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Journal Of Practical Gynecologic Endocrinology
117
雌激素在围绝经期综合征治疗中的安全应用
梁 坚
(湖北省宜城市妇幼保健院,湖北 宜城 441400)【摘要】目的 观察在围绝经期综合征治疗中使用小剂量的雌激素是否安全以及有何临床治疗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22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0例。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对症下药的治疗方法,对观察组患者在对症下药的基础上给予小剂量的雌激素,最后随访、观察两组的激素水平变化以及治疗的效果。结果 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雌激素水平是差不多的,两组雌激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治疗后,能够发现,观察组患者的雌二醇对比治疗前明显升高,卵泡刺激素对比治疗前明显降低,这个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患者使用小剂量的雌激素可以改善围绝经期妇女的雌激素水平,并且能够安全有效的显著提高患者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雌激素;围绝经期综合征;治疗效果;临床价值
【中图分类号】R458+.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8803.2016.10.117.02绝经是每一位女性生命进程中必然而然会发生的生理过程。绝经的症状表现则为卵巢功能衰退,生殖能力也将终止。围绝经期是女性的一个特殊的生理期,也叫“更年期”。在女性的这一阶段内,其雌激素水平会骤降从而使女性的生理情况发生紊乱,导致内分泌系统不适应出现一系列的神经内分泌失调症状,也可称为绝经综合征。而在围绝经期内女性的生理性或病理性从而导致卵巢功能衰竭,卵巢所分泌的雌激素将开始大量减少,导致乳房开始萎缩,月经也开始出现紊乱,还出现阵发性潮热、烦躁、精神紧张、头晕失眠、情绪易激动等情况。本文研究证明,对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使用小剂量的雌激素不仅有利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也能有效的提高患者的雌激素水平,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本院对近年来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应用了小剂量的雌激素,极大的改善了患者的生理情况,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于本院收治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22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0例。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对症下药的治疗方法,对观察组患者在对症下药的基础上再加以雌激素治疗。年龄48~56岁,平均年龄(48±4.52)岁。本实验患者均确诊为围绝经期综合征,并且所有患者均无代谢性疾病史,子宫及卵巢均为完整,无造血系统疾病,在3个月内无采取对激素水平有影响的治疗,无激素使用禁忌症。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激素水平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1.2.1 对照组
对对照组患者根据其本身的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采取对症治疗,例如:心慌多汗者给其应用心得安,腹胀者给其应用胃复安,失眠多梦者给其应用地西泮,在对这些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依据患者的病情变化给予调整。观察患者治疗后的效果。
1.2.2 观察组果在治疗前,对照组的雌二醇为(53.46±13.98)pmol/L,卵泡刺激素为(81.55±17.13)pmol/L;观察组患者的雌二醇为(52.98±13.11)pmol/L,卵泡刺激素为(82.17±16.58)pmol/L,可以发现,两组在治疗前的雌二醇和卵泡刺激素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对照组的雌二醇为(186.72±20.14)pmol/L,卵泡刺激素为(79.34±15.11)pmol/L;而观察组患者的雌二醇为(211.55±51.77)pmol/L,卵泡刺激素为(40.16±9.22)pmol/L,可以发现,两组在治疗后的雌二醇和卵泡刺激素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激素水平
[1]
对观察组患者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再让其加服雌激素片倍美力,服用剂量为0.625mg/次,1次/日,连续治疗25日,在用药后的第16天起在加用醋酸甲羚孕酮片,服用剂量为4mg/次,1次/日,连续服用10日。观察患者治疗后的效果。
1.3 观察指标在患者接受治疗前和治疗中的4个月经周期后,应用放射免疫法对患者体内的雌二醇以及卵泡刺激素进行检测,检测的同时采用Kupperman更年期症状评分方法对患者进行评分,并根据患者的评分结果对其疗程效果进行评价总结:①完全缓解:总评分降低>80%的患者;②显效:总评分降低50%~80%的患者;③有效:总评分降低<50%的患者;④无效:总评分降低<20%的患者[2]。总有效率=完全缓解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采用了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例数(n)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雌二醇和卵泡刺激素对比结(下转第119页)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118
Journal Of Practical Gynecologic Endocrinology
2016 年8月C 第3卷/第10期Aug.C 2016 Vol.3 No.10
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母婴结局的临床研究
李爱萍
(山西省长治市郊区人民医院妇产科,山西 长治 046011)【摘要】目的 探讨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5月至2016年7月收治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孕妇126例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分娩方式下产妇和新生儿的结局。结果 ①126例中,阴道试产成功者50例,行剖宫产者76例;②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大出血发生率8.00%、产妇感染发生率4.00%、子宫切除发生率0.00%均显著低于剖宫产产妇25.00%、14.47%、5.26%(P<0.05);③阴道分娩新生儿窒息、湿肺、黄疸、肺不张、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与剖宫产新生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新生儿结局与剖宫产基本一致,但阴道分娩对改善产妇结局具有积极影响,因此应该给予阴道试产的机会。
【关键词】剖宫产;再次妊娠;分娩方式;分娩方式
【中图分类号】R71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8803.2016.10.118.02有学者认为[1],阴道分娩对改善剖宫产再次妊娠母婴结局具有积极作用。为了验证这一结论,本次抽取剖宫产再次妊娠产妇126例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用缩宫素,密切观察产妇宫缩强度、胎心变化等,一旦有异常征兆发生,要立刻转为剖宫产,产后对宫腔进行探查,确定子宫下段瘢痕处的完整性。
不愿意阴道试产产妇或者无阴道试产指征产妇择期进行剖宫产。
1.3 观察指标 记录阴道分娩者和剖宫产者例数,观察不同分娩方式母婴结局。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数据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收治的剖宫产后再次分娩孕妇126例作为研究对象,排除存在凝血功能障碍、精神病、传染病史的产妇,年龄21-38岁,平均(29.4±6.20)岁,孕周35-42周,平均(38.5±1.7)周。所有产妇临床资料齐全,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医护人员详细询问产妇病史,根据其分娩指征确定分娩方式。阴道试产指征:①与上次剖宫产至少相隔2年时间,且产妇未出现切口延长或异常裂伤情况;②产妇不存在穿孔、肌瘤剔除等子宫再次损伤史;③上次剖宫产指征消失,且未出现新的剖宫产指征;④产妇未并发妊娠疾病;⑤经超声检查显示产妇子宫下段瘢痕厚度超过3.5cm;⑥产妇自愿接受阴道试产。
阴道试产要求:安排专人全程陪伴产妇分娩,适量应
2 结 果
2.1 产妇分娩方式选择情况阴道试产者61例,成功试产者50例,成功率为39.68%,行剖宫手术者76例,所占比例为60.32%。
2.2 产妇结局分析将阴道分娩者、剖宫产者分别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产后大出血、产褥感染、子宫切除发生率均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分娩方式产妇结局比较[n(%)]
分娩方式对照组观察组x2P
n5076--产后大出血4(8.00)19(25.00)5.841<0.05
产褥感染2(4.00)11(14.47)4.576<0.05
子宫切除0(0.00)4(5.26)4.537<0.05
2.3 新生儿结局分析对照组新生儿窒息、湿肺、黄疸、肺不张、吸入性肺
炎发生率与观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分娩方式新生儿结局对比[n(%)]
分娩方式对照组观察组x2P
n5076--
窒息3(6.00)5(6.58)0.017>0.05
湿肺1(2.00)6(7.89)1.997>0.05
黄疸2(4.00)7(9.21)1.235>0.05
肺不张1(2.00)3(3.95)0.372>0.05
吸入性肺炎5(10.00)9(11.84)0.104>0.0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