妻以求将。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文侯问李克曰:“吴起何如人哉?”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于是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
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8.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以明不与齐也 与: 亲附
B.鲁卒以为将 卒: 士兵 C.鲁君疑之,谢吴起 谢: 劝戒 D.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 过: 指责
9.以下吴起的行为,与某些鲁人认为他“贪名猜忍”全相符合的一项是( )
①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
②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
③其母死,起终不归 ④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 ⑤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 ⑥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④⑤ D.②③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起好用兵,善用兵,攻齐、攻秦,皆取得过辉煌战功。
B.吴起抱定“不为卿相,不复入卫”的旦旦信誓,连自己的母亲过世了也“终不归”。 C.有人认为吴起“贪名猜忍”,学兵法事鲁君,会给鲁国带来灾难,建议鲁君弃用吴起,鲁君听信了谏言。
D.吴起与士卒同甘共苦,但有的士卒的母亲认为这是吴起欺骗兵士为之卖命的一种阴险手段,因此非常痛恨他。
11、(1)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7分)
①鲁人或恶吴起曰:“起之为人,猜忍人也。”(3分)
②曾子薄之,而与起绝。起乃之鲁,学兵法以事鲁君。(4分)
(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句子断句。(3分)
吾 与 诸 侯 约 先 入 关 者 王 之 吾 当 王 关 中 与 父 老 约 法 三 章 耳 杀人
者 死 伤 人 及 盗 抵 罪 余 悉 除 去 秦 法。 参考答案:
8、A(“卒”应为“终于”,“谢”应为“辞退”,“过”应为“超过”)9、 B(④⑤⑥讲吴起跟士兵同甘共苦,士卒愿为之效死。)
10、D(“欺骗兵士为之卖命的一种阴险手段,因此非常痛恨他”与原文意思不合。)
[翻译]
吴起是卫国人,善于用兵。曾经向曾子求学,奉事鲁国国君。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君想任用吴起为将军,而吴起娶的妻子却是齐国人,因而鲁君怀疑他。当时,吴起一心想成名,就杀了自己的妻子,用来表明他不亲附齐国。鲁君终于任命他做了将军,率领军队攻打齐国,把齐军打得大败。
鲁国有人诋毁吴起说:“吴起为人,猜疑残忍。他年轻的时候,家里积蓄足有千金,在外边求官没有结果,把家产也耗费尽了,乡邻中有人笑话他,他就杀掉三十多个讥笑自己的人。然后从卫国的东门逃跑了。他和母亲诀别时,咬着自己的胳膊狠狠地说:‘我吴起不做卿相,绝不再回卫国。’于是就拜曾子为师。不久,他母亲死了,吴起最终还是没有回去奔丧。鲁君怀疑他,吴起杀掉妻子表明心迹,用来谋求将军的职位。鲁国只是个小国,现在却有了战胜强国的名声,那么诸侯各国就要谋算鲁国了。况且鲁国和卫国是兄弟国家,鲁君要是重用吴起,就等于抛弃了卫国。”鲁君对此心有疑虑,就辞退了吴起。
这时,吴起听说魏文侯贤明,想去事奉他。文侯问李克说:“吴起这个人怎么样啊?”李克回答说:“吴起贪恋名利而爱好女色,然而带兵打仗,就是司马穰苴也比不过他。”于是魏文侯就任用他为主将,攻打秦国,夺取了五座城池。
吴起做主将,跟最下等的士兵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伙食。睡觉不铺垫褥,行军不乘车骑马,亲自背负着捆扎好的粮食,和士兵们同甘共苦。有个士兵生了恶性毒疮,吴起替他吸吮脓液。这个士兵的母亲听说后,就放声大哭。有人说:“你儿子是个无名小卒,将军却亲自替他吸吮脓液,怎么还哭呢?”那位母亲回答说:“不是这样啊。以前吴将军替他父亲吸吮毒疮,他父亲在战场上勇往直前,就死在敌人手里。如今吴将军又给他吸吮毒疮,我不知道他又会在什么时候死在什么地方。因此,我才哭他啊。”
魏文侯因为吴起善于用兵打仗,廉洁不贪,待人公平,能取得所有将士的信任,就任命他担任西河地区的长官,来抗拒秦国和韩国。
11、①译文:鲁国有人恶语中伤(诋毁)吴起说:“吴起为人(做人处世),(对)人猜忌(猜疑)残忍。”(每句1分)
②译文:曾子瞧不起他,并和他断绝了师徒关系。吴起就到鲁国去,学习兵法来事奉鲁君。(每句1分) (2) 吾 与 诸 侯 约/ 先 入 关 者 王 之/ 吾 当 王 关 中 /与 父老 约 法 三 章 耳 /杀人 者 死 /伤 人 及 盗 抵 罪 /余 悉 除 去 秦 法。(正确2个1分,划分错误倒扣相抵)
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
7.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该公司火灾突发时,不但厂房没有起到阻火作用,反而成为火灾中的燃料库,因为建造车间的彩钢板没有加用阻燃材料。
B. 俄罗斯有发展远东的计划,中国有振兴东北的战略,如果有效对接,可能实现双赢,不过目前还只是一种期待。
C. 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学生的生活用品以及床上用品都应由学生自主选购,不得统一配备。
D. 几个关系到能否顺利择业的硬性指标摆在了毕业生面前:外语必须达到四级以上水平,要有计算机二级证书,要有专业资格证书……
参考答案:
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
A项语序不当。关联词“不但…….反而”的前后主语一致,所以“厂房”应放到“不但”的前面 C项中不合逻辑。生活用品包括床上用品,不能并列。 D项搭配不当。前面是“能否”是两面,而后面是“一面”。 故选B。
【点睛】此类题型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仔细审读题目选项,凭借语感迅速排除错误的选项,然后再逐项分析,对不好识别的句子进行语法分析,检查答案,最后根据题目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常见的病因有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六种。
8. 在鲁迅的小说《祝福》中,短工把祥林嫂死了说成“老了”,这种变通的说法属于交际语言中的( )语,请联系生活再举一个相近的例子。(4分)
填空:( )
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填空:委婉(讳饰或忌讳、婉曲)(2分)
举例: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2分) 略
9. 报刊推荐:在你常读的报纸、杂志中,你最喜欢或最熟悉哪一种(报纸或杂志名称)?请从两方面作简要介绍。15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0. 下列各句加点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我们班的李明同学学习总是很用心,大自习结束的铃声响起,他也充耳不闻,继续在草纸上演算着。
B.沈从文的小说《边城》篇幅较长,真是长篇大论。
C.来自各地的旅游者对具有浓郁乡土风情的农家生态园趋之若鹜,他们觉得这既亲近大自然,又 吃、住、玩一条龙,是极好的休闲娱乐形式。
D.全球约有8000万只被囚禁的动物有机械重复活动的习惯,尽管这与动物原有的行为大相径庭,但人们还是认为,它有助于动物适应狭窄或枯燥的环境。
参考答案:
D
试题分析:D大相径庭:表示彼此相差很远或矛盾很大,与语境相符。A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属于望文生义。B长篇大论:滔滔不绝的言论。多指内容繁琐、词句重复的长篇发言或文章。不形容篇幅长。C.趋之若鹜:比喻成群的人追逐不正当的事物。含有贬义。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成语的错误类型主要有内涵不明,感情色彩失当、对象错类和不合语法,考核的重点是望文生义、对象错配和褒贬失当,这就要求在平时的成语积累中找到成语的关键,记忆含义的同时还要记忆用法,如词义的褒贬、适用的对象、语法功能,在答题时首先明确句子要表达的意思,然后分析成语的内涵,看是否恰当,此题中的“趋之若鹜”,含有贬义,不能用在此处。属于褒贬失当。
六、写作(60分,共1题) 11. 作文(共60分)
读下面的材料,精选考题角度,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暑假里,几个高中生一块儿回学校参加篮球训练。他们看到有个女孩儿蹲在街边,地上用白粉笔写着:前来旅游,钱包被偷,无钱吃饭和回家,求好心人帮帮我。 他们中的小赵动了心,在裤兜里摸出10元钱,放在女孩面前。
走过去之后,小钱说:“谁出来旅游还带粉笔?善良落入了不诚信的圈套。” 小孙说:“别因他人行骗,自己放弃行善。”
小李说:“诚信?善良?彭宇救人成了被告,谁还敢善良啊?”
小周说:“矿工聂清文去救人被困死井下,人们在他的遗体旁发现一顶安全帽,上面用白粉笔写着他欠人家多少钱。这是最善良的人留下的最诚信的遗言。”
小吴说:“我提议,咱们训练后再回去看看,不管这个女孩儿说的是真是假,我们都得做些什么。”大家都说好。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内;②立意自定;③限议论文或记叙文;④题目自拟;⑤700字以上;⑥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